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0629281.2
2013.11.29
CN104681333A
2015.06.03
实审
审中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H 13/02申请公布日:201506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3/02申请日:20131129|||公开
H01H13/02; H01H13/14; H01H13/20; G06F1/16
H01H13/0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黄建顺
201114上海市闵行区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星路789号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施浩
一种按键机构包含一面板、一按压件、一卡勾与一透光件。面板具有一安装口。按压件位于安装口。卡勾连接按压件。透光件包含一内环部、一外环部与多个弹性臂。内环部具有一镂空孔于其中,卡勾穿过镂空孔。外环部连接面板,且外环部具有一开口,内环部位于开口。弹性臂连接内环部与外环部。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按键机构,包含: 一面板,具有一安装口; 一按压件,位于该安装口; 一卡勾,连接该按压件;以及 一透光件,包含: 一内环部,具有一镂空臂通过其几何中心以界定一镂空孔于其中,该卡勾 穿过该镂空孔; 一外环部,连接该面板,且该外环部具有一开口,该内环部位于该开口; 以及 多个弹性臂,连接该内环部与该外环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基板; 一开关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一按压面;以及 一压杆,连接该内环部,该压杆具有一轴线,该开关元件的中心点大致位于该轴 线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的中心点、该内环部的 几何中心及该外环部的几何中心重迭,该按压件的中心点大致位于该轴线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发光二极管,毗邻该开关元件,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一光束穿透该透光件。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件更包含: 一凸出部,连接该外环部,该凸出部的一内径小于该按压件的一外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具有面对该按压件的一 顶表面,该按压件具有面对该凸出部的一底表面,该顶表面与该底表面的一垂直距离, 大于该压杆移动至该开关元件且启动或关闭电源的一行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具有一倒扣面,该倒扣面 与该按压件的该底表面的一垂直距离,大致等于该内环部的一厚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环部具有一凸缘面,该凸缘 面与该卡勾的该倒扣面互相干涉。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杆具有远离该按压件的该底 表面的一按压端,该卡勾具有远离该按压件的该底表面的一卡勾端,该按压端与该底 表面的距离,大于该卡勾端与该底表面的距离。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弹性臂与相邻的该些 弹性臂之间具有角度相同的一夹角。
说明书按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按键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源开关 的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的电子装置与人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借 着使用优良的电子装置,可以让人在生活中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对电子 装置每个细节的要求变得也越来越高。 其中,笔记本电脑是人们最常用的电子装置之一。除了笔记本电脑本身 的运作速度,笔记本电脑由启动电源开始直至进入正常使用状态所需的时间,也是人 们常关注的指标之一。 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启动按键,可说是使用者与笔记本电脑接触的第 一步。然而,如果按键的按压触感没有很灵敏,便会让人感到即使按下了按键,也没 有即时让笔记本电脑进入启动状态,这样,使用者自然会对这笔记本电脑运作效率的 信心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在于提供一种轻巧的按键机构,以改善笔记本电脑 电源开关按压触感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按键机构包含一面板、一按压件、一卡 勾与一透光件。面板具有一安装口。按压件位于安装口。卡勾连接按压件。透光件包 含一内环部、一外环部与多个弹性臂。内环部具有一镂空臂通过其几何中心以界定一 镂空孔于其中,卡勾穿过镂空孔。外环部连接面板,且外环部具有一开口,内环部位 于开口。弹性臂连接内环部与外环部。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按键机构更包含一基板、一开关 元件与一压杆。开关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开关元件具有一按压面。压杆连接内环部, 且压杆具有一轴线,开关元件的中心点大致位于轴线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按压件的中心点、内环部的几何中心及 外环部的几何中心重迭,上述的按压件的中心点大致位于轴线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按键机构更包含一发光二极管。 此发光二极管毗邻开关元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一光束穿透透光件。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透光件更包含一凸出部。此凸出 部连接外环部,且凸出部的一内径小于按压件的一外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出部具有面对按压件的一顶表 面,按压件具有面对凸出部的一底表面,顶表面与底表面的一垂直距离,大于压杆移 动至开关元件且启动或关闭电源的一行程。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卡勾具有一倒扣面,此倒扣面与 按压件的底表面的一垂直距离,大致等于内环部的一厚度。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内环部具有一凸缘面,此凸缘面 与卡勾的倒扣面互相干涉。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压杆具有远离按压件的底表面的 一按压端,卡勾具有远离按压件的底表面的一卡勾端,按压端与底表面的距离,大于 卡勾端与底表面的距离。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弹性臂与相邻的弹性臂之间具有 角度相同的一夹角。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与已知先前技术相较,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系以同一轴线上按压按压件,继而带动透光件的内环部, 以及连接内环部的压杆,最后使压杆在同一轴线上按压于开关元件上,因此,对于开 关元件的启动或关闭,使用者在按压按压件时能够体会更灵敏的触感。 (2)由于按键机构的尺寸大小相较于传统的按键明显地更为细小轻巧, 透光件的厚度也得以相应减少,因此,透光件的透光性也得以提高。 (3)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在射到透光件前不会受到遮挡,因此透光 件上也不会有其他元件结构的阴影存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机构的剖面图。 图2绘示图1的透光件面向基板的平面图。 图3绘示图1的按键机构于启动或关闭电源的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按键机构 110:面板 120:按压件 121:底表面 130:卡勾 131:倒扣面 132:卡勾端 140:透光件 141:内环部 142:外环部 143:弹性臂 144:凸出部 145:顶表面 146:凸缘面 147:连接点 148:镂空臂 150:基板 160:开关元件 162:按压面 170:压杆 171:按压端 180:发光二极管 TH:镂空孔 Z:轴线 C1:中心点 C2:中心点 DV1:垂直距离 DV2:垂直距离 OD:外径 ID:内径 H:高度 S:行程 T:厚度 O1:安装口 O2:开口 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 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 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 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传统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之。 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机构100的剖面图。图2是绘 示图1的透光件140面向基板150的平面图。如图所示,一种按键机构100包含一面 板110、一按压件120、一卡勾130与一透光件140。面板110具有一安装口O1。按 压件120位于安装口O1。卡勾130连接按压件120。透光件140包含一内环部141、 一外环部142与多个弹性臂143。内环部141具有一镂空孔TH于其中,卡勾130通 过镂空孔TH。外环部142连接面板110,且外环部142具有一开口O2,内环部141 位于开口O2。弹性臂143连接内环部141与外环部142。 如图1所示,按键机构100更包含一基板150、一开关元件160与一压 杆170。开关元件160设置于基板150上,且开关元件160具有一按压面162。压杆 170连接内环部141,且压杆170具有一轴线Z,开关元件160的一中心点C1大致位 于轴线Z上。 在启动笔记本电脑时,使用者以手指接触按压件120,且把按压件120 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方向按压过去。如图1所示,按压件120的一中心点C2大致位 于压杆170的轴线Z上,而按压件120朝向开关元件160移动的方向,也是沿着轴线 Z,而且是朝向开关元件160的中心点C1。 随着按压件120沿着轴线Z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方向按压过去,按压 件120带动透光件140的内环部141沿着轴线Z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方向移动。由于 压杆170连接内环部141,随着内环部141沿着轴线Z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方向移动, 压杆170的一按压端171也沿着轴线Z朝向开关元件160的中心点C1移动。 当透光件140的内环部141沿着轴线Z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方向移动 时,内环部141与外环部142相对移动,使得连接内环部141与外环部142的弹性臂 143朝向基板150的方向弯曲,并且储存弹性势能。 如图2所示,内环部141具有一镂空臂148通过其几何中心以界定贯穿 孔TH。压杆170则是设置于镂空臂148的中心位置。弹性臂143与相邻的弹性臂143 具有角度相同的一夹角α。弹性臂143围绕内环部141的平均分布,有助于内环部141 的移动能够沿着轴线Z进行。进一步来说,按压件120在受按压时的移动,以及压杆 170受内环部141带动的移动,都能够沿着轴线Z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 示,弹性臂143的数量为三个。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弹性臂143数量仅为例示,并 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适当选 择弹性臂143的数量。 图3绘示图1的按键机构100于启动或关闭电源的状态的剖面图。如图 3所示,按键机构100于启动或关闭电源的状态下,压杆170的按压端171接触开关 元件160的按压面162,而且,如图1、3所示,在按压件120受按压前,直至按键机 构100处于启动或关闭电源的状态,压杆170共移动了一行程S。此行程S包括从压 杆170的按压端171于按压件120受按压前的相应位置,所移动至按压端171接触按 压面162的距离,且进一步包括开关元件160的按压面162被按压,使得电源得以启 动或关闭的距离。 如图1所示,透光件140更包含一凸出部144。此凸出部144连接外环 部142。凸出部144具有面对按压件120的一顶表面145,按压件120具有面对凸出部 144的一底表面121,顶表面145与底表面121的一垂直距离DV1,大于压杆170从 按压件120受按压前的位置移动至开关元件160且启动或关闭电源的行程S。如此一 来,当按压件120受按压而使得透光件140以及压杆170朝向开关元件160的按压面 162移动且按压按压面162直至启动或关闭电源时,垂直距离DV1提供足够空间让按 压件120移动,而不会让按压件120及透光件140的凸出部144产生干涉。 另一方面,除了压杆170具有远离按压件120的底表面121的按压端 171外,卡勾130亦具有远离按压件120的底表面121的一卡勾端132,按压端171 与底表面121的距离,大于卡勾端132与底表面121的距离。这个距离上的差别,能 够防止卡勾130直接触碰到开关元件160。 使用者在按压按压件120而使得开关元件160启动时,由于按压件120 朝向开关元件160移动的方向是沿着压杆170的轴线Z进行,即透光件140的内环部 141与压杆170亦沿着轴线Z移动,而且按压件120的一中心点C2大致位于轴线Z 上,再者,如上所述,开关元件160的中心点C1也大致位于轴线Z上,换言之,按 压件120的中心点C2、内环部141的几何中心及外环部142的几何中心重迭(即相当 于在压杆170的位置重迭)。因此,使用者所施加于按压件120的力量,除了用于使弹 性臂143弯曲外,其余均用于按压在开关元件160上。如此一来,对于开关元件160 的启动或关闭,使用者在按压按压件120时能够体会更灵敏的触感。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机构100的尺寸大小相较于传统的按键明 显地更为细小轻巧。举例来说,按压件120的外径OD可以细小至11.2毫米,而高度 H更只有3.5毫米。 当压杆170压着开关元件160而使电源启动或关闭时,使用者可于此时 把手指从按压件120上挪开,以完成电源启动或关闭的动作。此时,弹性臂143释放 出储存的弹性势能,并且提供复位的力量,使透光件140的内环部141与按压件120 返回按压件120受按压前的相应位置。 在电源启动后,毗邻开关元件160的一发光二极管180发出的一光束穿 透透光件140。为了防止光束从按压件120与透光件140之间隙射出,影响着按键机 构100的外观,透光件140的凸出部144的内径ID小于按压件120的外径OD。而且, 按压件120的中心点C2大致位于轴线Z上,故从发光二极管180发出的光束在射到 透光件140前不会受到遮挡,因此透光件140上也不会有其他元件结构的阴影存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机构100的组装方式十分简单省时。首先,连接 按压件120的卡勾130先从内环部141背向一凸缘面146的一面穿过镂空孔TH。由 于卡勾130的斜面与内环部141的斜面互相压靠,卡勾130在进入镂空孔TH时变形 弯曲,并储存弹性势能。当卡勾130的一倒扣面131通过内环部141的凸缘面146时, 卡勾130释放所储存的弹性势能,并提供复位的力量,使卡勾130回复本来的形状。 此时,凸缘面146与倒扣面131互相干涉,使得倒扣面131无法通过镂空孔TH从而 使卡勾130脱离内环部141,因此,按压件120得以稳固于透光件140的内环部141。 为了使按压件120与透光件140的组装能够更稳固,倒扣面131与按压 件120的底表面121的一垂直距离DV2,大致等于内环部141的一厚度T。 按压件120与透光件140组装后,透光件140可与面板110连接。如图 2所示,透光件140的外环部142共有3个连接点147于其上,连接点147用以供透 光件140连接至面板110。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热融、卡扣或螺合等。应了解到,以上 所举连接点147的数量与连接方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适当选择连接点147的数量以及透光件140 与面板110的连接方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按键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键机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按键机构包含一面板、一按压件、一卡勾与一透光件。面板具有一安装口。按压件位于安装口。卡勾连接按压件。透光件包含一内环部、一外环部与多个弹性臂。内环部具有一镂空孔于其中,卡勾穿过镂空孔。外环部连接面板,且外环部具有一开口,内环部位于开口。弹性臂连接内环部与外环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