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5044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5848.9

申请日:

2003.09.19

公开号:

CN1597660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11/27; C07C209/68; A61P31/10

主分类号:

C07C211/27; C07C209/68; A61P31/10

申请人:

李跃亨;

发明人:

李跃亨; 马丽芳; 姜涛; 李莉

地址:

611330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西街2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元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世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1制备的新方法,特征是:用碱溶液作缚酸剂,选用适当反应溶剂,由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合物3反应制得1,缚酸剂为碱的水或醇溶液,反应溶剂为苯及取代苯、氯代烷、烷烃,化合物2与3用量的摩尔比为1∶1-4;具体操作是将化合物2加入到反应溶剂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热至60℃-130℃,搅拌下滴加化合物3,反应停止冷至温室,分出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反应溶剂、加低级醇溶解、浓盐酸调至pH2,回收醇得白色固体,用醇与水或醇与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烯丙胺类抗真菌白色晶体;优点是反应溶剂回收容易、作为缚酸剂的碱溶液廉价、反应时间短、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后形成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是在用碱溶液作缚酸剂条件下,选用适当的反应溶剂,由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物3反应制得1,其反应式为:

其中化合物3中的R1X可以是L卤代烷基,R2可以是-H,-C(CH3)3;X可以是氯或溴;
作为缚酸剂的碱溶液可以是碱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其溶液浓度为5%-40%;化合物2与碱用量的摩尔比为1∶1-4;
反应溶剂可以是苯及取代苯、氯代烷、烷烃;
化合物2与化合物3用量的摩尔比为1∶1-4;
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在60℃-130℃,在常压下完成反应。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3中的R1X可以是L卤代烷基,是指卤代甲基XCH2-、卤代烯丙基XCH2CH=CH-;所述反应溶剂可以是苯及取代苯,是指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氯代烷是指氯仿、二氯乙烷等;烷烃是指石油醚;作为缚酸剂的碱溶液,可以是NaOH、KOH、Na2CO3、K2CO3的水或醇溶液。

3、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配比量的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加入到所述反应溶剂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热至60℃-130℃,搅拌下滴加配比量的相应的卤化物3,滴完继续搅拌反应1.5-3小时,停止反应,冷至室温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反应溶剂后加适量低级醇溶解,浓盐酸调至PH为2,回收尽醇得白色固体,用醇与水或醇与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白色晶体,产品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证实结构。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反应溶剂后加适量低级醇溶解,所用低级醇是指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

说明书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等皮肤真菌感染的外用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
浅部真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极为普遍,临床主要分为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皮肤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三种皮真菌属引起:毛癣菌属,小孢子霉菌属和表皮癣菌属。手足癣主要由深红色毛癣菌和须发癣菌引起,体股癣主要由深红色毛癣菌、须发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真菌感染传染性极强,当身体接触到皮真菌菌丝产生的关节分生袍子时会受到感染,由于关节分生袍子能在皮肤及毛发的鳞屑中生存多年,所以真菌感染难以根治,常易复发。
目前,抗真菌药主要有以下几类:(1)多烯类。主要由链霉菌产生,它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使膜分解或透性增加,造成膜内容物外溢而致真菌细胞死亡,但肾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2)唑类。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甾醇蓄积,细胞膜麦角甾醇不能合成,因主要毒性为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3)烯丙胺类。能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角鲨烯积聚及麦角甾醇合成受阻,从而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杀灭真菌,见效快;并贮留在皮肤内长时间发挥抗真菌活性,有效防止复发;因其不干扰细胞色素P450酶系,故毒副作用较低。代表药物有布替萘芬、萘替芬、特比萘芬等[1]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布替萘芬、萘替芬、特比萘芬等)的合成以最后形成目标化合物(布替萘芬、萘替芬、特比萘芬)文献[3.4.]有多种方式,其中以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物3反应制得1的合成路线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等优点。该步反应文献[3.4.5.6.7]多采用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与对叔丁基氯苄或对叔丁基溴苄,在干燥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用无水碳酸钠或无水碳酸钾作缚酸剂进行反应。DMF沸点较高,回收不便;无水碳酸钠或无水碳酸钾使用量较大,成本相对较高;对叔丁基溴苄通常由对甲基叔丁基苯溴代而得,制备时副产物多,污染较大,成本较高;反应时间长,从8-24小时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溶剂回收不便,成本较高,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本发明为用户提供一种溶剂便于回收、缚酸剂价廉、反应时间短、能有效降低成本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为广谱抗真菌药物。最后形成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是用碱溶液作缚酸剂条件下,选用适当的溶剂,由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合物3反应制得1,其反应式为:

其中化合物3中的R1X可以是L卤代烷基(如卤代甲基XCH2-、卤代烯丙基XCH2CH=CH-);R2可以是-H,-C(CH3)3;X可以是氯或溴。
其中碱溶液中的碱,可以是NaOH,KOH,Na2CO3,K2CO3的水或醇溶液,溶液浓度为5%-40%,化合物2与碱用量的摩尔比为1∶1-4。
反应溶剂可以是苯及取代苯(如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氯代烷(如氯仿、二氯乙烷等)、烷烃(如石油醚)。
化合物2与化合物3用量的摩尔比为1∶1-4;
化合物2与化合物3的反应温度控制在60℃-130℃,在常压下完成反应。
制备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配比量的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加入到所述反应溶剂和碱溶液地混合液中,加热至60℃-130℃,搅拌下滴加配比量的相应的卤化物3,滴完继续搅拌反应1.5-3小时,停止反应,冷至室温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反应溶剂后加适量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溶解,浓盐酸调至PH为2,回收尽醇得白色固体,醇与水或醇与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白色晶体,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证实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布替萘芬、萘替芬、特比萘芬等)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具有疗效高、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特点[1]。本发明所采用的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是在碱溶液存在下,选用适当的反应溶剂,由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物3反应制得1,反应时间缩短为1.5-3小时,收率为72.8-88%,具有反应时间短,反应效率高的突出优点,由于采用碱溶液作缚酸剂,比起现有技术在干燥的DMF中用无水碳酸钠或无水碳酸钾作缚酸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盐酸布替萘芬(N-[[4-(1,1-二甲基乙基)苯基]甲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将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41.5g,0.2mol),加入甲苯(150ml)和30%氢氧化钠溶液(160g)的混合液中,加热至80℃,搅拌下滴加对叔丁基氯苄(40.2g,0.22mol),约1小时滴完,继续搅拌反应3小时,停止反应冷至室温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甲苯后加适量乙醇溶解,浓盐酸调至pH2,回收尽乙醇得白色固体59.8g,以50%乙醇重结晶,得盐酸布替萘芬1白色晶体51.4g,收率72.8%。mp210-212℃,产品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证实结构。
实施例2盐酸萘替芬(N-[[4-(1,1-二甲基乙基)苯基]甲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将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41.5g,0.2mol),加入甲苯(150ml)和30%氢氧化钠溶液(160g)的混合液中,加热至80℃,搅拌下滴加肉桂基氯(34.0g,0.22mol),约1小时滴完,继续搅拌反应3小时,停止反应冷至室温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甲苯后加适量异丙醇溶解,浓盐酸调至pH2,回收尽异丙醇得白色固体59.8g,用异丙醇重结晶得盐酸布替萘芬1白色晶体47.1g,收率72.8%。mp179-181℃,产品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证实结构。
                      参考文献
[1]刘超美.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药学进展.2001,25(4):213-219
[1]Tadashi Arika,Mamoru Yokoo,Toyoji Hase.et al.Effect of butenafinehydrochlride,a new benzylamine derivatives on experimentaldermatophytosis in guinea pig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0,34:2250-2253
[2]村井健,酒谷理,村罔完治,等。外用抗真菌劑ButenafineHydrochlride の一般薬理[J].基础と临床,1990,24(5):395-412
[3]Tetsuya Maeda,Mitsuo Takase,Akihiko Ishibashi,et al.Synthesis anantifungal activity of butenafine hydro chloride(KP-363),a new benzylamine antifugal agent[J].Yakugaku Zasshi,1991,111(2):126-137
[4]Aral,Klyoshi.Benzylamine derivatives,process for productionthereof,and use thereof[P].EP 221,781,31.10.86.(CA1987,107:197821a)
[5]凌云,鲍燕燕,李庶心,等。抗真菌药布替萘芬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3):102
[6]Anton Stilts.Allylamine Derivatives-a New Class of Active Substancesin Antifungal Chemotherapy.Angew.Chem.Int.Ed.Eng1.26(1987):320-328
[7]Ger.Offen.2,809,211.06 Sep 1979(CA 92:58500d)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制备的新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1制备的新方法,特征是:用碱溶液作缚酸剂,选用适当反应溶剂,由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2与相应的卤化合物3反应制得1,缚酸剂为碱的水或醇溶液,反应溶剂为苯及取代苯、氯代烷、烷烃,化合物2与3用量的摩尔比为114;具体操作是将化合物2加入到反应溶剂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热至60130,搅拌下滴加化合物3,反应停止冷至温室,分出有机层,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