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48772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56017.9

申请日:

2014.05.19

公开号:

CN203878601U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27/42; E02D27/44

主分类号:

E02D27/42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康少杰; 杨宏图; 段江华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定位钢筋、基础底板以及承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塔吊基础不能同时保证高稳定性和高效率定位拆装的问题,并极大地提高了塔吊施工的工作效率,且进一步减少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绿色施工要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塔吊地脚相对应的多个植筋区域,每个所述植筋区域中设置有凸出的多根定位钢筋;
设置于每个所述植筋区域内且位于所述定位钢筋顶部的基础底板,多个所述植筋区域内的所有所述基础底板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以及
设置于每个所述基础底板上以供所述塔吊地脚固定的承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混凝土与所述基础底板之间的找平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定位钢筋规律排布,所述基础底板上设有规律排布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钢筋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并焊接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台焊接于所述基础底板上,所述承台的顶面具有定位轮廓线。

说明书

说明书塔吊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吊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塔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领域中。由于塔吊所起吊物体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与塔吊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保证塔吊基础的牢固稳定一直是安装塔吊施工时尤为重视的一环。
现有十分普遍的做法是浇筑混凝土块以作为塔吊基础,然而,利用现有做法进行施工时,所浇筑混凝土块的体积普遍较大,施工时还需要经过绑钢筋、支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很难保证地脚的水平度,并且,在塔吊拆除之后,混凝土基础还需另行爆破拆除。显然,此种做法存在施工效率低下且污染环境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以解决现有塔吊基础不能同时保证高稳定性和高效率定位拆装的问题,并极大地提高了塔吊施工的工作效率,且进一步减少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绿色施工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
形成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塔吊地脚个数相对应的多个植筋区域,每个植筋区域中设置有凸出的多根定位钢筋;
设置于每个植筋区域内且位于定位钢筋顶部的基础底板,多个植筋区域内的所有基础底板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以及
设置于基础底板上以供塔吊地脚固定的承台。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定位钢筋配合基础底板的结构设置以在施工中实现找平;
2)通过基础底板配合承台的结构设置以在施工中实现灵活且稳定的定位拆装。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混凝土与基础底板之间的找平层。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根定位钢筋规律排布,基础底板上设有规律排布的多个定位孔,定位钢筋与定位孔一一对应并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承台焊接于基础底板上,承台的顶面具有定位轮廓线,以供塔吊地脚依据定位轮廓线与承台的顶面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钢筋锚固于混凝土基础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四个植筋区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础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图3和图4的基础上固定基础底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在图5的基础上填充灌浆以形成找平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承台顶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图6和图7基础上固定塔吊地脚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一次灌浆所形成的混凝土基础1;固定于混凝土基础1上的多根定位钢筋2;设置于定位钢筋2顶部的基础底板3;以及设置于基础底板3上的承台6。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过程:
a.混凝土植筋过程
可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钢筋2锚固于混凝土基础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施工时应首先执行:需事先根据塔吊的所受荷载需要,计算所需定位钢筋2的截面、数量及其锚固深度。待计算完成后,便可在一次灌浆成型的混凝土基础1上,开设多个以矩阵形式排布的钢筋孔(当然钢 筋孔也可按其他规律形式排布,例如,米字型排布),钢筋孔的深度需达到锚固深度的计算设定值。而后,按施工要求,将多根定位钢筋2分别植入于每个钢筋孔内,待定位钢筋2到达钢筋孔的锚固深度时,锚固定位钢筋2使其自然凸出显露于混凝土基础1之上。依此方式,形成一个矩形的植筋区域8。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有塔吊普遍具有四个地脚,因此,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四个植筋区域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重复上述过程,形成前后左右四个植筋区域。
b.基础底板3的定位过程
可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础底板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事先准备一块钢板作为基础底板3,该基础底板3上需开设有能与定位钢筋2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30。在实施时,可在基础底板3下表面四周设置支撑垫块,以使得基础底板3被临时隔空支撑,并保证每个定位孔30内对应有一根定位钢筋2,实现基础底板3的隔空定位。
c.基础底板3的找平过程
可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图3和图4的基础上固定基础底板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由于基础底板3是被临时隔空支撑的,因而,在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自然形成隔空空间4,借此,可对基础底板3进行水平度的精确调整。具体地,在实施时,可利用水平仪对基础底板3不断地进行水平度的检测并实时调整,直至基四个植筋区域8内的所有基础底板3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实现基础底板3较高精度的找平。
d.基础底板3的固定过程
可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图5的基础上填充灌浆以形成找平层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待基础底板3的水平度达到施工精度要求后,最为理想的状况是,基础底板3的上表面与定位钢筋2的顶端齐平,此时,便可先将定位孔30与定位钢筋2的顶部焊接固定起来,再将支撑于基础底板3下表面四周的垫块移除,之后,便可对所形成的隔空空间4进行二次灌浆,以将隔空空间4填充充实。之后,在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便形成了一层找平层5,以此使得基础底板3的稳固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e.承台6的设定过程
可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图6基础上固定承台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待找平层5彻底凝固后,便可在基础底板3上固定承台6,较为理想地,承台6被焊接固定于基础底板3的正中心。
f.塔吊地脚7的设定过程
可参照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承台6顶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图6和图7基础上固定塔吊地脚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和图8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由于每个承台6的上表面均具有定位轮廓线60,待承台6焊接固定后,塔吊地脚7需借助承台6上表面的这些定位轮廓线60来尽可能精确塔吊地脚7与承台6的相对固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1形成于施工现场地面所挖掘的凹坑内;可选用圆钢筋作为定位钢筋2,待所有定位钢筋2固定于混凝土基础1后,需形成如图3所示的四个植筋区域8,并且,每个植筋区域8内均具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所包括的上述结构特征;选用方形钢板作为基础底板3,为对应于圆钢筋,基础底板3上开设有圆形的定位孔30,定位钢筋2与定位孔30均矩阵排布且焊接连接;并且,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经二次灌浆以填充形成有一层找平层5;梯型的承台6焊接固定于基础底板3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而承台6的上表面则布设有多条定位轮廓线60,以供塔吊地脚7精确固定于承台6的上表面。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以下特点:
1)实现高效率结构施工,并便于拆除;
2)利用常见的钢筋及钢板解决找平难题;
3)通过二次灌浆形成找平层的方式得到稳固基础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塔吊基础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塔吊基础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基础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基础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78601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15CN203878601U(21)申请号 201420256017.9(22)申请日 2014.05.19E02D 27/42(2006.01)E02D 27/44(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康少杰 杨宏图 段江华(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 实用新型名称塔吊基础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定位钢筋、基础底板以及承台。。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塔吊基础不能同时保证高稳定性和高效率定位拆装的问题,并极大地提高了塔吊施工的工作效率,且进一步减少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绿色施工要求。(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78601 UCN 203878601 U1/1页21.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塔吊地脚相对应的多个植筋区域,每个所述植筋区域中设置有凸出的多根定位钢筋;设置于每个所述植筋区域内且。

3、位于所述定位钢筋顶部的基础底板,多个所述植筋区域内的所有所述基础底板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基础底板上以供所述塔吊地脚固定的承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混凝土与所述基础底板之间的找平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定位钢筋规律排布,所述基础底板上设有规律排布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钢筋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并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焊接于所述基础底板上,所述承台的顶面具有定位轮廓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78601 U1/3页3塔吊基础结构技术领域0001 。

4、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吊基础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塔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领域中。由于塔吊所起吊物体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与塔吊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保证塔吊基础的牢固稳定一直是安装塔吊施工时尤为重视的一环。0003 现有十分普遍的做法是浇筑混凝土块以作为塔吊基础,然而,利用现有做法进行施工时,所浇筑混凝土块的体积普遍较大,施工时还需要经过绑钢筋、支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很难保证地脚的水平度,并且,在塔吊拆除之后,混凝土基础还需另行爆破拆除。显然,此种做法存在施工效率低下且污染环境等缺陷。实用新型内容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

5、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以解决现有塔吊基础不能同时保证高稳定性和高效率定位拆装的问题,并极大地提高了塔吊施工的工作效率,且进一步减少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绿色施工要求。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0006 形成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塔吊地脚个数相对应的多个植筋区域,每个植筋区域中设置有凸出的多根定位钢筋;0007 设置于每个植筋区域内且位于定位钢筋顶部的基础底板,多个植筋区域内的所有基础底板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以及0008 设置于基础底板上以供塔吊地脚固定的承台。0009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0010 1)通过定位钢筋配合基础底。

6、板的结构设置以在施工中实现找平;0011 2)通过基础底板配合承台的结构设置以在施工中实现灵活且稳定的定位拆装。0012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混凝土与基础底板之间的找平层。0013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根定位钢筋规律排布,基础底板上设有规律排布的多个定位孔,定位钢筋与定位孔一一对应并焊接连接。0014 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承台焊接于基础底板上,承台的顶面具有定位轮廓线,以供塔吊地脚依据定位轮廓线与承台的顶面固定连接。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钢筋锚固于混。

7、凝土基础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3878601 U2/3页4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四个植筋区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础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9 图5为在图3和图4的基础上固定基础底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0 图6为在图5的基础上填充灌浆以形成找平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承台顶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8为在图6和图7基础上固定塔吊地脚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0024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

8、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一次灌浆所形成的混凝土基础1;固定于混凝土基础1上的多根定位钢筋2;设置于定位钢筋2顶部的基础底板3;以及设置于基础底板3上的承台6。0025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过程:0026 a.混凝土植筋过程0027 可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钢筋2锚固于混凝土基础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施工时应首先执行:需事先根据塔吊的所受荷载需要,计算所需定位钢筋2的截面、数量及其锚固深度。待计算完成后,便可在一次灌浆成型的混凝土基础1上,开设多个以矩阵形式排布的钢筋孔(当然钢筋孔也可按其他规律形式排布,例如,米字型排布。

9、),钢筋孔的深度需达到锚固深度的计算设定值。而后,按施工要求,将多根定位钢筋2分别植入于每个钢筋孔内,待定位钢筋2到达钢筋孔的锚固深度时,锚固定位钢筋2使其自然凸出显露于混凝土基础1之上。依此方式,形成一个矩形的植筋区域8。0028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有塔吊普遍具有四个地脚,因此,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四个植筋区域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重复上述过程,形成前后左右四个植筋区域。0029 b.基础底板3的定位过程0030 可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础底板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事先准备一块钢板作为基础底板3,该基础底板3上需开设有能与定位钢筋2相。

10、对应的多个定位孔30。在实施时,可在基础底板3下表面四周设置支撑垫块,以使得基础底板3被临时隔空支撑,并保证每个定位孔30内对应有一根定位钢筋2,实现基础底板3的隔空定位。0031 c.基础底板3的找平过程0032 可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图3和图4的基础上固定基础底板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由于基础底板3是被临时隔空支撑的,因而,在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自然形成隔空空间4,借此,可对基础底板3进行水平度的精确调整。具体地,在实施时,可利用水平仪对基础底板3不断地进行水平度的检测并实时调整,直至基四个植筋区域8内的所有基础底板3均处于同一预设高度,实现基础底。

11、板3较高精度的找平。说 明 书CN 203878601 U3/3页50033 d.基础底板3的固定过程0034 可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图5的基础上填充灌浆以形成找平层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待基础底板3的水平度达到施工精度要求后,最为理想的状况是,基础底板3的上表面与定位钢筋2的顶端齐平,此时,便可先将定位孔30与定位钢筋2的顶部焊接固定起来,再将支撑于基础底板3下表面四周的垫块移除,之后,便可对所形成的隔空空间4进行二次灌浆,以将隔空空间4填充充实。之后,在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便形成了一层找平层5,以此使得基础底板3的稳固度得到大幅度提升0035 e.。

12、承台6的设定过程0036 可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图6基础上固定承台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待找平层5彻底凝固后,便可在基础底板3上固定承台6,较为理想地,承台6被焊接固定于基础底板3的正中心。0037 f.塔吊地脚7的设定过程0038 可参照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承台6顶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图6和图7基础上固定塔吊地脚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和图8所示,对于每个植筋区域8,由于每个承台6的上表面均具有定位轮廓线60,待承台6焊接固定后,塔吊地脚7需借助承台6上表面的这些定位轮廓线60来尽可能精确塔吊地脚7与承台6的相对固定位置。003。

13、9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1形成于施工现场地面所挖掘的凹坑内;可选用圆钢筋作为定位钢筋2,待所有定位钢筋2固定于混凝土基础1后,需形成如图3所示的四个植筋区域8,并且,每个植筋区域8内均具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所包括的上述结构特征;选用方形钢板作为基础底板3,为对应于圆钢筋,基础底板3上开设有圆形的定位孔30,定位钢筋2与定位孔30均矩阵排布且焊接连接;并且,基础底板3与混凝土基础1之间经二次灌浆以填充形成有一层找平层5;梯型的承台6焊接固定于基础底板3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而承台6的上表面则布设有多条定位轮廓线60,以供塔吊地脚7精确固定于承台6的上表面。0040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

14、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结构的以下特点:0041 1)实现高效率结构施工,并便于拆除;0042 2)利用常见的钢筋及钢板解决找平难题;0043 3)通过二次灌浆形成找平层的方式得到稳固基础结构。0044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3878601 U1/4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601 U2/4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601 U3/4页8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601 U4/4页9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7860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