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骨连接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龙骨连接件.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028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24CN204040282U(21)申请号 201420459989.8(22)申请日 2014.08.15E04B 9/14(2006.01)E04F 13/22(2006.01)(73)专利权人高守岗地址 529367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183号大都会广场37层松本板业(72)发明人高守岗(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郝传鑫(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龙骨连接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设有卡钩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与外部的。
2、第一龙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卡钩结构与外部的第二龙骨卡接;其中,卡钩结构包括朝向连接件本体外侧弯曲的外翻边以及由所述外翻边的端部向内弯曲的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第二龙骨上的顶部贴合,所述内翻边卡入所述第二龙骨的顶部内侧。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方便、便于更换维护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0282 UCN 204040282 U1/1页21.一种龙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有卡钩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的。
3、一端与外部的第一龙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卡钩结构与外部的第二龙骨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结构包括朝向连接件本体外侧弯曲的外翻边以及由所述外翻边的端部向内弯曲的内翻边,其中,所述外翻边与所述第二龙骨上的顶部贴合,所述内翻边卡入所述第二龙骨的顶部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连接在基板左右两侧的左侧翼和右侧翼,左侧翼和右侧翼均与外部的第一龙骨连接,所述卡钩结构设于基板的上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包括连接于基板下侧边的底板,底板与左侧翼、右侧翼均连接。5.根据权利要。
4、求4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基板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圆孔。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龙骨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的尾端均设有斜边。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上均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一龙骨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条形槽适配的向内突起的定位槽型筋。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龙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龙骨、第二龙骨均为轻钢龙骨。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40282 U1/。
5、3页3一种龙骨连接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装修用的龙骨连接件。背景技术0002 龙骨,是一种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 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如天花板吊顶施工中,常需要连接吊顶龙骨做吊顶基础结构。龙骨与龙骨通过连接件连接是建筑领域常用的连接形式,尤其是C型龙骨与C型龙骨的垂直连接。0003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件一般采用片状结构,且连接件在与待连接龙骨的连接处没有设置相关的卡接结构,如图1所示,使用时,只能通过人使用扳手或铁钳等工具将连接件1的端部2人工折弯,进而与待连接龙骨夹紧定位,因此,。
6、这种连接件结构存在着以下缺陷:(1)拆装非常不方便: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很难将连接件与龙骨拆离,连接件或龙骨一旦损坏,需要更换时,必须使用工具,这样很容易磨损其他完整的部件,甚至是无法拆除时,则需要整个更换,极大地浪费材料及安装成本;(2)只能人工安装,人工安装定位不好,不准确,易错位。实用新型内容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骨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设有卡钩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与外部的第一龙骨卡接,其另一端通过卡钩结构与外部的第二龙骨连接,进而将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间接地连接在一起。0005 其中,卡钩结构包括朝向连接件本体外侧弯曲的外翻边以及由。
7、所述外翻边的端部向内弯曲的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第二龙骨上的顶部贴合,所述内翻边卡入所述第二龙骨的顶部内侧。这样,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龙骨连接,另一端则可通过该卡钩结构卡接在待连接的第二龙骨上。000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件本体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连接在基板左右两侧的左侧翼和右侧翼,左侧翼和右侧翼与所述第一龙骨连接,所述卡钩结构设于基板的上侧边。0007 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包括连接于基板下侧边的底板,底板与左侧翼、右侧翼均连接。0008 其中,底板与基板垂直。作为优选,底板、基板、左侧翼、右侧翼之间均相互垂直。0009 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圆孔,用于平衡该连接件并减轻其重量。0010 所述左侧翼。
8、和右侧翼通过插接方式与第一龙骨连接,即,左侧翼和右侧翼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龙骨内。0011 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与第一龙骨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作为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的尾端均设有斜边,左侧翼和右侧翼通过斜边的坡度将两侧翼定位并沿着龙骨的内侧插入,进而插接在第一龙骨内。0012 作为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上均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一龙骨的两说 明 书CN 204040282 U2/3页4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条形槽适配的向内突起的定位槽型筋;两侧翼通过其条形槽与第二龙骨上的定位槽型筋定位插接。0013 所述第一龙骨、第二龙骨均为轻钢龙骨。0014 所述第一龙骨、第二龙。
9、骨均优选为C型龙骨、U型龙骨或T型龙骨。0015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6 (1)由于本龙骨连接件的卡钩结构与龙骨为可拆卸式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方便、便于更换维护等优点;0017 (2)本龙骨连接件使用时,无需使用辅助工具,使用非常方便,具有安装快速、不易错位、定位精准等优点。附图说明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9 图。
10、1是现有的龙骨连接件示意图;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龙骨连接件的实施例1的结构立体示意图;0021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左视图;0022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0023 图5是图2所示结构与第二龙骨连接后的侧视图;0024 图6是图5所示结构A处的局部放大图;0025 图7是图2所示结构与第二龙骨连接后的俯视图;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龙骨连接件的实施例2的结构立体示意图;0027 图9是与图8所示结构适配的第一龙骨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
11、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9 实施例10030 参见图2至图7,本龙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设有卡钩结构3,其中,如图3所示,卡钩结构3包括朝向连接件本体外侧弯曲的外翻边31以及由所述外翻边31的端部向内弯曲的内翻边32,所述外翻边31与所述第二龙骨10上的顶部11贴合,所述内翻边32卡入所述第二龙骨10的顶部11内侧,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这样,连接件的连接件本体的一端与第一龙骨12连接,另一端则可通过该卡钩结构3的内翻边卡接在待连接的第二龙骨10上,进。
12、而将第一龙骨12与第二龙骨10间接地垂直连接在一起。0031 如图2所示,连接件本体包括基板4、底板7以及分别连接在基板4左右两侧的左侧翼5和右侧翼6,所述卡钩结构3设于基板4的上侧边。说 明 书CN 204040282 U3/3页50032 底板7连接于基板4的下侧边,且底板7与左侧翼5、右侧翼6均连接。0033 底板7、基板4、左侧翼5、右侧翼6之间均相互垂直。0034 如图4所示,底板7上设有若干个圆孔9,用于平衡该连接件并减轻其重量。0035 所述左侧翼5和右侧翼6与第一龙骨12连接,且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插接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翼5和右侧翼6的尾端均设。
13、有斜边8,左侧翼5和右侧翼6通过斜边8的坡度将两侧翼定位并沿着龙骨的顶部11内侧平行插入,进而插接在第一龙骨12内。0036 第一龙骨12、第二龙骨10均为C型轻钢龙骨。0037 实施例20038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其他特征同实施例1:所述左侧翼5和右侧翼5与第一龙骨12的插接方式采用如下方式:参见图8至图9,所述左侧翼5和右侧翼5上均设有条形槽14,所述第一龙骨12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条形槽适配的向内突起的定位槽型筋13;两侧翼通过其条形槽与第一龙骨12上的定位槽型筋13定位插接。0039 条形槽14和定位槽型筋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方形、V形状等多种形状。0040 实施例300。
14、41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其他特征同实施例1:第一龙骨12、第二龙骨10均为U型轻钢龙骨。004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说 明 书CN 204040282 U1/5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282 U2/5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282 U3/5页8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282 U4/5页9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282 U5/5页10图9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282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