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面板.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530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CN102955300A*CN102955300A*(21)申请号 201110255456.9(22)申请日 2011.08.31G02F 1/1343(2006.01)(71)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E区4栋1楼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陈嘉伦 刘维钧 黄奕达 陈英仁陈建宏(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骆希聪(54) 发明名称液晶面板(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第一与第二基板。
2、、液晶层、数条数据线、数条扫描线及数个像素电极。液晶层位于第一与第二基板之间。相邻两条数据线与相邻两条扫描线交错以形成像素区域。各像素电极包括位于像素区域内的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这些第一分支电极自主体于像素区域内延伸。这些第二分支电极自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数据线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1/2页21.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彼此。
3、对应地配置;一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数条数据线及数条扫描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所述数条数据线的任相邻二者与所述数条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以及数个像素电极,各该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该主体位于该像素区域内,所述数个第一分支电极自该主体于该像素区域内延伸,所述数个第二分支电极自该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所述数条数据线的上方,所述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数个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分支电极为等宽的结构,且该第二分支电极为等宽的结构。。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连接部及一跨越部,该连接部位于该像素区域内且连接于该主体,该跨越部连接于该连接部且延伸至所述数条数据线的上方,所述连接部彼此相隔该第一间距且各该连接部具有该第一宽度,所述跨越部彼此相隔该第二间距且各该跨越部具有该第二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跨越部的相对二侧边分别位于数据线的相对二侧边外,且实质上平行于该数据线的该二侧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跨越部的该二侧边的其中一者位于该像素区域内,且与该数据线的较邻近于该像素区域的该侧边相隔2微米。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
5、征在于,各该像素电极更具有一缓冲部,连接于该跨越部与该连接部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的侧边与该连接部的侧边的夹角为150170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2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4.5微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2.5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5.5微米。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
6、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3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6微米。11.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彼此对应地配置;一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数条数据线及数条扫描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所述数条数据线的任相邻二者与所述数条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以及数个像素电极,各该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该主体位于该像素区域内,所述数个第一分支电极自该主体于该像素区域内延伸,所述数个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5300 A2/2页3第二分支电极自该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所述数条扫描线的上方,所述数。
7、个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数个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分支电极为等宽的结构,且该第二分支电极为等宽的结构。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连接部及一跨越部,该连接部位于该像素区域内且连接于该主体,该跨越部连接于该连接部且延伸至所述数条扫描线的上方,所述连接部彼此相隔该第一间距且各该连接部具有该第一宽度,所述跨越部彼此相隔该第二间距且各该跨越部具有该第二宽度。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跨越部的相对二侧边分别位于扫描线的相对二侧边外,且。
8、实质上平行于该扫描线的该二侧边。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跨越部的该二侧边的其中一者位于该像素区域内,且与该扫描线的较邻近于该像素区域的该侧边相隔2微米。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像素电极更具有一缓冲部,连接于该跨越部及该连接部之间。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的侧边与该连接部的侧边的夹角为150170度。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2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4.5微米。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
9、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2.5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5.5微米。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更包括:一材料层,覆盖所述数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条数据线,且所述数个像素电极配置于该材料层上,该材料层的厚度为3微米,且该第二间距小于6微米。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5300 A1/6页4液晶面板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像素电极具有分支结构的的液晶面板。背景技术0002 于液晶面板中,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与两条相邻的扫描线是相互交错而形成像素区域。在以往的像素电极的配置中,。
10、像素电极仅配置在像素区域中,而未与数据线相互叠合,以避免为金属材料的像素电极与为金属材料的数据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然而,此种配置方式往往导致像素的开口率减少。此外,为了避免像素电极配置在像素区域中时有对位误差的情况,像素电极的尺寸通常会再缩小,使得开口率更进一步减少。0003 随着各式材料的开发及研究,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可借由例如是有机材料来作为中间介质,使得像素电极与数据线可相隔一定的距离。如此一来,像素电极与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可减少,以减小对电压信号的影响。换言之,像素电极可跨越到数据线的上方,以提升开口率而使得透光的比率可以增加。0004 目前,部分的像素电极具有分支电极,且部分的分支电。
11、极跨越到数据线的上方。一般来说,当液晶面板中上下相邻的像素所欲显示的灰度值差距大时,欲显示高灰度值(例如是白色)的像素的信号相当容易影响到相邻的欲显示低灰度值(例如是黑色)的像素的信号。进一步来说,经由数据线传送的电压信号相当可能从两个分支电极间的间距处窜出而产生电场,使得影响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错乱。如此一来,原先预定显示低灰度值的像素可能有漏光的情况而影响显示的品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改善漏光的情况的显示面板,以具有良好显示品质,是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液晶面板,其透过间距的设计来减少漏光的情况,以提高液晶面板显示画面时的品质且增加产品的竞争力。0006。
12、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数条数据线、数条扫描线及数个像素电极。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彼此对应地配置。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这些数据线及这些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这些数据线的任相邻二者与这些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各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主体位于像素区域内。这些第一分支电极自主体于像素区域内延伸。这些第二分支电极自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这些数据线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0007 根据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液晶面板,包括。
13、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数条数据线、数条扫描线及数个像素电极。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彼此对应地配置。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这些数据线及这些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这些数据线的说 明 书CN 102955300 A2/6页5任相邻二者与这些扫描线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一像素区域。各像素电极包括一主体、数个第一分支电极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主体位于像素区域内。这些第一分支电极自主体于像素区域内延伸。这些第二分支电极自主体向外延伸而跨越这些扫描线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分支电极各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附图说明0008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
14、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0009 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0010 图1B绘示图1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0011 图2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0012 图2B绘示图2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0013 图3绘示图2B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0014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0015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001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7 100、200:液晶面板0018 110:第一基板0019 120:第二基板。
15、0020 130:液晶层0021 140d:数据线0022 140s:扫描线0023 150、250、350、450:像素电极0024 151:主体0025 1531:第一分支电极0026 1532、2532、3532、4532:第二分支电极0027 160:材料层0028 2532a、4532a:连接部0029 2532b、4532b:跨越部0030 2532c:缓冲部0031 A:区域0032 Ap:像素区域0033 d1:第一间距0034 d2:第二间距0035 s11、s12、s21、s22、s3、s4:侧边0036 w1:第一宽度0037 w2:第二宽度说 明 书CN 1029553。
16、00 A3/6页6具体实施方式0038 第一实施例0039 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且图1B绘示图1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像素电极150的配置及形状,液晶面板100中的部分元件未于图1B中绘示出来。0040 液晶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层130、数条数据线140d、数条扫描线140s、数个像素电极150及材料层160。0041 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彼此对应地配置。液晶层13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这些数据线140d及这些扫描线140s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且这些数据线。
17、140d的任相邻二者与这些扫描线140s的任相邻二者相互交错,以形成像素区域Ap。0042 材料层160覆盖扫描线140s与数据线140d,且像素电极150配置于材料层160上,使得像素电极150借由材料层160来与数据层140d分隔地配置。如此一来,一旦材料层160的厚度适度的调整,寄生电容可有效地减少。此处的材料层160可例如是绝缘层或保护层。0043 各像素电极150包括主体151、数个第一分支电极1531及数个第二分支电极1532。主体151位于像素区域Ap内。第一分支电极1531自主体151于像素区域Ap内延伸。换言之,第一分支电极1531仅位于像素区域Ap内。第二分支电极1532自。
18、主体151向外延伸而跨越数据线140d的上方。这些第一分支电极1531各具有第一间距d1,且这些第二分支电极1532各具有第二间距d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间距d2小于第一间距d1。0044 本实施例的第一分支电极1531为等宽的结构,且各第一分支电极1531的宽度为第一宽度w1。第二分支电极1532为等宽的结构,且各第二分支电极1532的宽度为第二宽度w2。若以第一宽度w1与第一间距d1的总和例如是7微米(m),则位于像素区域Ap内的第一间距d1为3.5微米(m)。或者,若以第一宽度w1与第一间距d1的总和例如是6微米(m),则位于像素区域Ap内的第一间距d1为3微米(m)。另外,在考虑机台的。
19、制程能力与像素的穿透率的前提下,以第二宽度w2与第二间距d2的总和例如是7微米(m)为例来说,第二间距d2小于2.7微米(m)且超过0微米(m)。0045 一般来说,由于分支电极是跨越数据线的上方,因此,在液晶面板中上下相邻的像素所欲显示的灰度值差距大时,欲显示高灰度值的像素的信号相当容易影响相邻的欲显示低灰度值的像素的信号。进一步来说,经由数据线传送的电压信号相当可能从两个分支电极间的间距处窜出而产生电场,使得影响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错乱而有漏光的情况。相较之下,本实施例的位于数据线140d的上方的第二间距d2是缩小但不完全闭合。如此一来,在第二间距d2缩小的情况下,位于数据线140d的上方的。
20、液晶分子将不易受到电场影响而产生漏光的情况,以改善显示品质。此外,在第二间距d2不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像素的穿透率仍可维持。0046 此外,一般来说,第二间距d2的大小可更进一步根据材料层160的厚度作调整,而让漏光量不构成影响显示品质的因素。请参照表1,其表列出在不同的第二间距d2的大小与材料层160的厚度下进行模拟,第二间距d2处产生漏光量的大小。于表1中,模拟出来的漏光量是进行正规化(normalize),且材料层160的厚度为3m且第二间距d2的大小为说 明 书CN 102955300 A4/6页76m时,第二间距d2处产生的漏光量是正规化为1。如此一来,其他栏位中的漏光量可视为相对于材。
21、料层160的厚度为3m且第二间距d2的大小为6m时的第二间距d2处产生的漏光量的比例。0047 表10048 0049 一般来说,若第二间距d2处的漏光量经过正规化后的数值为2.31时,漏光的情况会显现在液晶面板所显示的画面中。因此,第二间距d2处的漏光量经过正规化后的数值若能小于2.31,方为可接受的数值。也就是说,当材料层160的厚度为2微米(m)时,第二间距d2小于4.5微米(m),以使漏光量成为可接受的数值。当材料层160的厚度为2.5微米(m)时,第二间距d2小于5.5微米(m),以使漏光量成为可接受的数值。当材料层160的厚度为3微米(m)时,第二间距d2小于6微米(m),以使漏光。
22、量成为可接受的数值。0050 第二实施例0051 请参照图2A、图2B及图3,图2A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中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且图3绘示图2B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像素电极250的配置及形状,液晶面板200中的部分元件未于图2B中绘示出来。0052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00,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200的像素电极250的形状不同。其他类似的结构是以相同的元件符号标注且并不重复说明。0053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电极1531为等宽的结构,但第二分支电极2532为不等宽的结构,以下详细地说明。第二分支电极2532各具有连接部253。
23、2a及跨越部2532b。连接部2532a位于像素区域Ap内且连接于主体151,且跨越部2532b连接于连接部2532a且延伸至数据线140d的上方。连接部2532a彼此相隔第一间距d1且各连接部2532a具有第一宽度w1。也就是说,位于像素区域Ap内的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支电极1531间的间距相等于位于像素区域Ap内的两个相邻的连接部2532a的间距。跨越部2532b彼此相隔第二间距说 明 书CN 102955300 A5/6页8d2且各跨越部2532b具有第二宽度w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间距d2小于第一间距d1。也就是说,跨越数据线140d的两个相邻的跨越部2532b之间距小于位于像素区域Ap内。
24、的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支电极1531间的间距及两个相邻的连接部2532a的间距。0054 若以连接部2532a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一间距d1的总和例如是7微米(m),则位于像素区域Ap内的第一间距d1为3.5微米(m)。另外,在考虑机台的制程能力与像素的穿透率的前提下,以跨越部2532b的第二宽度w2与第二间距d2的总和例如是7微米(m)为例来说,第二间距d2小于2.7微米(m)且超过0微米(m)。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200可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00的优点,以减少漏光的情况来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分支电极2532为不等宽的结构,也就是仅跨越数据线140d的上。
25、方的跨越部2532b增加宽度而对应地缩减间距。因此,相较于所有像素区域都布满增加宽度的分支电极而对应地缩减间距的情况来说,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200因机台的制程能力不足而可能导致光不均(mura)的情况可有效地减少。另外,第二间距d2的大小可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根据材料层160的厚度作调整,而让漏光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0055 再者,为了减少因制程上的对位误差而导致跨越部2532b未确实跨越数据线140d的上方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跨越部2532b的相对两侧边s11及s12分别位于数据线140d的相对两侧边s21及s22外,且实质上平行于数据线140d的两侧边s21及s22。其中,跨越部2532b的侧边。
26、s11位于像素区域Ap内,且与数据线140d的较邻近于像素区域Ap的侧边s21相隔2微米(m)。如此一来,即使跨越部2532b因制程上的对位误差而往左偏移时,跨越部2532b的侧边s11与数据线140d的侧边s21之间的间距可让跨越部2532b仍可跨越在数据线140d上。0056 一般来说,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的转向沿着像素电极250的边缘倾倒。若像素电极250的边缘转折过大时,液晶分子的转向会不太平顺。举例来说,连接部2532a与跨越部2532b的宽度差会在连接部2532a与跨越部2532bs的连接交界处形成转折大的边缘。为了减少前述的液晶分子的转向有不太平顺的可能性,本实施例的各像素电。
27、极250更具有缓冲部2532c,缓冲部2532c连接于跨越部2532b及连接部2532a之间。缓冲部2532c的侧边s4与连接部2532a的侧边s3的夹角例如是150170度而可减少像素电极250的边缘过度转折的情况。也就是说,缓冲部2532c是位于跨越部2532b及连接部2532a的交界处。如此一来,液晶层130的液晶分子的转向可更为平顺。0057 第三实施例0058 请参照图4,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像素电极350的配置略有不同。主体151位于像素区域Ap内,且第一分支电极1531自主体151于像素区域Ap内延伸。然而,本实施例的第二分支电极。
28、3532自主体151向外延伸而跨越扫描线140s的上方。其他类似的结构不重复说明。0059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可达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功效,而使得扫描线140s的上方的液晶分子将不易受到电场影响而产生漏光的情况,以改善显示品质。此外,像素的穿透率仍可维持。0060 第四实施例0061 请参照图5,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的液晶面板的上视图。相较于说 明 书CN 102955300 A6/6页9第二实施例,像素电极450的配置略有不同。主体151位于像素区域Ap内,且第一分支电极1531自主体151于像素区域Ap内延伸。第二分支电极4532各具有连接部4532a及跨越。
29、部4532b。连接部4532a位于像素区域Ap内且连接于主体151,且跨越部4532b连接于连接部4532a且延伸至扫描线140s的上方。其他类似的结构不重复说明。0062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可具有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200的优点,以减少漏光的情况来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分支电极4532为不等宽的结构,也就是仅跨越扫描线140s的上方的跨越部4532b增加宽度而对应地缩减间距。因此,相较于所有像素区域都布满增加宽度的分支电极而对应地缩减间距的情况来说,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因机台的制程能力不足而可能导致光不均(mura)的情况可有效地减少。0063 再者,为了。
30、减少因制程上的对位误差而导致跨越部4532b未确实跨越扫描线140s的上方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跨越部4532b与扫描线140s的配置关系可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跨越部2532b与数据线140d的配置关系,以让跨越部4532b可确实跨越扫描线140s的上方。0064 另外,跨越部4532b与连接部4532a之间可借由缓冲部的配置来进行填补且修饰,以让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转向可更为平顺。0065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其借由跨越数据线或扫描线上的相邻的第二分支电极的间距设计,以减少漏光来提升显示时的品质及市场竞争力。于一实施例中,跨越数据线或扫描线上的第二分支电极是以整体宽度加大的方式来使相邻的。
31、第二分支电极的间距缩减,以减少漏光的情况。于另一实施例中,跨越数据线或扫描线上的第二分支电极是局部地加大宽度,以使相邻的第二分支电极的间距缩减。如此一来,不但显示时漏光的情况可改善,且显示面板的成品受到机台的制程能力影响的情况亦可减少。此外,缓冲部是配置在跨越部与连接部之间,以让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转向更为平顺。0066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说 明 书CN 102955300 A1/7页10图1A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530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