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及含有其的健康智能马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
及含有其的健康智能马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马桶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除了满足
舒适性之外,智能马桶更多地增加了健康监测功能,比如,通过收集尿液
样本进行健康数据分析。但采用马桶内表面收集的尿液进行检测,会存在
交叉污染问题,影响健康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如何避免在马桶内表
面吸取尿液样本存在的交叉污染问题以提高健康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成了目
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定位尿液装置,
使尿液在未接触马桶前即可定位,从而在尿液未接触马桶前即可采集尿液,
防止尿液样本交叉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包括一套或一套以上定位组件;所述定位
组件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步进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非接触式温度
传感器固定在步进电机主轴上,步进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用
于固定在马桶上;所述步进电机可带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扇形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用于
确定传感器极坐标零点的光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传感器固定件,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
感器通过传感器固定件固定在步进电机主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健康智能马桶,使尿液在
未接触马桶前即可定位,从而在尿液未接触马桶前即可采集尿液,防止尿
液样本交叉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健康智能马桶,包括马桶本体,还包括上述的自动定位尿液的装
置,所述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安装在马桶本体上,所述步进电机可带动非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沿马桶水平面或与马桶水平面呈一定倾斜角度进行扇形
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为一套,安装在马桶本体的左或右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为两套,一套安装在马桶本体的前或后侧壁,
另一套安装在马桶本体的左或右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安装在侧壁中心。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步进电机带动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尿液扫
描,可确定尿液在马桶中的点坐标,实现了在空中吸取尿液作为健康分析
样本,避免了在马桶内表面吸取尿液样本的交叉污染问题,提高了健康数
据分析的准确性,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
细说明。
图1、2是不同角度的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含有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的健康智能马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尿液在马桶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5a、图5b是扫描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包括一套或
一套以上定位组件2;定位组件2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21、步进电机
23和电机支架24;其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21可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
其可通过传感器固定件22固定在步进电机23主轴上,步进电机23固定在
电机支架24上,电机支架24用于固定在马桶上;步进电机23可带动非接
触式温度传感器21进行扇形扫描。
上述定位组件2还包括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21连接的、用于确定传
感器极坐标零点的光耦25。
配合图3所示,实际应用时,可将上述自动定位尿液的装置直接装在
马桶本体1上,当定位组件2为一套时,此时优选安装在马桶本体1的左
或右侧壁的中心位置,步进电机23可带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21沿马桶
水平面或与马桶水平面呈一定倾斜角度进行扇形扫描。
当定位组件2为两套时(此为优选方案),一套安装在马桶本体1的前
或后侧壁,另一套安装在马桶本体1的左或右侧壁,优选安装在中心位置。
配合图4、图5a、图5b所示,实用新型尿液定位装置的定位原理是通
过在马桶上设置的由步进电机带动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以扇形扫描方
式在马桶内扫描检测温度,根据最高温度时的角度及正切公式计算尿液在
马桶中的位置点坐标。
当使用一套定位组件时,定位组件安装在马桶左或右侧壁,尿液所在
点坐标的X可由下述公式确定,X=(L1/COSμ)*TAN(α),L1为马桶长轴至
传感器所在左或右侧壁扫描中心点之间的距离,μ为传感器扫描平面与水
平面的夹角,点坐标中的Y值可以不确定,直接采用接尿装置沿马桶长轴
运动接尿即可。
为了进一步更准确的定位尿液的位置,可以采用两套定位组件,另一
套安装在马桶前或后侧壁,进而同时对尿液所在坐标点的Y进行确定,
Y=(L2/COSξ)*TAN(β),式中,L2为马桶短轴至传感器所在前或后侧壁
扫描中心点之间的距离,ξ为传感器扫描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
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