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
背景技术
电动卷帘是采用管状电机为动力的一种电动化卷帘机构。它的操作只需拨动电源
开关,操作简便、工作安静平稳,是手动卷帘的升级换代产品。其中,电机直接安装在铝合金
卷管内,卷管通过支架固定在窗帘箱内,既减少了窗帘箱的体积和力的传动环节,又避免外
界对电机的影响,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然而现有的卷帘罩壳中,如图7所示,其各组件均由
紧固件或连接件相互连接,因此在对安装在该卷帘罩壳内的卷管卷帘进行拆装时,往往需
要先拆卸紧固件或连接件后,再对卷管和卷帘进行操作,进而增加了工人拆装卷帘卷管的
工作量;若电动卷帘安装在较为狭小的区域时,该卷帘罩壳的结构还不便于工人对连接件
或紧固件进行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
通过在垂直于通道轴向的方向上,将壳体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第一壳
体与第二壳体可相互拆卸,便于卷管和卷帘的装卸与维修;通过使用挂钩和倒钩,与端板咬
合,使第一壳体固定在第二壳体上,避免了连接件或紧固件的使用,避免了连接件或紧固件
不易安装而导致工人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提高了卷管和卷帘的拆装及维修速度,以及工
人的工作效率;同时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分离式卷帘罩壳还有利于电动卷帘安装在狭小空
间内,扩大了电动卷帘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用于固定电动卷帘的卷管和卷帘,所述电
动卷帘固定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包括壳体和端板;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壳体两端的通
道,所述卷管和卷帘固定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并覆盖所述通道
的端部;
所述壳体在垂直于所述通道轴向的方向上,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
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独立;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上,所述端板与所述
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挂钩和倒钩,所述挂钩和倒钩分别与所述端板咬合,将所
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端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
相互不平行;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绕形成所述通道;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第一
侧板上,所述倒钩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端板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板
相对应,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应,所述第二侧边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于所
述倒钩。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呈30°—90°夹角;所述第一侧边
与所述第二侧边相互呈30°—90°夹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挂钩咬
合所述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端,所述倒钩插入所述卡槽并与所述卡槽咬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端还具有固定槽,所述挂钩背
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具有钩爪,所述钩爪通过插入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固定槽咬合,
使所述挂钩与所述端板咬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
支撑板与所述端板背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端板背向所述第
一侧板的一侧连接;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固定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端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并分
别覆盖所述通道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挂钩和所述倒钩为一体成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执行空隙,所述执行空隙连
通所述通道与外界;所述第二侧板背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所
述第二侧板背向所述通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通过
利用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便于使分离式卷帘罩壳便于拆卸,同时,还避免了连
接件或紧固件的使用,进而便于卷管和卷帘的装卸与维修,并且避免了由于连接件或紧固
件不易安装而导致工人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提高了卷管和卷帘的拆装及维修速度,以及
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分离式卷帘罩壳还有利于电动卷帘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扩大了电动
卷帘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的左上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的右上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的内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卷帘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端板 3、通道 4、执行空隙
5、动力空隙 6、螺栓 11、第一壳体 12、第二壳体
111、挂钩 112、倒钩 113、第一侧板 114、第二侧板
115、钩爪 116、把手 117、连接板
121、第一支撑板 122、第二支撑板
21、第一侧边 22、第二侧边 23、卡槽 24、固定槽
25、第一折弯 26、第二折弯 27、通孔 28、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分离式卷帘罩壳,用于固定电动卷帘(图中未示
出)的卷管(图中未示出)和卷帘(图中未示出),电动卷帘固定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图中未示
出)上,包括壳体1和端板2;壳体1具有连通壳体1两端的通道3,卷管和卷帘固定在通道3内;
端板2连接在壳体1的端部,并覆盖通道3的端部;
壳体1在垂直于通道3轴向的方向上,分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1,第一壳体11
和第二壳体11相互独立;第二壳体11固定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端板2与第二壳体11连接;
第一壳体11具有挂钩111和倒钩112,挂钩111和倒钩112分别与端板2咬合,将第一壳体11固
定在端板2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垂直于通道3轴向的方向上,将壳体1分为相
互独立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1,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1可相互拆卸,便于卷管和
卷帘的装卸与维修;通过使用挂钩111和倒钩112,与端板2咬合,使第一壳体11固定在第二
壳体11上,避免了连接件或紧固件的使用,避免了连接件或紧固件不易安装而导致工人工
作效率降低的情况,提高了卷管和卷帘的拆装及维修速度,以及工人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4,第一侧板113与第二侧板
114相互不平行;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1围绕形成通道3。
进一步的,挂钩111设置在第一侧板113上,倒钩112设置在第二侧板114上。
进一步的,端板2包括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第一侧边21与第一侧板113相对
应,第二侧边22与第二侧板114相对应,第二侧边22具有卡槽23,卡槽23对应于倒钩112。
优选的,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板114相互呈30°—90°夹角;第一侧边21与第二侧边
22相互呈30°—90°夹角。
优选的,挂钩111位于第一侧板113背向第二侧板114的一端,挂钩111咬合第一侧
边21背向第二侧边22的一端,倒钩112插入卡槽23并与卡槽23咬合,首先,将挂钩111咬合在
第一侧边21,然后以挂钩111为圆心转动第一壳体11,并对第一壳体11施加朝向第二壳体11
方向的推力,使第二侧板114上的倒钩112插入到卡槽23内,进而使挂钩111和倒钩112分别
咬合端板2,将第一壳体11固定在端板2上。
优选的,第一侧边21背向第二侧边22的一端还具有固定槽24,挂钩111背向第一侧
板113的一端具有钩爪115,钩爪115通过插入固定槽24内并与固定槽24咬合,使挂钩111与
端板2咬合;其中,通过设置钩爪115并将钩爪115与固定槽24咬合,进一步的提高了挂钩111
与端板2咬合的强度,提高了第一壳体11在端板2上的牢固度。
可选的,挂钩111为条状结构,挂钩111的轴向与通道3的轴向平行;倒钩112为条状
结构,倒钩112的轴向与通道3的轴向平行。
优选的,端板2具有两个,两个端板2分别连接在壳体1的两端,并分别覆盖通道3的
两端,第一壳体11与挂钩111和倒钩112为一体成型。
可选的,第一壳体11还包括连接板117,连接板117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
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4。
可选的,第二壳体11与端板2通过螺栓6连接。
优选的,第二壳体11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其中,第一
支撑板121与端板2背向第二侧板114的一侧连接,第二支撑板122与端板2背向第一侧板113
的一侧连接;第一支撑板121或第二支撑板122固定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
进一步的,在第一支撑板121与第二支撑板122之间具有动力空隙5,动力空隙5连
通通道3与外界;其中,电动卷帘的电力线路通过动力空隙5穿入通道3内,与卷管内的电机
连接。
可选的,端板2具有通孔27和螺钉孔28,通孔27用于插入卷管,螺钉孔28用于插入
螺钉使螺钉与卷管连接,将卷管固定在端板2上。
可选的,端板2在朝向第一支撑板121的侧边上具有第一折弯25,第一折弯25位于
第一支撑板121背向通道3的一侧,端板2在朝向第二支撑板122的侧边上具有第二折弯26,
第二折弯26位于第二支撑板122背向通道3的一侧;其中,第一折弯25和第二折弯26用于限
制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沿背向通道3的一侧运动,提高了第二壳体11与端板2连
接的牢固度。
优选的,第二侧板114与第二壳体11之间具有执行空隙4,执行空隙4连通通道3与
外界;其中,卷帘背向卷管的一端穿过执行空隙4到外界,实现卷帘对门框(图中未示出)的
遮挡。
第二侧板114背向第一侧板113的一端具有把手116,把手116固定在第二侧板114
背向通道3的一侧,其中,把手116便于工作人员拆装第一壳体11,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把手116为条状结构,把手116的轴向与通道3的轴向平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