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7896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15CN203878964U(21)申请号 201420195703.X(22)申请日 2014.04.21E04G 3/30(2006.01)E04G 3/32(2006.01)(73)专利权人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九峰路339号(72)发明人张帅 陈德学 盛鹰 齐宏 陈辉(74)专利代理机构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代理人罗韬(54) 实用新型名称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包括至。
2、少两排立柱、平台底板、两套收放绳装置;安装在所述两排立柱之间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平台底板为两块;平台底板的一端与立柱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一拉索与一收放绳装置连接;两排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开合结构的防护网板,所述防护网板至少为两块;防护网板的一侧与立柱转动连接,防护网板的另三侧通过连接耳板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可非常方便的将平台底板进行翻转,防护网板进行打开合拢,使施工平台能够顺利地越过施工中的障碍物。(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3、 203878964 UCN 203878964 U1/1页21.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排立柱(1)、平台底板(2)、两套收放绳装置(3);安装在所述两排立柱(1)之间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平台底板(2)为两块;一块平台底板(2)的一端与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一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索(4)与一收放绳装置(3)连接,所述一收放绳装置(3)设置在所述一排立柱(1)上;另一块平台底板(2)的一端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另一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拉索(4)与另一收放绳装置(3)连接,所述另一收放绳装置(3)设置在所述另一排立柱(1)上。2.根。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防塌保险块(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块防塌保险块(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防塌保险块(5)上各设置有与拉索(4)连接的吊挂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绳装置(3)采用手摇齿轮卷筒式收放绳、棘轮棘爪锁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收放绳装置(3)都设置在所述两块平台底板(2)上方的立柱(1。
5、)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立柱(1)之间还设置有开合结构的防护网板(6),所述防护网板(6)至少为两块,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与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通过铰链(61)与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也通过铰链(61)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防护网板(6)的相对另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62)。
6、。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防护网板(6)的上下两侧也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62)。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78964 U1/4页3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背景技术0002 脚手架(scaffold)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通用术语,随着建筑领域的迅猛发展,目前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对脚手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多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也就是附着。
7、升降施工平台。0003 由于附着升降施工平台环绕建筑物四周搭设安装,绝大多数是连续并且封闭的,而建筑施工中的塔机附着臂等物体横亘在施工平台的顶端或者架体内部,就必然对施工平台的升降构成障碍。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在不破坏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的前提下,让平台底板、防护网板等在升降时越过该障碍物,并在越过障碍物后,又使平台底板、防护网板复位,并恢复其相应的功能。但现有的平台底板、网板都是完全固定的,若需要越过障碍物,则只能将其拆除,越过后再重新安装,这使操作非常复杂,且为高空拆装架体部件,存在很大的高空坠物危险。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附着升降施工平台的越障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
8、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使施工平台能顺利越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物。0005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包括至少两排立柱、平台底板、两套收放绳装置;安装在所述两排立柱之间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平台底板为两块;0007 一块平台底板的一端与一排立柱转动连接,所述一块平台底板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索与一收放绳装置连接,所述一收放绳装置设置在所述一排立柱上;0008 另一块平台底板的一端与另一排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另一块平台底板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拉索与另一收放绳装置连接,所述另一收。
9、放绳装置设置在所述另一排立柱上。0009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块平台底板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防塌保险块。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相对设置的两块防塌保险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块防塌保险块上各设置有与拉索连接的吊挂点。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收放绳装置为手摇齿轮卷筒式收放绳,采说 明 书CN 203878964 U2/4页4用棘轮棘爪锁定。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收放绳装置都设置在所述两块平台底板上方的立柱上。0015 根据。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排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开合结构的防护网板,所述防护网板至少为两块,一块防护网板的一侧与一排立柱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的一侧与另一排立柱转动连接。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一块防护网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一排立柱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的一侧也通过铰链与另一排立柱转动连接。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块防护网板的相对另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0018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块防护网板的上下两侧也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0021 本实。
11、用新型的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通过收放绳装置可非常方便的将平台底板进行翻转,以便施工平台升降时避开塔吊附着臂;防护网板采用可打开式铰链连接结构,使开合非常方便。使平台底板、防护网板不需拆卸就能够方便的越过施工工程中的障碍物,避免了高空拆装架体部件带来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0022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0023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
12、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示意图。0024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防护网板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的正面示意图。0025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防护网板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27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包括至少两排立柱1、平台底板2、两个收放绳装置3;安装在所述两排立柱1之间的同一水平高度的平台底板2为两块。0028 一块平台底板2的一端与一排立柱1。
13、转动连接,所述一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通过一拉索4与一收放绳装置3连接,所述一收放绳装置3设置在所述一排立柱1上。如图1所示左边一块平台底板2通过收放绳装置3将拉索4收短的情况下,该左边一块平台底板说 明 书CN 203878964 U3/4页52将绕一排立柱1的连接点转动,而向上翻转。0029 另一块平台底板2的一端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另一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拉索4与另一收放绳装置3连接,所述另一收放绳装置3设置在所述另一排立柱1上。如图1所示右边一块平台底板2通过收放绳装置3将拉索4收短的情况下,该右边一块平台底板2将绕另一排立柱1的连接点转动,而向上翻转。0030 在附着升。
14、降施工平台遇到障碍时,通过收放绳装置3控制两块平台底板2向上翻转,使其越过障碍物后,又使收放绳装置3放出拉索4,使两块平台底板2向下翻转放平,使平台底板2的功能恢复正常。0031 继续如图1所示,两块平台底板2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防塌保险块5,防塌保险块5设置在平台底板2的上部,在拉索4出现断裂或者其它意外情况之下,两块平台底板2即将向下塌陷时,两块防塌保险块5会相互产生挤压作用力,以形成稳定结构,避免平台底板2的继续塌陷。0032 相对设置的两块防塌保险块5或者说每对防塌保险块5可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增强平台的承载能力。0033 所述两块防塌保险块5上各设置有与拉索4连接的吊挂点,即拉索4可。
15、通过该防塌保险块5的吊挂点与平台底板2相连接。0034 对于收放绳装置3可以为手摇齿轮卷筒式收放绳装置,即可通过手动的方式对两块平台底板2的开启或者关闭进行控制。采用棘轮棘爪锁定,使拉索4保持需要的长度不变。0035 对于收放绳装置3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位于所要控制的平台底板2上方的立柱1上,如图1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中,所述两个收放绳装置3都设置在所述两块平台底板2上方的立柱1上。0036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防护网板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含防护网板的附着升降施工平台越障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两排立柱1之间还。
16、设置有开合结构的防护网板6,所述防护网板6至少为两块(图2中示出了为4块防护网板6的情况),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与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两块防护网板6通过绕各自转动连接的立柱1,实现两块防护网板6开启与关闭的功能。0037 对于防护网板6与所述立柱1转动连接的一种优选方式可以是,所述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通过铰链61与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另一块防护网板6的一侧也通过铰链61与另一排立柱1转动连接。通过铰链61可实现防护网板6的内开或者外开。0038 所述两块防护网板6的相对另一侧上可分别设置一个连接耳板62,即两块防护网板6在关闭后,通过该两块防护网板。
17、6的相对另一侧上的连接耳板62进行连接。0039 所述两块防护网板6的上下两侧也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62,通过该两块防护网板6的上下两侧的连接耳板62可对防护网板6上方、下方的防护网板6进行连接。0040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0041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说 明 书CN 203878964 U4/4页6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
18、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0042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说 明 书CN 203878964 U1/2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964 U2/2页8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96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