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49573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05357.6

申请日:

2013.07.21

公开号:

CN103336394A

公开日:

2013.10.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G02F 1/1343放弃生效日:201709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43申请日:20130721|||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43; G02F1/1333

主分类号:

G02F1/1343

申请人:

深圳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良奎; 周自立; 姚伏恒; 刘海峰; 周卫华

地址: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北山工业区6栋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代理人:

李启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LC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所述LCD显示装置包括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包括LCD面偏光片、面ITO玻璃基板、LCD底偏光片、底ITO玻璃基板和液晶层,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液晶层位于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驱动电极与TOP印刷。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通过结合电极显露发生的机理,通过ITO电极设计方案与TOP印刷方案的优化组合来解决电极显露的发生,以获取最佳的观察体验和LCD显示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LCD显示装置,包括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包括LCD面偏光片、面ITO玻璃基板、LCD底偏光片、底ITO玻璃基板和液晶层,所述LCD面偏光片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的上方,所述LCD底偏光片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的下方,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液晶层位于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与TOP印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上还包括面ITO层和面TOP层,所述底ITO玻璃基板上还包括底ITO层和底TOP层,所述面ITO层和底ITO层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ITO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所述面电极COM引出X个驱动电极,所述底电极SEG引出Y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五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上的TOP印刷包括:不印TOP、TOP在面、TOP在底或双印TOP。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ITO玻璃基板还包括面聚酰亚胺层,所述底ITO玻璃基板还包括底聚酰亚胺层,所述面聚酰亚胺层印刷于面TOP层的下方,所述底聚酰亚胺层印刷于底TOP层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路和控制器位于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LCD显示内容。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与底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

7.
   一种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a:在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与TOP印刷;
步骤b:将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合成为封闭空间;
步骤c:在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之间灌装液晶,将LCD面偏光片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的上方,将LCD底偏光片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的下方,形成LCD显示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前还包括:在面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面ITO层、面TOP层和面聚酰亚胺层;在底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与面ITO玻璃基板对应的底ITO层、底TOP层和底聚酰亚胺层;通过面ITO层和底ITO层设计对应的ITO驱动电极,并在面TOP层和底TOP层设计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方案。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所述面电极COM引出X个驱动电极,所述底电极SEG引出Y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五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上的TOP印刷方案包括:不印TOP、TOP在面、TOP在底或双印TOP;可结合对应的ITO电极设计方案选择适用的TOP印刷方案,或结合既定的TOP印刷方案选择适用的ITO电极设计方案。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在所述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设置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LCD显示内容;所述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与底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

说明书

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C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随着LCD(Lip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LCD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行业竞争亦呈现白热化,伴随着激励的竞争,客户对LCD产品的品质要求亦越来越高,而LCD产品的外观质量成为一般LCD厂家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主要差距。电极显露作为LCD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外观指标,是指液晶显示器在非显示状态下,电极图形可见;其表现形式通常包括以下四种:显露面玻璃基板电极、显露底玻璃基板电极、显露显示图案及显露所有ITO(导电膜)玻璃基板电极,当发生电极显露时,给观察者的感觉为LCD显示屏不干净,进而严重影响整个LCD显示装置的外观,降底客户的满意度,而削弱LCD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LCD显示装置由于电极显露影响LCD显示装置外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CD显示装置,包括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包括LCD面偏光片、面ITO玻璃基板、LCD底偏光片、底ITO玻璃基板和液晶层,所述LCD面偏光片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的上方,所述LCD底偏光片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的下方,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液晶层位于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与TOP印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上还包括面ITO层和面TOP层,所述底ITO玻璃基板上还包括底ITO层和底TOP层,所述面ITO层和底ITO层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ITO 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所述面电极COM引出X个驱动电极,所述底电极SEG引出Y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五种ITO电极设计,分别为: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上的TOP印刷包括:不印TOP、TOP在面、TOP在底或双印TOP。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面ITO玻璃基板还包括面聚酰亚胺层,所述底ITO玻璃基板还包括底聚酰亚胺层,所述面聚酰亚胺层印刷于面TOP层的下方,所述底聚酰亚胺层印刷于底TOP层的上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LCD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路和控制器位于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LCD显示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与底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一种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a:在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与TOP印刷;
步骤b:将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合成为封闭空间;
步骤c:在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之间灌装液晶,将LCD面偏光片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的上方,将LCD底偏光片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的下方,形成LCD显示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步骤a前还包括:在面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面ITO层、面TOP层和面聚酰亚胺层;在底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与面ITO玻璃基板对应的底ITO层、底TOP层和底聚酰亚胺层;通过面ITO层和底ITO层设计对应的ITO驱动电极,并在面TOP层和底TOP层设计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所述面电极COM引出X个驱动电极,所述底电极SEG引出Y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五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所述面TOP层和底TOP层上的TOP印刷方案包括:不印TOP、TOP在面、TOP在底或双印TOP;可结合对应的ITO电极设计方案选择适用的TOP印刷方案,或结合既定的TOP印刷方案选择适用的ITO电极设计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在所述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设置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LCD显示内容;所述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所述面ITO玻璃基板与底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通过结合电极显露发生的机理,从LCD设计方案的角度,通过ITO电极设计方案与TOP印刷方案的优化组合来解决电极显露的发生,以获取最佳的观察体验和LCD显示效果;本发明从LCD的设计角度进行改善,不会增加成本,且会增加LCD产品的生产宽容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时未充满整个盒内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时充满整个盒内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面电极COM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底电极SEG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走线空白处均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TOP层印刷在底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TOP层印刷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不印TOP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双面印刷TOP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包括LCD显示屏、驱动电路(图未示)及控制器(图未示),LCD显示屏包括LCD面偏光片10、面ITO玻璃基板20、LCD底偏光片30、底ITO玻璃基板40、液晶层50,其中,LCD面偏光片10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20的上方,LCD底偏光片30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40的下方,液晶层50位于面ITO玻璃基板20和底ITO玻璃基板40黏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面ITO玻璃基板20上依次印刷有面ITO层21、面TOP(二氧化硅)层22和面聚酰亚胺(P1)层23;底ITO玻璃基板40上依次印刷有与面ITO玻璃基板20对应的底ITO层41、底TOP(二氧化硅)层42和底聚酰亚胺(P1)层43;面ITO层21和底ITO层41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ITO驱动电极,面TOP层22和底TOP层42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驱动电路和控制器位于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控制器用于LCD显示内容的选择;其中,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面、底 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面ITO层21和底ITO层41上设计的ITO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即走线驱动电极和填充电极(或公共电极和段电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面电极COM引出X个驱动电极,分别为引脚COM1至COM4;底电极SEG引出多个引脚,底电极SEG引出Y个驱动电极,,其中,面电极COM的设计方案包括:
1、与底电极SEG叠加时未充满整个盒内;
2、与底电极SEG叠加时充满整个盒内;
3、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
底电极SEG的设计方案包括:
1、与面电极COM叠加时未充满整个盒内;
2、与面电极COM叠加时充满整个盒内;
3、与面电极COM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
具体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图5和图6,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时未充满整个盒内的走线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时充满整个盒内的走线示意图,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面电极COM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底电极SEG走线空白处需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叠加充满整个盒内时面电极COM与底电极SEG走线空白处均设计有ITO块的走线示意图。综上所述,面ITO层21和底ITO层41上的驱动电极包括五种ITO电极设计方案:
1、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因LCD液晶显示器由面、底两片ITO玻璃基板构成,面、底ITO玻璃基板的重合部分构成显示图案,在盒内通过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来驱动,面、底玻璃基板贴合后,在盒内仍有无ITO电极的区域;
2、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具体为面电极与底电极的并集充满整个盒内,两者的交集构成LCD显示图案;
3、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具体为在面电极与底电极的并集充满整个盒内,两者的交集构成LCD显示图案时,再在原面电极走线空白处,按底电极走线的趋势用完全悬空的ITO块将其充满;
4、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具体为在面电极与底电极的并集充满整个盒内,两者的交集构成LCD显示图案时,再在原底电极走线空白处,按面电极走线的趋势用完全悬空的ITO块将其充满;
5、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具体为在面电极与底电极的并集充满整个盒内,两者的交集构成LCD显示图案时,在原底电极走线空白处,按面电极走线的趋势用完全悬空的ITO块,将其充满,同时在原面电极走线空白处,按底电极走线的趋势用完全悬空的ITO块,将其充满。
二氧化硅的印刷面包括面TOP层22和底TOP层42双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面TOP层22和底TOP层42上设计的印刷方案包括以下四种方式:TOP在底、TOP在面、不印TOP或双印TOP;具体请一并参阅图7、图8、图9和图10,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TOP层印刷在底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TOP层印刷在面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不印TOP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双面印刷TOP层结构示意图。综合ITO电极设计的5种方案和TOP印刷的4种方案,其可形成20种组合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不印TOP时对应的5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
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
本发明单印TOP在面时对应的5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
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
本发明单印TOP在底时对应的5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
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
本发明双印TOP时对应的5种ITO电极设计方案分别为:
面电极+底电极,未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面;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单填在底;
面电极+底电极,充满整个盒内时,双面填充;
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LCD产品的类型、模式及客户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案组合,可结合对应的ITO电极设计方案来选择适用的TOP印刷方案,或结合既定的TOP印刷方案来选择适用的ITO电极设计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纯粹无填充和双面填充ITO电极设计造成的LCD产品电极显露;本发明结合电极显露发生的机理,从LCD设计方案的角度,通过ITO电极设计方案与TOP印刷方案的优化组合来解决电极显露的发生,以获取最佳的观察体验和LCD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在面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面ITO层、面TOP(二氧化硅)层和面聚酰亚胺(P1)层;
步骤110:在底ITO玻璃基板上依次印刷与面ITO玻璃基板对应的底ITO层、底TOP(二氧化硅)层和底聚酰亚胺(P1)层;
步骤120:通过面ITO层和底ITO层设计对应的ITO驱动电极,并在面TOP层和底TOP层设计与ITO驱动电极对应的TOP印刷方案;
在步骤120中,面ITO层和底ITO层上设计的ITO驱动电极包括一种以上的设计方案,驱动电极包括面电极COM和底电极SEG双层,即走线驱动电极和填充电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综合ITO电极设计的5种方案和TOP印刷的4种方案,其可形成20种组合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LCD产品的类型、模式及客户标准选择适当的ITO电极和TOP印刷组合方案,可结合对应的ITO电极设计方案来选择适用的TOP印刷方案,或结合既定的TOP印刷方案来选择适用的ITO电极设计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纯粹无填充和双面填充ITO电极设计造成的LCD产品电极显露;本发明结合电极显露发生的机理,从LCD设计方案的角度,通过ITO电极设计方案与TOP印刷方案的优化组合来解决电极显露的发生,以获取最佳的观察体验和LCD显示效果。
步骤130:将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合成为封闭空间;
在步骤130中,面、底 ITO玻璃基板的阻值在10欧至100欧之间,在黏合ITO玻璃基板时,会留下一个或两个灌晶口,可通过该灌晶口灌入液晶。
步骤140:通过ITO玻璃基板上的灌晶口灌入液晶,并封闭灌晶口;
步骤150:将LCD面偏光片黏结于面ITO玻璃基板的上方,并将LCD底偏光片黏结于底ITO玻璃基板的下方,形成LCD显示屏;
步骤160:在LCD显示屏的背面或侧面设置驱动电路和控制器;
在步骤160中,驱动电路用于向LCD显示屏输出驱动电压,控制器用于LCD显示内容的选择,LCD显示屏为常白型的黑白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的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通过结合电极显露发生的机理,从LCD设计方案的角度,通过ITO电极设计方案与TOP印刷方案的优化组合来解决电极显露的发生,以获取最佳的观察体验和LCD显示效果;本发明从LCD的设计角度进行改善,不会增加成本,且会增加LCD产品的生产宽容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LC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D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所述LCD显示装置包括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包括LCD面偏光片、面ITO玻璃基板、LCD底偏光片、底ITO玻璃基板和液晶层,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液晶层位于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黏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面ITO玻璃基板和底ITO玻璃基板上分别设计有一种以上对应的驱动电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