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55291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8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76820.3

申请日:

2014.08.22

公开号:

CN204001714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13/02申请日:20140822授权公告日:20141210终止日期:20160822|||授权

IPC分类号:

E04G13/02

主分类号:

E04G13/02

申请人: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慧星; 景治华; 李海清; 张建东; 刘义权

地址: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伍伦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型腔体和柱状圆筒均设有木模板加固装置;使用这种模具浇筑混凝土,先制作相应的木模板,木模板分别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隔离剂,拼装得到柱模,柱模的模板之间接口缝隙进行封堵,型腔体和柱状圆筒加固固定,柱模内部清理后进行混凝土浇灌,每次浇灌高度为2m,浇灌间隔为0.5~1h,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拆除模板。这样人力可轻松完成拼接,且拆卸简便,提高了混凝土结构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型腔体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所述柱状圆筒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述型腔体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的对拉丝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Ⅰ和沿所述柱状圆筒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Ⅱ。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Ⅱ。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箍带Ⅰ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所述环箍带Ⅰ与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所述圆弧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弧形木模板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和构成所述型腔体内侧的4块异形木模板,所述异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造型多样化,结构节点复杂化,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一般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定型钢模或定型玻璃钢模形式,但由于钢模板造价及运输成本高、重量大、拆装繁琐、占用人力等缺点,也成为施工过程中一道较为复杂的工序;近几年新颖的玻璃钢模板虽然解决了重量大、占用人力的局限性,但自身存在易形成气泡、圆弧变形大、易损坏等缺点,而且这两种模板在适用多节、异形结构上都有很大局的限性。特别是在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中,两根斜柱交汇于同一节点,作为整体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复杂部位,因此其存在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效率更高,并使其混凝土施工质量更高的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型腔体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所述柱状圆筒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木模板作为浇筑模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裁割,解决了V型圆柱交叉段异形结构施工的难题,且木模板裁割灵活、操作方便,另外木模板质量小,无需大型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拼装,提高装模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述型腔体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的对拉丝杆。通过用对拉丝杆加矩形钢管框架对V型圆柱交叉段特殊的型腔体进行加固,确保异形结构的浇筑模具稳定可靠。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Ⅰ。用条木Ⅰ可以使模具的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Ⅰ和沿所述柱状圆筒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Ⅱ。针对采用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通过在柱状圆筒外周设置环箍带Ⅰ,对柱状圆筒周向进行加固,确保标准结构的浇筑模具稳定可靠,同时用环箍带Ⅱ7覆盖在模板接口缝隙位置,可以增强模板的稳固和施工的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Ⅱ。这样不仅可以对木模板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缓冲振动棒的压力,使打出来的混凝土效果更好,这样也有利于对模板进行定位,使模板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环箍带Ⅰ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所述环箍带Ⅰ与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施工工况,调节环箍带Ⅰ之间间距,既不因为设置过多造成浪费,也不会减小对所述柱状圆筒加固强度。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所述圆弧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弧形木模板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这种错位拼装的方法使模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和构成所述型腔体内侧的4块异形木模板,所述异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这样不仅能保证柱模尺寸的准确性,而且加工简易,同时也便于拼装和拆卸。
作为优化,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这样确保模板之间接缝严密,防止漏浆,确保施工稳定牢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根据V型圆柱交叉段和斜线段模具形状,对木模版切割成拼接所需形状,操作方便,模板之间接缝处均采用咬合连接,使接缝严密,表面光滑;另外模板在安装拼接时,不用机械吊装,直接由人力抬运即可轻松完成,且模板拆卸简便,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使得到的圆柱表面光滑,具有观感好、造价低、精度高、施工简便等综合效果,不仅保证了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还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交叉段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线段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型腔体和柱状圆筒拼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1,所述型腔体1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2,所述柱状圆筒2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
材料运至现场后,根据CAD放样的结果,对木模板原料进行切割成多块木模板的形式,拼接成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木模板切割好后,可以在其上面进行编号,方面拼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4,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述型腔体1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的对拉丝杆3。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矩形钢管框架4的层数,这里我们设置3层矩形钢管框架4,每层矩形钢管框架4的相对侧边分别采用两组对拉丝杆3。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1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Ⅰ5。利用条木Ⅰ5使得型腔体1在整体上能加牢靠,防止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变形,从未影响施工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Ⅰ6和沿所述柱状圆筒2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Ⅱ7。环箍带Ⅰ6和环箍带Ⅱ7均可采用宽30mm,厚1mm的紧箍钢带,用螺栓进行紧固。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Ⅱ8。通常采用4根条木Ⅱ8绕柱状圆筒2外周均布,对柱状圆筒2轴向上进行二次加固,防止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箍带Ⅰ6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2端部的所述环箍带Ⅰ6与所述柱状圆筒2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通常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况设置环箍带Ⅰ6之间间距,一般选取间距300mm为佳,而靠近柱状圆筒2端部的环箍带Ⅰ6距离柱状圆筒2端部控制在100mm。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2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10,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这种错位拼装的方法使模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力更加均匀。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1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1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10和构成所述型腔体1内侧的4块异形木模板9,所述异形木模板9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由于V型圆柱交叉段的特殊性,其构成型腔体1内侧的异形木模板9不仅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同时也还要考虑到木模板原料切割的便捷性和拼装的容易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这种咬合连接不仅可以加强木模板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普通拼接的木模板之间存在缝隙过大的问题,随着压强的不断增大,势必会造成混凝土从木模板接缝中渗漏,采用这种咬合连接模式,使木模板之间接缝更加严密,杜绝了漏浆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V型圆柱的施工参数,对木模板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的圆弧形木模板10和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木模板,并在楼板面放设出V型圆柱斜线段顶端中心线和V型圆柱木模板边控制线;
(2)在V型圆柱浇筑区四周搭设排架,并对步骤(1)中制作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和所述直角梯形木模板分别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混凝土隔离剂;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和所述直角梯形木模板拼接成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1,用若干条木Ⅰ5根据所述型腔体1外形形状竖向或斜向紧贴在所述型腔体1外侧,接着用多个矩形钢管框架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得所述型腔体1四周,再用对拉丝杆3穿过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和中间的所述型腔体1,再调节对拉丝杆3两端的锁紧螺母,将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的内侧紧贴所述型腔体1外侧,同时也将所述条木Ⅰ5紧固在所述型腔体1外侧;
(4)将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错位拼接成柱状圆筒2,将所述柱状圆筒2与所述型腔体1拼接在一起形成V型圆柱柱模,同时用环箍带Ⅰ6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间隔设置对所述柱状圆筒2进行加固,另外再用环箍带Ⅱ7对所述柱状圆筒2的环状接口缝隙进行加固,接着在用若干条木Ⅱ8绕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均匀设置,并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延伸,最后用水平架设的钢管架对所述条木Ⅱ8进行固定,使所述条木Ⅱ8紧贴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
(5)对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所述V型圆柱柱模的斜度和轴线进行校正,之后再对V型圆柱柱模内进行多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吊打混凝土浇注,每次浇筑高度为2m,每次浇筑的间隔时间为0.5~1h;
(6)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拆除模板。
木模板原材料运送至现场后,通过仔细计算,利用CAD辅助放样,确定木模板下料尺寸,最后由专业的技工在现场进行加工;再根据施工图轴线尺寸引测控制线,建立轴线控制网,并在混凝土楼板面上放设出木模板边控制线;搭设排架,采用48mmx3.5mm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布置时考虑V型圆柱木模板水平固定架进行调整布置,各立杆间距、步距必须满足设计的各项要求;接着采用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在圆柱箍筋上焊制定位筋,定位筋沿柱筋的垂直方向间隔500mm均匀布置,第一道的起始布距为50mm,柱筋卡在卡槽内然后用扎丝绑扎牢固,绑扎时保证定位筋水平放置;在拼装模板前检查柱根部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洁,如达不到平整度要求,用1:1水泥砂浆找平。柱截面内凿毛、剔除松动石子及浮浆且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圆柱木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隔离剂,根据拼装顺序,对齐相邻木模板企口,模板之间连接处缝隙采用咬齿分段安装,确保接缝严密,稳定牢靠;木模板拼接好后,采用对拉丝杆3及矩形钢管框架4对交叉段浇筑模具进行加固,矩形钢管框架4共3层,用对拉丝杆3分别对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进行固定,同时在交叉段浇筑模具外周与矩形钢管框架4之间固定若干条木Ⅰ5,使模具的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然后用环箍带Ⅰ6对柱状圆筒2进行固定,环箍带Ⅰ6之间距离间隔300mm,靠近柱状圆筒2两端的环箍带Ⅰ6与柱状圆筒2两端的距离为100mm,同时采用环箍带Ⅱ7覆盖在柱状圆筒2模板接口缝隙位置,确保模板之间接缝严密,再用4根条木Ⅱ8沿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均布固定,可以采用水平设置的多层钢管架对条木Ⅱ8进行固定,上下每层钢管架间距保持斜柱长150cm最佳;模具加固完成后,对模具内进行清理,并对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进行预检校正,通过吊线来调整模板的斜度和轴线位置,根据事先放设出的圆柱在底层结构板上的投影,施工到标准层高时,通过吊线检查,施工中圆柱投影是否与事先放设出的投影重合,待偏差的规范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之后对模具内多次浇灌混凝土,每次浇灌高度为2m,浇灌的间隔时间为0.5~1h,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吊打混凝土浇注,浇筑1次后即换另一根V型圆柱浇筑模具,以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成;模具拆除之前,应对同条件下的试块进行试压,待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100%方可进行拆模,对参与拆除工作的各方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应严格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的原则进行拆除工作,依次把加固在模具外的钢管、条木、环箍带等去除,此时模板自然脱模张开,如果有个别没有自然张开的模板,只需要在咬齿接槽口位置用木条敲击振动一下,模板便可以自然张开,为保证混凝土质量,严禁使用工具撬开。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71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1714U(21)申请号 201420476820.3(22)申请日 2014.08.22E04G 13/0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72)发明人孙慧星 景治华 李海清 张建东刘义权(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代理人伍伦辰(54) 实用新型名称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

2、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型腔体和柱状圆筒均设有木模板加固装置;使用这种模具浇筑混凝土,先制作相应的木模板,木模板分别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隔离剂,拼装得到柱模,柱模的模板之间接口缝隙进行封堵,型腔体和柱状圆筒加固固定,柱模内部清理后进行混凝土浇灌,每次浇灌高度为2m,浇灌间隔为0.51h,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拆除模板。这样人力可轻松完成拼接,且拆卸简便,提高了混凝土结构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714 UCN 204001714 U1/1页21.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型腔体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所述柱状圆筒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所述矩形钢管框架。

4、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述型腔体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的对拉丝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和沿所述柱状圆筒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箍带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

5、所述环箍带与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圆筒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所述圆弧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弧形木模板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体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和构成所述型腔体内侧的4块异形木模板,所述异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1714 U1/5页3V 型圆柱混凝土的浇。

6、筑模具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背景技术0002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造型多样化,结构节点复杂化,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一般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定型钢模或定型玻璃钢模形式,但由于钢模板造价及运输成本高、重量大、拆装繁琐、占用人力等缺点,也成为施工过程中一道较为复杂的工序;近几年新颖的玻璃钢模板虽然解决了重量大、占用人力的局限性,但自身存在易形成气泡、圆弧变形大、易损坏等缺点,而且这两种模板在适用多节、异形结构上都有很大局的限性。特别是在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中,两根斜柱交汇于同一节点,作为整体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各种荷载的。

7、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复杂部位,因此其存在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效率更高,并使其混凝土施工质量更高的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0005 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所述型腔体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所述柱状圆筒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

8、加固装置。0006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木模板作为浇筑模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裁割,解决了V型圆柱交叉段异形结构施工的难题,且木模板裁割灵活、操作方便,另外木模板质量小,无需大型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拼装,提高装模工作效率,缩短工期。0007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述型腔体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的对拉丝杆。通过用对拉丝杆加矩形钢管框架对V型圆柱交叉段特殊的型腔体进行加固,确保异形结构的浇筑模具稳定可靠。0008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用条木可以使模具的受力。

9、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0009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和沿所述柱状圆筒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针对采用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通过在柱状圆筒外周设置环箍带,对柱状圆筒周向进行加固,确保标准结构的浇筑模具稳定可靠,同时用环箍带7覆盖在模板接口缝隙位置,可以增强模板的稳固和施工的效果。0010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说 明 书CN 204001714 U2/5页4。这样不仅可以对木模板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缓冲振动棒的压力,使打出来的混凝土效果更好,这样也有利于对模板。

10、进行定位,使模板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0011 作为优化,所述环箍带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所述环箍带与所述柱状圆筒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施工工况,调节环箍带之间间距,既不因为设置过多造成浪费,也不会减小对所述柱状圆筒加固强度。0012 作为优化,所述柱状圆筒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所述圆弧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弧形木模板沿所述柱状圆筒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这种错位拼装的方法使模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力更加均匀。0013 作为优化,所述型腔体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和构成所述型腔体内侧的4块异形。

11、木模板,所述异形木模板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这样不仅能保证柱模尺寸的准确性,而且加工简易,同时也便于拼装和拆卸。0014 作为优化,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这样确保模板之间接缝严密,防止漏浆,确保施工稳定牢靠。00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根据V型圆柱交叉段和斜线段模具形状,对木模版切割成拼接所需形状,操作方便,模板之间接缝处均采用咬合连接,使接缝严密,表面光滑;另外模板在安装拼接时,不用机械吊装,直接由人力抬运即可轻松完成,且模板拆卸简便,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使得到的圆柱表面光滑,具有观感好、造价低、精度高、施工简便等综合效果,不仅保证了现浇混凝土结。

12、构的质量,还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0016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交叉段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线段浇筑模具结构示意图;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圆筒结构示意图;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型腔体和柱状圆筒拼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3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V型圆柱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交叉段。

13、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所述交叉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具有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1,所述型腔体1外设有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线段浇筑模具包括多个木模板拼接而成的柱状圆筒2,所述柱状圆筒2外设有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0024 材料运至现场后,根据CAD放样的结果,对木模板原料进行切割成多块木模板的说 明 书CN 204001714 U3/5页5形式,拼接成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木模板切割好后,可以在其上面进行编号,方面拼接。0025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垂直间隔水平设置的多层矩形钢管框架4,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之间设有穿过所。

14、述型腔体1和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的对拉丝杆3。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矩形钢管框架4的层数,这里我们设置3层矩形钢管框架4,每层矩形钢管框架4的相对侧边分别采用两组对拉丝杆3。0026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1外周与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之间固定有若干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条木5。利用条木5使得型腔体1在整体上能加牢靠,防止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变形,从未影响施工质量。0027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木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箍带6和沿所述柱状圆筒2的环状接口缝隙固定的环箍带7。环箍带6和环箍带7均可采用宽30mm,厚1mm的紧箍钢带,用螺栓进行紧固。0028 本具体实施。

15、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均布有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木8。通常采用4根条木8绕柱状圆筒2外周均布,对柱状圆筒2轴向上进行二次加固,防止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0029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箍带6之间间距为250350mm,靠近所述柱状圆筒2端部的所述环箍带6与所述柱状圆筒2端部的距离为80120mm。通常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况设置环箍带6之间间距,一般选取间距300mm为佳,而靠近柱状圆筒2端部的环箍带6距离柱状圆筒2端部控制在100mm。0030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圆筒2包括若干圆弧形木模板10,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的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所。

16、述圆弧形木模板10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左右相对错位拼装。这种错位拼装的方法使模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力更加均匀。0031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体1包括构成所述型腔体1外侧的2块圆弧形木模板10和构成所述型腔体1内侧的4块异形木模板9,所述异形木模板9的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由于V型圆柱交叉段的特殊性,其构成型腔体1内侧的异形木模板9不仅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同时也还要考虑到木模板原料切割的便捷性和拼装的容易性。0032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模板之间咬合连接。这种咬合连接不仅可以加强木模板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普通拼接的木模板之间存在缝隙过大的问题,随着压强。

17、的不断增大,势必会造成混凝土从木模板接缝中渗漏,采用这种咬合连接模式,使木模板之间接缝更加严密,杜绝了漏浆的可能性。0033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V型圆柱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4 (1)根据V型圆柱的施工参数,对木模板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的圆弧形木模板10和平面展开形状为内弧形斜边的直角梯形木模板,并在楼板面放设出V型圆柱斜线段顶端中心线和V型圆柱木模板边控制线;0035 (2)在V型圆柱浇筑区四周搭设排架,并对步骤(1)中制作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和所述直角梯形木模板分别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混凝土隔离剂;0036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

18、板10和所述直角梯形木模板拼接成V形圆柱交叉段形状的型腔体1,用若干条木5根据所述型腔体1外形形状竖向或斜向紧贴说 明 书CN 204001714 U4/5页6在所述型腔体1外侧,接着用多个矩形钢管框架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得所述型腔体1四周,再用对拉丝杆3穿过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和中间的所述型腔体1,再调节对拉丝杆3两端的锁紧螺母,将所述矩形钢管框架4的内侧紧贴所述型腔体1外侧,同时也将所述条木5紧固在所述型腔体1外侧;0037 (4)将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圆弧形木模板10错位拼接成柱状圆筒2,将所述柱状圆筒2与所述型腔体1拼接在一起形成V型圆柱柱模,同时用环箍带6沿所述柱状圆筒2。

19、轴向间隔设置对所述柱状圆筒2进行加固,另外再用环箍带7对所述柱状圆筒2的环状接口缝隙进行加固,接着在用若干条木8绕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均匀设置,并沿所述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延伸,最后用水平架设的钢管架对所述条木8进行固定,使所述条木8紧贴所述柱状圆筒2外周;0038 (5)对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所述V型圆柱柱模的斜度和轴线进行校正,之后再对V型圆柱柱模内进行多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吊打混凝土浇注,每次浇筑高度为2m,每次浇筑的间隔时间为0.51h;0039 (6)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拆除模板。0040 木模板原材料运送至现场后,通过仔细计算,利用CAD辅助放样,确定木模板。

20、下料尺寸,最后由专业的技工在现场进行加工;再根据施工图轴线尺寸引测控制线,建立轴线控制网,并在混凝土楼板面上放设出木模板边控制线;搭设排架,采用48mmx3.5mm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布置时考虑V型圆柱木模板水平固定架进行调整布置,各立杆间距、步距必须满足设计的各项要求;接着采用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在圆柱箍筋上焊制定位筋,定位筋沿柱筋的垂直方向间隔500mm均匀布置,第一道的起始布距为50mm,柱筋卡在卡槽内然后用扎丝绑扎牢固,绑扎时保证定位筋水平放置;在拼装模板前检查柱根部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洁,如达不到平整度要求,用1:1水泥砂浆找平。柱截面内凿毛、剔除松动石子及浮浆且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

21、圆柱木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刷隔离剂,根据拼装顺序,对齐相邻木模板企口,模板之间连接处缝隙采用咬齿分段安装,确保接缝严密,稳定牢靠;木模板拼接好后,采用对拉丝杆3及矩形钢管框架4对交叉段浇筑模具进行加固,矩形钢管框架4共3层,用对拉丝杆3分别对矩形钢管框架4相对的两侧边进行固定,同时在交叉段浇筑模具外周与矩形钢管框架4之间固定若干条木5,使模具的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然后用环箍带6对柱状圆筒2进行固定,环箍带6之间距离间隔300mm,靠近柱状圆筒2两端的环箍带6与柱状圆筒2两端的距离为100mm,同时采用环箍带7覆盖在柱状圆筒2模板接口缝隙位置,确保模板之间接缝严密,再用4根条。

22、木8沿柱状圆筒2轴向方向均布固定,可以采用水平设置的多层钢管架对条木8进行固定,上下每层钢管架间距保持斜柱长150cm最佳;模具加固完成后,对模具内进行清理,并对交叉段浇筑模具和斜线段浇筑模具进行预检校正,通过吊线来调整模板的斜度和轴线位置,根据事先放设出的圆柱在底层结构板上的投影,施工到标准层高时,通过吊线检查,施工中圆柱投影是否与事先放设出的投影重合,待偏差的规范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之后对模具内多次浇灌混凝土,每次浇灌高度为2m,浇灌的间隔时间为0.51h,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吊打混凝土浇注,浇筑1次后即换另一根V型圆柱浇筑模具,以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成;模具拆除之前,应对同条件下的试块进行试压。

23、,待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100%方可进行拆模,对参与拆除工作的各方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应严格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的原则进行拆说 明 书CN 204001714 U5/5页7除工作,依次把加固在模具外的钢管、条木、环箍带等去除,此时模板自然脱模张开,如果有个别没有自然张开的模板,只需要在咬齿接槽口位置用木条敲击振动一下,模板便可以自然张开,为保证混凝土质量,严禁使用工具撬开。004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说 明 书CN 204001714 U1/4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714 U2/4页9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714 U3/4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714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