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石油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石油路面维
修整改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石材机械行业发展迅速,用于公路石油铺设的石油沥
青装置多种多样,但是在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方面的石材机械仍然
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些石材机械只具有碎料粘合铺路石油沥
青材料却没有操控粉碎当前整改路面粉碎的能力,在执行粉碎材料铺
设前仍需其他设备机械来完成沥青石油路面的整改粉碎工作,加大了
路面整改的实际花费,浪费人力与物力,而且结构复杂,工作性能实
现不合理,造成使用设备机械的寿命短,成本高,消耗大量的工作原
始能源却没有增加工作效率,在设备的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一
体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沥青石油
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所述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
改粉碎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一锤击装置、位于
所述第一锤击装置右侧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旋转装置右侧的第二锤
击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配
重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握持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
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内侧的第
一横杆,所述第一锤击装置上设有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
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
一推动块下方的锤头、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
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上方的第
一固定环,所述旋转装置上设有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
于所述转轴下方的钻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螺旋杆、位于所述电机
下方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电机左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锤击
装置上设有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
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水平板、位于所述水平板下方的凸块、位于所述
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连接杆及
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四连接杆,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支撑块、
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滚轮及位于所述支撑块内侧的第一斜杆,所述
配重装置上设有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块上方的固定架及位于所述固
定架外侧的第二斜杆,所述握持装置上设有第五连接杆、位于所述第
五连接杆外侧的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杆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
所述握持杆下方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内侧的固定块,所述
固定装置上设有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
孔右侧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支撑柱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左
右两侧的三角块。
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板的
端部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上表面与所述支
撑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
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端部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一气缸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上端与
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
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推动杆
下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锤头呈半球状,所述
锤头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
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与所述第一
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
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横截面呈
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固定环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滑动连接。
所述电机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
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
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钻头的横截
面呈等腰梯形,所述钻头上表面与所述转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与所述第一横
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水
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气缸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上端与
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
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板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板水平放置,所
述第二推动杆下端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凸块上表面
与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
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三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
左端与所述电机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右端与所述第二
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连接杆
水平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杆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块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
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呈
圆柱体,所述滚轮水平放置,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
述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上端与所
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下端与所述支撑块的侧
面固定连接。
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呈L型,所述固定架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另一端卡扣在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上,所述
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斜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五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五
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呈长方体,
所述握持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握持杆的侧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一端与所述握持杆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
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
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板呈长方体,所述横板水平放置,所述横板端部与所述支
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
柱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柱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下端与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三角块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块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可首先对地面进行集中
敲碎作业,敲碎效率高且效果显著,可快速地对地面进行大致的粉碎
作业,然后再对地面进行钻碎,由于前期的敲碎作业,使得本步骤中
的钻碎作业更加顺利地完成,钻碎更加轻松,最后利用水平板及凸块
使得地面粉碎得更加均匀,使得粉碎效果更好且快速,提高粉碎作业
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的具体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包括支撑板
1、位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的第一锤击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锤击装
置2右侧的旋转装置3、位于所述旋转装置3右侧的第二锤击装置4、
位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的支撑装置5、位于所述支撑板1上方的配重
装置6、位于所述支撑装置5上方的握持装置7及位于所述支撑板1
下方的固定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水平放置,
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第一竖杆11及位于所述第一竖杆11内侧的第一
横杆12。所述第一竖杆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左右
两侧,所述第一竖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11竖直放置,所述
支撑板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
11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横
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2端部
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2下表面与所述
第一竖杆1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锤击装置2上设有第一气缸21、位于所
述第一气缸21下方的第一推动杆2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2下方
的第一推动块23、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23下方的锤头24、位于所述
第一推动杆22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5、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2左侧
的第一连接杆26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块23上方的第一固定环27。
所述第一气缸21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推动杆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
杆22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1带动所述第一
推动杆2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2贯穿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
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23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
述第一推动杆22下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推动杆22下表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推动块23的上表面面积。所
述锤头24呈半球状,所述锤头24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推动块23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杆2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25竖直放置,所述第
一支撑杆25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
撑杆25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2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2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6一
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6另一端与
所述第一气缸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7横截面呈直角
梯形,所述第一固定环27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7与所述第一推动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
定环27可以防止所述第一推动块23向上过度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3上设有电机31、位于所述电机31
下方的转轴32、位于所述转轴32下方的钻头33、位于所述转轴32
下方的螺旋杆34、位于所述电机3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5及位于所
述电机31左侧的第二连接杆36。所述电机1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2呈圆柱体,所述转轴32竖直放置,
所述转轴32上端与所述电机31连接,所述转轴32由此可以转动,
所述转轴32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钻头33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钻头33上表面与所述转轴3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钻头33下表面面积小于上表面面积。所述
螺旋杆34呈螺旋状且与所述钻头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5
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35呈长方体,所述
第二支撑杆35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5上端与所述电机31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5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36水平
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36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36另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锤击装置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
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锤击装置4上设有第二气缸41、位于
所述第二气缸41下方的第二推动杆42、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42下
方的水平板43、位于所述水平板43下方的凸块44、位于所述第二气
缸41下方的第三支撑杆45、位于所述第二气缸41左侧的第三连接
杆46及位于所述第二气缸41右侧的第四连接杆47。所述第二气缸
41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42呈
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4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42上端与所
述第二气缸41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42由此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
二推动杆42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水平板43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板4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
42下端与所述水平板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凸块44设有若干
个,所述凸块44呈半球状,所述凸块44上表面与所述水平板43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三支撑杆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45竖直放置,所述第
三支撑杆45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
撑杆45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
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连接杆46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46左
端与所述电机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46右端与所述
第二气缸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47呈长方体,所述
第四连接杆47水平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47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
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47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
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
述支撑装置5上设有支撑块51、位于所述支撑块51下方的滚轮52
及位于所述支撑块51内侧的第一斜杆53。所述支撑块51横截面呈
直角梯形,所述支撑块51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支撑块51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511,所述第一凹槽511呈
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凹槽511自所述支撑块5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
形成。所述滚轮52呈圆柱体,所述滚轮52水平放置,所述滚轮52
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11中且与所述支撑块51轴转连接,所述滚轮
52由此在所述第一凹槽511中旋转。所述第一斜杆53呈倾斜状,所
述第一斜杆53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斜杆53下端与所述支撑块5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装置6上设有配重块61、位于所述配重
块61上方的固定架62及位于所述固定架62外侧的第二斜杆63。所
述配重块61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61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
定架62呈L型,所述固定架62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固定架62另一端卡扣在所述配重块61的上表面上,所述配
重块61从而得到固定。所述第二斜杆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
侧,所述第二斜杆63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63一端与所述支撑板
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63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62的侧
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装置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
述握持装置7上设有第五连接杆71、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杆71外侧的
握持杆72、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杆71下方的第一支架73、位于所述握
持杆72下方的第二支架74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73内侧的固定块75。
所述第五连接杆71呈长方体,所述第五连接杆71水平放置,所述第
五连接杆71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
72呈长方体,所述握持杆72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连接杆71一端与
所述握持杆7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73呈L型,所述第一
支架73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73
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74呈L型,
所述第二支架74一端与所述握持杆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支架7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7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5
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75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75一端与所述第一
竖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73
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8位于所述支撑装置5之间,所述固
定装置8上设有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上的第一通孔81、位于所述第
一通孔81右侧的第二通孔82、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支撑柱83及位
于所述支撑柱83左右两侧的三角块84。所述横板呈长方体,所述横
板水平放置,所述横板端部与所述支撑块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通孔8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通孔81贯穿横板上下表面,所述
第一推动块2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1。所述第二通孔82呈长方体状,
所述第二通孔82贯穿横板上下表面,所述转轴3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82。所述支撑柱8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柱83呈
长方体,所述支撑柱83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柱83上端与所述第一横
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83下端与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三角块8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块84横
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块84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12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三角块84侧面与所述支撑柱83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沥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使用
时,首先握住左右两侧的握持杆72,将其移动到需要位置,然后使
用第一锤击装置2,启动第一气缸21,使得第一推动杆22推动第一
推动块2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锤头24敲击在地面上,然后启动电机
31,使得转轴32旋转,从而带动钻头33及螺旋杆34旋转,对地面
进行钻碎,然后启动第二气缸41,使得第二推动杆42向下推动水平
板43,使得凸块44敲击在被钻碎的地面上,从而使其碎的更加均匀,
然后粉碎完毕,由于配重块61的设置,从而第一锤击装置2、旋转
装置3及第二锤击装置4可以顺利地完成粉碎工作,为其提供了向下
压力,粉碎完毕后,可以握住握持杆72将其移走。至此,本发明沥
青石油路面维修整改粉碎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
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