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膜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伪膜及其制作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6147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CN102956147A*CN102956147A*(21)申请号 201110253608.1(22)申请日 2011.08.24G09F 3/02(2006.01)B32B 15/08(2006.01)(71)申请人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星火路6号申请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72)发明人叶东 孙方义 王蔚茹 吴远启叶中东(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代理人余朦 王艳春(54) 发明名称防伪膜及其制作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
2、一种防伪膜,该防伪膜包括依次叠加的基材层(1)、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2)、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以及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其中,所述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设置于所述增亮层(3)与所述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所述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所述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制作该防伪膜的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
3、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1/2页21.一种防伪膜,包括依次叠加的基材层(1)、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2)、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以及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其中,所述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设置于所述增亮层(3)与所述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所述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所述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膜,其中,当所述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通过模压全息方式形成时,所述增亮层。
4、(3)为高反射材料,所述高反射材料为铝、银、铬、镍或铜,当所述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通过体积全息方式形成时,所述增亮层(3)为黑色颜料或染料制成的油墨吸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膜,其中,所述增亮层(3)的非镂空区域形成有文字或图案,所述增亮层(3)的非镂空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全息成像层(2)总面积的比不大于50,优选地小于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膜,其中,所述光变组合结构中的一层是由光变油墨构成的光变层(4,4),另一层是由配色油墨构成的配色层(5,5),所述配色油墨的颜色与所述光变油墨颜色转变范围内某一颜色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膜,其中,所述光变油墨为干涉。
5、型光变油墨或液晶光变油墨,所述配色油墨为金属油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膜,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变组合结构远离所述增亮层(3)的一侧上的遮盖保护层(6),所述遮盖保护层(6)为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所述白色塑料膜为BOPP、PE、PET膜中的任意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膜,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变组合结构与所述遮盖保护层(6)之间的黑墨印刷层。8.一种制作防伪膜的方法,包括:提供基材层(1);在基材层(1)上依次形成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2)和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以及在增亮层(3)上形成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变组。
6、合结构,其中,所述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设置于所述增亮层(3)与所述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所述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所述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通过模压全息方式形成所述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时,在所述全息成像层(2)上满版蒸镀所述高反射材料,然后通过碱液或水洗的化学方法洗脱多余的高反射材料,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通过模压全息方式形成所述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时,在所述全息成像层(2)上局。
7、部蒸镀所述高反射材料,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6147 A2/2页3层(3)。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通过体积全息的方式形成所述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时,将黑色颜料或染料制成的油墨吸收层局部印刷在所述全息成像层(2)上,以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亮层(3)的非镂空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全息成像层(2)总面积的比不大于50,优选地小于30。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变组合结构中的一层是由光变油墨构成的光变层(4,4),另一层是由配色油墨构成的配色层(5,5),所述配色油墨的。
8、颜色与所述光变油墨的其中一种颜色相同。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变油墨为干涉型光变油墨或液晶光变油墨,所述配色油墨为金属油墨。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光变组合结构远离所述增亮层(3)的一侧上设置遮盖保护层(6),所述遮盖保护层(6)为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所述白色塑料膜为BOPP、PE、PET膜中的任意一种。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光变组合结构与所述遮盖保护层(6)之间设置有黑墨印刷层。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6147 A1/5页4防伪膜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防伪膜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0002 。
9、全息防伪技术的产品如安全线、全息标、防伪条在钞票上经过了多年的使用,整体技术成熟可靠,但由于该技术的市场化程度高,易仿制,单独使用已经不太适合高端防伪领域的要求。而包括干涉光变、衍射光变及液晶光变等多种的光变实现方式的光变防伪技术由于其技术含量高,伪造困难,防伪效果显著。因此,当全息防伪技术和光变防伪技术组合应用时,不但提高了伪造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因颜色变化明显带来的视觉效果也很好的起到了易于识别的大众防伪目的。中国申请第200710087271.5号介绍了一种全息防伪技术与光变防伪技术组合应用的防伪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其中介绍的光变防伪技术为干涉光变,包括光变膜、多层共挤膜、光变油墨(OVI)。
10、等,但其防伪特征仅为单一光变特征的双色互换,通过简单的变色珠光油墨等就可以达到简单的伪造的目的。0003 此外,通常光变油墨在应用时为了提高光变效果,多采用在防伪产品的背面印刷黑墨的方式(即,采用传统的无遮盖方式),该防伪产品与纸张结合后,纸张背面发黑,影响其它防伪特征的表现。而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通常增加一层铝层遮盖,即采用在黑墨上镀铝的方式增加反射,降低黑度。但是,由于铝层的不透光性,只能从正面观察防伪特征,而从铝层侧即背面观察时看不到任何防伪特征,因而没有形成立体防伪。发明内容0004 技术问题0005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防伪膜的防伪特征仅为单一光变特征的双色互换,通过简单的变色珠光油墨。
11、等就可以达到简单的伪造。此外,防伪产品的背面的黑墨印刷层使得形成的防伪产品与纸张结合后,纸张背面发黑,影响其它防伪特征的表现,而且即使在黑墨上增加了一层铝层,但是由于铝层的不透光性,只能从正面观察防伪特征,而从铝层侧即背面观察时看不到任何防伪特征,因而没有形成立体防伪。0006 技术方案0007 为此,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伪膜,包括依次叠加的基材层、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局部镂空的增亮层、以及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其中,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设置于增亮层与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
12、地从增亮层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的镂空区域和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0008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作防伪膜的方法,包括:提供基材层;在基材层上依次形成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和局部镂空的增亮层;以及在增亮层上形成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其说 明 书CN 102956147 A2/5页5中,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设置于增亮层与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的镂空区域和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0009 基材层可由BOPP。
13、、PE、PET中的任意一种形成,其厚度介于5-40微米之间。0010 当通过模压方式形成全息图像时,增亮层可为选自铝、银、铬、镍或铜的高反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全息成像层上满版蒸镀高反射材料,然后通过碱液或水洗的化学方法洗脱多余的高反射材料,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在全息成像层上局部蒸镀高反射材料,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0011 而当以体积全息形成全息图像时,增亮层可为黑色颜料或染料制成的油墨吸收层。可通过印刷的方式将油墨吸收层局部印刷在全息成像层上,以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0012 增亮层的非镂空区域可形成有文字或图案。而且,增亮层的非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全息成像层。
14、总面积的比不大于50,优选地小于30。0013 光变组合结构中的一层是由光变油墨构成的光变层,另一层是由配色油墨构成的配色层,配色油墨的颜色与光变油墨颜色转变范围内某一颜色相同。光变油墨可为干涉型光变油墨或液晶光变油墨。而配色油墨可为金属油墨。0014 防伪膜还可包括设置在光变组合结构远离增亮层的一侧上的遮盖保护层,遮盖保护层可为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在光变组合结构与遮盖保护层之间还可能设置有黑墨印刷层。其中,白色塑料膜可为BOPP、PE、PET膜中的任意一种。0015 技术效果0016 本申请的防伪膜包括具有光变层和配色层的光变组合结构,从而以不同角度观察防伪膜时其实现了光变组合结构所形成。
15、的图案的隐藏和再现,增加了防伪特征,而且该防伪特征难以通过印刷油墨及简单的烫印方式伪造。0017 此外,本申请的防伪膜还包括了为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的遮盖保护层,遮盖保护层可在对光变组合结构进行了适当的遮盖及保护的同时可以完全消除与纸张结合后纸张背面发黑的问题,而且除了能从正面观察到防伪特征之外,还能从遮盖保护层侧透视观察到光变层和配色层由于印刷厚度不同而形成的明暗区域变化的效果,因而形成了立体防伪。优选地,当光变层和配色层均采用半透明的油墨时,还能从遮盖保护层侧看到增亮层非镂空区域所形成的文字或图案。附图说明0018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伪膜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2示。
16、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防伪膜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图1的包括遮盖保护层的防伪膜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图1的防伪膜的透视效果图;0022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作防伪膜结构的方法流程图;0023 图6为图1的防伪膜被制作为安全线并通过抄造的方式与纸张结合后的正面观察图;0024 图7为图1的防伪膜被制作为安全线并通过抄造的方式与纸张结合后的倾斜观察图;说 明 书CN 102956147 A3/5页60025 图8为图1的防伪膜通过贴合的方式与纸张结合时所采用的结构图;以及0026 图9为图1的防伪膜通过烫印的方式与纸张结合时形。
17、成宽条产品所采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申请。0028 防伪膜技术是一种新型光学防伪技术,具有很高的公众识别效果。它主要用于钞票、有价证券、护照、税票及其它高端安全产品的防伪。其主要目的是集成全息和光变防伪特征,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多重防伪效果,进一步提高防伪级别。0029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防伪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防伪膜包括依次叠加的基材层1、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2、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以及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设。
18、置于增亮层3与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0030 基材层1可以是BOPP、PE、PET等塑料膜中的任意一种,其厚度介于5-40微米之间。0031 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未示出)可以是通过模压或体积全息的方式成像的。0032 当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通过模压方式成像时,增亮层3为铝、银、铬、镍或铜等的高反射材料,优选地为铝或铜。当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通过体积全息的方式形成时,增亮层3为黑色颜料或染料制成的油墨吸收层。增亮层3增加了全息图像的亮度或色彩。0033 增亮层3的非。
19、镂空区域可构成文字或图案,例如图4中所示的“LOGO”字样。0034 增亮层3的非镂空区域的面积占全息成像层2总面积的比应不大于50,优选小于30,从而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给予光变组合结构足够的展示空间。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变组合结构中的第一层是由光变油墨形成的光变层4,其第二层是由用于配色的油墨(简称配色油墨)形成的配色层5,如图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光变组合结构中的第一层是由配色油墨形成的配色层5,其第二层是由光变油墨形成的光变层4,如图2所示。0036 配色油墨的颜色与光变油墨颜色转变范围内某一颜色相同。特别地,为了确保在较小的面积内实现良好的视觉识别效果,光变层4、4的光变油墨。
20、可采用色差大、色彩鲜艳的两种颜色,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颜色组合。而配色层5、5的配色油墨所采用的颜色与光变层4、4的两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相同,优选地与光变4、4层垂直观察时光变油墨所呈现的颜色一致。0037 光变油墨为干涉型光变油墨(OVI)或液晶光变油墨,优选为干涉型光变油墨。配色油墨例如为金属油墨。0038 本申请的防伪膜还包括例如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的遮盖保护层6。其中,白色塑料膜可以为BOPP、PE、PET等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PET膜。遮盖保护层6可布置在光变组合结构远离增亮层3的一侧上,如图3所示。可选地,在光变组合结构与遮盖保护层6之间可能还设置有黑墨印刷层,此时遮盖保护层6用。
21、来替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铝层。遮盖说 明 书CN 102956147 A4/5页7保护层6的白度与所需要应用的纸张的颜色一致或相近,因而,在对光变组合结构进行了适当的遮盖及保护的同时可以完全消除与纸张结合后纸张背面发黑的问题。0039 此外,由于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具有一定的透光性,透视(从光变组合结构侧向防伪膜内部)观察时可看见光变层4、4和配色层5、5由于印刷厚度不同形成明暗区域变化的效果。具体地,以图1的防伪膜为例,明暗相间的区域中较暗的区域既有光变层4又有配色层5,厚度厚,透光率低;而较亮的区域仅有配色层5,厚度薄,透光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光变层4、4和配色层5、5均采用半透明的。
22、油墨,则还可在透视观察时看到增亮层3的文字或图案,如图4所示。0040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作防伪膜结构的方法500流程图。0041 在方法500中,步骤501,提供基材层1。0042 步骤502,在基材层1上依次形成具有全息图像的全息成像层2和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0043 可通过模压全息或体积全息的方式形成全息成像层2的全息图像。0044 当以模压全息的方式形成全息图像时,在基材层1上涂布形成全息成像层2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酯。然后,通过加热加压将全息镍版上的图像转移至全息成像层2。接下来,在全息成像层2上满版蒸镀铝、银、铬、镍或铜等的高反射材料,并且。
23、将多余的高反射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如碱液或水洗的方式洗脱,以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可选地,可在全息成像层2上局部蒸镀铝、银、铬、镍或铜等的高反射材料,以直接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0045 当以体积全息的方式形成全息图像时,在基材层1上涂布形成体全息成像层2的光敏材料,其组成包括不饱和丙烯酸单体、不饱和乙烯基单体和聚酯材料等。然后,通过激光在线成像的方式将体全息工作版上的图像复制到全息成像层2上。接下来,采用印刷的方式将增亮层3的材料如黑色颜料或染料制成的油墨吸收层局部印刷在全息成像层2上,以形成局部镂空的增亮层3。0046 增亮层3的非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全息成像层2总面积的比不大于50,优选地小。
24、于30。0047 步骤503,在增亮层3上形成在一个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另一观察角度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变组合结构。光变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设置于增亮层3与第二层之间并且是局部镂空的,第一层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第二层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第一层的镂空区域露出。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先在增亮层3上局部印刷光变油墨以形成局部镂空的光变层4,然后在光变层4表面满版印刷配色油墨以形成配色层5,使得光变层4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配色层5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光变层4的镂空区域露出,如图1所示。
25、。0049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先在增亮层3上局部印刷配色油墨以形成局部镂空的配色层5,然后在配色层5表面满版印刷光变油墨以形成光变层4,使得配色层5的非镂空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露出,并且光变层4至少部分地从增亮层3的镂空区域和配色层5的镂空区域露出,如图2所示。说 明 书CN 102956147 A5/5页80050 光变油墨和配色油墨的相关内容已经在上文进行了描述,这里不再重复。0051 在形成光变组合结构之后,从一个角度(例如当配色层5、5的配色油墨采用的颜色与光变层4、4垂直观察时光变油墨所呈现的颜色一致时,从垂直于光变组合结构的垂直方向)观察所形成的防伪膜时,光。
26、变层4、4与配色层5、5呈现出一种颜色,从而光变层4的非镂空区域或配色层5的非镂空区域所形成的图案被隐藏,而从其另一个角度(例如当配色层5、5的配色油墨采用的颜色与光变层4、4垂直观察时光变油墨所呈现的颜色相一致时,从不垂直于光变组合结构的倾斜方向)观察所形成的防伪膜时,光变层4、4转变为两种颜色中的另外一种颜色,即与配色层5、5所采用的颜色不一致的颜色,以与配色层5、5形成明显的视觉差异,使得光变层4的非镂空区域或配色层5的非镂空区域所形成的图案显现出来。因此,通过光变层4、4与配色层5、5的组合,达到了难以通过印刷油墨及简单的烫印方式伪造的目的。0052 根据本申请的制作防伪膜结构的方法5。
27、00还包括步骤504,即,在光变组合结构远离增亮层3的一侧上设置遮盖保护层6。可选地,在光变组合结构与遮盖保护层6之间可能还设置有黑墨印刷层。遮盖保护层6为半透明白墨或白色塑料膜,白色塑料膜为BOPP、PE、PET膜等中的任意一种。0053 此外,如果光变层4和4以及配色层采5和5采用半透明的油墨时,则还可透过遮盖保护层6看到增亮层3的文字或图案,如图4所示。0054 根据本申请的防伪膜通过抄造、烫印或贴合的方式与纸张结合。此外,根据本申请的防伪膜的产品形式可以为标签、标识、宽条、贴膜或安全线。0055 图6为该防伪膜被制作为安全线并通过抄造的方式与纸张结合后的正面(垂直)观察图,其中,未被纸。
28、张遮盖的区域可以看到全息成像层2的图像(未示出)和增亮层3的图案或文字,但是看不到双色交替的光变图案效果。图7为该防伪膜被制作为安全线并通过抄造的方式与纸张结合后的倾斜观察图,其中未被纸张遮盖的区域可以看到全息成像层2的图像(未示出)和增亮层3的图案或文字及双色交替的光变图案效果。0056 图8为该防伪膜通过贴合的方式与纸张结合时所采用的结构图。其中6为遮盖保护层,例如半透明白墨,7为纸膜复合热熔胶。纸膜复合热熔胶7用于使防伪膜通过贴合的方式与纸张结合。0057 图9为该防伪膜通过烫印的方式与纸张结合时形成宽条产品所采用的结构图。其中增加了剥离层0,6为遮盖保护层,例如半透明白墨,8为烫印胶。剥离层0用于在使防伪膜通过烫印胶8与纸张结合之后,从防伪膜剥离基材层1。0058 根据本申请的防伪膜可用在钞票、有价证券、护照、税票等防伪产品上。0059 虽然本发明用上述描述和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限定,任何对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进行的等同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说 明 书CN 102956147 A1/3页9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147 A2/3页10图5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147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