排管器.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553886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131061.8

申请日:

2015.12.30

公开号:

CN205370475U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19/15

主分类号:

E21B19/1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德友; 张军伟; 曾立桂; 饶德林; 单忠利; 于蓬勃; 李晓佳; 张孝宁; 邱忠相; 裴智广; 隋国良; 王记锋; 李作齐; 文韬; 娄帅; 郭玲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管器,它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操作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背对设置,第二夹持部能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与第一夹持配合夹持油管的管壁;操作部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操作部的另一端穿出和/或固定第一夹持部,操作部用于带动油管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利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持油管的管壁后,摇动操作部即可将油管在地架上旋转,以此来整齐有序排列油管。与常规操作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简单,利用油管滚动替代水平移动方式,改变油管在地架上的运动方式,现场使用便捷,安全性能较高,可减轻员工操作强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排管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夹持部,
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背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能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与
所述第一夹持配合夹持油管的管壁;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所述操作部的另一端穿出和/或固
定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油管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持部
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伸入所述油管内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三角形架体,所
述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架体的另外两端都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
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具有支撑所述第一
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
反向的三角形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一立柱,所述立柱
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部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长方形或三角形,
所述第二夹持部为长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油管非接触的
边长等于所述油管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穿出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
端还设置有一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开设有一通孔,所
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

说明书

排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油田开采设备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排管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每口油水井内都要下入数百根油管,这些油管在下入前和提出后都需要整齐
的摆放在井场上。但是,在摆放油管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油管在地架上移动,工作量大,劳
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而且,操作员工不易整齐排放油管,在排放油管过程中易出现挤压
手指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管器,该排管器可以由一人便可单独完成排放油管的
作业工作,可减少安全风险,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管器,它包括:

第一夹持部,

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背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能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与
所述第一夹持配合夹持油管的管壁;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所述操作部的另一端穿出和/或固
定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油管转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
述第一支撑部能伸入所述油管内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三角形架体,所述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
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架体的另外两端都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内具有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
二支撑部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反向的三角形架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一立柱,所述立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固定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部相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为长方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夹持部为长方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油管非接触的边长等于所述油管的半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部穿出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手柄部,所述手
柄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利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持油管的管壁后,摇动
操作部即可将油管在地架上旋转,以此来整齐有序排列油管。与常规操作方式相比,本实用
新型加工制造简单,利用油管滚动替代水平移动方式,改变油管在地架上的运动方式,现场
使用便捷,安全性能较高,可减轻员工操作强度。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
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
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
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操作部;4、第一支撑部;
5、第二支撑部;6、立柱;7、手柄部;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
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
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管器,它包括:第一夹持部1,与所述第一
夹持部1相背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二夹持部2能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与所述第一
夹持部1配合夹持油管的管壁;操作部3,所述操作部3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相连接,
所述操作部3的另一端穿出和/或固定所述第一夹持部1,所述操作部3用于带动所述油管转
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油管管壁厚度的
2-3mm即可,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能够夹持油管的管壁。第二夹持部
2与第一夹持部1相背对设置,或者可以说平行设置。第二夹持部2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
具体可以解释为第二夹持部2一部分伸进油管内,或者第二夹持部2完全伸进油管内。操作
部3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相连接,可以使操作部3一端直接连接在第二夹持部2上,或者通
过一中间部件连接在第二夹持部2上,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操作部3与
第二夹持部2相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操作部3伸
出第一夹持部1的另一端可供给操作人员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令排管器的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夹
持油管的管壁。之后操作人员旋转操作部3,排管器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分别与
油管的壁面相抵接,即可带动油管在地架上转动,整齐排列在地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
4,所述第一支撑部4能伸入所述油管内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接。第一支撑部可以进一步
与油管的内壁相抵接,增加排管器与油管内壁的接触面,使得排管器更易于在地架上转动
油管。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支撑部4为一三角形架体,所述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相
固定连接,所述架体的另外两端都与所述油管的内壁相抵接。三角形架体结构稳固,不易
损坏。该三角形架体可以选用Q235细钢筋,直径6-10mm三边焊接而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4内具有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4的第二支撑部5,
所述第二支撑部5与所述操作部3相连接。第二支撑部5一方面可以支撑第一支撑部4,另
一方面可以避免操作部3与第二夹持部2直接接触,起到连接操作部3与第二夹持部2的目
的。

所述第二支撑部5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4反向的三角形架体。同样,第二支撑部5选用
三角形架体,结构稳固,不易损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管器还包括一立柱6,所述立柱6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
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部3相固定连接。立柱6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夹持部1
和操作部3的目的,另一方面立柱6可以限位油管管壁插入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
距离,避免油管插入排管器中过甚,不易取出排管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为长方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夹持部2为长方
形。这样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夹持油管管壁的接触面积,使油管更易转
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2与所述油管非接触的边长等于所述油管的半径。这样可以
尽可能使第二夹持部2伸入油管内部,并与油管内壁相抵接后作用于油管的作用力最大。

另外,所述操作部3穿出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手柄部7,所述手柄部7
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平行设置。操作人员手握手柄部7可以更省力便
捷。同时,手柄部7可以做成磨砂面,以增加手与手柄部7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手柄部7
可以选用直径16mm普通钢筋加热整形处理,并且也可以在手柄部7套上硬塑旋转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1上开设有一通孔8,所述通孔8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相
对。该通孔8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第一夹持部1夹持油管管壁的位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
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排管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排管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排管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管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管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管器,它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操作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背对设置,第二夹持部能至少部分伸进油管内与第一夹持配合夹持油管的管壁;操作部一端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操作部的另一端穿出和/或固定第一夹持部,操作部用于带动油管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排管器利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持油管的管壁后,摇动操作部即可将油管在地架上旋转,以此来整齐有序排列油管。与常规操作方式相比,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