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92015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35873.6

申请日:

2010.08.05

公开号:

CN102472848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5/18申请日:20100805|||公开

IPC分类号:

G02B5/18; B42D15/10; G02B5/32

主分类号:

G02B5/18

申请人: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牛肠智; 林孝佳; 岸本康; 户田敏贵; 永野彰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8.13 JP 2009-187654; 2010.02.19 JP 2010-034799; 2010.02.19 JP 2010-034800; 2010.03.23 JP 2010-066885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陈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且信息难以被篡改。图像显示体(22)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220a),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和第二图像显示部(220b),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所述浮雕结构包括选自由衍射光栅、全息图、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结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图像显示体, 具备 : 第一图像显示部,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 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和 第二图像显示部, 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 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 图像显示, 所述浮雕结构包含从由衍射光栅、 全息图、 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 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 1 种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对象是人物, 所述第一图像包含所述人物的面部图像。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二图像包含与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述面部图像相同的面部图像。
4: 根据权利要求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与第二图像显示部以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介于观 察者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之间的方式至少部分地相对,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之中的与所 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相对的部分至少部分地具有透光性, 显示有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区域和 显示有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重合的部分上显 示同一图像。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还具备透光性的中间层, 该透光性的中间层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 所述第一图像 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还具有第三图像显示部, 该第三图像显示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至少部分地相对, 并且在之间夹着所述中间层, 当照射了激励光时, 第三图像显示部显示光源色的图像。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还具有第三图像显示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 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 置, 以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 或者在照射了激励光时, 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光源色的图像显示。
9: 根据权利要求 6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还具有第四图像显示部, 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 在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 置, 以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像 显示。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中间层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 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 6 ~ 10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还具备透光性的保护层, 该保护层与所述中间层相对, 并且在之间夹着所述第一图像 显示部或第二图像显示部, 所述保护层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2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多个副像素组, 各副像素组分别包含多个副像素, 所述多个 副像素分别包括多个槽, 该多个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且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和 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之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每一个中, 所述多个副像素 的所述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 所述多个副像素组分别显 示多个副图像,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一个和所述多个副像素的其他 1 个的形状不同。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像素, 该多个像素分别设置有作为全息图和衍射光栅 的至少一个的浮雕结构, 所述多个像素的 1 个以上显示在用肉眼观察时不能辨认或难以辨 认、 而在放大观察时能够辨认的微小图像。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多个副像素组, 各副像素组分别包含多个副像素, 所述多个 副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槽, 该多个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且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和 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之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每一个中, 所述多个副像素 的所述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 所述多个副像素组分别显 示多个副图像,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大小不同且形状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置相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置不同。
17: 根据权利要求 1 ~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衍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所述衍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 像。
18: 根据权利要求 1 ~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其中,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散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所述散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 像。
19: 一种带标签的物品, 具有 : 权利要求 1 ~ 1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 以及 对所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带标签的物品, 其中, 所述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

说明书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技术。背景技术 护照及 ID(identification) 卡等个人认证介质, 为了能够通过目视进行个人认 证, 多使用面部图像。
     例如, 在护照中, 以往将印有面部图像的相纸贴到册子本上。然而, 这种护照可能 通过贴换照片而进行篡改。
     基于这种理由, 近年来, 出现了将面部图像的信息数字化, 并将其再现到册子本上 的趋势。作为该图像再现方法, 研究了例如使用转印带 (tra nsfer ribbon) 的热敏转印记 录法。
     然而, 如今, 使用升华性染料或着色后的热塑性树脂的热敏转印记录方式的打印 机正在广泛普及。 考虑到这种情况, 从护照除去面部图像后再记录其他面部图像并不困难。
     在日本特开 2000-141863 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 利用上述方法记录面部图 像, 然后使用荧光油墨来记录面部图像。另外, 在日本特开 2002-226740 号中公开了一种技 术, 使用含有无色荧光染料或浅色的荧光染料和有色的颜料的油墨来记录面部图像。 此外, 在日本特开 2003-170685 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 将通常的面部图像和使用珠光颜料形 成的面部图像并列配置。
     将这些技术用于护照时, 难以进行篡改。 但是, 使用荧光材料记录的面部图像如果 不使用紫外线灯等特殊光源则无法观察到。另外, 使用珠光颜料形成的面部图像虽然能够 用肉眼观看到, 但是由于珠光颜料粒径大, 所以使用珠光颜料难以形成高精细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 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 且信息难以被篡 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 具备 : 第一图像显示部, 将与某个 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 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和第二图像显示部, 将与所述对象有关 的第二信息, 作为源于浮雕 (relief) 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所述浮雕结构包括选 自由衍射光栅、 全息图、 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 1 种结 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标签物品, 具备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 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附图说明
     图 1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 3 是将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4 是将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所包含的第二图像显示部中采用 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 6 是概要地示出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 7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 图。
     图 8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 图。
     图 9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立体图像的显示中利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10 是概要地示出立体图像的拍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 1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 视图。
     图 1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 视图。
     图 1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 图 14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1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 图 16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17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18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 19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 20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视图。
     视图。 图 2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6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7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8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9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30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 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3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 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 3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 的又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 3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作为结构色显示暗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 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 3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制造装置的一 个例子的图。
     图 3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转印箔的一个 例子的图。
     图 36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37 是将图 3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38 是沿图 3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 XXXVIII-XXXVIII 线的剖视图。
     图 39 是将图 3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40 是沿图 39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 XL-XL 线的剖视图。
     图 4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36 至图 40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一次 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 4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41 所示的一次转印箔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 面图。
     图 4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使用图 41 所示的一次转印箔来制造的二次转印箔的一个 例子的剖视图。
     图 44 是概要地示出已使用的一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 4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36 至图 39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中采用 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46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与图 45 所示的衍射结构组合使用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 的平面图。
     图 47 是概要地示出图 45 和图 46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48 是概要地示出图 45 和图 46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 49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 48 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50 是概要地示出图 49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的平面图。
     图 51 是概要地示出图 49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图 5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 36 和图 3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 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5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 36 和图 3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 的图像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 5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 36 和图 3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 的图像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 55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与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类似的构成 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56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
     图 57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图 58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采用了更复杂的构造时能够显示的图 像之一的平面图。 。
     图 5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5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 面图。
     图 60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5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 的平面图。 图 6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 衍射结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6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 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 6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 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 6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 上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65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
     图 66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图 67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图 68 是概要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采 用了其他结构时能够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6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6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 面图。
     图 70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6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 的平面图。
     图 71 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的 一个例子的图。
     图 72 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由曲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 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 73 是将图 72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74 是将图 72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包含的其他衍射结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75 是将涉及变形例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76 是将包含图 75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的一种其 他结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77 是概要地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 图。
     图 78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77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 面图。
     图 7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77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 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 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另外, 对起到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 成要素, 在全部附图中赋予同一参考符号, 省略重复说明。
     < 第一方式 > 第一方式例如涉及以下技术。
     (1) 一种图像显示体, 具备 : 第一图像显示部,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 作 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 作为源于 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所述浮雕结构包括从由衍射光栅、 全息图及具有光散 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 1 种结构。
     (2)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所述第一图 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不重合。
     (3)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所述第一图 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完全重合。
     (4)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所述第一图 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部分重合。
     (5) 根据项目 (1) 至 (4)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 多个点 (dot) 状部, 所述多个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
     (6) 根据项目 (1) 至 (5)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对象是人物。
     (7) 根据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图案。
     (8) 根据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 像。
     (9) 根据项目 (1) 至 (8)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的尺 寸是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的尺寸的 0.1 至 30 倍。
     (10) 根据项目 (1) 至 (9)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 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11) 根据项目 (1) 至 (10)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 含第一低折射率层和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 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 性, 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具有比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
     (12) 根据项目 (1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 金属 氧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 1 种材料形成。
     (13) 根据项目 (1) 至 (12)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有使外光衍射或散 射的衍射 / 散射层。
     (14) 根据项目 (1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衍射 / 散射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的正面至少部分地相对。
     (15) 根据项目 (1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衍射 / 散射层包含第二低折射率层和 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 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所述第二高折射 率层具有比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
     (16) 根据项目 (1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 金属 氧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 1 种材料形成。
     (17) 一种带标签物品, 具备项目 (1) 至 (16)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 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18) 根据项目 (17)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所述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
     下面, 分别说明与项目 (1) 至 (17) 有关的技术效果。 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 像显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 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将与上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 作为源于浮雕 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而且, 该浮雕结构包含从由衍射光栅、 全息图、 以及具有光 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结构。 衍射光栅或全息图所显示的 图像的颜色根据观察方向或照明方向而改变。另外, 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的 光散射能根据照明方向而改变。因此, 该图像显示体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另外, 全息图、 衍射光栅或光散射结构所显示的信息非常难以篡改。
     另外, “物体色” 是具有光滑表面的块体 (bulk) 材料所呈现的颜色。在将特定的 白色光用作照明光的情况下, “物体色” 由构成物体的材料自体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来决 定。
     另一方面, “结构色” 是源于物体的结构的颜色。 “结构色” 例如由光衍射和光散射 中的至少一个产生。或者, “结构色” 由光的封入 ( 日语 : 閉じ込め ) 而产生。
     在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在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第一图像显 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不重合。因此, 在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 像中的一个图像不会使另一个图像的视觉辨认性下降。
     在项目 (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第一图像显示 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完全重合。第二图像显示部例如具有透光性, 介于第一图像显示部和 观察者之间。 因此,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 观察者只能辨 认第一图像。而且,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观察者只能 辨认第二图像, 或者辨认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合。因此, 例如, 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 像包含同一图案的情况下, 若改变照明方向和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则该图像显示体所 显示的图像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不使图案改变的状态下, 使颜色在物体色与结构色之间改 变。
     在项目 (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第一图像显示 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部分重合。第二图像显示部例如具有透光性, 至少部分地介于第一图 像显示部和观察者之间。 因此,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 观 察者只能辨认第一图像。 而且,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观 察者只能辨认第二图像, 或辨认到包含第二图像和第一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 或辨认到第 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合。 因此, 例如, 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包含第一图案和第二图 案, 且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互不相同的情况下, 若改变照明方向和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则该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能够使图案和颜色双方均改变。
     在项目 (5)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状部, 这些点状部 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在利用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的情况下, 通常 能够得到这种结构的第二图像显示部。
     在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上述对象是人物。即, 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含 同一人物的个人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体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能够将该图像显示 体用于个人认证。
     在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图案。在这种情 况下, 例如, 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图案和另一个图案进行比较, 从而能够验证图 像显示体。
     在项目 (8)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像。 这种图像显示体例如能够用于个人认证。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 例如, 通过比较第一图像和 第二图像, 能够验证图像显示体。
     在项目 (9)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显示部的面积为第二图像显示部的面 积的 0.1 至 30 倍。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图案和另一个图案 进行比较。
     在项目 (10)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在这种 情况下, 有可能透视到第二图像显示部背后的结构。即, 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在项目 (1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第一低折射率层和第一 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 第一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第一高折射率层具有比所 述第一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该层叠结构能够作为反射层、 例如具有透光性的反射层利 用。反射层能够提高浮雕结构所赋予的视觉效果。而且, 在反射层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 有 可能透视到第二图像显示部背后的结构。
     在项目 (1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 金属氧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这些材料适合实现高反射率 和 / 或高透过率。
     项目 (1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使外光衍射或散射的衍射 / 散射层。若设置 衍射 / 散射层, 则能够使图像显示体显示更复杂的图像。
     在项目 (1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衍射 / 散射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与所述第 一图像显示部的正面至少部分地相对。在这种情况下, 有可能透视到衍射 / 散射层背后的 结构。即, 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项目 (15) 所涉及的衍射 / 散射层包含第二低折射率层和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 第二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 第二高折射率层具有比第二低折射率层高的 折射率。该层叠结构能够作为反射层、 例如具有透光性的反射层利用。反射层能够提高浮 雕结构所赋予的视觉效果。而且, 在反射层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 有可能透视到衍射 / 散射 层背后的结构。
     在项目 (1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 金属氧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这些材料适合实现高反射率 和 / 或高透过率。
     项目 (17)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具备项目 (1) 至 (16)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和对该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因此, 在该带标签物品中, 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画质优 异的图像, 而且记录在图像显示体上的信息难以被篡改。
     项目 (18)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该个人认证介质包含上述的图像 显示体, 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防伪效果。
     接着, 参照附图, 说明第一方式。
     图 1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是作为个人认证介质使用的护照等册子本。图 1 示出 处于打开状态的册子本。 另外, 在下面的说明中, X 方向和 Y 方向是指与图像显示体的显示面平行且相互交 叉的方向。典型地, X 方向与 Y 方向相互正交。另外, Z 方向是与 X 方向及 Y 方向垂直的方 向。即, Z 方向是厚度方向。
     该个人认证介质 100 包括折页 1 和封页 2。
     折页 1 由 1 张以上的纸片 11 构成。典型地, 在纸片 11 上设置有字符串和纹路等 印刷图案 12。折页 1 通过将 1 张纸片 11 或多张纸片 11 的捆折成两半而形成。纸片 11 内 可以设置记录有个人信息的 IC(integrated ci rcuit) 芯片、 能够与该 IC 芯片进行非接触 通信的天线等。
     封页 2 被折叠成两半。封页 2 和折页 1 是在将册子本合上的状态下折页 1 被封页 2 夹持的方式重合。封页 2 和折页 1 通过在各自折痕位置订在一起等而一体化。
     封页 2 显示包含个人信息的图像。该个人信息包含用于个人认证的个人认证信 息。该个人信息能够被分类为例如生物体信息 (biometric infor mation) 和非生物体个 人信息 (non-biometric personal information)。
     生物体信息是指生物体的特征之中的、 个体特有的信息。 典型地, 生物体信息是能 够通过光学方法识别的特征。例如, 生物体信息是面部、 指纹、 静脉及虹膜中的至少 1 个图 像或图案。
     非生物体个人信息是生物体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非生物体个人信息例如是指姓 名、 生日、 年龄、 血型、 性别、 国籍、 住址、 祖籍、 电话号码、 所属及身份中的至少一个。非生物 体个人信息也可以包含通过打字输入的字符, 也可以包含通过机械读取签名等手写笔迹而 输入的字符, 也可以将两者都包括。
     在图 1 中, 封页 2 显示图像 I1a、 I1b 以及 I2。另外, 在图 2 中, 参考符号 Aa 和 Ab 分别表示与图像 I1a 和 I1b 对应的区域。
     图像 I1a 和图像 I2 是物体色的图像。在此, 如上所述, “物体色” 是指利用光的吸
     收和反射来显示的颜色。具体地讲, 某个物体所显示的 “物体色” 是与构成该物体的材料的 光学性质、 例如反射光谱或透过光谱对应的颜色。
     图像 I1a 和图像 I2 能够在照射白色光并用肉眼观察时辨认到。图像 I1a 和图像 I2 中的一个也可以省略。
     图像 I1a 和图像 I2 例如能够由染料和颜料中的至少一个、 或染料和颜料中的至少 一个与透明树脂的混合物形成。在这种情况下, 形成图像 I1a 和图像 I2 时能够采用使用了 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 喷墨记录法、 电子照相法、 或将其中的 2 个以上组合的方法。或者, 图像 I1a 和图像 I2 形成含有热敏发色剂的层, 利用激光束在该层上进行扫描, 从而形成图 像。或者, 图像 I1a 和图像 I2 能够采用照相技术来形成。或者, 能够利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图像 I2 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了热压印章 (hot stamp) 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 也可以 通过印刷法形成, 也可以利用它们的组合来形成。
     图像 I1b 是结构色的图像。 在此, 如上所述, “结构色” 是源于物体结构的颜色。 “结 构色” 是可以利用光的折射、 衍射、 干涉、 反射、 或这些 2 个以上的组合而显示的色。具体地 讲, 某个物体所显示的 “结构色” 是根据构成该物体的材料的光学性质、 例如折射率光谱以 及吸收光谱、 以及物体的结构、 例如表面或界面的形状及层的厚度和数量而改变的颜色。 构 成显示 “结构色” 的物体的材料典型地采用透明材料, 或具有金属光泽的材料, 或它们的组 合。 “结构色” 例如能够通过全息图、 衍射光栅、 光散射结构、 或它们的 2 个以上的组合 来显示。另外, 对于将多个凹部和 / 或凸部不规则或规则地配置而成的结构, 在凹部及凸部 的深度或高度与宽度或直径之比足够大, 且凹部和 / 或凸部的间距足够小的情况下, 能够 得到将入射光封入的效果。即, 能够实现低反射率。 “结构色” 通过这种结构、 或这种结构与 全息图、 衍射光栅及光散射结构中的 1 个以上的组合来显示。 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图像 I1b 是衍射光栅所显示的图像。
     图像 I1b 例如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或者, 图像 I1b 通过依次 进行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和使用了热压印章或热压辊的热转印记录来形成。
     图像 I1a 和图像 I1b 包含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图像 I1a 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和图 像 I1b 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图像 I1a 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和图像 I1b 所包含的面部图像的尺寸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另外, 图像 I1a 和图像 I1b 也可以包含其 他生物体信息来替代面部图像, 也可以除了面部图像之外, 还包含面部图像以外的生物体 信息。
     在图像 I1b 中, 也可以替代生物体信息, 而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 ; 也可以除了生 物体信息之外, 还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另外, 图像 I1b 可以除了包含个人信息之外, 还 包含非个人信息。
     图像 I2 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和非个人信息。图像 I2 例如构成字符、 记号、 符号 及标记中的 1 个以上。
     接着, 参照图 2 至图 4, 说明封页 2 的结构。
     图 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 图。图 3 是将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4 是将图 1 所示的带 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如图 2 所示, 封页 2 包括封页主体 21 和图像显示体 22。
     封页主体 21 是个人认证介质 100 的基材。封页主体 21 以在合上带标签物品 100 的状态下将折页 1 夹持的方式折叠成两半。
     封页主体 21 典型地为纸片。封页主体 21 可以具有单层结构, 也可以具有多层结 构。作为封页主体 21, 例如能够使用普通纸、 涂层纸或合成纸。作为合成纸, 例如能够使用 将纸与聚丙烯及聚苯乙烯等树脂膜贴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封页主体 21 的颜色可以是单色, 也可以是多个颜色的组合。为后者的情况下, 封页主体 21 优选含有白色颜料, 例如钛白、 碳酸镁、 氧化锌、 硫酸钡、 氧化硅、 滑石、 黏土 (clay) 或碳酸钙, 以便图像显示体 22 能够显示视觉辨认性优异的图像。
     封页主体 21 的厚度通常在 20μm 至 1000μm 的范围内, 优选在 50μm 至 800μm 的范围内。
     图像显示体 22 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图像显示体 22 被粘贴到在合上带标签物品 100 的状态下与折页 1 相对的封页主体 21 的主面上。
     图像显示体 22 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粘合层 225 以及保护层 227。
     图像显示层 220a 是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 I1a 表 示的第一图像显示部。 在此,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a 具有与图像 I1a 对应的图 案形状。该图像显示层 220a 能够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个和任意的树脂构成。这种图 像显示层 220a 能够通过例如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 喷墨记录法、 电子照相法、 或 它们的 2 个以上的组合来得到。 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的图像显示层 220a 由例如图 3 所示的二维排列的多个点状部形成。 图像显示层 220b 是将与上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 第二图像 I1b 显示的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此,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中, 作为浮雕结构, 包含全 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 如图 2 和图 4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b 具有与图像 I1b 对应的图案形 状。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中, 作为浮雕结构, 包含衍射光栅。
     图像显示层 220b 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通过使用了 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的图像显示层 220b 例如由图 4 所示的二维排列的多个点状部 构成。在这种情况下, 典型地, 这些点状部分别作为像素或副像素发挥作用。
     像素或副像素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从 Z 方向观看到的像素或副像素的形状例如是 圆形、 椭圆形、 或三角形及四边形等多边形。另外, 在 1 个以上的像素或副像素中, 浮雕结构 也可以至少一部分被破坏或变形。即, 在像素或副像素之间, 显示结构色的面积也可以不 同。
     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面可以是平坦的, 也可以包含凸部或凹部。凸部或凹 部可以具有圆柱或角柱形状。 或者, 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圆锥形状、 或三角锥、 四角锥、 五 角锥及六角锥等角锥形状。 或者, 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将圆柱和圆锥组合的形状、 或将角 柱和角锥组合的形状。或者, 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半球形状、 半椭圆体形状或铜钟形状。 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整个面可以是凸面或凹面, 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面也可 以只有一部分为凸面或凹面。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面也可以只包含一个凸部或凹 部, 也可以包含多个凸部或凹部。
     像素或副像素间的距离例如在 300μm 以下。在该距离较长的情况下, 难以以较高
     的视觉辨认性来显示图像 I1b。该距离的下限值为零。但是, 像素或副像素间的距离过短 时, 有可能产生显示斑等。
     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厚度例如在 0.1μm 至 2.0μm 的范围内。图像显示层 220b 可 以具有均匀的厚度, 也可以在像素或副像素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图像显示层 220b 典型地具有多层结构。对于图像显示层 220b 的详细结构, 将在 后面进行叙述。
     图像显示层 220a 的尺寸优选为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尺寸的 0.1 至 30 倍。对此, 将 在下面进行说明。
     例如, 在图像 I1a 为彩色的面部图像的情况下, 该面部图像通常采用 175 点 / 英寸 的网点来表现。即, 在这种情况下, 构成图像 I1a 的网点的尺寸通常为 145μm 左右。这是 因为, 通常, 当网点的密度大于 175 点 / 英寸时, 即使进一步提高网点的密度, 也无法通过肉 眼的观察判断出分辨率的提高。
     构成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各点状部需要具有例如 5μm 以上的尺寸。这是因为, 若 点状部的尺寸过小, 则有可能失去衍射光栅的功能。
     因此, 假设将图像 I1a 的像素数和图像 I1b 的像素数设为相同时, 优选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尺寸为图像显示层 220a 的尺寸的 1/30 以上。换言之, 优选图像显示层 220a 的尺寸 为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尺寸的 30 倍以下。
     另外, 由于通过衍射光栅显示图像 I1b, 所以优选以较小的视角观察图像 I1b。在 图像 I1b 过大的情况下, 难以用较小的视角观察图像 I1b。 因此, 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尺寸优 选为图像显示层 220a 的尺寸的 10 倍以下。换言之, 图像显示层 220a 的尺寸优选为图像显 示层 220b 的尺寸的 0.1 倍以下。
     保护层 227 与封页主体 21 之间隔着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而相对。剥离保护 层 227 具有透光性, 典型的地为透明。保护层 227 能够省略。
     保护层 227 由例如热塑性树脂、 热固化性树脂、 以及紫外线或电子固化树脂等树 脂形成。在利用转印箔将图像显示体 22 贴到封页主体 21 的情况下, 从柔软性和箔断裂性 的观点出发, 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
     作为该热塑性树脂, 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酸酯树脂、 氯化橡胶类树脂、 氯化乙 烯 -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 纤维素类树脂、 氯化聚丙烯类树脂、 环氧树脂、 聚酯树脂、 硝基纤 维素类树脂、 苯乙烯丙烯酸酯类树脂、 聚醚类树脂、 聚碳酸酯类树脂、 或它们的混合物。 考虑 到箔断裂性或耐摩性, 也可以在该树脂中添加石油类蜡及植物类蜡等蜡、 硬脂酸等高级脂 肪酸、 其金属盐、 酯以及硅油等润滑材、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硅树脂及聚丙烯腈等有机材料 形成的有机填充物、 以及由氧化硅等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填充物中的 1 个以上。
     保护层 227 的厚度例如在 1μm 至 20μm 的范围内。在保护层 227 较薄的情况下, 即使为了篡改信息而除去了保护层 227 的一部分, 也有可能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来判断出。另一方面, 在保护层 227 较厚的情况下, 若在上述除去部上设置市售的膜, 则 有可能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来判断出保护层 227 的一部分被市售的膜替换。
     保护层 227 可以在面内具有均匀的光学性质。或者, 保护层 227 也可以在面内具 有不均匀的光学性质。
     另外, 保护层 227 可以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这样的保护层 227 在被部分地除去的情 况下, 能够容易地判断出该情况。另外, 红外线吸收层和荧光层可以是连续膜, 也可以是图 案化为栅格状、 岛状或条纹状。在后者的情况下, 保护层 227 采用多层结构, 该多层结构例 如包括被图案化的红外线吸收层或荧光层和对其进行支承的透光层。
     粘合层 225 介于封页主体 21 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之间, 以及封页主体 21 与保护层 227 之间。粘合层 225 可以是透明的, 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粘合层 225 例如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作为粘合层 225 的材料, 例如能够使用聚氨 酯树脂、 丁缩醛树脂、 聚酯树脂、 聚氯化乙烯树脂以及氯化乙烯 -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氯化 乙烯类树脂、 聚氨酯树脂、 环氧树脂、 氯化聚丙烯、 丙烯酸树脂、 聚苯乙烯、 聚乙烯苯、 苯乙 烯 - 丁二烯共聚树脂、 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烷酯 ( 其中, 烷基的碳数为 2 至 6) 得到的聚 乙烯树脂等乙烯类树脂、 橡胶类材料、 或含有这些 2 种以上的混合物。
     粘合层 225 中还可以添加由蜡、 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 其金属盐以及酯、 可塑剂、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硅树脂以及聚丙烯腈等有机材料组成的有机填充物、 以及由氧化硅等 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填充物的 1 个以上。
     粘合层 225 可以是图像显示体 22 的构成要素, 也可以不是图像显示体 22 的构成 要素。另外, 粘合层 225 可以省略。
     另外, 在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2 对应的部分上, 例如, 除了所表示的图像不同之 外, 在与图像 I1a 对应的部分, 能够采用与上述大致相同的结构。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1a 对应的部分和与图像 I2 对应的部分具有同样的层叠结构, 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层叠结构。
     接着, 参照图 5, 说明图像显示层 220b 的结构。
     图 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所包含的第二图像显示部中采用 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如图 5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b 包含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反射层 224b 以及粘合层 225b。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是在一个主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的层。在该浮雕结构中, 例 如, 作为衍射结构, 包含衍射光栅及全息图中的至少一方。 该浮雕结构显示上述的结构色的 第二图像 I1b。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包含第一至第三部分, 该第一至第三部分例如从特定的照 明方向照射白色光, 从特定的观察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显示不同的颜色。第一至第三部分的 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和槽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互不相同。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 第一至 第三部分显示例如蓝色、 绿色及红色。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可以具有透光性, 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典型地, 浮雕结构 形成层 223b 具有透光性。
     作为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的材料, 能够使用例如光固化性树脂、 热固化性树脂及 热塑性树脂等树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 例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 氟类 丙烯酸树脂、 硅酮类丙烯酸类树脂、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聚苯乙烯树脂、 环烯烃树脂、 甲基苯 乙烯树脂、 芴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 或聚丙烯树脂。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 能够使用 例如、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苯酚树脂、 三聚氰胺树脂、 尿素树脂、 或醇酸树脂。作为热塑性 树脂, 能够使用例如、 丙烯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或聚甲醛树脂。 这些树脂的固化物均具有透光性, 其折射率通常为 1.5 左右。
     反射层 224b 形成在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上。 反射层 224b 将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的设置有浮雕结构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反射层 224b 虽然可以省略, 然而, 若设置反射 层 224b, 则衍射结构所显示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将有所提高。
     作为反射层 224b, 例如能够使用透明反射层或不透明的金属反射层。反射层 224b 例如能够通过由真空蒸镀或溅射等真空成膜法形成。在反射层 224b 包含树脂的情况下, 反 射层 224b 也可以利用涂覆或印刷形成。
     作为反射层 224b 使用透明反射层时, 即使在反射层 224b 的背面侧配置了图画及 文字等图案的情况下, 也能够从图像显示体 22 的正面侧目视确认到图案。
     作为透明反射层, 例如能够使用由折射率与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不同的透明材 料形成的层。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透明反射层可以具有单层结构, 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在 后者的情况下, 透明反射层也可以被设计成产生反复反射干涉。 即, 透明反射层也可以是包 含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多层膜。
     作为能够在透明反射层中使用的透明材料, 可以举出例如金属氧化物、 金属间化 合物、 树脂、 金属氧化物、 以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具体的透明材料, 可以举出例如 Sb2S3、 Fe2O3、 TiO2、 CdS、 CeO2、 ZnS、 PbCl2、 CdO、 Sb2O3、 WO3、 SiO2、 Si2O3、 In2O3、 PbO、 Ta2O3、 ZnO、 ZrO2、 Cd2O3、 Al2O3、 以及 Ge。
     由透明电介质体形成的单层结构的透明反射层与典型的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相 比, 对上述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更大。它们的折射率之差例如为 0.2 以上。在透明反射层采 用了单层结构的情况下, 其厚度例如为 10nm 至 1000nm 的范围内。
     或者, 作为透明反射层, 可以使用金属层、 例如厚度小于 20nm 的金属层。作为金属 层的材料, 例如, 能够使用铬、 镍、 钴、 铝、 铁、 锡、 钛、 银、 金以及铜等单体金属或这些金属的 合金。在金属层较厚的情况下具有遮光性, 然而当变薄时, 例如变得透明。例如, 在采用厚 度在 20 至 40nm 的范围内的铝层的情况下, 虽然能够在某个观察条件下观察到金属光泽, 然 而变更观察角度时, 能够透视到其背景。
     作为透明反射层, 可以使用更厚的金属层。例如, 形成较厚的金属层, 在金属层上 设置多个难以用肉眼识别出的直径或宽度的开口。例如, 将该金属层图案化为网点或万线 状。由此, 能够得到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透明反射层。
     作为不透明的金属反射层的材料, 例如, 对于作为透明反射层的金属层, 可以使用 上述的材料。不透明的金属反射层典型地为不设置难以用肉眼识别到的直径或宽度的开 口, 具有足够遮光的厚度。
     作为透明反射层或不透明的反射层, 可以使用含有透明树脂和分散在透明树脂中 的粒子的层。作为该粒子, 例如能够使用由单体金属及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粒子, 或者, 由透明金属氧化物及透明树脂等透明电介质体形成的粒子。 该粒子典型地由二氧化钛等高 折射率材料形成。也可以在透明树脂中分散薄片, 以替代分散粒子。
     粘合层 225b 形成在反射层 224b 上。粘合层 225b 将包含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和 反射层 224b 的层积体贴合到图 2 所示的保护层 227 上。粘合层 225b 例如由热塑性树脂形 成。
     作为粘合层 225b 的材料, 例如能够使用聚氨酯树脂、 丁缩醛树脂、 聚酯树脂、 聚氯化乙烯树脂及氯化乙烯 - 乙酸乙烯共聚物等氯化乙烯类树脂、 聚氨酯树脂、 环氧树脂、 氯化 聚丙烯、 丙烯酸树脂、 聚苯乙烯、 聚乙烯苯、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树脂、 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 酸烷酯 ( 其中, 烷基的碳数为 2 至 6) 得到的聚乙烯树脂等乙烯类树脂、 橡胶类材料、 或含有 这些 2 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粘合层 225b 中, 可以添加由蜡、 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 其金属盐及酯、 可塑剂、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硅树脂及聚丙烯腈等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填充物、 以及由氧化硅等无 机材料构成的无机填充物的 1 个以上。
     粘合层 225b 可以是图像显示体 22 的构成要素, 也可以不是图像显示体 22 的构成 要素。另外, 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可以省略粘合层 225b。
     该图像显示体 22 使用全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来显示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全息图 和 / 或衍射光栅所显示的个人信息、 尤其生物体信息很难被篡改。另外, 在采用了衍射结构 的情况下, 与采用了珠光颜料的情况相比, 能够显示更高精细的图像。即, 该图像显示体 22 能够显示画质优异的图像, 且信息难以被篡改。
     该带标签物品 100 例如采用如下方法制造。
     首先, 准备册子主体。册子主体包括折页 1 和封页主体 21。册子主体除了将图像 显示体 22 省略了之外, 具有与带标签物品 100 大致相同的结构。另外, 在册子主体上, 也可 以印刷有与图 1 所示的图像 I2 之中的非个人信息相当的部分。 接着, 在封页主体 21 上印刷姓名、 住址及生日等个人信息。该印刷例如采用凹版 印刷或平板印刷。此时, 可以印刷万线、 彩纹及微型文字中的至少 1 种。这些印刷可以使用 通常的印刷油墨, 也可以使用荧光油墨以及光学可变油墨等特殊油墨。
     接着, 在封页主体 21 上形成图 2 所示的粘合层 225。 例如, 采用辊涂及丝网印刷等 印刷法, 将含有氯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液体粘合剂涂覆到封页主体 21 上。或者, 将单 面涂覆有粘合剂的膜贴到封页主体 21 上。
     另外, 为了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利用照相机拍摄人物的面部图像。利用 由此得到的图像数据, 制造用于图像显示层 220a 的第一转印箔和用于图像显示层 220b 的 第二转印箔。另外, 第一转印箔包括第一转印材层和可剥离地支承第一转印材层的第一支 承体。另外, 第二转印箔包括第二转印材层和可剥离地支承第二转印材层的第二支承体。
     第一转印材层包括与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 I1a 对应的图案。该图案能 够采用喷墨印字等印刷法、 银盐照相法、 升华转印法、 热熔融型转印法、 树脂型颜料转印法 及电子照相法等各种方法来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也可以通过印刷形成在粘合剂层 225 上, 以替代转印箔来形成。
     另外, 与第一转印材层相同, 第二转印材层也包括与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 像 I1b 对应的图案。该图案例如能够使用电子束曝光装置来形成。例如, 根据上述图像数 据, 在形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 基板上的感光性树脂层上, 利用电子束扫描衍射 光栅图案。作为感光性树脂, 例如, 优选含有噻嗪类增感色素、 6 价铬化合物、 及水溶性高分 子的树脂。 使用该树脂时, 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不仅能够在氨气气氛中不干燥地保持增感色 素的溶解状态, 还能够提高透过率。 在完成了电子束扫描之后, 通过显影除去感光性树脂的 未扫描部, 接着进行水洗和干燥。由此, 得到图 5 所示的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然后, 例如, 通过真空蒸镀法, 在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上形成反射层 224b。采用上述方式, 能够得到包
     含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和反射层 224b 的第二转印材层。
     之后, 将第一转印材层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支承体转印到封页主体 21 上。另外, 将第二转印材层的至少一部从第二支承体转印到封页主体 21 上。这些转印利用例如热压 印章法。采用这种方式, 得到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此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220b 以及粘合层 225 上涂覆例如含有丙烯酸树脂的涂 覆液, 形成图 2 所示的保护层 227。涂覆液的涂覆采用例如辊涂法或丝网印刷法。替代涂覆 液的涂覆, 也可以在图像显示层 220a、 220b 及粘合层 225 上粘贴膜, 以作为保护层 227。
     上述的带标签物品 100 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 在此, 说明了浮雕结构包含衍射 结构的例子, 然而浮雕结构也可以包含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 另外, 带标签物 品 100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图 6 是概要地示出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 7 是概要地 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显示图像 I1, 以替代图像 I1a 及 I1b。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如图 7 所示,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完全重合。图像显示层 220b 具有透光性, 介于图像显示层 220a 与观察者之 间。
     因此,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 作为图 6 所示的 图像 I1, 观察者只能辨认到参照图 1 说明的第一图像 I1a。而且, 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 或散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作为图 6 所示的图像 I1, 观察者只能辨认到参照图 1 说明的 第二图像 I1b, 或者, 辨认到第一图像 I1a 与第二图像 I1b 的重合。
     因此, 例如, 在图像 I1a 和图像 I1b 由同一图案构成的情况下, 改变照明方向及观 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时, 该图像显示体 22 所显示的图像 I1 能够在不改变图案的状态下, 在 物体色和结构色之间改变。
     图 8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 图。
     对于图 8 所示的结构, 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部 分重合, 在这一点上, 与参照图 6 及图 7 说明的结构不同。因此, 在图像 I1a 及 I1b 的重叠 部包含同一图案的情况下, 改变照明方向及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时, 图像显示体 22 所显 示的图像 I1 的一部分在不改变图案的状态下, 在物体色和结构色之间改变。或者, 在图像 I1a 及 I1b 分别包含第一图案及第二图案, 且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互不相同的情况下, 改变 照明方向及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时, 该图像显示体 22 所显示的图像 I1 能够使图案和颜 色均改变。
     作为图像 I1b, 可以采用显示立体图像的构成。
     图 9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立体图像的显示中利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在图 9 中, 参考符号 COR 及 COL 分别表示右眼用像素及左眼用像素。另外, 参考符 号 G 表示衍射光栅的槽。
     图 9 所示的图像显示层 220b 包含副像素 COR 及 COL。分别由副像素 COR 及 COL 构 成的像素沿着 X 方向和 Y 方向排列。
     副像素 COR 及 COL 作为浮雕结构分别包含衍射光栅。副像素 COR 及 COL 除了衍射光栅的槽 G 的朝向不同之外, 具有同样的结构。
     在各个副像素 COR 及 COL 中, 槽 G 具有相同的形状, 以一定的间距相互平行地排列。 另外, 在副像素 COR 和副像素 COL 中, 槽 G 的形状及间距相同。在图 9 所示的例子中, 槽G弯 曲为圆弧状, 然而这些槽 G 也可以不弯曲。
     在各个副像素 COR 及 COL 中, 槽 G 的长度方向相对于 X 方向及 Y 方向倾斜。在副像 素 COR 和副像素 COL 中, 槽 G 的长度方向相对于 X 方向及 Y 方向的倾斜角相同, 这些长度方 向相对于 X 或 Y 方向逆向倾斜。
     在特定的扩散光照明条件下, 衍射光栅向与槽 G 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出最大 强度的衍射光。因此, 在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情况下, 能够使右眼用副像素 COR 射出最大强度 的衍射光的方向与左眼用副像素 COL 射出最大强度的衍射光的方向不同。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采用了图 9 的结构的情况下, 利用该结构, 使由副像素 COR 构 成的像素群显示右眼用图像, 使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显示左眼用图像。例如, 通过使 一部分副像素 COR 射出的衍射光的强度低于其他副像素 COR 射出的衍射光的强度, 从而显示 右眼用图像。而且, 通过一部分副像素 COL 射出的衍射光的强度低于其他副像素 COL 射出的 衍射光的强度, 从而显示左眼用图像。采用这种方式, 能够显示立体图像。
     另外, 为了简化说明, 图 9 中示出单纯结构的衍射光栅阵列, 然而, 用于显示立体 图像的衍射光栅阵列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例如, 衍射光栅阵列除了包含槽 G 的长度方向 具有相同的倾斜角且逆向倾斜的 2 种副像素 COR 及 COL 之外, 还可以包括槽 G 的长度方向的 倾斜角不同的副像素。另外, 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衍射光栅阵列可以采用能够显示颜色图 像的构成。
     显示立体图像的衍射光栅阵列例如能够利用如下方法设计。
     图 10 是概要地示出立体图像的拍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拍摄立体图像时, 例如, 如图 10 所示, 将多个照相机 CR、 CC 及 CL 配置在同一水平 面上, 用这些照相机 CR、 CC 及 CL 同时拍摄被摄体 S。或者, 使 1 台照相机在水平面内移动, 在 多个位置拍摄被摄体 S。
     接着, 对通过该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另外, 在图 9 所示的结构中, 由 2 种副像素 COR 及 COL 构成衍射光栅阵列, 所以只使用在 2 个摄影位置得到的图像数据。 例如, 利用图 10 所示的照相机 CR 及 CL 拍摄被摄体 S, 对由此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具体地讲, 从利用照相机 CR 拍摄到的图像, 选择与图 9 所示的结构的副像素 COR 对 应的区域, 得到右眼用要素图像。另外, 从利用照相机 CL 拍摄到的图像, 选择与图 9 所示的 结构的副像素 COL 对应的区域, 得到左眼用要素图像。而且, 通过将这些要素图像组合, 从 而得到未图示的合成图像。
     接着, 由该合成图像, 决定应在各个副像素 COR 及 COL 上显示的灰度。例如, 决定副 像素 COR 及 C0L 各自的衍射光栅的面积。采用这种方式, 得到应形成的衍射光栅阵列的结 构。
     上述带标签物品 100 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
     图 1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 视图。图 1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 图。图 1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 1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还包含光学可变层 229 之外, 其他结构与参照图 1 至图 5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图 12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还包含光学可变层 229 之外, 其他结构与参照图 6 和图 7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图 13 所示的带标签物 品 100 除了包含光学可变层 229 之外, 其他结构与参照图 8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光学可变层 229 介于图像显示层 220a 与保护层 227 之间、 及粘合层 225 与保护层 227 之间。光学可变层 229 与图像显示层 220b 不重合。
     光学可变层 229 是使光衍射或散射的衍射 / 散射层。光学可变层 229 例如具有透 光性。光学可变层 229 的显示颜色的色相或光亮度通过使照明方向及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 个改变而改变。光学可变层 229 显示能够与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 I1b 区分开的 图像。
     光学可变层 229 是例如在一个主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的透光层。该浮雕结构例如 包含选自由衍射光栅、 全息图、 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 1 个结构。或者, 光学可变层 229 是将折射率不同的多个层以产生反复反射干涉的方式层叠 而成的多层膜。
     若设置光学可变层 229, 则能够使图像显示体 22 显示更复杂的图像。 因此, 信息难 以被篡改。另外, 替代设置光学可变层 229, 也可以使保护层 227 具有光学可变层 229 的作 用。
     < 第二方式 >
     第二方式例如涉及以下技术。
     (1) 一种图像显示体, 具有 : 透光性的中间层, 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 第一图 像显示部,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 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 像显示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 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 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2)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对象是生物体, 所述第一信息及第二信 息分别是生物体信息。
     (3) 根据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显示作为所述第一图 像的面部图像,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显示作为所述第二图像的面部图像。
     (4) 根据项目 (2) 或 (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生物体是人物, 所述图像显示体 被用于个人认证。
     (5) 根据项目 (1) 至 (4)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备第三图像显示部, 第三图像显示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之间夹着所述中间层相对, 在照射了激励光时, 第 三图像显示部显示光源色的图像。
     (6) 根据项目 (1) 至 (4)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备第三图像显示部,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 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置, 以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 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 或者, 在照射了激励光 时, 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光源色的图像显示。
     (7) 根据项目 (1) 至 (6)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备第四图像显示部, 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 在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置, 以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 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8) 根据项目 (1) 至 (7)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括 射出衍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所述衍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9) 根据项目 (1) 至 (7)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括 射出散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所述散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10) 根据项目 (1) 至 (9)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中间层包含从由全 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 个以上。
     (11) 根据项目 (1) 至 (10)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备透光性的保护 层, 该保护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隔着所述第一或第二图像显示部相对, 所述保护层包含从 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 的 1 个以上。
     (12) 一种带标签物品, 具备项目 (1) 至 (11)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 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13) 根据项目 (12)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所述基材是卡基材或册子。
     (14) 根据项目 (12) 或 (13)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用于个人认证。
     下面, 分别说明与项目 (1) 至 (14) 有关的技术效果。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包含第一图像显示部。第一图像显示部将与某个 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物体色的第一图像能够在通常的照明条 件下进行观察, 而且视觉辨认性优异。
     该图像显示体除了包含第一图像显示部之外, 还包含第二图像显示部。该第二图 像显示部显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在采用了浮雕结构的情况下, 与使用了 珠光颜料的情况相比, 能够显示精细度更高的图像。 另外, 这样的第二图像显示部难以被伪 造或篡改。
     而且, 在该图像显示体中, 将与同一对象有关的信息显示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 二图像显示部上。 因此, 要想将与该对象有关的信息改写为与其他对象有关的信息, 必须分 别将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至少部分地除去。
     此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中, 在第一图像显示部与第二图像显示部之间存在中间层。 因此, 例如, 为了从正面侧或从背面侧将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至少部分地除 去, 必须也将中间层至少部分地除去。 即, 为了将记录在该图像显示体上的上述与对象有关 的第一信息及第二信息改写为其他对象的信息, 例如, 需要将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 显示部中的一个除去, 接着, 将中间层至少部分地除去, 使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 部的另一个露出, 然后, 将该部分除去。 这种加工可以说不可能进行, 或者非常难以进行。 而 且, 实施了这种加工的图像显示体, 能够通过肉眼的观察, 较容易地与未施加这类加工的图 像显示体区分开。
     因此,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高精细的图像, 而且被记录的图 像难以被篡改。
     在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信息及第二信息分别是生物体信息。生物 体信息是每个个体所特有的。 因此, 为了将该图像显示体不法地使用到其他个体, 必须改写 第一信息及第二信息双方。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与第一信息及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生物体信息的情况相比, 图像显示体的非法使用更加困难。
     在项目 (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显示面部图 像。面部图像是最适合于通过目视进行个体认证的图像之一。
     在项目 (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上述生物体是人物, 图像显示体被用于个人认 证。该用途是上述图像显示体的利用价值最大的用途之一。
     项目 (5)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第三图像显示部, 该第三图像显示部与第二图 像显示部之间夹着中间层地相对, 在照射了激励光时, 第三图像显示部显示光源色的图像。 这种图像显示体, 在照射激励光的照明条件下中, 与太阳光及屋内照明光等通常的照明条 件相比, 显示颜色及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图像。 即, 该图像显示体赋予更复杂的视觉效 果。 另外, 由于在第二图像显示部及第三图像显示部之间隔着中间层, 所以为了改写第二图 案及第三图案所显示的图像, 除了要除去第二图案及第三图案之外, 还必须将中间层至少 部分地除去。即, 该图像显示体的信息篡改更加困难, 因此不当使用更加困难。
     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备设置于第一主面上的第三图像显示部。第三 图像显示部在与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置, 以与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第 二图像的背景作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 或者, 在照射了激励光时, 将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光 源色的图像显示。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当只篡改了第二图像显示部所显示的第二图 像时, 容易导致篡改了的第二图像的轮廓与设置在第三图像显示部上的开口的形状或位置 不一致。因此, 利用这种特性, 能够确认到信息已被篡改。
     根据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设置于第二主面上的第四图像显示部。第 四图像显示部在与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置, 以与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 第一图像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在采用了该构成的情况下, 当只篡改了第一图像 显示部所显示的第一图像时, 容易导致篡改了的第一图像的轮廓与设置在第四图像显示部 上的开口的形状或位置不一致。因此, 利用这种特性, 能够确认到信息已被篡改。
     在项目 (8)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衍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该衍射光显示第二图像。因此, 第二图像的颜色根据照明方向及观察方向等而改变。 即, 采用该构成时, 能够实现复杂的视觉效果。
     在项目 (9)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散射光的浮雕结构, 通过该散射光显示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显示部通过散射光显示第二图像, 所以即使在将 该图像显示体粘贴到例如凹凸表面的情况下, 该凹凸表面给第二图像的画质带来的影响较 小。
     在项目 (10)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中间层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 收图案、 荧光图案、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 个以上。这种图像显示 体除了能够提供能够更加复杂的视觉效果之外, 更难以被伪造或被篡改信息。
     项目 (1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透光性的保护层, 该保护层与中间层之间隔 着第一或第二图像显示部而相对。在这种图像显示体中, 不容易产生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 二图像显示部等的损伤。 另外, 该保护层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图案、 荧光 图案、 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 个以上。该图像显示体除了能够提 供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更加难以被伪造或被篡改信息。
     项目 (12)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包含根据项目 (1) 至第 (11)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因此, 该带标签物品中, 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高精细的图像, 除此之外, 记录在图 像显示体上的图像难以被篡改。
     在项目 (13)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中, 基材是卡基材或册子。上述的带标签物品典型 地采用这种方式实施。
     项目 (14)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被用于个人认证。这种用途是上述带标签物品的利 用价值最大的用途之一。
     接着, 参照附图, 说明第二方式。
     图 14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下面的不同点之外, 其他结构与参照图 1 至图 5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即,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封页 2 除了显示图像 I1a、 I1b 及 I2 之外, 还显示图像 I3c 及 I3d。
     图像 I3c 的至少一部构成图像 I1a 的背景。图像 I3c 例如是物体色的图像, 或是 结构色的图像。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图像 I3c 是结构色的图像。
     图像 I3d 的至少一部构成图像 I1b 的背景。图像 I3d 例如是物体色的图像, 或者, 是结构色的图像。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图像 I3d 是物体色的图像。 图 1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 视图。图 16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17 是将图 14 所 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18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 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 19 是将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另外, 图 16 示出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1a 及 I3c 对应的部分的结构。另外, 图 17 示出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1b 及 I3d 对应的部分的结构。而且, 图 18 和图 19 分别示出封 页 2 之中的显示图像 I1b 的部分所包含的结构和封页 2 之中的显示图像 I3c 的部分所包含 的结构。
     图 15 至图 19 所示的结构除了下面的不同点之外, 与参照图 2 至图 5 说明的结构 相同。
     即, 在该结构中, 图像显示体 22 除了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之外, 还包含图 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分别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3c 及 I3d。 图像显示体 22 还包含显示图 1 所示的图像 I2 的图像显示部 ( 未图示 )。
     如图 15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c 被设置在与区域 Aa 及 Ab 相邻且与区域 Aa 邻接的 区域 Ac 上。图像显示层 220c 在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对应的位置, 以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对 应的形状开口。图像显示层 220c 将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 像、 例如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图像显示。在此, 图像显示层 220c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3c。
     图像显示层 220c 是例如图 19 所示的包含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反射层 224c 及粘 合层 225c 的层。反射层 224c 介于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与粘合层 225c 之间。图像显示层 220c 被设置成例如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和反射层 224c 介于粘合层 225c 与封页主体 21 之 间。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是在一个主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的层。在该浮雕结构中, 作
     为衍射结构, 例如包含衍射光栅及全息图中的至少一个。该浮雕结构显示上述的结构色的 第三图像 I3c。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例如包含第一至第三部分, 在从特定的照明方向照射白色 光, 并从特定的观察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 第一至第三部分显示不同的颜色。 第一至第三 部分的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及槽的长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互不相同。在特定的观察条件 下, 第一至第三部分显示例如蓝色、 绿色及红色。
     作为雕结构形成层 223c 的材料, 例如, 能够使用对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说明的上 述材料。另外, 使用这种透明树脂得到的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典型地为对于波长为 550nm 的光的折射率在 1.3 至 1.7 的范围内。
     反射层 224c 形成在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上。 反射层 224c 将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c 的设置有浮雕结构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反射层 224c 可以省略。若设置反射层 224c, 则 能够提高衍射结构所显示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
     作为反射层 224c, 例如能够使用对反射层 224b 说明的上述材料。另外, 反射层 224c 能够通过例如对反射层 224b 说明的上述方法形成。
     粘合层 225c 被设置在反射层 224c 上。粘合层 225c 例如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作 为粘合层 225c 的材料, 例如能够使用对粘合层 225b 说明的上述材料。
     图像显示层 220c 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得到。在这种情况 下, 图像显示层 220c 例如由图 16 所示的二维排列的多个点构成。
     如图 15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d 被设置在与区域 Ab 和区域 Aa 至 Ac 相邻且与区域 Ab 邻接的区域 Ad 上。图像显示层 220d 的一部介于图像显示层 220b 与封页主体 21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d 在区域 Ad 中, 将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的背景、 例如将微细的图 案作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在此, 图像显示层 220d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3d。另外, 图像 显示层 220d 在区域 Ab 中例如显示与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或者, 图 像显示层 220d 在区域 Ab 中显示与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 例如微细的 图案。
     图像显示层 220d 是例如包含染料及颜料的至少一个和任意的树脂的层。图像显 示层 220d 通过采用例如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 喷墨记录法、 电子照相法、 或它们 的 2 个以上的组合而得到。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d 例如由图 17 所示的二维排列 的多个点构成。
     图像显示层 220a 至 220d 的厚度为例如 0.1μm 至 2.0μm 的范围内。图像显示层 220a 至 220d 的厚度可以相等, 也可以不相等。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a 至 220d 具有均匀的 厚度, 也可以具有不均匀的厚度。
     图像显示层 220a 至 220d 的各个相邻的点可以相互分离, 也可以相互接触。在后 者的情况下, 相邻的点可以是部分重叠。在这种情况下, 如图 16 及图 17 所示, 可以存在由 多个点围成的缝隙, 也可以不存在这种缝隙。
     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a 也可以不实施图案化。 即, 图像显示层 220a 可以是连续膜。 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a 例如能够通过形成包含热敏发色剂的层、 并用激光束对该 层进行扫描而得到。
     如图 15 所示, 该图像显示体 22 还包含中间层 229。中间层 229 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在此, 第一主面为正面, 第二主面是与封页 主体 21 相对的背面。图像形成层 220b 及 220c 位于中间层 229 的正面侧。另一方面, 图像 形成层 220a 及 220d 位于中间层 229 的背面侧。
     中间层 229 具有透光性。例如, 中间层 229 是整体透明的层或者一部分透明的层。
     中间层 229 例如由透明树脂形成。作为中间层 229 的材料, 例如, 能够单独使用 热可塑性聚丙烯酸酯树脂、 氯化橡胶类树脂、 氯化乙烯 -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 纤维素类树 脂、 氯化聚丙烯系树脂、 环氧树脂、 聚酯树脂、 硝基纤维素类树脂、 苯乙烯丙烯酸酯类树脂、 聚醚类树脂、 以及聚碳酸酯类树脂等树脂, 也可以将 2 种以上的材料复合使用。中间层 229 可以具有单层结构, 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
     中间层 229 的厚度例如在 1μm 至 20μm 的范围内。在中间层 229 较薄的情况下, 为了篡改信息, 保护层 229 被部分地除去时, 有可能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来判 断出。另一方面, 在中间层 229 较厚的情况下, 若在上述除去部上设置市售的膜, 则有可能 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来判断出中间层 229 的一部分被市售的膜替换。
     中间层 229 可以具有面内均匀的光学性质。或者, 中间层 229 也可以具有面内不 均匀的光学性质。
     另外, 中间层 229 可以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显 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这样的中间层 229 在被部分地除去的情 况下, 能够容易地判断出该情况。另外, 红外线吸收层和荧光层可以是连续膜, 也可以是图 案化为栅格状、 岛状或条纹状。在后者的情况下, 中间层 229 采用多层结构, 多层结构例如 包括被图案化的红外线吸收层或荧光层和对其进行支承的透光层。 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在 中间层 229 整体上设置有浮雕型全息图。
     该图像显示体 22 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a。 图像显示层 220a 将某个人物的面部图像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该物体色的面部图像能够在通常的照明条件下观察到, 而且视觉 辨认性优异。
     另外, 该图像显示体 22 除了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a 之外, 还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b。 图像显示层 220b 显示源于浮雕型衍射光栅的结构色的图像。在采用了浮雕结构的情况下, 与使用了珠光颜料的情况相比, 能够显示精细度更高的图像。
     而且,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显示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 图像显示层 220b 自身难以被伪造或篡改。因此, 在作为正品的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图像显 示层 220a 及 220b 是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 尤其在显示同一面部图像的情况下, 例如通过比 较不清楚是否是正品的带标签物品所显示的 2 个面部图像, 能够判断出该物品的真伪。
     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 I1b 的颜色根据照明方向及观察方向等而改 变。而且,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图像 I1b, 可以显示单色的平面图像、 多色的平面图 像、 单色的立体图像、 多色的立体图像、 或它们的 2 个以上的组合。即, 采用该构成时, 能够 实现复杂的视觉效果。
     除此之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显示物体色的图像 I1a, 在 图像显示层 220c 上作为图像 I1a 的背景而显示结构色的图像 I3c。另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显示结构色的图像 I1b,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上作为图像 I1b 的 背景而显示物体色的图像 I3d。 像这样, 在将物体色的图像及结构色的图像的一个作为另一个的背景的情况下, 与将物体色的图像作为物体色的图像的背景的情况、 或将结构色的图 像作为结构色的图像的背景的情况相比, 能够实现更特殊的视觉效果。 例如, 通过在图像显 示层 220c 上, 作为图像 I3c, 显示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从而使图像 I1a 及 I3c 的组合显示模 拟的立体图像。
     另外, 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示层 220d 不仅设置在区域 Ad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b 上。即, 图像显示层 220d 的一部分与图像显示层 220b 相对。因此,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d 在区域 Ab 上显示的图像能够通过图像显示层 220b 透视到。即, 该图像显示体 22 在区域 Ab 上同时显示物体色的图像和结构色的图像。即, 采 用该构成时, 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另外, 面部图像等的生物体信息是每个个体特有的。 因此, 为了将该图像显示体 22 不法地用于其他个体, 必须改写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所显示的图像双方。即, 必须分别 将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至少部分地除去。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与这些图像的至少一个 是非生物体信息的情况相比, 图像显示体 22 的不法使用更困难。
     此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之间存在中间层 229。在 包含该图像显示体 22 的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图像显示体 22 以图像显示层 220a 介于中间层 229 与封页主体 21 之间的方式支承在封页主体 21 上。因此, 例如, 为了从正面侧或从背面 侧分别将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至少部分地除去时, 必须将中间层 229 至少部分地除去。 即, 为了将记录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上的面部图像改写为其他人物的面部图像, 例如, 需要 将图像显示体 22 从封页主体 21 剥离, 从图像显示体 22 的背面侧除去图像显示层 220a, 接 着, 将中间层 229 的一部分除去, 使图像显示层 220b 露出, 然后, 将其除去。或者, 需要从图 像显示体 22 的正面侧除去图像显示层 220b, 接着, 将中间层 229 的一部分除去, 使图像显示 层 220a 露出, 然后, 将其除去。这种加工可以说不可能实现, 或者, 难以实现。而且, 尤其保 护层 227 及中间层 229 的至少一个包含从由全息图、 衍射光栅、 红外线吸收层、 荧光层、 以及 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 个以上的情况下, 实施了这种加工的图像显示 体 22, 能够较容易地与未施加这类加工的图像显示体 22 区分开。
     另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示层 220c 在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对应的位置, 以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对应的形状开口, 将图像 I1a 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像 I3c 显示。若 采用这种结构, 则在只篡改了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 I1a 时, 容易导致篡改了的图 像 I1a 的轮廓和设置在图像显示层 220c 上的开口的形状或位置不一致。因此, 利用这一特 性, 能够确认到信息已被篡改。
     因此, 记录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的图像难以被篡改。因此, 包含该图像显示体 22 的 带标签物品 100 难以被不当使用。
     该带标签物品 100 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图 20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 视图。
     图 20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而且, 图像 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b 不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结构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 示的图像 I1b 及 I3d。
     在采用了该构成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而产 生的效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另外, 在此,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 ; 然而, 图 像显示层 220a 也可以不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图 14 所示的图像 I3c 可以省略。另外, 在 此, 图像显示层 220b 不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 ; 然而, 图像显示层 220b 也 可以不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图 14 所示的图像 I3d 也可以省略。
     图 2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而且,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 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
     在采用了该构成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之 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图 2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2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而且,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 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外, 在图 22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 22 中, 替代显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层 220d, 包含显示光源色的图像显示层 220d’ 。图像显示层 220d’ 是第三图像显示部。图像显示层 220d’ 例如由荧光体形成, 或, 由含有荧光体和透明 树脂的混合物形成。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另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是无色透明的情况下, 也不能得到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d 而产生的效 果。但是, 图像显示层 220d’ 在照射紫外光等激励光时, 显示光源色的图像。而且, 在图像 显示层 220d’ 例如是无色透明的情况下, 能够将图像显示层 220d’ 作为潜影利用。
     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是无色透明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而产生的效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 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利用图像显示层 220d’ , 记录通过照射激励光而可 视化的潜影。因此,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为正品的情况下, 用激励光对不清楚是否是正品的 带标签物品进行照明, 观察该物品所显示的图像, 从而能够判断出该物品是否是正品。
     另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是有色透明, 或是无色不透明, 或是有色不透明的情况 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d’ 显 示与用自然光照明的情况和用激励光照明的情况不同的颜色。即, 提供复杂的视觉效果。
     图 2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3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图像显示层 220a 不 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d 没有设置在区域 Ab 上, 而只设置 在区域 Ad 上。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以下事项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即,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 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另外, 即使图像显示层 220b 具有透光性, 也不能通过图像显示层 220b 透视到图像显示层 220d。但是,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在篡改了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 I1b 时, 容易导致篡改了的图像 I1b 的轮廓与设置在图像显示层 220d 上的开 口的形状或位置不一致。因此, 利用这一特性, 能够确认到信息已被篡改。 图 2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d。而且, 图像显示层 220b 不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结构色的 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b 及 I3d。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c 不仅设置在区域 Ac 上, 还 设置在区域 Aa 上。该图像显示层 220c 至少在区域 Aa 上具有透光性。如图 14 所示, 图像 显示层 220c 在区域 Ab 上作为图像 I1a 的背景显示图像 I3c。而且, 图像显示层 220c 在区 域 Aa 上显示例如与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或者, 图像显示层 220c 在 区域 Aa 上显示与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 例如微细的图案。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以下事项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即,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 示层 220d 而产生的效果。然而, 由于图像显示层 220c 的一部分与图像显示层 220a 相对, 所以图像显示层 220a 在区域 Aa 上显示的图像能够通过图像显示层 220c 透视到。即, 该图 则 像显示体 22 在区域 Aa 上同时显示物体色的图像和结构色的图像。因此, 若采用该构成, 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图 2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5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而且, 图像显示层 220b 不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结构色的
     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b 及 I3d。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d 而产生的效 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在以上的构成中, 将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分别配置在中间层 229 的背面侧及 正面侧。如下面所述,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b 也可以分别被配置在中间层 229 的正面侧 以及背面侧。
     图 26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图像显示层 220a 介于中间层 229 与保护层 227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 区域 Ac 上。 另外, 图像显示层 220b 介于中间层 229 与粘合层 225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b 不 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结构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b 及 I3d。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而产 生的效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图 27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图像显示层 220a 介 于中间层 229 与保护层 227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 外, 该图像显示体 22 包含参照图 22 说明的图像显示层 220d’ , 来替代图像显示层 220d。图 像显示层 220d’ 介于中间层 229 与保护层 227 之间。此外,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 示层 220d 介于中间层 229 与粘合层 225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d 没有设置在区域 Ab 上, 而 只设置在区域 Ad 上。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而产生的 效果。然而, 图像显示层 220d’ 在照射了紫外光等激励光时显示光源色的图像。而且, 在图 像显示层 220d’ 为例如无色透明的情况下, 能够将图像显示层 220d’ 用作潜影。
     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为无色透明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而产生的效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 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利用图像显示层 220d’ , 记录通过照射激励光来可 视化的潜影。因此,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为正品的情况下, 用激励光对不清楚是否是正品的 带标签物品进行照明, 观察该物品所显示的图像, 从而能够判断出该物品是否是正品。
     另外, 在图像显示层 220d’ 为有色透明, 或是无色不透明, 或是有色不透明的情 况下, 除了以下事项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即,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 另外, 即使图像显示层 220b 具有透光性, 也不能隔着图像显示层 220b 透视到图像显示层 220d’ 。然而,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在篡改了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 I1b 时, 容易导致篡改了的图像 I1b 的轮廓与设置在图像显示层 220d’ 上的开口的形状或位置不一 致。因此, 利用这种特性, 能够确认到信息已被篡改。
     图 28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8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示层 220a 介于中间层 229 与保 护层 227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介于在中间层 229 与粘合层 225 之间。该图像显 示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图像显示层 220b 不仅设置在区域 Ab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d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b 上, 作为结构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b 及 I3d。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示层 220d 而产生的效 果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图 29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 的剖视图。
     图 29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 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图像显示体 22 中,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介于中间层 229 与保护层 227 之间, 图像显示层 220b 介于中间层 229 与粘合层 225 之间。该图像显示 体 22 不包含图像显示层 220c。图像显示层 220a 不仅设置在区域 Aa 上, 还设置在区域 Ac 上。即, 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 作为物体色的图像, 显示图 14 所示的图像 I1a 及 I3c。另 外, 图像显示层 220d 例如至少在区域 Ab 具有透光性。或者, 图像显示层 220d 至少在区域 Ab 上形成例如栅格状、 岛状或条纹状的图案。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除了以下事项之外, 能够得到与采用了参照图 14 至图 19 说明的构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即,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通过设置图像显 示层 220c 而产生的效果。然而, 由于图像显示层 220d 的一部分与图像显示层 220b 相对, 所以图像显示层 220b 在区域 Ab 上显示的图像能够通过图像显示层 220d 透视到。即, 该图 像显示体 22 在区域 Ab 上同时显示物体色的图像和结构色的图像。因此, 采用该构成, 能够 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构成中,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分别包含浮雕型衍射光栅。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包含浮雕型全息图, 以替代浮雕型衍射光栅。或者, 图像显 示层 220b 及 220c 的至少一个可以除了包含浮雕型衍射光栅之外, 还包含浮雕型全息图。 或 者,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包含下面说明的浮雕型光散射结构或该光 散射结构和浮雕型全息图的组合, 以替代浮雕型衍射光栅 ; 或者,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的至少一个不仅包含浮雕型衍射光栅, 还包含下面说明的浮雕型光散射结构或该光散射结 构和浮雕型全息图的组合。
     图 30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3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 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 3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 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在图 30 所示的结构中, 在与 Z 方向垂直的界面 IF 上设置有多个凹部和 / 或凸部 RP。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 Y 方向上排列, 分别具有在 X 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凹部和 / 或凸 部 RP 在沿着 X 方向的长度不均匀,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上的位置也不规则。
     例如, 在照射白色光时, 该结构在与 X 方向垂直的面内显示出高光散射能, 在与 Y 方向垂直的面内示出低光散射能。 因此, 该结构适合于希望限制散射光的射出方向的情况, 即希望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情况。
     在该结构中, 光散射各向异性通过变更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配置而改变。例如, 提高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 Y 方向上的密度时, 光散射各向异性增大。另外, 缩短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 或降低它们在长度方向上的均匀性时, 光散射各向异性减小。
     另外, 在图 30 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方向与 X 方向平行。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 X 方向交叉。另外, 在图 30 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方向均朝 向一个方向。只要能够得到上述的光散射各向异性,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方向也可以 不朝向一个方向。
     在图 31 所示的结构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具有长方体形状。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 Y 方向上排列, 分别具有沿着 X 方向的形状。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上的 位置不规则,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的尺寸也不规则。像这样, 光散射各向异性也能够通过改变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尺寸而改变。
     在图 31 所示的结构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具有椭圆柱形状。凹部和 / 或凸部 RP 沿 Y 方向排列, 分别具有沿着 X 方向的形状。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上的位 置不规则,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的尺寸也不规则。像这样, 光散射各向异性可以通过改变凹部 和 / 或凸部 RP 的形状而改变。
     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例如可以用于立体图像的显示。即, 将由右眼 用副像素和左眼用副像素构成的像素配置成矩阵状。 在右眼用副像素的一部分上设置右眼 用光散射结构, 以显示示右眼用视差图像。 另一方面, 在左眼用的副像素的一部分上设置左 眼用光散射结构, 以显示左眼用视差图像。右眼用光散射结构和左眼用光散射结构的凹部 和 / 或凸部 RP 的长度方向不同。采用这种构成时, 在屋内典型的扩散光照明条件下, 能够 利用了扩散光显示立体图像。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包含以下说明的浮雕结构。
     图 3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作为结构色显示暗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 个例子的立体图。
     在图 33 所示的结构中, 在界面 IF 上设置有二维排列的多个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在该例子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沿着 X 方向和 Y 方向呈栅格状排列。凹部和 / 或凸部 RP 也可以沿着斜交叉的 2 方向呈栅格状排列。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分别具有前端渐细形状。前端渐细形状是例如半纱锭形状、 圆 锥及角锥等锥体形状、 或圆台及锥台等切头锥体形状。凸部 PR 的侧面可以只形成为倾斜 面, 也可以形成为台阶形。前端渐细形状对减小图 33 所示的浮雕结构的光反射率有益。凹部和 / 或凸部 RP 也可以不具有前端渐细形状。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形成衍射光栅。其中,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中心间距离比通 常的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短。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中心间距离例如在 400nm 以下。
     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高度或深度与中心间距离之比为例如 1/2 倍以上, 典型地为 1 倍以上。该比越大, 浮雕结构的反射率减小。
     该浮雕结构由于反射率小, 所以观察到暗灰色至黑色。另外, 在该浮雕结构中, 由 于凹部和 / 或凸部 RP 的中心间距离较小, 所以不会向正面方向射出视觉亮度高的衍射光, 而只在有限的角度范围内射出。即, 该浮雕结构看似好像暗灰色至黑色印刷层。而且, 该浮 雕结构难以被察觉到能够射出衍射光。
     另外, 在图 33 所示的结构中, 虽然凹部和 / 或凸部 RP 规则地配置, 然而凹部和 / 或凸部 RP 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这种浮雕结构虽然不射出衍射光, 然而看似好像暗灰色至 黑色印刷层。
     接着, 说明上述的带标签物品 100 的制造方法。
     图 3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制造装置的一 个例子的图。
     图 34 所示的制造装置 500 例如能够用于采用了参照图 15 说明的结构的带标签物 品 100 的制造。
     在制造带标签物品 100 时, 例如, 首先使用摄像装置拍摄人物的面部。或者, 从印 刷图像取得面部图像。由此, 将图像信息作为电子信息获得。该面部图像根据需要进行图 像处理。
     接着, 使用图 34 所示的制造装置 500, 在物品 100’ 上形成图 1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 22。另外, 物品 100’ 是将图像显示体 22 省略的带标签物品 100, 在此为册子主体。
     在使用图 34 所示的制造装置 500 来形成图像显示体 22 时, 准备热转印带 520ac、 520bc、 527 及 529。
     热转印带 520ad 被卷绕在辊 540b 上。 热转印带 520ad 包含带状的第一支承体和形 成在第一支承体上的第一转印材层。第一转印材层被第一支承体可剥离地支承。第一转印 材层的一部分作为图像形成层 220a 使用, 第一转印材层的其他部分作为图像形成层 220d 使用。
     热转印带 520bc 被卷绕在辊 540d 上。 热转印带 520bc 包含带状的第二支承体和形 成在第二支承体上的第二转印材层。第二转印材层被第二支承体可剥离地支承。第二转印 材层的一部分作为图像形成层 220b 使用, 第二转印材层的其他部分作为图像形成层 220c 使用。
     热转印带 527 被卷绕在辊 540c 上。热转印带 527 包含带状的第三支承体和形成 在第三支承体上的第三转印材层。第三转印材层被第三支承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支承。第 三转印材层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层 227 使用。
     热转印带 529 被卷绕在辊 540a 上。热转印带 529 包含带状的第四支承体和形成 在第四支承体上的第 4 转印材层。第四转印材层被第四支承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支承。第 四转印材层的一部分作为中间层 229 使用。
     在准备了以上的热转印带 520ac、 520bc、 527 及 529 之后, 分别从辊 540a 以及 540b导出热转印带 529 及 520ad, 以它们的转印材层相对面的方式送到热转印印字装置 550a。 在 热转印印字装置 550a 中, 将热转印带 520ad 的第一转印材层的一部分作为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从该第一支承体热转印到热转印带 529 的第四转印材层上。
     在该热转印中使用的热转印带 520ad 被卷绕在辊 570a 上。另一方面, 形成了图像 显示层 220a 及 220d 的热转印带 529 被导向辊 580a 引导, 与物品 100’ 一起送到热转印装 置 560a。
     在热转印装置 560a 中, 将热转印带 529 的第四转印材层的一部分, 与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一起, 从该第四支承体热转印到物品 100’ 的封页主体 12 上。由此, 在封页主 体 21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以及中间层 229。
     另外, 该热转印可以使粘合层 225 介于热转印带 529 与封页主体 12 之间来而进 行。例如, 可以在热转印带 529 及封页主体 21 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粘合层 225 之后, 进行热 转印。
     在该热转印中使用的热转印带 529 被导向辊 580b 及 580c 引导, 卷绕在卷辊 570a 上。另一方面, 完成了该热转印的物品 100’ 被发送到热转印装置 560b。
     与以上的操作並行地, 分别从辊 540c 及 540d 导出热转印带 527 以及 520bc, 以它 们的转印材层相对面的方式送出到热转印印字装置 550b。 在热转印印字装置 550b 中, 将热 转印带 520bc 的第二转印材层的一部分作为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从第二支承体热转印 到热转印带 527 的第三转印材层上。 在该热转印中使用的热转印带 520bc 被卷绕到辊 570c 上。另一方面, 形成了图像 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的热转印带 527 被导向辊 580d 引导, 与从热转印装置 560 送出的物品 100’ 一起送到热转印装置 560b。
     在热转印装置 560b 中, 将热转印带 527 的第三转印材层的一部分和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一起, 从第三支承体热转印到设置在物品 100’ 的封页主体 12 上的中间层 229 上。由此, 在中间层 229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220c 以及保护层 227。
     另外, 该热转印可以将粘合层介于热转印带 527 与中间层 229 之间来进行。例如, 可以在热转印带 527 及中间层 229 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粘合层, 然后进行热转印。
     在该热转印中使用的热转印带 527 被导向辊 580f 引导, 卷绕到卷辊 570b 上。而 且, 完成了该热转印的物品 100’ 作为带标签物品 100 从热转印装置 560b 送出。
     采用上述方式, 完成带标签物品 100。
     另外, 参照图 20、 图 21 及图 23 至图 25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可以通过在上述方 法中省略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的一个或双方的形成来制造。 参照图 22 说明的带标签物 品 100 能够通过在上述方法中省略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的形成、 并追加形成图像显示 层 220d’ 的工序而制造。参照图 26、 图 28 及图 29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可以通过如下方 式制造, 在上述方法中, 将热转印带 520ad 及 520cd 分别卷绕到辊 540d 及 540b 上, 省略图 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的一个或双方的形成。而且, 参照图 27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可以 通过如下方式制造, 在上述方法中, 将热转印带 520ad 及 520cd 分别卷绕到辊 540d 及 540b 上, 省略图像显示层 220c 及 220d 的形成, 追加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d’ 的工序。
     在上述方法中, 虽然利用热转印来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然而, 图像显示 层 220b 及 220c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形成。例如, 预先在保护层 227 上预先形成透光层,
     该透光层的一个主面上设置有产生衍射或散射的浮雕结构。接着, 使该浮雕结构的衍射能 或散射能部分地消失或部分地下降。例如, 照射激光束等能量束, 将浮雕结构的一部分破 坏。或者, 通过喷墨印刷等印刷, 对浮雕结构的一部分供给折射率与透光层大致相等的材 料、 例如无色树脂、 典型地为无色透明的树脂, 形成具有光滑表面的图像。 或者, 对于浮雕结 构的一部分, 通过喷墨印刷等的印刷向浮雕结构的一部分上供给溶剂, 使透光层的表面在 该供给部溶解。然后, 根据需要, 在浮雕结构上形成反射层。例如, 通过真空蒸镀及喷射等 干涂方式来形成反射层。或者, 通过将金属粒子和透明树脂的混合物等光反射性的材料涂 覆到浮雕结构, 从而形成反射层。采用上述方式, 得到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即, 将一个主面上设置有产生 衍射或散射的浮雕结构的透光层预先形成在保护层 227 上。而且, 通过喷墨印刷等印刷, 将 光反射性材料供给到浮雕结构的一部分。由此, 作为反射层, 得到光反射性图案。与光反射 性图案对应的部分相比于与光反射性图案的开口对应的部分, 衍射能或散射能更高。 因此, 即使采用这种方法, 也能够得到图像显示层 220b 及 220c。
     另外, 在上述方法中, 利用热转印来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然而, 图像显示 层 220a 及 220d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形成。例如, 图像显示层 220a 及 220d 可以利用喷墨 印刷等印刷来形成。 在参照图 34 说明的方法中, 进行 2 次在物品 100’ 上的热转印。带标签物品 100 也可以通过在物品 100’ 上进行 1 次热转印来制造。
     图 3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14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转印箔的一个 例子的图。
     图 35 所示的转印箔 203 包含转印材层 22’ 和将转印材层 22’ 以能够剥离的方式 支承的支承体 226。
     支承体 226 是例如树脂膜或薄片。支承体 226 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 等耐热性优异的材料形成。在支承体 226 的支承转印材层 22’ 的主面上也可以设置有例如 包含氟树脂或硅树脂的脱模层。
     转印材层 22’ 包含保护层 227、 中间层 229、 粘合层 225 以及图像形成层 220a 至 220d。保护层 227、 中间层 229 及粘合层 225 依次从支承体 226 侧层叠。图像形成层 220a 及 220d 介于中间层 229 与粘合层 225 之间。图像形成层 220b 及 220c 介于中间层 229 与 保护层 227。
     转印材层 22’ 的整体或一部分用于带标签物品 100 的制造。转印材层 22’ 或其一 部分与图 1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 22 相同。
     在带标签物品 100 的制造中, 例如, 首先, 使用摄像装置, 拍摄人物的面部。或者, 从印刷图像读取面部图像。 由此, 能够将图像信息作为电子信息得到。 该面部图像根据需要 进行图像处理。 利用该图像信息, 在支承体 226 上形成转印材层 22’ 。 接着, 将转印材层 22’ 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承体 226 热转印到物品 100’ 上。采用上述方式, 得到带标签物品 100。
     < 第三方式 >
     第三方式例如涉及以下技术。
     (1) 一种图像显示体, 从支承体转印到基材上, 具备 : 基础层, 可剥离地被所述支 承体支承, 具有透光性 ; 第一图像显示部, 与所述基础层相对,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
     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被转印 到所述基础层上, 在用肉眼观察的情况下, 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 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在放大观察的情况下, 能够显示用肉眼观察时不能辨认到或 很难辨认到的微小图像。
     (2)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放大观察的情况下 显示多个所述微小图像,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括多个点状部, 所述多个点状部的各个中 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 所述多个微小图像以所述多个点状部的排列间距的整数 倍的间距分别位于由所述点状部的轮廓包围的区域内的方式显示。
     (3) 根据项目 (1) 或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微小图像包含文字及符号中的至 少一个。
     (4) 根据项目 (1) 至 (3)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文字或所述符号的尺 寸在 1μm 至 300μm 的范围内。
     (5) 根据项目 (1) 至 (4)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对象是人物。
     (6) 根据项目 (1) 至 (5)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包含同一面部图像。
     (7) 一种图像显示体, 从支承体转印到基材上, 包括 : 基础层, 以能够剥离的方式 被所述支承体支承, 具有透光性 ; 第一图像显示部, 与所述基础层相对,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 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以及第一浮雕结构和第二浮雕结构, 通过使用了 热压头的热转印被转印到所述基础层上, 所述第一浮雕结构在特定的照明条件下从第一方 向观察时显示结构色的第一副图像, 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 观察时不显示所述第一副图像, 或与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相比显示所述第一副图像较 暗, 所述第二浮雕结构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显示结构色的第二副图 像, 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不显示所述第二副图像, 或与从所述第二方 向观察时相比显示所述第二副图像较暗, 所述第一副图像包含面部图像, 所述第二副图像 包含文字及符号的至少一个。
     (8) 根据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状部, 所述多 个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
     (9) 根据项目 (7) 或 (8)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一副图像包含 同一面部图像。
     (10) 根据项目 (1) 至 (9)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还具有粘合层, 该粘合层 与所述基础层之间隔着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层相对。
     (11) 一种带标签物品, 具备 : 根据项目 (1) 至 (10)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 体; 和从所述支承体转印有所述图像显示体的所述基材。
     (12) 一种一次转印箔, 在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的制造中使用, 具备 : 第一支 承体 ; 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的第一转印材层, 所述第一转印材层包 含显示结构色的图像的浮雕结构和分别显示微小图像的多个图案, 所述微小图像在用肉眼 观察时间不能辨认或难以辨认, 在放大观察时有可能辨认。
     下面, 分别记载项目 (1) 至 (12) 所涉及的技术的效果。
     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是从支承体转印到基材上, 具备 : 基础层, 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所述支承体支承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而转印到所 述基础层上。在通过利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 将第二图像显示部直接形成在带标签物品的 基材上的情况下, 因基材的表面粗糙度等而导致很难实现高画质。 相对于此, 在该图像显示 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层不仅形成在带标签物品的基材上, 还形成在基础层上。而且, 该第二 图像显示部与基础层一起转印到带标签物品的基材上。因此, 基材的表面粗糙度等不会给 画质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 使用该图像显示体时, 能够得到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的带标签 物品。
     该图像显示体还具有第一图像显示部, 该第一图像显示部与所述基础层相对, 将 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比, 视觉 辨认性优异。 因此, 并用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时, 能够使图像显示体显示视觉 辨认性优异的图像和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图像。
     另外, 该图像显示体的第二图像显示部显示在放大观察的情况下用肉眼观察时不 能辨认或难以辨认的微小图像。记录这样的微小图像的工艺需要高精度。因此, 该图像显 示体的信息难以被篡改。而且, 该图像显示体在用肉眼观察时将与上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 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作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的信息极其难以篡 改。 此外, 该图像显示体通过热转印粘贴到带标签物品的基材上。 要从基材上将采用这种方 式粘贴到基材上的图像显示体剥离时, 图像显示体容易破损。因此, 若使用该图像显示体, 则能够得到难以被篡改的带标签物品。
     在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放大观察时显示多个微小图 像。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状部。这些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 上。 这些微小图像以点状部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的间距分别位于由点状部的轮廓包围的区 域内的方式显示。该构成适合于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来记录图像的工艺。
     在项目 (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微小图像包含文字及符号的至少一个。例如, 在 带标签物品为护照的情况下, 只要微小图像包含表示发行国的字符串或符号, 通过确认该 微小图像, 就能够对不清楚真伪的护照进行真伪判断。另外, 在带标签物品为 ID 卡的情况 下, 只要微小图像包含表示所属的字符串或符号, 就能够通过确认该微小图像, 对不清楚真 伪的 ID 卡进行真伪判断。
     在项目 (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文字或符号的尺寸在 1μm 至 300μm 的范围内。 通常, 尺寸为 300μm 以下的文字或符号无法用肉眼进行识别。并且, 通常, 尺寸为 1μm 以 上的文字或符号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小型放大镜或光学显微镜进行放大观察而识别。尤其, 高精度地制造对尺寸在 1μm 至 50μm 的范围内的文字或符号进行的结构, 要求高技术力。 因此, 该图像显示体难以被伪造且信息难以被篡改。
     在项目 (5)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上述对象是人物。即, 第一信息及第二信息包含 同一人物的个人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体很难被伪造, 能够将该图像显示体用于个 人认证。
     在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像。面部 图像适合于个人认证。 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 例如, 通过比较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从而能够 验证图像显示体。
     与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相同, 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具备 : 基础层, 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所述支承体支承 ; 和第二图像显示部, 能够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 转印到所述基础层上。因此, 使用该图像显示体时, 能够得到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
     另外, 与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相同, 该图像显示体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因 此, 该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视觉辨认性优异的图像和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图像。
     此外,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第一浮雕结构和第二浮雕结构。第一浮雕结构在特定 的照明条件下从第一方向观察时显示结构色的第一副图像, 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与所述第 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时, 不显示所述第一副图像, 或者与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相 比显示所述第一副图像较暗。另一方面, 第二浮雕结构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所述第二方向 观察时显示结构色的第二副图像, 在所述照明条件下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 不显示所述 第二副图像, 或者与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相比显示所述第二副图像较暗。 因此, 改变观察 方向时, 第二图像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在第一副图像与第二副图像之间改变。 即, 该图像显 示体提供更复杂的视觉效果。
     另外, 在记录产生上述变化的图像的工艺中需要高技术力, 另外, 这种图像的篡改 非常困难。此外, 与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相同, 要从基材剥离该图像显示体时, 图像 显示体容易破损。因此, 若使用该图像显示体, 就能够得到难以篡改的带标签物品。
     而且, 在该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副图像包含面部图像, 第二副图像包含文字及符号 中的至少一个。面部图像适合于个人认证。另外, 例如, 在带标签物品为护照的情况下, 第 二副图像只要包含表示发行国的字符串或符号, 通过确认第二副图像, 就能够对不清楚真 伪的护照进行真伪判断。另外, 在带标签物品为 ID 卡的情况下, 第二副图像只要包含表示 所属的字符串或符号, 通过确认该微小图像, 就能够对不清楚真伪的 ID 卡进行真伪判断。
     在项目 (8)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状部, 这些点状部 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 该构成适合于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来记 录图像的工艺。
     在项目 (9)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第一图像和第一副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像。面 部图像适用于个人认证。 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 例如, 通过比较第一图像和第一副图像, 能够 对图像显示体进行检证。
     项目 (10)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粘合层, 该粘合层与基础层之间夹着第一图 像显示层而相对。从支承体向带标签物品转印图像显示体时, 粘合层将图像显示体牢固地 粘合到基材上。另外, 粘合层使得浮雕结构的复制变困难。
     项目 (11)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具有 : 项目 (1) 至 (10)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 体; 和从该支承体转印了图像显示体的基材。因此, 该带标签物品中, 图像显示体显示画质 优异的图像, 并且, 记录在图像显示体上的信息难以被篡改。
     项目 (12) 所述的一次转印箔用于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的制造。在该一次 转印箔中, 第一转印材层包含显示结构色的图像的浮雕结构和分别显示微小图像的多个图 案。微小图像在用肉眼观察的情况下无法辨认或难以辨认, 在放大观察的情况下, 能够辨 认。在使用了该一次转印箔的情况下, 例如, 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图像形成体。
     首先, 准备包含第二支承体和基础层, 该基础层具有透光性, 将第二支承体以能够 剥离的方式支承。接着, 在基础层上形成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第一图像显 示部例如由印刷或转印形成。另一方面, 第二图像显示部通过使用热压头将第一转印材层的一部分从第一支承体热转印到基础层上而形成。采用这种方式, 在基础层上形成第二转 印材层。然后, 根据需要, 在第二转印材层上设置粘合层。采用上述方式, 得到项目 (1) 所 述的图像显示体。
     接着, 参照图面, 说明第三方式。
     图 36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
     图 3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 100,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1 至图 5 说明的 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
     即, 在该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封页 2 除了显示图像 I1a、 I1b 及 I2, 还显示图像 I3。
     图像 I3 是纹路。图像 I3 是物体色的图像。例如, 将图像 I3 和图像 I1a 及 I1b 中 的至少一个组合时, 记录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上的信息更难以被篡改。图像 I3 可以省略。
     图像 I3 例如由染料或颜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 I3 的形成能够利用使用了 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 喷墨记录法、 电子照相法、 或这些 2 个以上的组合。或者, 图像 I3 通过形成含有热敏发色剂的层、 并利用激光束对该层进行扫描而形成。 或者, 能够利用这些 方法的组合。图像 I3 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了热压印章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 也可以 通过印刷法形成, 也可以利用这些组合。
     图 37 是将图 3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38 是沿图 37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 XXXVIII-XXXVIII 线的剖视图。图 39 是将图 36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 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40 是沿图 39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 LX-LX 线的剖视图。
     图 37 及图 38 所示的结构是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1a 对应的部分。另一方面, 图 39 及图 40 所示的结构是封页 2 之中的与图像 I1b 对应的部分。另外, 在图 38 及图 40 中, 将参照图 2 说明的粘合层 225 省略。
     图 37 至图 40 所示的结构, 除了以下的几点不同之外, 与参照图 2 至图 5 说明的结 构相同。
     即, 在该结构中, 如图 39 所示, 图像显示层 220b 之中的构成图像 Ib 的像素或副像 素的点状部显示微小图像 I4。 微小图像 I4 在用肉眼观察时不能辨认或难以辨认, 在放大观 察时能够辨认。
     微小图像 I4 典型地包含文字及符号的至少一个。在此, 微小图像 I4 是字符串 “TOP” 。
     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为护照的情况下, 微小图像 I4 还可以包含表示发行国的字符串 或符号。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确认微小图像 I4, 能够对不清楚真伪的护照进行真伪判断。 另 外, 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为 ID 卡的情况下, 微小图像 I4 可以包含表示所属的字符串或符号。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确认微小图像 I4, 能够对不清楚真伪的 ID 卡进行真伪判断。
     文字或符号的尺寸在例如 1μm 至 300μm 的范围内。通常, 在尺寸为 300μm 以下 的文字或符号不能用肉眼识别。另外, 通常, 尺寸为 1μm 以上的文字或符号例如能够通过 使用小型放大器或光学显微镜放大观察来识别。尤其, 为高精度地制造显示尺寸在 1μm 至 50μm 的范围内的文字或符号的结构, 要求高技术力。因此, 该图像显示体 22 难以被伪造, 且信息难以被篡改。
     微小图像 I4 以构成图像显示层 220b 的点状部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的间距排列。 在此, 微小图像 I4 以与点状部的排列的间距相等的间距排列。微小图像 I4 的排列间距也可以不是构成图像显示层 220b 的点状部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
     另外, 图 37 及图 38 所示的图像显示层 220a 被图案化, 图像显示层 220a 也可以不 被图案化。即, 图像显示层 220a 可以是连续膜。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a 例如能够 通过形成包含热敏发色剂的层、 并利用激光束对该层进行扫描而得到。
     接着, 参照图 41 至图 44, 说明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 示层 220b 的结构。
     图 4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36 至图 40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一次 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 4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41 所示的一次转印箔中采用的 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43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使用图 41 所示的一次转印箔来制造的 二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 44 是概要地示出已使用的一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 剖视图。
     图 41 及图 42 所示的一次转印箔 201 是例如转印带。如图 41 所示, 转印箔 201 包 含支承体 221 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支承体 221 支承的转印材层 220b。
     支承体 221 例如是树脂膜或薄片。支承体 221 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耐热 性优异的材料形成。在支承体 221 的对转印材层 220b 进行支承的主面上, 可以设置例如含 有氟树脂或硅树脂的脱模层。 转印材层 220b 包含剥离层 222b、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反射层 224b 以及粘合层 225b。转印材层 220b 的一部分作为图 39 及图 40 所示的图像显示层 220b 利用。
     剥离层 222b 形成在支承体 221 上。剥离层 222b 起到如下作用, 使转印材层 220b 从支承体 221 上的剥离稳定化, 促进图像显示层 220b 在封页主体 21 上的粘合。 剥离层 222b 具有透光性, 典型地为透明。剥离层 222b 例如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剥离层 222b 可以省略。
     在剥离层 222b 上依次形成有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反射层 224b 及粘合层 225b。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反射层 224b 以及粘合层 225b 与参照图 5 说明的相应的层相同。在 此, 作为一个例子, 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是在表面上作为衍射结构设置有浮雕结构的透明 层。
     在转印材层 220b 上记录有图 42 所示的微小图像 I4。在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的 表面上形成衍射结构的情况下, 微小图像 I4 例如能够通过在与微小图像 I4 对应的区域和 其他区域上形成不同的衍射结构来记录。例如, 在形成衍射光栅的情况下, 在这些区域间, 通过使槽的长度方向、 间距及深度中的 1 个以上不同, 而能够记录微小图像 I4。或者, 微小 图像 I4 例如也可以通过只在与微小图像 I4 对应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上形成衍 射结构来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 不形成衍射结构的区域可以是平坦的, 也可以设置有光散射 结构。
     微小图像 I4 也可以通过形成印刷图案来记录。该印刷图案例如设置在反射层 223b 与粘合层 225b 之间, 或者, 设置在粘合层 225b 上。另外, 在反射层 223b 具有透光性的 情况下, 该印刷图案可以设置在剥离层 222b 与浮雕结构形成层 223b 之间, 或者, 设置在浮 雕结构形成层 223b 与反射层 224 之间。
     在带标签物品 100 的制造中, 例如, 首先, 利用摄像装置, 拍摄人物的面部。或者, 从印刷图像读取面部图像。由此, 将图像信息作为电子信息取得。该面部图像根据需要进 行图像处理。接着, 准备图 43 所示的层积体 202。 该层积体 202 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层, 包含支承 体 226 和依次形成在支承体 26 上的剥离保护层 227 及树脂层 228。形成在支承体 226 上的 多层结构构成基础层。支承体 226 将该基础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支承。
     作为支承体 226, 例如能够使用对支承体 221 例示的材料。
     剥离保护层 227 能够使包含剥离保护层 227、 树脂层 228 和图像显示层 220b 的转 印材层 22’ 从支承体 226 的剥离稳定化, 并且能够保护图像显示层 220b 不受损伤。作为剥 离保护层 227, 例如能够使用对剥离层 222b 例示的材料。在树脂层 228 具有剥离层的功能 的情况下, 能够省略剥离保护层 227。
     树脂层 228 具有透光性, 典型地为透明。树脂层 228 对上述基础层赋予足够的强 度。作为树脂层 228 的材料, 例如能够使用热固化性树脂、 光固化性树脂及热塑性树脂。若 使用热固化性树脂, 则能够将该树脂层 228 作为用于将图像显示体 22 粘合到封页主体 21 上的粘合层利用。
     在树脂层 228 中, 作为衍射结构, 可以包含全息图及衍射光栅中的至少一个。例 如, 在树脂层 228 的表面上, 作为衍射结构, 可以设置浮雕结构。像这样, 能够将该衍射结构 所显示的图像和图像显示层 220b 所显示的图像 I1b 重叠或并列。
     层积体 202 也可以包含图案化的金属反射层、 例如不透明的金属反射层。例如, 在 树脂层 228 上, 或者, 在剥离保护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设置被图案化的金属反射层, 也 可以在该金属反射层上网点、 万线、 其他图案、 或它们的组合。这种图案例如能够用于图像 显示体 22 或带标签物品 100 的真伪判断。
     接着, 在该层积体 202 上形成具有与上述面部图像对应的图案的图像显示层 220b。 具体地讲, 根据上述图像信息, 从图 41 所示的支承体 221, 将转印材层 220b 的一部分 作为图像显示层 220b 热转印到图 43 所示的树脂层 228 上。该热转印可以利用热压头这样 进行, 即, 使转印材层 220b 之中的热转印到树脂层 228 上的部分具有与上述面部图像对应 的图案。由此, 得到包含支承体 226、 剥离保护层 227、 树脂层 228 及图像显示层 220b 的二 次转印箔 203。该二次转印箔 203 是例如转印带。
     采用这种方式得到的图像显示层 220b 通过利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形成, 所以典 型地由图 39 及图 40 所示的多个点状部形成。这些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图 39 中用虚线 表示的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
     另外, 在图 39 中, 上述平面栅格是正方栅格, 然而该平面栅格也可以是三角栅格 及矩形栅格等其他栅格。另外, 在图 39 中, 相邻的点状部以它们的轮廓单点接触的方式配 置。即, 各个点状部的直径与点状部的最小中心间距离相等。相邻的点状部也可以相互分 离。即, 各个点状部的直径可以设定得比点状部的最小中心间距离小。或者, 邻接的点状部 也可以部分重合地配置。即, 各个点状部的直径可以设定为比点状部的最小中心间距离更 大。
     点状部的直径或点状部的最小中心间距离在例如 0.085 至 0.508mm( 约 300 至约 50dots per inch) 的范围内。 在使图像显示层 220b 显示面部图像的情况下, 点状部的直径 或点状部的最小中心间距离为例如 0.085 至 0.169mm( 约 300 至约 150dots per inch) 的 范围内。若增大该尺寸, 则难以在图像显示层 220a 上显示高精细的图像。若减小该尺寸, 则图像显示层 220b 的图案形状的再现性下降。另外, 如图 8 所示, 在已使用的一次转印箔 201 上, 转印材层 220b 的一部分作为图 43 所示的图像显示层 220b 的负片图案 (negative pattern) 残留。 该负片图案能够用于图 像显示层 220b 的校验。
     另外, 也可以利用一次转印箔 201 的一部分, 在剥离保护层 227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并且, 利用一次转印箔 201 的其他部分, 在另外准备的基材上热转印非生物体个人信 息或表示形成了图像显示层 220b 的日期及时间等履历信息的图案。这样的话, 能够将已使 用的一次转印箔 201 用于图像显示层 220b 的校验, 且还能够用于其他信息的校验。
     可以在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之前, 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其他层, 或者在剥离保护 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形成其他层。例如, 也可以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反射层, 或全息图 和 / 或衍射光栅, 或它们的双方 ; 或者, 在剥离保护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形成反射层, 或 全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 或它们的双方。
     该反射层可以是连续膜, 也可以被图案化。 在后者的情况下, 反射层的图案可以是 网点、 万线、 图案、 或它们的组合。另外, 该反射层可以具有透光性, 也可以是不透明。另外, 该全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典型地为与衍射结构形成层 223 所包含的全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 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在树脂层 228 上, 或者, 在剥离保护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 进一步形成图 37 及 图 38 所示的图像显示层 220a。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的情况下, 图像显示 层 220a 可以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之前形成, 也可以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 图像显示层 220b 之后形成。
     在通过热转印法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升华转印方式, 也可以 采用熔融转印方式, 也可以采用双方。图像显示层 220a 所显示的图像可以是黑白图像, 也 可以是彩色图像。为后者的情况下, 图像显示层 220a 例如使用 1 个以上的油墨碳带, 形成 例如黄色、 品红、 青色 (cyan) 及黑色这 4 种颜色色的着色层, 或者, 形成红色、 绿色及蓝色者 3 种颜色的着色层而得到。
     在树脂层 228 上, 或者, 在离保护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 还形成显示图 1 所示 的图像 I3 的层 ( 未图示 )。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显示图像 I3 的层情况下, 该层可以在树脂 层 228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之前形成, 也可以在树脂层 228 上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之后 形成。或者, 显示图像 I3 的层也可以形成在封页主体 21 上形成, 以替代形成在树脂层 228 上, 或者, 替代形成在剥离保护层 227 与树脂层 228 之间。显示图像 I3 的层能够采用例如 对图像显示层 220a 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
     接着, 将形成在支承体 226 上的转印材层之中的作为图像显示体 22 使用的部分, 从支承体 226 热转印到图 38 及图 40 所示的封页主体 21 上。在该热转印利用例如热压印 章。另外, 替代利用了热压印章的热转印, 也可以进行利用了热压辊或热压头的热转印。采 用上述方式, 在封页主体 21 上粘贴图像显示体 22。
     如上所述, 也可以在封页主体 21 上形成显示图像 I3 的层。另外, 为了提高粘合强 度, 也可以在封页主体 21 上形成粘合锚层。
     在将图像显示体 22 以高粘合强度粘合到封页主体 21 上的情况下, 且在形成图像 显示层 220b 之后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a 时, 也可以使用追加了粘合碳带功能的油墨碳带。 这 样的话, 无需除了油墨碳带之外, 还使用粘合碳带。在采用上述方式将图像显示体 22 热转印到封页主体 21 上之后, 适当实施必要的 工序。采用这种方式, 得到参照图 36 至图 40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在该方法中, 通过利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 形成图像显示层 220b。 在利用了热压头 的情况下得到的精细度比在印刷珠光颜料的情况下得到的精细度高。
     另外, 通过利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将图像显示层 220b 直接形成在封页主体 21 上 的情况下, 因封页主体 21 的表面粗糙度等原因而导致难以实现高画质。相对于此, 在上述 的方法中, 图像显示层 220a 不直接形成在封页主体 21 上。即, 在该方法中, 首先, 形成在剥 离保护层 227 上, 然后, 与剥离保护层 227 一起转印到封页主体 21 上。因此, 封页主体 21 的表面粗糙度等不会给画质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 通过该方法, 能够使图像显示层 220b 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
     另外, 该图像显示体 22 使用全息图和 / 或衍射光栅显示个人信息的一部。全息图 和 / 或衍射光栅所显示的个人信息、 尤其生物体信息极其难以被篡改。
     而且, 在该方法中, 图像显示体 22 通过热转印而被支承在封页主体 21 上。若要从 封页主体 21 剥离这样的图像显示体 22, 则图像显示体 22 容易被破坏。 因此, 该带标签物品 100 的信息难以被篡改。
     接着, 对参照图 36 至图 39 说明的带标签物品 100 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 45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 36 至图 39 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中采用 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46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与图 45 所示的衍射结构组合使 用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47 是概要地示出图 45 和图 46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 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在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 100 中, 图像显示层 220b 由副像素 COR 及 COL 构成。 副像素 COR 及 COL 具有与参照图 9 说明的副像素相同的结构。
     由副像素 COR 构成的像素群, 在特定的照明条件下从第一方向观察到时, 将第一副 图像作为衍射像显示, 在该照明条件下从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时, 不将第一副 图像作为衍射像表示, 或者, 将第一副图像作为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相比更暗的衍射像显 示。在此, 由副像素 COR 构成的像素群向右方向射出衍射光。
     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 在上述照明条件下从第二方向进行时, 将第二副图像 作为衍射像显示, 在该照明条件下从第一方向进行观察时, 不将第二副图像作为衍射像显 示, 或者, 将第二副图像作为与从第二方向观察时相比更暗的衍射像显示。在此, 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向左方向射出衍射光。
     在该变形例子中, 如后所述, 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及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 素群显示不同的图像。 例如, 在一个像素群上显示面部图像, 在另一个像素群上显示文字及 符号等面部图像以外的图像。这样的话, 观察者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和从第二方向观察时 辨认到不同的图像。
     另外, 在图 45 及图 46 所示的副像素 COR 及 COL 中, 槽 G 弯曲。槽 G 也可以是直线 状。其中, 在槽 G 为曲线状的情况下, 与槽 G 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 能够实现更广阔的视觉 区域。因此, 在前者的情况下, 从特定的方向观察时, 能够辨认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双 方。
     在图 47 中, 由副像素 COR 形成的列和由副像素 COL 形成的列交替配置。副像素 COR及 COL 也可以采用与图 47 所示的配置不同的配置。
     图 48 是概要地示出图 45 和图 46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在图 48 中, 副像素 COR 及 COL 在 X 方向及 Y 方向上交替排列。即, 副像素 COR 及 COL 的排列形成方格图案。
     像这样, 副像素 COR 及 COL 能够采用各种排列。
     图 49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 48 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 50 是概要地示出图 49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的平面图。图 51 是概要地示出 图 49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在图 49 中, 副像素 COR 排列成圆形, 副像素 COL 排列成十字形。从右方向观察该图 像显示体 22 时, 如图 50 所示, 能够将由副像素 COR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圆形的图案作为 衍射像目视确认到。另一方面, 从左方向观察该图像显示体 22 时, 如图 51 所示, 能够将由 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十字形的图案作为衍射像辨认。 而且, 从正面方向观察该 图像显示体 22 时, 如图 49 所示, 能够将圆形的图案和十字形的图案双方作为衍射像辨认。
     图 52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 48 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图像的一个 例子的平面图。图 53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 48 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图像 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图 54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 48 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 的图像的又一例子的平面图 ( 注 : 与附图说明部分不同 )。
     图 52 所示的图像 I1b1 是例如由副像素 COR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图像。另外, 图 53 所示的图像 I1b2 是例如由副像素 COL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图像。在此, 图像 I1b1 是面部图像, 图像 I1b2 是由字符串 “JAPAN” 构成的微小图像。构成图像 I1b2 的各文字的 尺寸为例如 300μm 以上。也就是说, 构成图像 I1b2 的各文字能够用肉眼辨认。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从右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时, 能够辨认到图 52 所示 的面部图像 I1b1。 另一方面, 从左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时, 能够辨认到图 53 所示的字符 串 I1b2。而且, 从正面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 时, 能够辨认到图 54 所示的图像 I1b3。即, 能够辨认到图 52 所示的面部图像 I1b1 和图 53 所示的字符串 I1b2 重叠而成的图像 I1b3。
     因此, 例如, 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为护照的情况下, 微小图像 I1b2 只要包含表示发行 国的字符串或符号, 就能够通过确认该微小图像 I1b2, 对不清楚真伪的护照进行真伪判断。 另外, 在带标签物品 100 为 ID 卡的情况下, 微小图像 I1b2 只要包含表示所属的字符串或符 号, 就能够通过确认该微小图像 I1b2, 对不清楚真伪的 ID 卡进行真伪判断。
     另外, 在此, 作为浮雕结构, 举出了衍射光栅, 然而, 替代衍射光栅, 也可以使用全 息图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等其他浮雕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能够限制 应显示图像的视觉区域。因此, 观察者能够通过改变观察方向来确认到不同的图像。
     < 第四方式 >
     第四方式例如涉及以下的技术。
     (1) 一种图像显示体, 具备多个像素群, 各个像素群分别包含多个像素, 所述多个 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槽, 各个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且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及具有 指向性的散射光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多个像素群中, 所述多个像素各自的所述长度方向 相同, 所述多个像素群各自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 所述多个像素群分别显示多个副图像, 所 述多个副图像的大小不同且形状相同。(2) 根据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多个槽是曲线状。
     (3) 根据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在所述多个像素群的 1 个像素群中, 所述槽 的接线与平行于显示面的基准方向形成的角度的最大值, 与在所述多个像素群的其他一个 像素群中所述槽的接线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的角度的最小值相等。
     (4) 根据项目 (1) 至 (3)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 置相等。
     (5) 根据项目 (1) 至 (3)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 置各不相同。
     (6) 根据项目 (1) 至 (5)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 具有 3 个以上所述像素群, 3 个以上的所述像素群的大小存在等差数列的关系。
     (7) 根据项目 (1) 至 (6)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多个副图像是包含个 人信息的图像。
     (8) 根据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所述包含个人信息的图像是面部图像。
     (9) 根据项目 (1) 至 (8)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 具备 : 第一图像显示部,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将与所 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 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 包含所述多个图像群。 (10) 一种带标签物品, 包含项目 (1) 至 (9)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 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
     (11) 根据项目 (10)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所述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
     下面, 分别记载与项目 (1) 至 (11) 有关的技术的效果。
     在项目 (1)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各像素包含多个槽, 多个槽各自的长度方向相 同, 且分别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及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中的至少一个。衍射光 所显示的图像的颜色根据观察方向而改变。另一方面, 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所显示的图像 的亮度根据观察方向而改变。
     另外, 在各像素群中, 像素的槽的长度方向相同。像素群的槽的长度方向不同, 分 别显示多个副图像。这些副图像的大小不同, 且形状相同。采用该构成的话, 能够实现利用 了 1 个原图像的动画显示。具体地讲, 改变观察方向时, 图像的大小改变。
     像这样, 该图像显示体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 另外, 提供该视觉效果的结构所显示 的信息非常难以被篡改。
     在项目 (2)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槽是曲线状。在槽为曲线状的情况下, 与槽为直 线状的情况相比, 能够实现更宽的视觉区域。 因此, 在前者的情况下, 与后者的情况相比, 图 像能够更圆滑地改变。
     在项目 (3)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在某个像素群中, 槽的接线与平行于显示面的 基准方向形成的角度的最大值, 与在其他像素群中槽的接线与上述基准方向形成的角度的 最小值相同。采用该构成的话, 图像的变化更加圆滑。
     在项目 (4)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副图像的中心位置相同。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 况下, 改变观察方向时, 图像看似向前或后方向移动。
     在项目 (5)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副图像的中心位置不同。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
     况下, 改变观察方向时, 图像看似向相对于显示面倾斜的方向移动。
     项目 (6)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具有 3 个以上像素群。这些像素群的大小彼此存在等 差数列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与像素群的数量为 2 个的情况相比, 图像能够更加圆滑地改 变。
     在项目 (7)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副图像是包含个人信息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 图像显示体难以被伪造, 能够将该图像显示体用于个人认证。
     在项目 (8)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 包含个人信息的图像是面部图像。面部图像适 合于个人认证。
     项目 (9) 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具备 : 第一图像显示部, 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 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 ; 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 将与该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 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上述多个像素群。物体色的第 一图像的视觉辨认性优异。
     项目 (10)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具备 : 项目 (1) 至 (9) 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 体; 和对所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因此, 该带标签物品中, 图像显示体显示优异画 质的图像, 而且记录在图像显示体上的信息难以被篡改。
     项目 (11) 所述的带标签物品は、 个人认证介质。该个人认证介质包含上述的图像 显示体, 所以发挥优异的防伪效果。
     接着, 参照附图, 说明第四方式。
     在第四方式所述的带标签物品中, 除了能够作为图像 I1b 显示动态图像的构成之 外, 与第一方式所述的带标签物品 100 相同。首先, 说明显示动态图像的原理。
     图 55 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与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类似的构成 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56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 图像之一的平面图。图 57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 图。
     在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 22b 中, 除了采用了以下的构成之外, 与参照图 1 至图 5 说明的图像显示体 22 之中的与图像 I1b 对应的部分相同。即, 在该图像显示体 22b 中, 图像显示层 220b 由副像素 CO1 及 CO2 构成。副像素 CO1 及 CO2 分别具有与参照图 4 及图 5 说明的点状部相同的结构。另外, 副像素 CO1 及 CO2 周围的区域具有与副像素 CO1 及 CO2 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副像素 CO1 及 CO2 分别包含衍射光栅。
     副像素 CO1 及 CO2 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不同。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副像素 CO1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与 X 方向平行。 除此之外, 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副像 素 CO2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与 X 方向绕逆时针形成 30°的角度。另外, 在图 55 中, 将副像素 CO1 及 CO2 分别描绘为圆形, 副像素 CO1 及 CO2 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例如 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
     在通过光源 LS 射出的扩散光对该图像显示体 22b 进行照明时, 副像素 CO1 向与 X 方向垂直的方向以最高强度射出衍射光。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 副像素 CO2 向与相对于 X 方 向绕逆时针成 3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以最高强度射出衍射光。
     因此, 如图 56 所示, 从与 X 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1 能 够察觉到由副像素 CO1 构成的第一像素群所显示的副图像 I1b1。在此, 观察者 OB1 察觉到文字 “T” 。
     另一方面, 如图 57 所示, 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30° 角度的轴垂直的方 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2 察觉到由副像素 CO2 的第二像素群所显示的副图像 I1b2。在此, 观察者 OB2 察觉到文字 “P” 。
     图 58 是概要地示出图 55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采用了更复杂的构造时能够显示的图 像之一的平面图。图 5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5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 图像的平面图。图 60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58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 他图像的平面图。
     在图 58 至图 60 上, 图像显示层 220b 描绘由第一至第三副像素构成的图像显示体 22b 所显示的第一至第三副图像。
     在第一至第三副像素中, 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不同。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第 一副像素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与 X 方向平行。另外, 在此, 作为一个例子, 第 二副像素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30°角度。此外, 在 此, 作为一个例子, 第三副像素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 成 60°角度。
     在该情况下, 如图 58 所示, 从与 X 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1 察觉到由第一副像素构成的第一像素群所显示的第一副图像 I1b1。另外, 在这种情况 下, 如图 59 所示, 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3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2 察觉到由第二副像素构成的第二像素群所显示的第二副图像 I1b2。而 且, 在这种情况下, 如图 60 所示, 在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6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 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3 察觉到由第三副像素的第三像素群所显示的第三副图像 I1b3。
     图 61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 衍射结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62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 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图 63 是概要地示出 能够在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又一其他例 子的平面图。
     在图 61 所示的配置中, 第一副像素 CO1 形成分别沿着 Y 方向延伸、 在 X 方向上排列 的多个列。另外, 第二副像素 CO2 形成分别沿着 Y 方向延伸、 在 X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而 且, 第三副像素 CO3 形成分别沿着 Y 方向延伸、 在 X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第一副像素 CO1 的列、 第二副像素 CO2 的列、 第三副像素 CO3 的列按照该顺序在 X 方向上排列。
     在图 62 所示的配置中, 第一副像素 CO1 形成分别沿着 X 方向延伸、 在 Y 方向上排列 的多个列。另外, 第二副像素 CO2 形成分向 X 方向延伸、 在 Y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而且, 第三副像素 CO3 形成分别沿着 X 方向延伸、 在 Y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第一副像素 CO1 的 列、 第二副像素 CO2 的列、 以及第三副像素 CO3 的列按照该顺序在 Y 方向上排列。
     在图 63 所示的配置中, 第一副像素 CO1 形成分别向相对于 X 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 延伸、 在 Y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另外, 第二副像素 CO2 分别形成沿着上述倾斜方向延伸、 在 Y 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而且, 第三副像素 CO3 形成分别沿上述倾斜方向延伸、 在 Y 方向 上排列的多个列。第一副像素 CO1 的列、 第二副像素 CO2 的列、 第三副像素 CO3 的列按照该顺序在 Y 方向上排列。
     图 64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 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65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 像之一的平面图。 图 66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图 67 是概要地示出图 64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图 64 所示的结构包含参照图 58 至图 63 说明的第一副像素 CO1、 第二副像素 CO2 以及第三副像素 CO3。
     第一副像素 CO1 排列成四边形状。由第一副像素 CO1 形成的第一像素群形成第一 图案。
     第二副像素 CO2 排列成四边形状。由第二副像素构成的第二像素群形成第二图 案。第二图案将第一图案包围。第一及第二图案的中心位置相等。
     第三副像素 CO3 排列成四边形状。由第三副像素构成的第三像素群形成第三图 案。第三图案将第二图案包围。第二图案及第三图案的中心位置相等。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如图 65 所示, 从与 X 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1 察觉到由第一副像素 CO1 构成的第一像素群所显示的第一副图像 I1b1。 另外, 在该情况下, 如图 66 所示, 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3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观 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2 察觉到由第二副像素 CO2 构成的第二像素群所显示的第二 副图像 I1b2。而且, 在该情况下, 如图 67 所示, 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60°角度的 轴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3 察觉到由第三副像素 CO3 构成的第三像素 群所显示的第三副图像 I1b3。
     副图像 I1b1 至 I1b3 分别具有四边形状, 而尺寸不同。具体地讲, 副图像 I1b2 比 副图像 I1b1 大。而且, 副图像 I1b3 比副图像 I1b2 大。
     在使观察方向相对于 Z 方向的角度恒定的状态下, 使观察方向在 XY 平面上的正射 影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 ( 以下称为 “观察方向的方位角” 或 “方位角” ) 从 -90°改变为 -60° 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从副图像 I1b1 改变为副图像 I1b2。而且, 在使观察方向相对于 Z 方向的角度恒定的状态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从 -60°改变为 -30°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 图像从副图像 I1b2 进一步改变为副图像 I1b3。即, 通过使观察方向绕与 Z 方向平行的轴 旋转, 从而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依次按照副图像 I1b1、 I1b2 及 I1b3 的顺序改变, 或者, 依次 按照副图像 I1b3、 I1b2 及 I1b1 的顺序改变。副图像 I1b1、 I1b2 及 I1b3 几何形状相似, 观 察者能够将上述图像的变化作为动画察觉。在此, 由于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中心位置相 同, 所以改变观察方向的方位角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看似向观察者靠近, 或者从观察者 远离。
     图 68 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 采用了其他结构时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 6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68 所示的 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图 70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68 所示的图 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
     在参照图 65 至图 67 参照说明的结构中, 副像素 CO1 至 CO3 以显示四边形状的副 图像的方式配置。若增加副像素 CO1 至 CO3 的数量, 则能够显示更复杂的副图像。例如, 如 图 65 至图 67 所示, 作为副图像 I1b1 至 I1b3, 能够显示面部图像。另外, 在制作显示图 58 至图 60 所示的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图像显示体 22b 时, 需要与副图像 I1b1 至 I1b3 对应的 3 种原图像。这些原图像例如利用计算机绘画 (graphics) 生成。而且, 根据这些原图像来决定副像素 CO1 至 CO3 的配置。
     另一方面, 在制作显示图 68 至图 70 所示的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图像显示体 22b 时, 只需要与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任意一个对应的 1 种原图像。副图像 I1b1 至 I1b3 只 是尺寸不同, 能够根据一个原图像来决定副像素 CO1 至 CO3 的配置。另外, 在该情况下, 只 要通过照片拍摄来得到原图的话, 无需利用计算机绘画生成图像。
     图 68 至图 70 所示的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中心位置相同。因此, 改变观察方向 的方位角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看似向观察者靠近或从观察者远离。
     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尺寸例如存在数列关系。
     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尺寸也可以是等差数列关系。即, 由副像素 CO1 构成的像 素群的尺寸、 由副像素 CO2 构成的像素群的尺寸、 以及由副像素 CO3 构成的像素群的尺寸可 以存在等差数列关系。 例如, 将副图像 I1b1 的尺寸设为副图像 I1b3 的尺寸的 50%, 将副图 像 I1b2 的尺寸设为副图像 I1b3 的尺寸的 75%。
     在该情况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的速度改变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例 如看似以恒定的速度向观察者靠近。 或者,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的速度改变时, 看似 以恒定的速度从观察者远离。
     副图像 I1b1 至 I1b3 的尺寸也可以存在等比数列关系。即, 由副像素 CO1 构成的 像素群的尺寸、 由副像素 CO2 构成的像素群的尺寸、 以及由副像素 CO3 构成的像素群的尺寸 也可以存在等比数列关系。
     在该情况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的速度改变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例 如看似以恒定的加速度向观察者靠近。 或者,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的速度改变时, 看 似以恒定的加速度从观察者远离。
     在上述的图像显示体 22 中, 副像素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可以是曲线状。在该情 况下, 如下所述, 与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 图像更圆滑地改变。
     图 71 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的 一个例子的图。
     图 71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 22b 包含参照图 61 至图 63 说明的副像素 CO1 及 CO3。副 像素 CO1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 它们的长度方向与 X 方向平行。另一方面, 副像 素 CO1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 它们的长度方向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60°角 度。
     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 从与 X 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1 察觉到由副像素 CO1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副图像、 在此为文字 “T” 。另外, 在该情况 下, 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6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3 察觉到由副像素 CO3 构成的像素群所显示的副图像、 在此为文字 “P” 。但是, 这些副图 像难以或不能被从与相对于 X 方向绕逆时针成 30°角度的轴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显示体 22b 的观察者 OB2 察觉到。
     图 72 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由曲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 的一个例子的图。图 73 是将图 72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 74 是将图 72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包含的其他衍射结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 72 所示的图像显示体 22b 包含副像素 CO12 及 CO23。除了衍射光栅的槽的形状 不同之外, 副像素 CO12 及 CO23 与副像素 CO1 及 CO3 相同。
     如图 73 所示, 副像素 CO12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 G12 分别为曲线状。这些槽 G12 相互平行排列。而且, 槽 G12 的接线相对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从 0°到 30°连续改变。因 此, 副像素 CO12 在 -90°至 -60°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内以较高的强度射出衍射光。
     如图 74 所示, 副像素 CO23 所包含的衍射光栅的槽 G23 分别是曲线状。这些槽 G23 相互平行排列。而且, 槽 G23 的接线相对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从 30°到 60°连续改变。因 此, 副像素 CO23 在 -60°至 -30°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内以较高的强度射出衍射光。
     像这样, 在衍射光栅的槽为曲线状的情况下, 与这些槽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 能够 实现更宽的视觉区域。 因此, 观察者难以察觉到图像或不能察觉到图像的方位角范围变窄。 尤其, 在槽 G12 的接线相对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的最大值与槽 G23 的接线相对于 X 方向所 成的角度的最小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多个图像重叠看到的方位角范围大致为零, 并且使 观察者难以察觉到图像或不能察觉到图像的方位角范围大致为零。
     参照图 72 至图 74 说明的图像显示体 22 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图 75 是将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 图。图 76 是将包含图 75 所示的衍射结构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的一种其他结 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在图 75 所示的副像素 CO12 中, 衍射光栅的槽 G12 分别为曲线状。这些槽 G12 相 互平行排列。而且, 槽 G12 的接线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从 0°到 45°连续改变。因此, 副像 素 CO12 在 -90°至 -45°的整个方位角范围上以较高的强度射出衍射光。
     在图 76 所示的副像素 CO23 中, 衍射光栅的槽 G23 分别为曲线状。这些槽 G23 相 互平行排列。而且, 槽 G23 的接线与 X 方向所成的角度从 30°改变 75°连续改变。因此, 副像素 CO23 在 -60°至 -15°的整个方位角范围上以较高的强度射出衍射光。
     因此, 在 -60°至 -45°的方位角范围内, 副像素 CO12 所显示的图像和副像素 CO23 所显示的图像的双方能够被察觉到。这些图像在 -60°至 -45°的方位角范围内重合看到。
     图 77 是概要地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 图。图 78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77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 图。图 79 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 77 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 面图。
     除了副图像 I1b1 至 I1b3 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中心之外, 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 示体与参照图 68 至图 70 说明的图像显示体相同。即, 在涉及本变形例的图像显示体中, 由 副像素 CO1 构成的像素群、 由副像素 CO2 构成的像素群、 以及副像素 CO3 构成的像素群的中 心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 副图像 I1b2 的中心位于副图像 I1b1 的中心与副图像 I1b3 的中 心的中间。 在该情况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改变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看似向观察者斜 向靠近, 或者, 从观察者斜向远离。
     从副图像 I1b1 的中心到副图像 I1b2 的中心的第一矢量可以与从副图像 I1b2 的 中心到副图像 I1b3 的中心的第二矢量相同, 也可以不同。在后者的情况下, 第一矢量和第 二矢量可以方向相同且大小不同。 或者, 第一矢量和第二矢量也可以方向不同且大小相同。或者, 第一矢量和第二矢量也可以方向不同且大小不同。
     例如, 在第一矢量和第二矢量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 的速度改变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看似在与 Z 方向垂直的 1 个以上的方向以恒定的速度 移动。 另外, 在第一矢量和第二矢量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 使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以恒定的速 度改变时, 观察者察觉到的图像在与 Z 方向垂直的 1 个以上的方向上移动看似减速或加速。
     以上, 为了便于说明, 示出将图像显示层 220b 由 3 种以下的副像素构成的例子。 如 下所述, 图像显示层 220b 可以由更多种副像素构成。
     制作与参照图 68 至图 70 说明的图像显示体类似的图像显示体 22b。 在此, 图像显 示层 220b 由以下的第一至第八副像素构成。第一至第八副像素为边长 42μm 的正方形状, 包含槽为曲线状的衍射光栅。
     第一副像素设计成在 -112.88°至 -107.16°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 衍射光。第二副像素设计成在 -107.16 至 -101.44°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 射光。第三副像素设计成在 -101.44°至 -95.72°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 光。第四副像素设计成在 -95.72°至 -90°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光。第 五副像素设计成在 -90°至 -84.28°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光。第六副像 素设计成在 -84.28°至 -78.56°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光。第七副像素 设计成在 -78.56°至 -72.84°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光。第八副像素设 计成在 -72.84°至 -67.12°的整个方位角范围射出较高强度的衍射光。
     第一副像素以作为第一副图像显示面部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二副像素以显示第二 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二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的尺寸为 1.05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 副图像相同。第三副像素以显示第三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三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 的尺寸为 1.10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副图像相同。第四副像素以显示第四副图像的方式配 置, 第四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的尺寸为 1.15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副图像相同。第 五副像素以显示第五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五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的尺寸为 1.20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副图像相同。 第六副像素以显示第六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六副图像 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的尺寸为 1.25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副图像相同。第七副像素以显示 第七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六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图像的尺寸为 1.30 倍, 且中心位置与 第一副图像相同。第八副像素以显示第八副图像的方式配置, 第八副图像的尺寸是第一副 图像的尺寸为 1.35 倍, 且中心位置与第一副图像相同。
     在一边改变观察方向的方位角一边观察该图像显示体 22b 时, 看似面部图像渐 近, 或者, 看似面部图像渐远。
     另外, 在此, 作为浮雕结构, 例示了衍射光栅, 然而也可以替代衍射光栅, 使用全息 图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等其他浮雕结构。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限制应显示 的图像的视觉区域。因此, 观察者通过改变观察方向, 能够观看到动画。
     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说明的技术能够相互组合。另外, 可以将在某个方式中说明 的事项的一部分置换为在其他方式中说明的事项。
     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 作为带标签物品, 例示了护照。 上述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护照 以外的个人认证介质。例如, 上述技术能够适用于在奥林匹克大会等大会中使用的大会身 份证 (accreditation card) 及信用卡。带标签物品的大小没有制限。在将带标签物品用于个人认证的情况下, 优选容易 携带。在奥林匹克大会等大会中使用的大会身份证的尺寸例如为约 95mm× 约 150mm。护照 的数据页的尺寸例如为约 125mm× 约 88mm。信用卡的尺寸例如为约 86mm× 约 54mm。
     支承图像显示体的物品的形状没有限制, 通常该物品包含册子及卡基材这类层。 该层的厚度为例如 20μm 至 2000μm 的范围内, 典型地为 50μm 至 1000μm 的范围内。
     图像显示体能够支承在例如普通纸、 涂层纸及合成纸等纸上。 另外, 合成纸例如是 含有聚丙烯及聚苯乙烯等塑料和碳酸钙等无机充填材的层。或者, 合成纸是这样的层与普 通纸的复合材。
     图像显示体也可以被支承在由氯化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 酯等塑料构成的层。或者, 图像显示体可以被支承在由陶瓷构成的层上。
     物品表面之中的对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区域也可以在整体上具有单一颜色。 或 者, 该区域包含颜色互不相同的多个副区域。 考虑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 可以采用白色颜料、 例如钛白、 碳酸镁、 氧化锌、 硫酸钡、 氧化硅、 滑石、 黏土或碳酸钙将上述 区域着色成白色。
     上述的技术能够用于个人认证以外的认证。即, 上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人以外的生 物体的认证, 也可以用于生物体以外的认证。 例如, 上述技术能够用于人以外的动物、 植物、 细菌、 证券、 工业制品、 农产物、 海产物或美术品的认证。
     另外, 上述技术能够用于认证以外的目的。 例如, 带标签物品或图像显示体能够作 为玩具、 装饰品或学习教材利用。
     其他的效果及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想到。加之, 本发明在更宽的侧 面上不限于在此记载的特定描述或代表性方式。因此, 在不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其等效 范围规定的本发明的概括性含义或范围脱离的范围内, 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pdf(9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72848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72848ACN102472848A21申请号201080035873622申请日20100805200918765420090813JP201003479920100219JP201003480020100219JP201006688520100323JPG02B5/18200601B42D15/10200601G02B5/3220060171申请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牛肠智林孝佳岸本康户田敏贵永野彰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陈萍54发明名称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

2、品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且信息难以被篡改。图像显示体22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220A,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和第二图像显示部220B,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所述浮雕结构包括选自由衍射光栅、全息图、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结构。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213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6332720100805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18982JA20110217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

3、48页附图4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8页附图46页1/2页21一种图像显示体,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所述浮雕结构包含从由衍射光栅、全息图、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对象是人物,所述第一图像包含所述人物的面部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包含与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述面部图像相同的面部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

4、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与第二图像显示部以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介于观察者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之间的方式至少部分地相对,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之中的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相对的部分至少部分地具有透光性,显示有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区域和显示有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重合的部分上显示同一图像。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还具备透光性的中间层,该透光性的中间层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所述第二图像显示。

5、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还具有第三图像显示部,该第三图像显示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至少部分地相对,并且在之间夹着所述中间层,当照射了激励光时,第三图像显示部显示光源色的图像。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还具有第三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在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物体色的图像显示,或者在照射了激励光时,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作为光源色的图像显示。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还具有第四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在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位。

6、置,以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对应的形状开口,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作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中间层包含从由全息图、衍射光栅、红外线吸收层、荧光层、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还具备透光性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与所述中间层相对,并且在之间夹着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或第二图像显示部,所述保护层包含从由全息图、衍射光栅、红外线吸收层、荧光层、以及显示物体色的印刷图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权利要求书CN102472848A2/2页3。

7、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多个副像素组,各副像素组分别包含多个副像素,所述多个副像素分别包括多个槽,该多个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且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和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之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每一个中,所述多个副像素的所述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所述多个副像素组分别显示多个副图像,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一个和所述多个副像素的其他1个的形状不同。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分别设置有作为全息图和衍射光栅的至少一个的浮雕结构,所述多个像素的1个以上显示在用肉眼观察时不能辨认或难以辨认、而在放大观察。

8、时能够辨认的微小图像。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多个副像素组,各副像素组分别包含多个副像素,所述多个副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槽,该多个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且通过照明光的照射而射出衍射光和具有指向性的散射光之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每一个中,所述多个副像素的所述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多个副像素组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所述多个副像素组分别显示多个副图像,所述多个副图像的大小不同且形状相同。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置相同。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多个副图像的中心位置不同。17根据权利要求1。

9、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衍射光的浮雕结构,通过所述衍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像。18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射出散射光的浮雕结构,通过所述散射光显示所述第二图像。19一种带标签的物品,具有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以及对所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标签的物品,其中,所述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权利要求书CN102472848A1/48页4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技术。背景技术0002护照及IDIDENTIFICATION卡等个人认证介。

10、质,为了能够通过目视进行个人认证,多使用面部图像。0003例如,在护照中,以往将印有面部图像的相纸贴到册子本上。然而,这种护照可能通过贴换照片而进行篡改。0004基于这种理由,近年来,出现了将面部图像的信息数字化,并将其再现到册子本上的趋势。作为该图像再现方法,研究了例如使用转印带TRANSFERRIBBON的热敏转印记录法。0005然而,如今,使用升华性染料或着色后的热塑性树脂的热敏转印记录方式的打印机正在广泛普及。考虑到这种情况,从护照除去面部图像后再记录其他面部图像并不困难。0006在日本特开200014186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利用上述方法记录面部图像,然后使用荧光油墨来记录面部。

11、图像。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226740号中公开了一种技术,使用含有无色荧光染料或浅色的荧光染料和有色的颜料的油墨来记录面部图像。此外,在日本特开200317068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将通常的面部图像和使用珠光颜料形成的面部图像并列配置。0007将这些技术用于护照时,难以进行篡改。但是,使用荧光材料记录的面部图像如果不使用紫外线灯等特殊光源则无法观察到。另外,使用珠光颜料形成的面部图像虽然能够用肉眼观看到,但是由于珠光颜料粒径大,所以使用珠光颜料难以形成高精细的图像。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显示优异画质的图像,且信息难以被篡改。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12、,提供一种图像显示体,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RELIEF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所述浮雕结构包括选自由衍射光栅、全息图、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结构。0010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标签物品,具备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附图说明0011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0012图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说明书CN102472848A2/48页5图。。

13、0013图3是将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14图4是将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15图5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所包含的第二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16图6是概要地示出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0017图7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18图8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19图9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立体图像的显示中利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20图10是概要地示出立体图像的拍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00。

14、21图11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22图1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23图1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24图14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0025图15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26图16是将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27图17是将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28图18是将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

15、图。0029图19是将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0030图20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1图21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2图2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3图2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4图24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5图25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

16、视图。0036图26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说明书CN102472848A3/48页60037图27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8图28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39图29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0040图30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41图31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立体。

17、图。0042图3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利用光散射来显示结构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0043图3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作为结构色显示暗色的图像显示部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0044图34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0045图35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4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利用的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图。0046图36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0047图37是将图3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48图38是沿图37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XXXVIIIXXXVIII线的剖视图。。

18、0049图39是将图36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50图40是沿图39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XLXL线的剖视图。0051图41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36至图40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一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52图4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41所示的一次转印箔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53图4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使用图41所示的一次转印箔来制造的二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54图44是概要地示出已使用的一次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0055图45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36至图39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中采用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56图。

19、46是概要地示出能够与图45所示的衍射结构组合使用的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57图47是概要地示出图45和图46所示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58图48是概要地示出图45和图46所示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0059图49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图48所示的配置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60图50是概要地示出图49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的平面图。0061图51是概要地示出图49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说明书CN102472848A4/48页70062图5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36和图37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的图像的一个例。

20、子的平面图。0063图5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36和图37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的图像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0064图54是概要地示出能够显示在图36和图37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的图像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平面图。0065图55是概要地示出采用了与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类似的构成的图像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66图56是概要地示出图55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0067图57是概要地示出图55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68图58是概要地示出图55所示的图像显示体采用了更复杂的构造时能够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0069图59是概。

21、要地示出显示图58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70图60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58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71图61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58至图60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72图6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58至图60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0073图63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显示图58至图60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衍射结构的配置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平面图。0074图64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的结构的一个。

22、例子的平面图。0075图65是概要地示出图64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0076图66是概要地示出图64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77图67是概要地示出图64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78图68是概要地示出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图像显示体上采用了其他结构时能够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0079图69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68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80图70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68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81图71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能。

23、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的一个例子的图。0082图72是概要地示出在衍射光栅的槽由曲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图像的条件的一个例子的图。0083图73是将图72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84图74是将图72所示的图像显示体所包含的其他衍射结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说明书CN102472848A5/48页80085图75是将涉及变形例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之一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86图76是将包含图75所示的衍射结构的图像显示体能够包含的衍射结构的一种其他结构放大示出的平面图。0087图77是概要地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图像之一的平面图。0088。

24、图78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77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其他图像的平面图。0089图79是概要地示出显示图77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的又一其他图像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90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另外,对起到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在全部附图中赋予同一参考符号,省略重复说明。00910092第一方式例如涉及以下技术。00931一种图像显示体,具备第一图像显示部,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以及第二图像显示部,将与所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所述浮雕结构包括从由衍射光栅、全息图及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

25、光散射结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结构。00942根据项目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不重合。00953根据项目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完全重合。00964根据项目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部分重合。00975根据项目1至4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DOT状部,所述多个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00986根据项目1至5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对象是人物。00997根据项目6。

2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图案。01008根据项目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像。01019根据项目1至8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的尺寸是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的尺寸的01至30倍。010210根据项目1至9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010311根据项目1至10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第一低折射率层和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具有比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说明书CN102472848A6/48页901。

27、0412根据项目1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材料形成。010513根据项目1至12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有使外光衍射或散射的衍射/散射层。010614根据项目13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衍射/散射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的正面至少部分地相对。010715根据项目1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衍射/散射层包含第二低折射率层和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具有比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010816根据项目1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所述第二高折。

28、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材料形成。010917一种带标签物品,具备项目1至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所述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011018根据项目17所述的带标签物品,所述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0111下面,分别说明与项目1至17有关的技术效果。0112项目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显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0113另外,项目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将与上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显示。而且,该浮雕结构包含从由衍射光栅、全息图、以及具有光散射各向。

29、异性的光散射结构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结构。衍射光栅或全息图所显示的图像的颜色根据观察方向或照明方向而改变。另外,具有光散射各向异性的光散射结构的光散射能根据照明方向而改变。因此,该图像显示体提供特殊的视觉效果。另外,全息图、衍射光栅或光散射结构所显示的信息非常难以篡改。0114另外,“物体色”是具有光滑表面的块体BULK材料所呈现的颜色。在将特定的白色光用作照明光的情况下,“物体色”由构成物体的材料自体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来决定。0115另一方面,“结构色”是源于物体的结构的颜色。“结构色”例如由光衍射和光散射中的至少一个产生。或者,“结构色”由光的封入日语閉込而产生。0116在项目2所述。

30、的图像显示体中,在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不重合。因此,在项目2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不会使另一个图像的视觉辨认性下降。0117在项目3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完全重合。第二图像显示部例如具有透光性,介于第一图像显示部和观察者之间。因此,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观察者只能辨认第一图像。而且,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观察者只能辨认第二图像,或者辨认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合。因此,例如,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图案的情况下,若。

31、改变照明方向和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则该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不使图案改变的状态下,使颜色在物体色与结构色之间改变。说明书CN102472848A7/48页100118在项目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从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第一图像显示部和第二图像显示部部分重合。第二图像显示部例如具有透光性,至少部分地介于第一图像显示部和观察者之间。因此,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观察者只能辨认第一图像。而且,在来自浮雕结构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观察者只能辨认第二图像,或辨认到包含第二图像和第一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或辨认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重合。因此,。

32、例如,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包含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且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互不相同的情况下,若改变照明方向和观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则该图像显示体所显示的图像能够使图案和颜色双方均改变。0119在项目5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多个点状部,这些点状部的各个中心位于虚拟平面栅格的栅格点上。在利用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的情况下,通常能够得到这种结构的第二图像显示部。0120在项目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上述对象是人物。即,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含同一人物的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图像显示体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能够将该图像显示体用于个人认证。0121在项目7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33、包含同一图案。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图案和另一个图案进行比较,从而能够验证图像显示体。0122在项目8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含同一面部图像。这种图像显示体例如能够用于个人认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比较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能够验证图像显示体。0123在项目9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一图像显示部的面积为第二图像显示部的面积的01至30倍。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一个图案和另一个图案进行比较。0124在项目10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二图像显示部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透视到第二图像显示部背后的结构。即,能够实现。

34、更复杂的视觉效果。0125在项目11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二图像显示部包含第一低折射率层和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第一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第一高折射率层具有比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该层叠结构能够作为反射层、例如具有透光性的反射层利用。反射层能够提高浮雕结构所赋予的视觉效果。而且,在反射层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有可能透视到第二图像显示部背后的结构。0126在项目12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一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这些材料适合实现高反射率和/或高透过率。0127项目13所述的图像显示体还具备使外光衍射或散射的衍射/。

35、散射层。若设置衍射/散射层,则能够使图像显示体显示更复杂的图像。0128在项目14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衍射/散射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部的正面至少部分地相对。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透视到衍射/散射层背后的结构。即,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0129项目15所涉及的衍射/散射层包含第二低折射率层和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层叠说明书CN102472848A108/48页11结构,第二低折射率层具有可见光线透过性,第二高折射率层具有比第二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该层叠结构能够作为反射层、例如具有透光性的反射层利用。反射层能够提高浮雕结构所赋予的视觉效果。而且,在反射层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有可能。

36、透视到衍射/散射层背后的结构。0130在项目16所述的图像显示体中,第二高折射率层通过从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这些材料适合实现高反射率和/或高透过率。0131项目17所述的带标签物品具备项目1至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图像显示体和对该图像显示体进行支承的基材。因此,在该带标签物品中,图像显示体能够显示画质优异的图像,而且记录在图像显示体上的信息难以被篡改。0132项目18所述的带标签物品是个人认证介质。该个人认证介质包含上述的图像显示体,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防伪效果。0133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第一方式。0134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

37、及的带标签物品的平面图。0135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100是作为个人认证介质使用的护照等册子本。图1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册子本。0136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X方向和Y方向是指与图像显示体的显示面平行且相互交叉的方向。典型地,X方向与Y方向相互正交。另外,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即,Z方向是厚度方向。0137该个人认证介质100包括折页1和封页2。0138折页1由1张以上的纸片11构成。典型地,在纸片11上设置有字符串和纹路等印刷图案12。折页1通过将1张纸片11或多张纸片11的捆折成两半而形成。纸片11内可以设置记录有个人信息的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能够与该I。

38、C芯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天线等。0139封页2被折叠成两半。封页2和折页1是在将册子本合上的状态下折页1被封页2夹持的方式重合。封页2和折页1通过在各自折痕位置订在一起等而一体化。0140封页2显示包含个人信息的图像。该个人信息包含用于个人认证的个人认证信息。该个人信息能够被分类为例如生物体信息BIOMETRICINFORMATION和非生物体个人信息NONBIOMETRICPERSONALINFORMATION。0141生物体信息是指生物体的特征之中的、个体特有的信息。典型地,生物体信息是能够通过光学方法识别的特征。例如,生物体信息是面部、指纹、静脉及虹膜中的至少1个图像或图案。0142非生物。

39、体个人信息是生物体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非生物体个人信息例如是指姓名、生日、年龄、血型、性别、国籍、住址、祖籍、电话号码、所属及身份中的至少一个。非生物体个人信息也可以包含通过打字输入的字符,也可以包含通过机械读取签名等手写笔迹而输入的字符,也可以将两者都包括。0143在图1中,封页2显示图像I1A、I1B以及I2。另外,在图2中,参考符号AA和AB分别表示与图像I1A和I1B对应的区域。0144图像I1A和图像I2是物体色的图像。在此,如上所述,“物体色”是指利用光的吸说明书CN102472848A119/48页12收和反射来显示的颜色。具体地讲,某个物体所显示的“物体色”是与构成该物体的材料。

40、的光学性质、例如反射光谱或透过光谱对应的颜色。0145图像I1A和图像I2能够在照射白色光并用肉眼观察时辨认到。图像I1A和图像I2中的一个也可以省略。0146图像I1A和图像I2例如能够由染料和颜料中的至少一个、或染料和颜料中的至少一个与透明树脂的混合物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图像I1A和图像I2时能够采用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喷墨记录法、电子照相法、或将其中的2个以上组合的方法。或者,图像I1A和图像I2形成含有热敏发色剂的层,利用激光束在该层上进行扫描,从而形成图像。或者,图像I1A和图像I2能够采用照相技术来形成。或者,能够利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图像I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了热。

41、压印章HOTSTAMP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也可以通过印刷法形成,也可以利用它们的组合来形成。0147图像I1B是结构色的图像。在此,如上所述,“结构色”是源于物体结构的颜色。“结构色”是可以利用光的折射、衍射、干涉、反射、或这些2个以上的组合而显示的色。具体地讲,某个物体所显示的“结构色”是根据构成该物体的材料的光学性质、例如折射率光谱以及吸收光谱、以及物体的结构、例如表面或界面的形状及层的厚度和数量而改变的颜色。构成显示“结构色”的物体的材料典型地采用透明材料,或具有金属光泽的材料,或它们的组合。0148“结构色”例如能够通过全息图、衍射光栅、光散射结构、或它们的2个以上的组合来显示。另外,。

42、对于将多个凹部和/或凸部不规则或规则地配置而成的结构,在凹部及凸部的深度或高度与宽度或直径之比足够大,且凹部和/或凸部的间距足够小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将入射光封入的效果。即,能够实现低反射率。“结构色”通过这种结构、或这种结构与全息图、衍射光栅及光散射结构中的1个以上的组合来显示。在此,作为一个例子,图像I1B是衍射光栅所显示的图像。0149图像I1B例如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或者,图像I1B通过依次进行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和使用了热压印章或热压辊的热转印记录来形成。0150图像I1A和图像I1B包含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图像I1A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和图像I1B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可以。

43、相同,也可以不同。图像I1A所包含的面部图像和图像I1B所包含的面部图像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图像I1A和图像I1B也可以包含其他生物体信息来替代面部图像,也可以除了面部图像之外,还包含面部图像以外的生物体信息。0151在图像I1B中,也可以替代生物体信息,而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也可以除了生物体信息之外,还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另外,图像I1B可以除了包含个人信息之外,还包含非个人信息。0152图像I2包含非生物体个人信息和非个人信息。图像I2例如构成字符、记号、符号及标记中的1个以上。0153接着,参照图2至图4,说明封页2的结构。0154图2是概要地示出能够在图1所示的带标签。

44、物品中采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4是将图1所示的带标签物品的其他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说明书CN102472848A1210/48页130155如图2所示,封页2包括封页主体21和图像显示体22。0156封页主体21是个人认证介质100的基材。封页主体21以在合上带标签物品100的状态下将折页1夹持的方式折叠成两半。0157封页主体21典型地为纸片。封页主体21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作为封页主体21,例如能够使用普通纸、涂层纸或合成纸。作为合成纸,例如能够使用将纸与聚丙烯及聚苯乙烯等树脂膜贴合而成的复合材料。0158封。

45、页主体21的颜色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个颜色的组合。为后者的情况下,封页主体21优选含有白色颜料,例如钛白、碳酸镁、氧化锌、硫酸钡、氧化硅、滑石、黏土CLAY或碳酸钙,以便图像显示体22能够显示视觉辨认性优异的图像。0159封页主体21的厚度通常在20M至1000M的范围内,优选在50M至800M的范围内。0160图像显示体22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图像显示体22被粘贴到在合上带标签物品100的状态下与折页1相对的封页主体21的主面上。0161图像显示体22包含图像显示层220A及220B、粘合层225以及保护层227。0162图像显示层220A是将与某个对象有关的第一信息作为物体色的第一图像I。

46、1A表示的第一图像显示部。在此,如图2和图3所示,图像显示层220A具有与图像I1A对应的图案形状。该图像显示层220A能够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个和任意的树脂构成。这种图像显示层220A能够通过例如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喷墨记录法、电子照相法、或它们的2个以上的组合来得到。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的图像显示层220A由例如图3所示的二维排列的多个点状部形成。0163图像显示层220B是将与上述对象有关的第二信息作为源于浮雕结构的结构色的第二图像I1B显示的第二图像显示部。在此,在图像显示层220B中,作为浮雕结构,包含全息图和/或衍射光栅,如图2和图4所示,图像显示层220B。

47、具有与图像I1B对应的图案形状。在此,作为一个例子,在图像显示层220B中,作为浮雕结构,包含衍射光栅。0164图像显示层220B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通过使用了热压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的图像显示层220B例如由图4所示的二维排列的多个点状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地,这些点状部分别作为像素或副像素发挥作用。0165像素或副像素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从Z方向观看到的像素或副像素的形状例如是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及四边形等多边形。另外,在1个以上的像素或副像素中,浮雕结构也可以至少一部分被破坏或变形。即,在像素或副像素之间,显示结构色的面积也可以不同。0166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

48、者侧的面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包含凸部或凹部。凸部或凹部可以具有圆柱或角柱形状。或者,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圆锥形状、或三角锥、四角锥、五角锥及六角锥等角锥形状。或者,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将圆柱和圆锥组合的形状、或将角柱和角锥组合的形状。或者,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具有半球形状、半椭圆体形状或铜钟形状。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整个面可以是凸面或凹面,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面也可以只有一部分为凸面或凹面。像素或副像素的观察者侧的面也可以只包含一个凸部或凹部,也可以包含多个凸部或凹部。0167像素或副像素间的距离例如在300M以下。在该距离较长的情况下,难以以较高说明书CN102472848A1311/4。

49、8页14的视觉辨认性来显示图像I1B。该距离的下限值为零。但是,像素或副像素间的距离过短时,有可能产生显示斑等。0168图像显示层220B的厚度例如在01M至20M的范围内。图像显示层220B可以具有均匀的厚度,也可以在像素或副像素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0169图像显示层220B典型地具有多层结构。对于图像显示层220B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进行叙述。0170图像显示层220A的尺寸优选为图像显示层220B的尺寸的01至30倍。对此,将在下面进行说明。0171例如,在图像I1A为彩色的面部图像的情况下,该面部图像通常采用175点/英寸的网点来表现。即,在这种情况下,构成图像I1A的网点的尺寸通常为145M左右。这是因为,通常,当网点的密度大于175点/英寸时,即使进一步提高网点的密度,也无法通过肉眼的观察判断出分辨率的提高。0172构成图像显示层220B的各点状部需要具有例如5M以上的尺寸。这是因为,若点状部的尺寸过小,则有可能失去衍射光栅的功能。0173因此,假设将图像I1A的像素数和图像I1B的像素数设为相同时,优选图像显示层220B的尺寸为图像显示层220A的尺寸的1/30以上。换言之,优选图像显示层220A的尺寸为图像显示层220B的尺寸的30倍以下。0174另外,由于通过衍射光栅显示图像I1B,所以优选以较小的视角观察图像I1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