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5436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9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49480.0

申请日:

2002.11.21

公开号:

CN1502358A

公开日:

2004.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04; 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04; A61P31/04

申请人:

铁毅; 刘民俐; 张趁庆

发明人:

铁毅; 刘民俐

地址:

100034北京市西城区官园5号楼2门6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明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山楂核提取物或其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特别是涉及山楂核提取物或其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各种胃病药物上的用途,其中山楂核提取物是以山楂核为原料,经过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任何方法干馏、精制得到的山楂核馏油原液,或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或者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后残留的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该药物为纯天然产品,属酸性。制备过程中亦没有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使用安全,制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药效学实验表明药效显著,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或预防胃病药物。

权利要求书

1: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胃病药物上的用途。
2: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各种胃病药物上的 用途。
3: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上的用途。
4: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慢性胃炎药物上的用途。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楂核提取物是 以山楂核为原料,经过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任何方法干馏、精制得到的山楂核馏 油原液,或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或者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 后残留的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楂核馏油原液是采用下 述方法制备的山楂核馏油原液:在干馏锅内投入山楂核,约加至锅体的80%。接 通出油管和冷却器。干馏锅外用石棉布保温。然后,缓慢升温至80℃时,宜减少 火力,以免料内水分大量汽化,水与油一起冲入出油管。另外,开始升温太快, 易在锅底结焦。当温度升至100℃时,料内所含的水分几乎全部蒸发。这时,可 加大火力。收集180-240℃馏出的黑粘稠液体,即为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将山 楂核馏油粗制品放入蒸发皿内,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保持80-100℃之间,加热 半小时,以除掉馏油内的挥发性物质及水分。蒸发皿内的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物即 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成品。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或 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或山楂核馏油重沉 原液: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原液,原液浓度为50-70%,在1 05-130℃的温度区间进行常压蒸馏,得到的馏出液为山楂核提纯液,未馏 出部分为山楂核重沉原液。

说明书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特别是山楂核提取物或其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各种胃病药物上的用途,属于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十二脂溃疡、慢性胃炎发病的诸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十二脂溃疡、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在80%以上。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进行清除将终生带菌,自愈极低。所以治疗消化系疾病首先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证实真正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只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等。以上任何单一药品由于药效被胃酸破坏等原因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仅为0%-20%,令人失望,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必须采用联合治疗。其中铋剂三联疗法在临床上一直保持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副作用较大,病人耐受性差以及甲硝唑耐药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下降是其主要缺点。含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疗法副作用明显减少,且病耐受性好,根除率较高,是目前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较理想方案。但费用昂贵,不易推广。

    山楂核提取物是山楂果核经干馏得到的黑色粘稠液体,由于山楂果核经干馏得到的黑色粘稠液体中含有油脂、胶状物和水,作为药用或食品原料,尚需浓缩精制。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很多山楂核提取物的制备及精制方法,主要有:

    中国专利申请85100470中公开了一种以山楂核为原料,在90-450℃的温度范围内干馏,获得干馏液,并经过液体精馏等技术得到液体烟熏香剂和医用舒痛精药物的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89107791.X中公开了一种以山楂核为原料提取医用舒痛精的方法,先将干燥洁净的山楂核在90~450℃温度范围内干馏,获得的干馏液再经精馏,除去低沸点物、高沸点物以及液体烟熏香剂等物质,收集精馏釜底中沸点为210~220℃黑色粘

    性油状液体,得到本所说的医用舒痛精。

    中国专利申请92104484.4中公开了一种从植物果核中提取合成消毒剂的方法,将山楂核和甘榄核外壳按1∶3至1∶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干馏,收集100~180℃的馏分得A液,待馏出液呈棕色时迅速升温,至240℃,收集馏分得B液,将A、B两液混合,静置,得C液;将柚核破碎后用酒精浸提,回收酒精后得浓缩液D;将C液用乳化剂乳化后与D液按3∶1~1∶1地比例混合,除去不溶物和杂质,放置同化,得到消毒原液。

    中国专利申请93115174.0中公开了一种从山楂核中提取食用烟熏香料的方法,采用山楂核干馏,取其100-150℃恒温下的烟熏蒸汽冷凝过程,其特征在于冷凝后的油状物经过滤,然后将其滤液输入罐中,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物质比重分离法,使滤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液经虹吸分离,即可得到该产品。

    中国专利申请96120686.1中公开了一种从山楂核提取消毒杀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步骤组成:a)将收购的山楂核经清洗沥水后装入干馏容器内,加热至90-110℃进行干馏,蒸汽冷凝收集液体;b)当无液体流出后提高加热温度至200-300℃,保温3-4小时,继续干馏,蒸汽冷凝收集液体,直至无液体流出,停止加热,降温出渣尾弃;c)将(a)、(b)两项液体混合沉淀40-60小时,分离上层枣红色水状物,即为半成品,与底层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粘稠体分离;d)再将(C)项半成品加入蒸馏罐中加热蒸馏,至少六段以上的精馏,精馏温度为90-98℃,蒸汽冷凝成液体尾弃,收集黄色无油水性溶液即为成品液;e)成品液加活性炭进行脱色,其配比为成品液与活性炭比为:30∶1-2;f)产品检验,包装入库。其产品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适用了体外皮肤的杀菌,是一种纯天然植物制剂,无毒、无副作用。

    中国专利申请00109230.8中公开了改进了的从山楂核直接提取山楂核汁液技术,采用炉内直接加热山楂核使其产生汽烟,将汽烟导入胆管然后冷凝,产出山楂核汁液,再经沉淀分离,静置比重分离,得到产品。具体步骤为:①洗净山楂核,去掉杂质;②自然凉干;③入炉前用水浸泡;④沥水后即入炉;⑤两段加温,提取干馏液。⑥两段加温干馏液混合沉淀;⑦分离水状物;⑧静置比重分离;⑨虹吸分离。该方法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中国专利申请00100511.1中公开了一种山楂核馏油提取液及其制作方法,它以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原液,原液浓度为50-70%,在105-130℃的温度区间进行常压蒸馏,即得出所需馏出液。本发明制作的提取液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同时又具有良好流动性能及和水的相溶性。

    《中华医学杂志》1978年第6期公开了山楂核馏油的研制及应用,其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制备方法为:干馏前,除掉山楂核上泥土及杂质,晒干,磨碎备用,干馏设备安装完毕后,在干馏锅内投入山楂核,约加至锅体的80%。接通出油管和冷却器。干馏锅外用石棉布保温。然后,缓慢升温至80℃时,宜减少火力,以免料内水分大量汽化,水与油一起冲入出油管。另外,开始升温太快,易在锅底结焦。当温度升至100℃时,料内所含的水分几乎全部蒸发。这时,可加大火力。收集180-240℃馏出的黑粘稠液体,即为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将山楂核馏油粗制品放入蒸发皿内,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保持80-100℃之间,加热半小时,以除掉馏油内的挥发性物质及水分。蒸发皿内的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物即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成品。

    目前,山楂核提取物作为一种绿色产品,主要用于食品、消毒剂、止痛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胃病药物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各种胃病药物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抗慢性胃炎药物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山楂核提取物为以山楂核为原料,至少经过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任何方法干馏、精制得到的提取物,这里称为山楂核馏油原液。

    本发明的山楂核提取物还可以是山楂核馏油粗制品采用有关背景技术的任何方法进一步提纯或精制得到的山楂核提纯物,在本发明中,将这种提取物称为山楂核馏油提纯液。

    本发明中优选采用中国专利申请00100511.1中公开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以及采用该申请的方法制备山楂核馏油提纯液过程中所残留的原液,在本发明中,将残留的原液称为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

    优选按照《中华医学杂志》1978年第6期的方法制备的山楂核馏油原液。

    所述山楂核提取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通常制备方法,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如片剂、栓剂、洗液、浸膏、颗粒、口服液、胶囊、注射液、口含片、丸剂或者适合本发明的其他剂型。一般针对山楂核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决定其剂型,如按照《中华医学杂志》1978年第6期的方法制备的山楂核原液为油状物,一般制为膏剂、片剂或胶囊。各种制剂的制备参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版的《中药制剂学》。

    例如山楂核提取物按照需要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浓度为5-50wt%的口服液,按照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经过分装、灭菌,得到口服液。

    当然如果需要,该山楂核提取物还可以与其他中药、中药的提取物或其他有效成分组成组合物共同制成相应的剂型,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各种胃病。

    本发明的山楂核提取物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成人用量为0.1-100mg,每日分2-6次服用,对于重症患者可以加大用量。例如20%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的口服制剂,pH值2.5-3.2为淡黄色澄明液体,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30例,每日三3-4次,每次10-20ml,连续服用14天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由于该山楂核提取物为纯天然产品,制备过程中亦没有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无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使用安全,制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山楂核馏油提取物为单方制剂,服用方便。pH值为酸性药,与人的胃酸相近,药效不易被胃酸破坏。且山楂核馏油提取液为纯植物提取,未发现副作用。山楂核馏油为废物利用,成本低,易于推广。

    采用试管法测定山楂核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和MBC值,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作为对照的药效学实验表明:乳酸左氧氟沙星对100株幽门螺杆菌MIC90为2μg/ml,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对幽门螺杆菌菌株的MIC90分别为0.31%(V/V)、0.31%(V/V)、0.62%(V/V),8-16μg/ml。0.25μg/ml的乳酸左氧氟沙星作用30min能杀灭幽门螺杆菌NCTC11637株和81a株,0.08%的试验药原液、重沉原液和试验药提纯液作用15min内即能杀灭上述2株幽门螺杆菌。因此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在极低浓度时即可抑制(0.31%-0.62%)或杀灭(0.08%)幽门螺杆菌。可见山楂核提取物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临床上20%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余量为纯净水的口服液,根除幽门螺杆菌实验3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口服液第三天时根除率就达到的88.89%,在十四天时达到了96.56%。

    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验例1山楂核提取物体外抗幽门螺杆效果观察

    检测三种山楂核提取物体体外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受试药物样品

    受试药物样品共三种:①山楂核馏油原液;②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③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其制备方法分别如下:

    ①.山楂核原液:参照《中华医学杂志》1978年第6期公开的方法,干馏前,除掉山楂核上泥土及杂质,晒干,备用,干馏设备安装完毕后,在干馏锅内投入山楂核,约加至锅体的80%。接通出油管和冷却器。干馏锅外用石棉布保温。然后,缓慢升温至80℃时,宜减少火力,以免料内水分大量汽化,水与油一起冲入出油管。另外,开始升温太快,易在锅底结焦。当温度升至100℃时,料内所含的水分几乎全部蒸发。这时,可加大火力。收集180-240℃馏出的黑粘稠液体,即为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将山楂核馏油粗制品放入蒸发皿内,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保持80-100℃之间,加热半小时,以除掉馏油内的挥发性物质及水分。蒸发皿内的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物即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成品。向该山楂核馏油原液中加入15-20wt%的医用乳化剂,乳化加生理盐水至实验中的各浓度。

    ②.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以《中华医学杂志》1978年第6期公开的方法制备的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原液,原液浓度为50-70%,在105-130℃的温度区间进行常压蒸馏,得到的馏出液为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未馏出部分为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提纯液加水至各实验浓度,重沉原液按照1)的方法加入15-20wt%的医用乳化剂乳化,再加生理盐水至实验中的各浓度。

    上述三种制品用0.2μm滤器过滤除菌后置4℃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由浙江省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X19990020],批号:0203222,有效期1.5年。

    2、菌种

    质控菌体如下:幽门螺杆菌国际参考标准株NCTC11637株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细菌学研究室提供。

    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分离及鉴定: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的难度较大,各医院检验科均不开展该分离及鉴定项目,由本实验室采集各种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所有标本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省中山医院。在选择性哥伦比亚血琼脂(含终浓度分别为5mg/L TMP、10mg/L万古霉素、2500U/L多粘菌素和2mg/L两性霉素B)平板中分离的疑似幽门螺杆菌菌株用革兰染色镜检、尿素酶试验[HPUT,福建三强生物,国药准字(1999)D-121号]和氧化酶试验(杭州关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幽门螺杆菌全菌抗体(DAKO)的玻片凝集试验进行鉴定,若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菌落针尖大小呈半透明状、显微镜检为弧状或海鸥状革兰阴性杆菌、尿素酶和氧化酶试验阳性、玻片凝集试验阳性者鉴定为幽门螺杆菌,共获得幽门螺杆菌(H.pylorl)临床菌株100株。

    3、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幽门螺杆菌采用含8%羊血(浙江省金华市科技服务中心)的哥伦比亚琼脂(bioMerleux),接种后37℃培养3d,初次分离37℃培养5d,气体条件为5%氧气、10%二氧化碳和85%氮气。培养基配制后均37℃培养24h检菌,无菌生长者方能使用。

    4、体外抑菌试验(MIC)

    幽门螺杆菌的MIC测定:采用二倍平皿稀释法。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及对照药乳酸左氧氟沙星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高压蒸汽法灭菌后冷却至50-60℃的哥伦比亚琼脂中加入8%羊血(不含任何抗生素),在平皿中加入各种稀释度的药物,然后定量加入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使哥伦比亚血平板中的试验药原液、重沉液和提纯液含量均分别为10、5、2.5、1.25、0.625、0.312、0.156、0.078、0.039、0.020、0.010、0.005%(V/V),对照药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分别为64、32、16、8、4、2、1、0.5、0.25、0.12、0.06、0.03μg/ml,37℃孵育24h检菌合格。在哥伦比亚血平板中新鲜培养的幽门螺杆菌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MIC测定所用的菌液,使菌液浓度为2×108CFU/ml,取5μl点种于平板上,每点细菌总数为1×1006CFU。实验中同时设置不含任何药物但接种等量幽门螺杆菌的正常对照。已接种幽门螺杆菌的哥伦比亚血平板置入厌氧培养箱中,用5%氧气、10%二氧化碳和85%氮气的混合气体抽气换气1次,然后充入混合气体至大气压为零,37℃培养72h后观察结果,以50%和90%的菌株未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度为其MIC50和MIC90值。

    5、体外杀菌试验(MBC)

    根据MIC结果,选择合适的试验药和对照药的药物浓度进行MBC测定。含试验药或和对照药2%胎牛血清布氏肉汤中幽门螺杆菌接种量为1×106CFU/ml,杀菌时间分别为5、15、30和60min,然后取0.05ml分别涂布于不含药物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条件同上。

    结果:

    1、MIC

    正常对照中各幽门螺杆菌均生长。幽门螺杆菌质控菌株NCTC11637株对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和对照药乳酸左氧氟沙星的MIC100分别为0.08%、0.08%、0.08%和0.5μg/ml。所有对照药质控菌株MIC100在NCCLS规定的范围内。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的MIC范围、MIC50和MIC90见表1。

    表1 山楂核提取物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MIC(μg/ml,%)*

    受试药品            菌种(株数)

                                           MIC范围        MIC50   MIC90

    药山楂核馏油原液    幽门螺杆菌(100)    <0.01-1.25    0.25    0.31

    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                     <0.01-1.25    0.25    0.31

    山楂核馏油提纯液                       <0.01-1.25    0.25    0.62

    乳酸左氧氟沙星                        0.03-8      0.25     2

    *乳酸左氧氟沙星MIC以μg/ml表示,三种试验药MIC以%(V/V)表示

    2、MBC

    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和对照药乳酸左氧氟沙星对Hp NCTC11637株和临床菌株81a体外杀菌效果见表2。

    表2楂核提取物体外杀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药物作用时间(min)*

    受试药品             药物浓度          菌株

                         (μg/ml,%)**                5    15   30   60

    山楂核馏油原液        0.16             11637       -    -    -    -

                                           81a         -    -    -    -

                          0.08             11637       +    -    -    -

                                           81a         +    -    -    -

                          0.04             11637       +    +    -    -

                                           81a         +    +    -    -

    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    0.16             11637       -    -    -    -

                                           81a         -    -    -    -

                          0.08             11637       +    -    -    -

                                           81a         +    -    -    -

                          0.04             11637       +    +    -    -

                                           81a         +    +    -    -

    山楂核馏油提纯液      0.16             11637       -    -    -    -

                                           81a         -    -    -    -

                          0.08             11637       +    -    -    -

                                           81a         +    -    -    -

                          0.04             11637       +    +    +    -

                                           81a         +    +    -    -

    乳酸左氧氟沙星        1                11637       -    -    -    -

                                           81a         -    -    -    -

                          0.5              11637       -    -    -    -

                                           81a         -    -    -    -

                          0.25             11637       +    -    -    -

                                           81a         +    +    -    -

    *+:生长,-:未生长;**乳酸左氧氟沙星和三种试验药浓度分别以μg/ml和%(V/V)表示

                               结论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炎、消化疲道溃疡的病原菌,若长期感染则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从表1可见,乳酸左氧氟沙星对100株幽门螺杆菌IMC90为2μg/ml,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对上述幽门螺杆菌株的MIC90分别为0.31%(V/V)0.31%(V/V)0.62%(V/V)表明上述三种提取物在极低浓度时仍能抑制所有受试的100株幽门螺杆菌。

    体外杀幽门螺杆菌试验结果(表2)表明,0.25μg/ml的乳酸左氧氟沙星作用30min能杀灭幽门螺杆菌NCTC11637株和81a株,0.08%的试验药山楂核馏油原液、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和山楂核馏油提纯液作用15min内即能杀灭上述2株幽门螺杆菌,表明三种试验药在极低浓度时对幽门螺杆菌杆菌有杀灭作用。

    实验例2.山楂核馏油提纯液的治疗效果口服制剂

    采用20%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的口服制剂,pH值2.5-3.2为淡黄色澄明液体,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30例,每日三次,每次20ml,连续服用14天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见表3:

    表3.  20%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观察30例:

                              效果

    药物作用时间(天)

                                                 根除率%

                             +        -

    3                        25       5          20%

    7                        3        27         88.89%

    14                       1        29         96.56%

    注:+为阳性;-为阴性。

    实施例1

    将干燥洁净的山楂核在90~450℃温度范围内干馏,冷凝得到的干馏液精馏,收集210~220℃馏分,得到山楂核馏油原液。用山楂核馏油原液经乳化剂“RITAPRO100”乳化后,加适量的蒸馏水,制成含量20%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

    例:山楂核馏油原液         20%;

        乳化剂RITAPRO100       15%;

        调味剂                 适量;

        蒸馏水                 余量(加足至100)。

    按照上述配方,还可以制备浓度为5-30wt%的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其中乳化剂RITAPRO100的用量为15-20wt%。

    实施例2

    除掉山楂核上泥土及杂质,晒干,磨碎备用,干馏设备安装完毕后,在干馏锅内投入山楂核,约加至锅体的80%。接通出油管和冷却器。干馏锅外用石棉布保温。然后,缓慢升温至80℃时,宜减少火力,以免料内水分大量汽化,水与油一起冲入出油管。另外,开始升温太快,易在锅底结焦。当温度升至100℃时,料内所含的水分几乎全部蒸发。这时,可加大火力。收集180-240℃馏出的黑粘稠液体,即为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将山楂核馏油粗制品放入蒸发皿内,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保持80-100℃之间,加热半小时,以除掉馏油内的挥发性物质及水分。蒸发皿内的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物即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成品。收集率约为30%。

    用山楂核馏油原液经乳化剂“RITAPRO100”乳化后,加适量的蒸馏水,制成含量20%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

    例:山楂核馏油原液              20wt%;

        乳化剂RITAPRO100            20wt%;

        调味剂                      适量;

        蒸馏水                      加足100。

    按照上述配方,还可以制备浓度为5-30wt%的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其中乳化剂RITAPRO100的用量为15-20wt%。

    其中乳化剂为R.I.T.A.公司产品,由上海化工轻工供应公司销售。按照上述配方,还可以制备浓度为5-30wt%的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其中乳化剂RITAPRO100的用量为15-20wt%。

    实施例3

    实施例2得到的山楂核馏油的粗制品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原液,原液浓度为70%,在105-130℃的温度区间进行常压蒸馏,得到的馏出液为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其收集率为80%。向山楂核馏油提纯液中加入无菌蒸馏水,配制成20wt%浓度,按照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灭菌,灌装为10ml/瓶。按照上述方法,还可以配制浓度5-30wt%山楂核馏油提纯液口服液。

    未馏出部分为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收集率为18%。将0.25mg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注入软胶囊的空胎中,制成每粒含量0.25mg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的口服软胶囊。

    实施例4

    将山楂核经清洗沥水后装入干馏容器内,加热至180--240℃进行干馏,蒸汽冷凝收集液体;收集的液体经沉淀后收集上层油状物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收集率约为30%。

    或者收集的液体置于蒸发皿内,置于水浴中,水浴温度保持80-100℃之间,加热半小时,以除掉馏油内的挥发性物质及水分。蒸发皿内的黑色有光泽的油状物也为山楂核馏油原液,收集率为30%。

    将山楂核馏油原液注入软胶囊的空胎中制成每粒含量0.25mg山楂核馏油原液口服软胶囊。

    也可以将山楂核馏油原液用乳化剂“RITAPRO100”乳化后,加适量的蒸馏水,制成含量10%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

    例:山楂核馏油原液               10wt%;

        乳化剂RITAPRO100             15wt%;

        调味剂                       适量;

        蒸馏水                       加足至100wt%。

    实施例5

    实施例2的山楂核馏油原液加入片剂需要的各种辅料,按照片剂的制备工艺压片,得到每片含山楂核馏油原液0.25mg的片剂。

    实施例6

    实施例3的山楂核重沉原液加入各种辅料,按照胶囊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每粒含山楂核重沉原液0.25mg胶囊。

    实施例7

    实施例3的山楂核重沉原液经乳化剂“RITAPRO100”乳化后,加适量的蒸馏水,制成含量8%的山楂核馏油原液的口服液。

    例: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            8wt%;

        乳化剂RITAPRO100              15wt%;

        调味剂                        适量;

        蒸馏水                        加足至100wt%。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楂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山楂核提取物或其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胃病药物上的用途,特别是涉及山楂核提取物或其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各种胃病药物上的用途,其中山楂核提取物是以山楂核为原料,经过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任何方法干馏、精制得到的山楂核馏油原液,或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的山楂核馏油提纯液,或者山楂核馏油经过提纯后残留的山楂核馏油重沉原液。该药物为纯天然产品,属酸性。制备过程中亦没有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