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型背光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型背光模块.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3839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1CN103438390A*CN103438390A*(21)申请号 201310424771.9(22)申请日 2013.09.17102123078 2013.06.27 TWF21S 8/00(2006.01)F21V 8/00(2006.01)F21Y 101/02(2006.01)(71)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一号(72)发明人谢尚玮 廖述珀(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郭蔚(54) 发明名称曲型背光模块(57) 摘要本。
2、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曲型背光模块,其是用于显示装置中,该曲型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与多个导光结构。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反射面与入光面,出光面与反射面互相对立设置,入光面夹于出光面与反射面之间且位于导光板的侧边,其中,出光面与反射面为曲面。光源面对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导光结构分布于导光板的一侧且邻接反射面,其中,导光结构具有导光面,导光面与反射面夹有一倾斜角,反射面的切平面与水平面夹有一夹角,倾斜角的角度是对应于夹角的角度。(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10)申请。
3、公布号 CN 103438390 ACN 103438390 A1/1页21.一种曲型背光模块,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曲型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反射面与一入光面,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互相对立设置,该入光面夹于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之间且位于该导光板的侧边,其中,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为曲面;一光源,该光源面对该入光面设置;以及多个导光结构,该多个导光结构分布于该导光板的一侧且邻接该反射面,其中,该导光结构具有一导光面,该导光面与该反射面夹有一倾斜角,该反射面的切平面与水平面夹有一夹角,该倾斜角的角度是对应于该夹角的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面是朝。
4、向远离该反射面、接近该光源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反射面的切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时,该夹角的角度为0且该倾斜角的角度具有一初始值,其中当该夹角的角度由0开始递增时,该倾斜角的角度由该初始值开始相应递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夹角的角度于一第一区间递增时,该倾斜角的角度是依据一第一变化率递减;该夹角的角度于一第二区间递增时,该倾斜角的角度是依据一第二变化率递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倾斜角的角度与该夹角的角度的关系式如下:x1()=41-0.4 015x1()=x1(15)-0.2(-15) 15100 。
5、曲型背光模块110 导光板121 光源122 第二光源140 扩散片150 反射片160 棱镜片180 观看者VP 视觉平面L 光线200、400、500、600 曲型背光模块210、410、510、610 导光板211 出光面212 反射面213 入光面221、421、521、621 光源222、422、522、622 第二光源230、330、430、530、630 导光结构231、331 导光面232、332 斜面233、333 侧面240、440、541、542、640 扩散片250、450、650 反射片660 棱镜片说 明 书CN 103438390 A3/5页5VP 视觉平面L 光。
6、线x1、x2、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曲型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曲型背光模块200是用于曲型的显示装置(未绘示)中,曲型背光模块200包括导光板210、光源221、第二光源222、多个导光结构230、扩散片240与反射片250。光源221设置于导光板210的一侧边,而第二光源222设置于导光板210的另一侧边,且第二光源222与光源221相对设置。其中导光结构230于图2中的大小是为了便于示意的故而稍微放大。0011 请再同时参照图3与图4,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曲型背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图,其是图2左、右两侧的局部放大;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
7、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其移除了其他元件仅保留导光结构以便于说明。导光板210具有出光面211、反射面212与入光面213,出光面211与反射面212互相对立设置,入光面213夹于出光面211与反射面212之间且位于导光板210的侧边,其中,出光面211与反射面212为曲面,且如图2所示,曲型背光模块200是中央向上、两侧向下的曲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213位于导光板210的两侧边,光源221与第二光源222分别面对入光面213设置。其中,光源221与第二光源222为使用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作为发光单元的发光组件,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成行,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具有发光面,该多个发光面毗邻。
8、入光面213。0012 导光结构230分布于导光板210的一侧且邻接反射面212,导光结构230为五面体结构。其中,导光结构230具有导光面231、斜面232与两侧面233,导光面231与反射面212夹有一倾斜角,倾斜角的角度为x1,斜面232的一侧连接反射面212而另一侧连接导光面231,斜面232与反射面212夹有另一角度x2,两侧面233互相对立且分别连接导光面231、斜面232与反射面212。反射面212与导光面231交界处的切平面与水平面夹有一夹角,该夹角的角度为,倾斜角的角度x1是对应于夹角的角度,亦即,当角度改变时,角度x1会对应改变,已达到较佳的光扩散效果。其主要原理在于,当光。
9、源221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10中,配合于角度,光源221所射出的光线会以不同的入射角从反射面212穿出,而穿出的光线希望能借由导光面231达到全反射目的,并使光线反射与折射后会朝向正上方(正对着视觉平面VP)射出,因此在不同的角度下会需要具有不同角度x1的导光面231,依据如此原理调整导光结构230,可达到如图2所示,穿过扩散片240的任意位置的光线L,皆为正对着视觉平面VP的方向射出。除此之外,角度x2为开模时方便进行拔模的角度,因此角度x2和角度无关,在本实施例中,角度x2维持定值80度。除此之外,曲型背光模块200可省略棱镜片,减少生产成本。0013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面231为梯形。
10、;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面亦可为其他种几何形状。例如,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导光结构330同样具有导光面331、斜面332与两侧面333,其中导光面331为矩形。0014 回到图2至图4所示的曲型背光模块200的实施例,导光面231是朝向远离反射面212、接近光源221与第二光源222的方向延伸。详言之,以图2所示的方向来看,反射面212的切平面与水平面平行的处形成一分界线,即图3所示的反射面212的中央,其中,位于说 明 书CN 103438390 A4/5页6分界线左侧与右侧的导光结构230是彼此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导光面231是朝向远离反射面212、接近。
11、分界线左侧的光源221的方向延伸;位于右侧的导光面231是朝向远离反射面212、接近分界线右侧的第二光源222的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曲型背光模块亦可仅具有一侧光源,该光源邻接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而导光结构则对应于该光源设置,亦即分布于导光板上的导光结构的导光面,皆朝向远离反射面、接近该光源的方向延伸。0015 请再同时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结构分布状态的示意图。导光结构230呈非规则性的分布于导光板210上,并且,导光结构230愈接近光源221则分布密度愈疏,愈远离光源221则分布密度愈密。需注意的是,图6仅绘示如其前段所述的位于分界线左侧、靠近光源221的部分,而。
12、未绘示位于分界线右侧、靠近第二光源222的部分,右侧部分则是当导光结构230愈接近第二光源222分布密度愈疏,愈远离第二光源222则分布密度愈密。换言之,以导光板210整体来看,愈靠近导光板210的中央则导光结构230的分布愈密,愈靠近导光板210的两侧则导光结构230的分布愈疏。借由如此结构,可在光能量较高处降低反射率,相对的在光能量较低处提高反射率,最终使光线分布更为均匀,提高光学品味。0016 请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角度与角度x1的关系曲线图,其是以图2、图3、图4与图6的曲型背光模块200为例,其为设计过程中,透过实验所得的最佳化数值的关系曲线,并以此作为导光结构230。
13、的角度x1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10的曲率为R180mm,导光板210具有入光面213的两侧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5度,导光板210的中央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0,且当角度为0时,倾斜角角度x1具有初始值,初始值为41度,但不限于此。其中当夹角角度由0开始递增时,倾斜角角度x1由41度开始相应递减。亦即,当导光结构230往光源221或第二光源222靠近时,角度x1会递减,导光面231会逐渐向反射面212靠近。0017 观察图7的曲线斜率,可知夹角角度可分为0到15度与25到30度的第一区间,以及15到25度与30到35度的第二区间,当夹角角度于第一区间递增时,倾斜角角度x。
14、1是依据第一变化率递减;当夹角角度于第二区间递增时,倾斜角角度x1是依据第二变化率递减。所述第一变化率为角度每增加5度则角度x1减少2度,所述第二变化率为角度每增加5度则角度x1减少1度。因此,如上述角度与角度x1的关系曲线可推导出下方所列的关系式:x1()=41-0.4 015x1()=x1(15)-0.2(-15) 1525x1()=x1(25)-0.4(-25) 2530x1()=x1(30)-0.2(-30 )30350018 上述的关系曲线与关系式,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其中一种最佳化关系,但不限于此。其重点在于,角度与角度x1具有互相对应的关系,亦即导光面会随着曲型背光模块的曲型结构的。
15、不同位置,根据该位置的切平面与水平面(视觉平面或观察面)之间的夹角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导光面与导光板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下表为本发明实验所得的角度与角度x1的关系表,其表示了角度与角度x1大致上的对应关系,但不限于此。角度与角度x1关系表说 明 书CN 103438390 A5/5页705度510度1015度1520度x13446度3244度3042度2940度2025度2530度3035度3540度x12839度2638度2536度2435度0019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曲型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曲型背光模块400包括导光板410、光源421、第二光源422、多个导光结构4。
16、30、扩散片440与反射片450,曲型背光模块400与曲型背光模块200的差异在于,曲型背光模块400是中央向下、两侧向上的曲型结构,导光结构430的导光面与反射面的夹角亦同样对应于该处的反射面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020 请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曲型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曲型背光模块500包括导光板510、光源521、第二光源522、多个导光结构530、扩散片541与542,曲型背光模块500是应用于可双面显像的显示装置,曲型背光模块500与曲型背光模块200的差异在于,曲型背光模块500为双面发光的设计,扩散片541的上方与扩散片54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未绘。
17、示),其中导光结构530设置于导光板510的两侧,且导光板510设置有导光结构530的两面皆为出光面,位于导光板510任一面的导光结构530,其导光面与出光面的夹角亦同样对应于该处的出光面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021 请参照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曲型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曲型背光模块600包括导光板610、光源621、第二光源622、多个导光结构630、扩散片640、反射片650与棱镜片660,曲型背光模块600与曲型背光模块200的差异在于,曲型背光模块600于扩散片640的上方增加了棱镜片660,借此可更进一步的增加曲型背光模块600的出光亮度。0022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曲型背光模块,改善了显示装置所呈现的影像亮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出光方向更具集中性,并提高了出光效率,同时还可减少光学膜片(如棱镜片)的使用。0023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说 明 书CN 103438390 A1/5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38390 A2/5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38390 A3/5页10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3839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