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49487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5425.3

申请日:

2004.10.07

公开号:

CN1615705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N 65/00申请日:20041007授权公告日:20070214终止日期:20111007|||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01N 65/00收件人:刘伟平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01N 65/00收件人:刘伟平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刘伟平 地址: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5路3号楼3单元8号 邮编: 261041变更后权利人:山东皓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民主街456号 邮编: 261000登记生效日:2010.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N65/00

主分类号:

A01N65/00

申请人:

刘伟平;

发明人:

刘伟平; 王晓红

地址: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5路3号楼3单元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及其生产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该农药由葶苈子、厚朴、木槿、蛇床子天然植物鞣质按照一定的配比经水煮提取获得。具有生产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广谱性、低成本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天然植物经水煮提取获得
葶苈子90——130     厚朴30——70            木槿30——70
蛇床子20——50      天然植物鞣质15——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各组份的重量份是
葶苈子100——120    厚朴40——60            木槿40——60
蛇床子30——40      天然植物鞣质25——3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然植物鞣质是五倍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然植物鞣质是没食子。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然植物鞣质是盐麸子。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然植物鞣质是诃子。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蛇床子可以用虎杖代替。

8、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组好的原料粉碎成60目以上的粉状,放入耐高温密闭容器中,加水2000——6500重量份,加热至100℃——120℃,持续10——30分钟,冷却至20℃——50℃,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自然降温至不低于5℃,储存12——48小时,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再加水1000——3000重量份,加热至110℃——150℃,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并保持20℃——50℃,持续20——5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充分混合,储存20——72小时,即为所生产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说明书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及其生产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蔬菜、瓜果种植中,为防治真菌使用的杀菌剂中95%以上的是化学农药杀菌剂,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杀菌剂,使各种有害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也容易对植物本身产生危害,还能在蔬菜、瓜果内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也日益苛刻,化学农药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特别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把一切化学农药杀菌剂和转基因作物都拒之门外。我国的绿色食品AA级标准,也规定在农业生产中禁用一切化学农药杀菌剂。但是,各种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的生物农药,特别是来自天然的生物杀虫剂,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列为农药的重点发展方向。美国和欧盟等对国家对化学农药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而对各种生物农药的登记手续则从简,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日内瓦全球生物农药发展研讨会上,就提出尽可能简化生物农药的登记手续的要求。我国农业部明确规定对生物农药的登记手续从简。天然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农药开发的重点和中草药资源充分利用的一条新路。
我国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广大农民用天然植物作农药已有数百年历史。1959年出版的《中国土农药志》中记载了220种植物农药,分属86科,这些植物大多具有杀虫灭菌的天然活性物质。其中大黄、贯众、透骨草、黄花篙等都具有杀虫剂治病作用。其中苦参、百部、鱼藤、烟碱、楝素等已实行工业化生产。例如射干30倍水浸液对马玲薯晚疫病孢子发芽抑制率为90%。(1)大黄具有杀菌治病作用(2)大黄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具有比较稳定的防效(3)黄花蒿30倍水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黄花蒿15倍水煮液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为50%~60%(4)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洁尔阴”,用蛇床子、艾叶、独活治制成秘方,对水稻改枯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14种真菌病源菌和烟草叶枯病,食用菌芽孢杆菌两种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5)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孟昭礼等人发明的银杏叶提取物,经过人工模拟合成“绿帝”系列农用杀菌剂。(6)本人于2001年11月5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以四种天然植物为原料的生物农用杀菌剂,2004年9月22日获得专利号为ZL01127595.2的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技术虽然具备了广谱性、特异性、安全性,由于受原料供应的限制,杀菌剂产量在扩大到一定生产规模后,原材料耗用总量超过15000吨,杀菌剂产量会受到限制,最终引起价格上涨,失去市场竞争力,推广使用面积也将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天然植物本身成分复杂,中草药现代化工业生产工艺还不十分成熟,原料不能标准化,生产质量不稳定,效果缺乏特异性,生产成本过高等原因,使大多数天然植物源杀菌剂尚处在理论研究,小型实验工业化生产的起步阶段。即使某些已经实行工业化生产的复方农用杀菌剂,有的产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也难已保证一致,如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洁尔阴”改良液;有的产品为天然植物提取物经过人工模拟合成,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分子式,而并非生物体,因此不是真正的生物农药,只能算是生物源农药。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真菌的工业化生产的天然植物杀菌剂商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
由于目前已经实行工业化生产的植物源农用杀虫剂、杀菌剂,是从生物体分离提取出来直接用作农药,或经过人工模拟合成后再使用的有效物质。它们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化学物质如井冈霉素、阿维菌素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都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分子式,而并非生物体,因此不宜把这类物质称为“生物农药”,以避免概念上的混淆,称为“生物源农药”比较确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农药。
由于天然植物本身成分复杂和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原料不能标准化,质量不稳定,效果缺乏特异性,使天然植物源杀菌剂上处于研究和工业化起步阶段。根据现代中草药成分和药理研究,按中草药“金组方”(指五味药以下的中草药复方)的要求配方,运用特殊的发酵技术,是生产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广谱性、低成本天然植物源农药杀菌剂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广谱性、低成本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天然植物经水煮提取获得
葶苈子90——130     厚朴30——70         木槿30——70
蛇床子20——50      天然植物鞣质15——40。
这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各组分的最佳重量份是
葶苈子100——120    厚朴40——60         木槿40——60
蛇床子30——40      天然植物鞣质25——30。
上述天然植物鞣质可以是五倍子,也可以是没食子或是盐麸子或是诃子。
上述蛇床子可以用虎杖代替。
这种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组好的原料粉碎成60目以上的粉状,放入耐高温密闭容器中,加水2000-6500重量份,加热至100℃——120℃,持续10——30分钟,冷却至20℃——50℃,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自然降温至不低于5℃,储存12——48小时,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再加水1000——3000重量份,加热至110℃——150℃,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并保持20℃——50℃,持续20——5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充分混合,储存20——72小时,即为所生产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本发明鉴于目前各种农用杀菌剂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按照中草药“金组方”的组方要求,由两种杀菌剂、一种稳定剂、一种质量标准调节剂、一种增效剂制成中药复方,经特殊的组方和水煮工艺,生产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符合世界有机农业和我国绿色食品AA级标准地农药杀菌剂,使各种单一原料防治植物病源真菌病害效果提高数百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工业添加剂、化学溶剂,创造利用天然植物生产农用杀菌剂的新工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使其价格比化学杀菌剂更低,在农业生产中替代相同用途的各种化学农药杀菌剂。
本发明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的生物农用杀菌剂的靶标为蔬菜、瓜果的灰霉病、晚疫病、黄萎病、白粉病,杀菌特异性强,对草莓、辣(甜)椒、番茄、茄子、马铃薯有特效。
具体说具有以下特点:
1、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效能
由于某些植物真菌病害,在特定的植物和环境中,发病机率高,传播速度快,需要在2——3天内控制病情,如西红柿晚疫病和茄子棉疫病害。有些植物受生长特点的限制,在受到有害病菌侵害时不能喷洒杀菌剂,如草莓坐果和成熟期,其果实不能沾明水,葡萄坐果期也不能过多沾明水,否则,会出现大量烂果。这就使化学杀菌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广谱、高效性方面暴露出无法克服的缺点。而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则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广谱、快速杀灭危害植物的真菌病害,促进植物恢复正常生长。
(1)辣(甜)椒疫病、西红柿晚疫病,发病机率高,传播速度快,一旦在田间发生,特别是在低温、高湿度的冬季保护地大棚内发生,如果在2——3天内不能控制病情,就会有毁棚绝产的可能,其残留的病菌还会继续为害下一茬多科作物。现有的化学农药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大生,新万生)、霜霉威(普力克)、霜脲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甲霜灵等杀菌剂,都不能高浓度短期内连续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见效慢,在山东省寿光市的保护地栽培中,因连年耕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冬季大棚绝产,损失惨重。如果使用本发明杀菌剂,只需在发现病株的当日下午3点以后,按使用要求喷洒一次,次日下午灌根一次,重点植株同时喷洒周围一米范围,第三天下午或第四天上午10点后,即可完全控制病情,90%以上的病源真菌被杀灭,在田间看到发病部分干燥,不再有水浸状病斑。为保证杀菌的彻底性,可适当再喷洒或灌根一次。如果在生长的中后发病,要药液涂抹病情严重的茎部。这样,田间治疗效果可达90%以上。
(2)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发病和传播速度极快,俗称“跑马干”,用传统的化学农药杀菌剂3——7天定期喷洒预防,既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又不能完全防治病害,在棚内一旦发病,传统的化学杀菌剂,无法控制病情蔓延。如果用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通常情况下,冬季15——20天,春秋季20——30天灌根或喷洒一次,即可保证90%以上的植株不发生病害。如果不实行预防,一旦在田间发生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的当日下午3点以后,按要求喷洒一次,次日下午再灌根并喷洒一次,并对发病植株重点用药,可控制病情,并使90%以上的植株恢复生长,基本不影响产量。如果在发病前后已多次使用化学农药杀菌剂,无法控制病情,需要在首次使本发明杀菌剂时加倍用药,并按正常用量追加灌根或喷洒一次,除已病干到顶芯的植株外,无需拔除,基本不影响后期生长。
在冬季和早春的黄瓜大棚内,如遇到恶劣的低温连阴雨雪天气,提前一天灌根一次,3——5天补卷起草苫,可保证80%以上的植株,不发生真菌病害。
(3)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的多发病,而草莓在坐果和成熟期不能沾明水,否则,就会发生烂果,只能用内吸性杀菌剂,一般化学农药杀菌剂很难在草莓发病时运用。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速效性,只需按照要求灌根或用滴灌设备随浇水使用,即可使90%以上的防治或85%以上的治疗草莓白粉病。
(4)西葫芦白粉病和霜霉病是其多发常见病害,在西葫芦的坐果和膨大期需水量大,地面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在保护地大棚温室内,空气不流畅,湿度更大,而湿度是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生危害的必要条件,用传统的化学杀菌剂定期轮换用药,也常常是旧病未愈,新病又发,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容易出现畸形果,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使用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在杀灭病菌的同时,提高了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按使用要求20天左右灌根一次,可使90%以上的植株不受侵害,初发病时,对发病植株灌根,并对病株及周围1.5米的范围重点喷洒,可使85%以上的病情得到控制,植株恢复生长。
(5)霜霉病是葡萄上的常见病害,由于葡萄是多年生植物,连年使用化学农药杀菌剂,都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用量不断加大,对人体或植株本身产生危害,对环境水源产生污染,如波尔多液、甲霜灵、安克锰锌等。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可短期内重复使用而不产生耐药性,对植物、环境、人体安全,在不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露天叶片上有良好的附着性。大棚温室葡萄,在早春季节温度低、湿度大、空气不流畅的情况下,防治率可达85%以上,基本上消除对产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各种化学杀菌剂。
(6)草莓、茄子黄萎病土壤存活期可长达7——12年,属顽固性土传病害,可传染棉花,被称为棉花的“癌症”,防治难度大。例如在辽宁丹东市的草莓种植区已发展成为地区性严重病害。目前尚无特效化学杀菌剂,常用的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络合铜制剂,容易对植株产生药害。特别是多菌灵,易使茄科植物多生畸形果,容易产生耐药性,防治效果差。使用本发明杀菌剂,可根据黄萎病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对发病植株双倍用药,隔5天一次,连续灌根3次,并喷洒病株及周围2米的范围,治愈率可达90%以上,以后隔20天按常量用药一次,大约用药5——7次,可在一个生长期内根除土壤中的残存病菌。
(7)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多雨、气候湿冷、夏播留种和高山留种的条件下,可造成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失20%-30%,现有的防治药剂均为化学杀菌剂,在连年种植地区易产生耐药性,防治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即使是抗病品种也因留种条件受到限制,需要不断地采用或更换抗病种苗,增大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生产的农用杀菌剂,在育苗前对马铃薯块浸泡1小时,在种植时每亩用2kg按50-70倍稀释灌穴,以后每隔25天用药1次,连用3次,可防治85%以上的病害发生。即使个别植株发生病害实行重点灌根并对病株周围3米范围内喷洒药剂,可治愈病害且防止病害传播,其效果达80%以上。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可短期内重复使用而不产生耐药性,在连年种植地区,以后年度的防治效果更好,并降低用药量和节省成本。
(8)黄瓜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侵害64科383种植物,为保护地瓜果类蔬菜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收侵害地块损失10%-30%。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多菌灵、速克灵、菌核利等易产生耐药性,防治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在黄瓜发病后需要短期内连续用药3-4次,特别是用多菌灵后易产生畸形果,影响了蔬菜的质量。使用本发明杀菌剂,除按常规全面喷洒外,可根据黄瓜菌核病土壤传播的特点,对发病植株双倍用药,隔5天一次,连续灌根2次,并喷洒病株及周围2米的范围,治愈率可达90%以上,以后隔20天按常量用药一次,大约用药5-7次,可在一个生长期内根除土壤中的残存病菌。
2、除对以上8项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危害科种多,难防治的几种特殊真菌病害具有特异性外,本发明的杀菌剂,还对其他的子孢、丝孢、镰孢、链格孢、核盘、轮枝等真菌病害及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在同等田间环境中,都比化学农药杀菌剂有良好的效果,综合防治率均可达70%以上,而价格不及各种进口农药杀菌剂的50%。
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是用植物碱、苷、酸的活性成分,能在病害真菌侵染植物后,优先参与病菌蛋白酶和核酸聚合酶的合成,使病菌在接收到错误遗传信息后,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从而保护植物细胞不受侵害,防止病害真菌为害作物,修复被侵害的植物细胞,同时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对植物本身不产生药害,如果按要求使用,可有针对性防治85%以上的植物真菌病害。
3、提高中草药利用率
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在平皿实验中,可使每一中草药的杀菌效果较其单方效果提高200倍以上,最高可达800倍以上,本发明生产杀菌剂可节约中草药原料资源。
4、产品质量稳定
由于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含量除受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周围生物群落等)的影响,现有的大多数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不高,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很难控制。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由于原料配方中含有一种稳定剂,可在通常情况下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并使产品的储存期达到24个月以上。
5、产品的有效成分可用“指纹图谱法”标识
由于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成分复杂,人们对其分子结构认识有限,特别是对高等植物所含成分的认识更加有限,很难象化学农药那样明确标明分子结构和有效成分含量,因此,不同批次、不同原料产地的植物源农药的质量难以保证一致,这也是植物源农药在工业化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由于原料配方中含有一种调节剂,可使不同批次、不同原料产地的杀菌剂的质量保持一致,并用“指纹图谱法”标识产品质量,这也符合欧盟对植物源药物的产品质量标识要求,同时解决了植物源农药产品质量如何标识的难题。
6、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安全
目前,常用的化学农药杀菌剂,主要是有机硫、有机磷砷氮、联代苯、杂环、铜制剂,以及化学复配剂,不管其毒性如何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卫生标准,都对95%以上的品种规定了使用次数、残留量、人体日摄入量、安全间隔期。这些化学农药杀菌剂都会因长期使用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本发明所用原料,按医用卫生标准,属于低毒或无毒植物。本发明的杀菌剂,在误服后,一般不需要医治措施,但为安全起见,可用100g绿豆煮水,吃豆喝汤,或用甘草、扁豆、和金银花各25g煮水喝,每天2次,连服2天。
7、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不受限制
本发明生产的杀菌剂,采用天然植物原料,经二次水煮制成,在生产过程中不用任何化学制剂,是纯天然植物源制剂,在登记管理手续上从简。因此,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有机农业,都没有限制使用的条款。例如欧盟的有机食品农业生产标准,即EU-2092/91,美国的《有机食品生产法》即《Organic Foods Production Act》,我国的绿色食品AA级标准,都不限制生物农药的使用。
本发明的杀菌剂,在田间使用时,宜避开阳光强烈的上午10点——下午3点,在保护地大棚内阴雨雪天气可正常用药。
8、原料丰富并可再生
本发明所用植物原料,在我国有大量分布,并能够大面积人工种植,并且葶苈子、厚朴、木槿、蛇床子、五倍子、盐麸木、诃子在中医药中用量较少。如果按每年耗用总原料15000吨计算,不会引起价格的大幅上涨,万一大幅涨价,也会因人工栽培的扩大而迅速下跌。
9、生产设备投资少、生产过程无污染
本发明生产所用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最贵的关键设备,上海等地的医药械厂均可生产成套设备。如果按耗用总原料5000吨计算,其每条自动化生产线只需150万元人民币。
在生产过程中,不清洗原料,滤出的药液不能损失;药物残渣已经过高温发酵,可再加工为有机肥料,或者同秸杆还田一样直接施入农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符合有机农业的要求。因此,无工业废水、渣排放,对环境安全、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组份1、葶苈子90克,厚朴35克,木槿30克,蛇床子30克,五倍子20克。
原料组份2:葶苈子110克,厚朴50克,木槿45克,蛇床子35克,五倍子30克。
原料组份3:葶苈子120克,厚扑60克,木槿50克,蛇床子40克,没食子40克。
原料组份4:葶苈子90克,厚朴35克,木槿30克,蛇床子30克,盐麸子20克。
原料组份5:葶苈子110克,厚朴50克,木槿45克,虎杖35克,五倍子25克。
原料组份6:葶苈子120克,厚扑60克,木槿50克,虎杖40克,诃子40克。
原料组份7:葶苈子100克,厚扑65克,木槿50克,虎杖40克,盐麸子30克。
生产方法1:
A、将原料分别粉碎为80目粉状,放入陶瓷或搪瓷密闭容器中,加水2000克,加热至100℃,持续20分钟,冷却至50℃,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至20℃,12小时后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加水1000克,加热至125℃,持续6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40℃,持续3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药液充分混合,保持30℃的温度,5小时后降温至于日常室温相同,即为植物真菌病害杀菌剂。
生产方法2:
A、将原料分别粉碎为60目粉状,放入陶瓷或搪瓷密闭容器中,加水3000克,加热至120℃,持续10分钟,冷却至20℃,保持2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至5℃以上,12小时后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加水1000克,加热至125℃,持续6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40℃,持续3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药液充分混合,保持30℃的温度,5小时后降温至于日常室温相同,储存30小时即为植物真菌病害杀菌剂。
生产方法3:
A、将原料分别粉碎为100目粉状,放入陶瓷或搪瓷密闭容器中,加水6500克,加热至110℃,持续10分钟,冷却至20℃,保持2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至5℃,12小时后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加水3000克,加热至125℃,持续6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40℃,持续3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药液充分混合,保持25℃的温度,5小时后降温至于日常室温相同,储存30小时即为植物真菌病害杀菌剂。
生产方法4:
A、将原料分别粉碎为150目粉状,放入陶瓷或搪瓷密闭容器中,加水6000克,加热至115℃,持续10分钟,冷却至20℃,保持2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至15℃,12小时后滤出一次药液。
B、将步骤A滤出的残渣加水2500克,加热至125℃,持续40分钟,在充分接触空气的条件下,降温40℃,持续30分钟,滤出二次药液。
C、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药液充分混合,保持25℃的温度,5小时后降温至于日常室温相同,储存20小时即为植物真菌病害杀菌剂。
使用时,稀释50-70倍,喷洒或灌根已发病蔬菜、瓜果。例如防治辣椒霜霉病、疫病、菌核病,用药24小时后,即可在田间观测到染病部位干燥,水浸状病斑有明显的干躁边缘,病害真菌被杀死。如果在室内检测用药8小时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病害真菌被杀死。如果在田间葡萄上的霜霉病,喷药24小时后,即可观测到黄褐色的萎缩菌丝、干燥,病害真菌被杀死。对草莓、茄子黄萎病,需按30-50倍稀释用药。
杀菌机理:本杀菌剂通过三种途径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一是阻断病菌接触空气中的水分,抑制菌丝或孢子生长,二是凝集染病植物病菌细胞,破坏、分解病菌细胞蛋白,三是抑制病菌核酸聚合酶的合成,抑制病菌繁殖,从而使旧病菌萎缩死亡,新病菌不能繁殖。
本杀菌剂所含的植物苷、碱、酸的活性成分,能在病害真菌侵染植物后,优先参与病菌蛋白酶和核酸聚合酶的合成,使病菌在接收到错误遗传信息后,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从而保护植物细胞不受侵害,防止病害真菌为害作物,在15——30天内,可使85%以上的植物免遭病害。
使用时,稀释50-70倍,在下午3点以后,喷洒已发病植株,并同时灌根,24小时后,按同样方法使用一次,对重点病株可在20小时后再次灌根。如果在实验室用仪器检测,第二次用药后12小时,可观测到病毒被灭活;如果在田间观测,第二次或第三次用药后正常天气3-5天,即可观测到病株顶部的嫩叶开始舒展,新生的嫩叶无病态,第三次用药后的7-15天内90%的病株逐渐恢复生长,病重的老叶不再恢复,老果上的病斑也不能除去,但已经不再影响植物的后期生长。在田间大约有5%的病株,因病情、环境等原因,很难恢复正常,个别病株在20-30天还能恢复生长,这些病株在无外来病源条件下,一般不会为害其他植株。
注意事项
(1)本发明的杀菌剂,不能与植物源杀虫剂或碱性化学农药混用,否则,会降低杀菌剂的效果;不能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否则,降低杀虫剂的效果,并对植物本身产生药害,例如50%的甲胺磷乳油与本杀菌剂混用,可使甲胺磷降低杀虫效果。
(2)本实施方案并非最佳组份和工艺温度,没有采用特异性原料,生产成本较高,仅比中草药单方价格低,与化学杀菌剂价格价格相当或比化学杀菌剂价格高,如果在传统农业上使用,在推广应用上没有价格优势,其有效杀菌率有较大误差。
(3)本杀菌剂在储存过程中会有沉淀,使用时摇匀,在保质期内不影响药效,杀菌剂的有效期为24个月。
(4)本杀菌剂的田间效果数据,是民间3-4年的使用总结,大多应用在连年种植的保护地,主要有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大棚,山东省寿光市五台镇大棚、洛城镇大棚、建桥街道办事处大棚、文家街道办事处的大棚,每年合计使用面积300亩以上并非理论推算。
本杀菌剂在蔬菜、瓜果上具有广谱性,对果树、花卉上发生的同源真菌、病毒病害,可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从成本、效果、环境和安全性方面考虑,可代替同用途化学农药杀菌剂。
本杀菌剂的实验室数据,只是对霜霉菌、晚疫病菌、黄萎病菌、白粉病菌的简单测试,并非精确数据。
(5)本杀菌剂在民间试用中,对比的化学农药杀菌剂,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氰胺公司,德国拜耳公司、艾格福公司,瑞士山德士公司及部分国产的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化学杀菌剂。主要在草莓、蕃茄、辣(甜)椒、西葫芦、黄瓜上进行了对比。
            本生物农药在靶标作物上的特异性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及其生产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该农药由葶苈子、厚朴、木槿、蛇床子天然植物鞣质按照一定的配比经水煮提取获得。具有生产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广谱性、低成本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