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53374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5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7811.3

申请日:

2003.10.01

公开号:

CN1528419A

公开日:

2004.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P31/12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P31/12

申请人:

浙江天一堂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天亮; 樊雪君; 孟召光

地址:

321100浙江省兰溪市云山街道永进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制备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该滴丸的商品名为抗病毒滴丸。它是由下列原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所制成的: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1%-10%辅料90%-99%其辅料是由聚乙二醇6000及聚乙二醇4000所组合而成,经加热成熔融状与处方药材提取物混合,进入滴丸机滴制,滴入液态石蜡或植物油冷却剂冷却而成。本发明的滴丸崩解时间短,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且其制备方法,在常规滴丸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滴丸基质及辅料与主药的配比剂量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优选,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无有害残留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病毒滴丸,包括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 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和基质材料,其特征在于各原 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 土知母的提取物1%-10% 水溶性辅料90%-9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组份和重 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 土知母的提取物1. 5%-7% 水溶性辅料93%-98.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组份和重 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 土知母的提取物2%-5% 水溶性辅料95%-98%。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辅 料是:聚二乙醇类、甘油明胶等。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辅料是:由 聚二乙醇6000和聚二乙醇4000所组合而成,其重量比为35%-65%/35%-6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下列工艺步骤: (1)取辅料加热成熔融物与处方药材提取物混合; (2)将熔融混合药液移入滴丸机滴制; (3)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或液状石蜡冷却剂冷却; (4)除去二甲基硅油或液状石蜡冷却剂,选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所述的熔融温度为80℃-105℃。优选熔融温度为93℃-9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2)所述的滴制温度为80℃-100℃。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3)所述的冷却剂优选为二甲基硅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所述的为冷却剂温度为5℃-20℃。
8: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组份和重 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 土知母的提取物2%-5% 水溶性辅料95%-9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辅 料是:聚二乙醇类、甘油明胶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滴丸,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辅料是:由 聚二乙醇6000和聚二乙醇4000所组合而成,其重量比为35%-65%/35%-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下列工艺步骤: (1)取辅料加热成熔融物与处方药材提取物混合; (2)将熔融混合药液移入滴丸机滴制; (3)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或液状石蜡冷却剂冷却; (4)除去二甲基硅油或液状石蜡冷却剂,选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所述的熔融温度为80℃-105℃。优选熔融温度为93℃-9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2)所述的滴制温度为80℃-100℃。
9: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3)所述的冷却剂优选为二甲基硅油。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所述的为冷却剂温度为5℃-20℃。

说明书


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天然植物有效成份制备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以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制备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滴丸的商品名为抗病毒滴丸。

    背景技术

    板蓝根为常用中药,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能,板兰根抗菌谱广,对脑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临床表明,板兰根有抗病毒作用,如果合理配以其他药物,可防治多种疾病,如:

    预防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兰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防治感冒、流感取板兰根20克,甘草3克,煎汤连服3~5天可作预防;或用板兰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2次,连服3日,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防治腮腺炎板兰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5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板兰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饮,对腮腺炎发热肿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防治流脑板兰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兰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饮,连服3~5日,对流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防治红眼病板兰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预防红眼病。用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兰根9克、黄连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对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极佳。

    抗病毒滴丸是在抗病毒口服液和抗病毒颗粒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年版第  页)基础上的改进剂型,由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九味中药科学组方经加工而成,属纯中药制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之邪外袭,每见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症,故方以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主;忍冬藤、贯众、重楼、鱼腥草、青蒿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共抗病毒感染,为辅药;白芷一味,辛香通窍,辟秽散邪,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方中主药板蓝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毒、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以及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理活性;山豆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崩解时间短,起效快用于治疗风热侵袭、时行感冒、疫毒初袭之症的抗病毒滴丸。

    本发明的另一目地是提供一种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采用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九味中药的提取物和制备滴丸剂的辅料制备而成,其原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1%-10%

    辅料90%-99%。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其原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1.5%-7%

    辅料93%-98.5%。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其原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为: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2%-5%

    辅料95%-98%。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其辅料可以是:聚乙二醇类水溶性滴丸基质。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其辅料可以是:由聚乙二醇6000及聚乙二醇4000所组合而成,其重量比为35%-65%/35%-65%。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其主要为:将辅料加热成熔融物后与混合,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滴制,使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或液状石蜡冷却剂中冷却,除去冷却剂,选丸。

    其中:所述的熔融温度可以为:80℃-105℃;优选的熔融温度可以为:93℃-97℃。

    所述的滴制温度可以为:80℃-100℃;优选的滴制温度可以为:93℃-97℃。

    所述的冷却剂优选为二甲基硅油。

    所述的冷却剂温度可以为:5℃-20℃;优选的冷却剂温度可以为:7℃-16℃;优选的冷却剂温度也可以为:9℃-13℃。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剂,是一种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滴制而成的球形丸剂,其有效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基质中,形成均匀的固体分散体,可以保证单剂量给药准确;药物微粒包埋在基质中,无空隙,隔绝空气,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药物与基质共熔后使药物均匀地分散在基质中,冷凝成极细的结晶,缩短了溶解、吸收所需的时间,大大加快了发挥疗效的速度和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具有用药安全、疗效可靠的特点,主要功效是治疗风热侵袭之证,时行感冒,或疫毒初袭之证。运用本方的指征是发热,咳嗽,头疼,口渴,汗出,咽痛,舌红,脉数。

    1、感冒:症见高热,微恶寒,头脑涨痛,肢体烦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汗出等症。西医诊断为病毒感冒,有上述症状者,可用本药治疗。

    2、咳嗽:症见咳嗽声重,咳吐黄痰,胸不适,头痛发热,大便干结,苔黄脉数,用此药清热散邪:宣肺化痰。西医诊断之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有上述症状者均可辨证使用。

    3、乳蛾:症见咽喉疼痛,咽干灼热而伴发热,口渴,或咳嗽痰黄,口臭、便秘等。用此药清热解毒,利咽生浸。西医诊断之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可用上药治疗。

    本发明的抗病毒滴丸的制备方法,在常规滴丸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滴丸基质及辅料与主药的配比剂量和制备过程中的各种温度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优选,其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无有害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对本发明并没有限制。

    实施例一

    将聚乙二醇6000 3.6kg和聚乙二醇4000 6.3kg在81℃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1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81℃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9℃,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二

    将聚乙二醇6000 5.0kg和聚乙二醇4000 4.9kg在100℃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1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100℃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7℃,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三

    将聚乙二醇6000 3.4kg和聚乙二醇4000 6.3kg在97℃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3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97℃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液状石蜡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1℃,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四

    将聚乙二醇6000 4.8kg和聚乙二醇4000 4.9kg在105℃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3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105℃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4℃,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五

    将聚乙二醇6000 6.0kg和聚乙二醇4000 3.5kg在85℃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5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85℃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8℃,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六

    将聚乙二醇6000 5.2kg和聚乙二醇4000 4.3kg在90℃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5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90℃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20℃,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七

    将聚乙二醇6000 4.0kg和聚乙二醇4000 5.3kg在93℃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7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93℃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液状石蜡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3℃,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八

    将聚乙二醇6000 5.9kg和聚乙二醇4000 3.4kg在98℃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0.7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98℃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6℃,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实施例九

    将聚乙二醇6000 0.50kg和聚乙二醇4000 0.40kg在100℃下加热成熔融物,与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1.0kg混合,混合均匀后移送熔融混合药液进入滴丸机,保持温度100℃滴制,滴管口与液面的距离选择在3~4cm之间,滴速在30~70滴/分,药液滴至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冷却,控制冷却温度为12℃,除去冷却剂,选丸,即得。

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的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制备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该滴丸的商品名为抗病毒滴丸。它是由下列原料的组份和重量配比所制成的: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的提取物110辅料9099其辅料是由聚乙二醇6000及聚乙二醇4000所组合而成,经加热成熔融状与处方药材提取物混合,进入滴丸机滴制,滴入液态石蜡或植物油冷却剂冷却而成。本发明的滴丸崩解时间短,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