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9018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97582.2

申请日:

2014.04.22

公开号:

CN203835116U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D13/00; B60J5/06

主分类号:

E05D13/00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裴振宇; 李进招; 霍加林; 李文武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李翔;黄志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该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和承重轮(3),其中,滑轮支架(1)包括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第一固定板(112),所述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通过将滑轮支架设置为由两个分别独立成型的支撑板组成的结构,从而可以将两个支撑板成型为彼此间距较小的结构,增大了上支撑板与承载滑轮组件的滑道之间的距离,防止或减少了滑轮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干涉。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和承重轮(3),所述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滑轮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支架(1)包括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所述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安装板(111)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112),所述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122),所述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21),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所述第一固定板(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的方向而增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所述钝角为120°~14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114),所述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的两端,所述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滑轮支架(1)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113),所述第三安装板(113)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板(11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的一侧;并 且/或者, 
所述下支撑板(120)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23),该第四安装板(123)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上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22)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板(12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至少一侧;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13)和/或所述第四安装板(123)的导向轮(4)。 

5.  侧滑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2)。 

6.  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滑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能够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能够沿该滑道双向滑动。 

说明书

说明书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侧滑门的组成部分,更具体地涉及滑轮组件及包括该滑轮组件的侧滑门以车辆。
背景技术
侧滑门结构是车辆常用的一种门结构,可以方便乘员上下车或者搬运货物。另外,由于侧滑门开启时仅向外平移少量距离,所以开启时占用空间少,使用安全。但是由于侧滑门的设计需要在车身上布置上、中、下三根导轨,所以对于车身的造型及滑道布置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广泛用于车身较长较高的客车上。
侧滑门运动的运动关系比较复杂,很容易发生运动干涉的情况,即侧滑门上的滑轮组件与车身容易发生运动干涉,因此侧滑门的结构设计难度也随之增加。
由于国内板材性能及冲压工艺限制,同一块板材上拉延成型时候局部高度差不能太大,即冲压模具的厚度不能太小。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滑轮组件中,滑轮支架1′由一块板件整体冲压成型,为了保证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的厚度必须大于某个数值(例如40mm),因此使得滑轮支架1′之间的间距A过大,导致滑轮支架1′的上部与滑道之间的距离B较小,使得滑轮支架1′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与滑道发生干涉。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加工简单且不易与车辆的车身发生运动干涉的滑轮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且不易与车辆的车身发生运动干涉的滑轮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和承重轮,所述承重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滑轮支架上,其中,所述滑轮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安装板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所述下支撑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的第二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所述承重轮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方向而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钝角为120°~140°。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还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滑轮支架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并且/或者,所述下支撑板还包括第四安装板,该第四安装板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至少一侧;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或所述第四安装板的导向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滑门,其中,所述侧滑门包括以上任 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方案所述的侧滑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可以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可以沿该滑道双向滑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轮支架由两个分别独立成型的支撑板组成,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板形成为彼此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增大了倾斜的上支撑板与承载滑轮组件的滑道之间的距离,防止或减少了滑轮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干涉,并且降低了成型加工的难度,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原滑轮支架            3′   原承重轮
1    滑轮支架              110   上支撑板
111  第一安装板            112   第一固定板
113  第三安装板            114   第三固定板
120  下支撑板              121   第二安装板
122  第二固定板            123   第四安装板
2    固定支架              3     承重轮
4    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和承重轮3,所述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滑轮支架1上,其中,所述滑轮支架1包括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所述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1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112,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和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122,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沿远离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的方向第一固定板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2之间的距离增大。该滑轮组件可以用于车辆侧滑门,即通过滑轮支架1安装于侧滑门,承重轮3容纳于车身的滑道中,侧滑门通过承重轮3沿滑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车门。为了保证滑轮支架1可以安装到固定支架2上,第一固定板112和第二固定板122的自由端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第一固定板112向斜上方倾斜,即与第一安装板111成钝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分别独立地 成型,不会受到冲压模具的限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减小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之间的间距A′,也就是说,与图1中的滑轮支架相比,省略了从安装承重轮3的板件垂直向上延伸(即而水平延伸)的部分,从而使得上支撑板110(即倾斜的第一固定板112)与滑道之间的间距B′增大,减少了运动干涉的可能。
优选地,根据固定支架2的尺寸,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120°~140°,以使得第一固定板112和第二固定板122的自由端可以安装于固定支架2上。
优选地,如图2-4所示,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114,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的两端,所述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滑轮支架1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的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水平的两个板件,以便于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方便地枢转,因此也需要第三固定板114和第二固定板112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设置,滑轮支架1和固定支架2可以通过销轴可枢转地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113,第三安装板113从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第三安装板113至少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11的一侧;并且/或者,下支撑板120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23,第四安装板123从第二安装板121的上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22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第四安装板12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至少一侧;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13和/或第四安装板123的导向轮4。
在此实施方式中,导向轮4的设置是为了使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更流畅地在车身上的滑道中滑动。具体地,导向轮4可以仅通过上支撑板110上的第三安装板113可枢转地安装,也可以仅通过下支撑板120上的第四安装板123 可枢转地安装,还可以可枢转地安装在彼此重叠的第三安装板113和第四安装板123上。另外,导向轮4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导向轮可以设置在承重轮3运动方向的前侧和/或后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滑门,其中,所述侧滑门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2。当侧滑门安装于车身上时,车身上的滑道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存在弯折,因此需要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枢转不同的角度,以使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可能始终保持在滑道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方案所述的侧滑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可以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可以沿该滑道双向滑动以打开或关闭侧滑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11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CN203835116U(21)申请号 201420197582.2(22)申请日 2014.04.22E05D 13/00(2006.01)B60J 5/06(2006.01)(73)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72)发明人裴振宇 李进招 霍加林 李文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代理人李翔 黄志兴(54) 实用新型名称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轮组件、侧滑门及车辆,该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

2、)和承重轮(3),其中,滑轮支架(1)包括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第一固定板(112),所述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通过将滑轮支架设置为由两个分别独立成型的支撑板组成的结构,从而可以将两个支撑板成型为彼此间距较小的结构,增大了上支撑板与承载滑轮组件的滑道之间的距离,防止或减少了滑轮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干涉。(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116 UCN 203835116 U1/1页21.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和承重轮(3),所述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滑轮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支架(1)包括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所述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安装板(111)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112),所述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122),所述承重。

4、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21),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所述第一固定板(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的方向而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所述钝角为120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114),所述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的两端,所述。

5、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滑轮支架(1)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113),所述第三安装板(113)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板(11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的一侧;并 且/或者,所述下支撑板(120)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23),该第四安装板(123)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上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22)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板(。

6、12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至少一侧;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13)和/或所述第四安装板(123)的导向轮(4)。5.侧滑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2)。6.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滑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能够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能够沿该滑道双向滑动。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35116 U1/4页3滑轮组件、 侧滑门及车辆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

7、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侧滑门的组成部分,更具体地涉及滑轮组件及包括该滑轮组件的侧滑门以车辆。背景技术0002 侧滑门结构是车辆常用的一种门结构,可以方便乘员上下车或者搬运货物。另外,由于侧滑门开启时仅向外平移少量距离,所以开启时占用空间少,使用安全。但是由于侧滑门的设计需要在车身上布置上、中、下三根导轨,所以对于车身的造型及滑道布置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广泛用于车身较长较高的客车上。0003 侧滑门运动的运动关系比较复杂,很容易发生运动干涉的情况,即侧滑门上的滑轮组件与车身容易发生运动干涉,因此侧滑门的结构设计难度也随之增加。0004 由于国内板材性能及冲压工艺限制,同一块板材上拉延成型时候局部高度。

8、差不能太大,即冲压模具的厚度不能太小。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滑轮组件中,滑轮支架1由一块板件整体冲压成型,为了保证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的厚度必须大于某个数值(例如40mm),因此使得滑轮支架1之间的间距A过大,导致滑轮支架1的上部与滑道之间的距离B较小,使得滑轮支架1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与滑道发生干涉。0005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加工简单且不易与车辆的车身发生运动干涉的滑轮组件。实用新型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且不易与车辆的车身发生运动干涉的滑轮组件。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和承重轮,所述承重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

9、述滑轮支架上,其中,所述滑轮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安装板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所述下支撑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承重轮的第二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所述承重轮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方向而增大。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钝角为120140。0009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还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分别连。

10、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滑轮支架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0010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并且/或者,所述下支撑板还包括第四安装板,该第四安装板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说 明 书CN 203835116 U2/4页4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至少一侧;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或所述第四安装板的导向轮。0。

11、011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滑门,其中,所述侧滑门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0012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方案所述的侧滑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可以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可以沿该滑道双向滑动。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轮支架由两个分别独立成型的支撑板组成,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板形成为彼此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增大了倾斜的上支撑板与承载滑轮组件的滑道之间的距离,防止或减少了滑轮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干涉,并且降低了成型加工的难度,提高了。

12、模具的使用寿命。0014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0015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16 图1是现有技术的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的立体图。0019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轮组件的分解图。0020 附图标记说明0021 1 原滑轮支架 3 原承重轮0022 1 滑轮支。

13、架 110 上支撑板0023 111 第一安装板 112 第一固定板0024 113 第三安装板 114 第三固定板0025 120 下支撑板 121 第二安装板0026 122 第二固定板 123 第四安装板0027 2 固定支架 3 承重轮0028 4 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支架1和承重轮3,所述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滑轮支架1上,其中,所述滑轮支架1包括上。

14、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所述上支撑板110包括用于安装承重轮3的第一安装板111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1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112,下支撑板120包括用于安装说 明 书CN 203835116 U3/4页5承重轮3的第二安装板121和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下边缘的第二固定板122,承重轮3可枢转地安装于彼此重叠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沿远离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21的方向第一固定板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2之间的距离增大。该滑轮组件可以用于车辆侧滑门,即通过滑轮支架1安装于侧滑门,承重轮3容纳于车身的滑道中。

15、,侧滑门通过承重轮3沿滑道滑动以打开或关闭车门。为了保证滑轮支架1可以安装到固定支架2上,第一固定板112和第二固定板122的自由端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第一固定板112向斜上方倾斜,即与第一安装板111成钝角设置。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分别独立地成型,不会受到冲压模具的限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减小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之间的间距A,也就是说,与图1中的滑轮支架相比,省略了从安装承重轮3的板件垂直向上延伸(即而水平延伸)的部分,从而使得上支撑板110(即倾斜的第一固定板112)与滑道之间的间距B增大,减少了运动干涉的可能。0032 优。

16、选地,根据固定支架2的尺寸,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之间的夹角为120140,以使得第一固定板112和第二固定板122的自由端可以安装于固定支架2上。0033 优选地,如图2-4所示,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114,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2)的两端,所述第三固定板11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滑轮支架1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枢转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的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水平的两个板件,以便于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方便地枢转,因此也需要第三固定板114和第二固定板112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设置,滑轮支架1。

17、和固定支架2可以通过销轴可枢转地安装。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上支撑板11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113,第三安装板113从第一固定板112与第一安装板111连接的一端水平延伸,并且第三安装板113至少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11的一侧;并且/或者,下支撑板120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23,第四安装板123从第二安装板121的上边缘向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22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且第四安装板12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至少一侧;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13和/或第四安装板123的导向轮4。0035 在此实施方式中,导向轮4的设置是为了使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更流畅地。

18、在车身上的滑道中滑动。具体地,导向轮4可以仅通过上支撑板110上的第三安装板113可枢转地安装,也可以仅通过下支撑板120上的第四安装板123可枢转地安装,还可以可枢转地安装在彼此重叠的第三安装板113和第四安装板123上。另外,导向轮4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导向轮可以设置在承重轮3运动方向的前侧和/或后侧。0036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滑门,其中,所述侧滑门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上支撑板110和下支撑板120可枢转地安装于设置在侧滑门内表面上的固定支架2。当侧滑门安装于车身上时,车身上的滑道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存在弯折,因此需要所述滑轮组件可以枢转不同的角度,。

19、以使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可能始终保持在滑道中。0037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方案所述的侧滑说 明 书CN 203835116 U4/4页6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安装有可以容纳所述滑轮组件的承重轮3的滑道,并且所述侧滑门可以沿该滑道双向滑动以打开或关闭侧滑门。003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3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0040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说 明 书CN 203835116 U1/3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5116 U2/3页8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5116 U3/3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5116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