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200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687522.9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号:

CN204282841U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21/16申请日:20141118授权公告日:20150422终止日期:20151118|||授权

IPC分类号:

E04G21/16

主分类号:

E04G21/16

申请人:

滨州职业学院

发明人:

王明华; 高静; 卞晓雯; 于涛

地址:

256600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十二路9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09

代理人:

张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包括多根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滚珠。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的内表面周向设有凸台,所述管体内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管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观察口,所述管体的观察口上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管道运送的方式将余料回收,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余料回收后可二次利用,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将下料管拆除,管体直接用作排水管使用,节省了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包括多根管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的上端设有管套(5),所述管套(5)的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内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端头设有滚珠(8),还包括卡环(1),所述卡环(1)的内表面周向设有凸台(2),所述凸台(2)下方设有卡槽(3),所述管体(4)的顶端设有漏斗形状下料口(9),所述管体(4)的底端设有余料回收池(10),所述管体(4)内设有下料管(11),所述下料管(11)与管体(4)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观察口(12),所述管体(4)的观察口(12)上设有挡板(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8)的二分之一处设置是盲孔(6)的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与管套(5)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

说明书

说明书建筑多用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车载泵提高泵管将混凝土输送到施工作业层,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浇筑后的余料如何处理,一般采用将余料运送到制定的楼层的料斗里,有的直接撒到楼面上,最后清理运送到楼下这样首先是对人工的浪费,众所周知混凝土存放时间过长就会凝固你,如果浇筑到结构中会带来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解决现有高层施工中混凝土余料回收慢,凝固后影响整体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下料管拆除管体可用作排水管使用。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包括多根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滚珠,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的内表面周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下方设有卡槽,所述管体的顶端设有漏斗形状下料口,所述管体的底端设有余料回收池,所述管体内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管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观察口,所述管体的观察口上设有挡板。
所述滚珠的二分之一处设置是盲孔的外侧。
所述管体与管套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管道运送的方式将余料回收,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余料回收后可二次利用,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将下料管拆除,管体直接用作排水管使用,节省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卡环与管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观察口与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卡环,2-凸台,3-卡槽,4-管体,5-管套,6-盲孔,7-弹簧。8-滚珠,9-下料口,10-回收池,11-下料管,12--观察口,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包括多根管体4,所述管体4的上端设有管套5,所述管套5的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内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端头设有滚珠8。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1的内表面周向设有凸台2,所述凸台2下方设有卡槽3,所述管体4的顶端设有漏斗形状下料口9,所述管体4的底端设有余料回收池10,所述管体4内设有下料管11,所述下料管11与管体4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观察口12,所述管体4的观察口12上设有挡板13。
所述滚珠8的二分之一处设置是盲孔6的外侧。所述管体4与管套5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
管体4为PVC管。通过墙体竖向设置的多个预埋板将卡环1固定在墙体的表面上,管体4上端通过管套5上盲孔6内的弹簧7将滚珠8的二分之一处顶出,卡在卡环1的卡槽3内,管体4的下端设置在卡环1的凸台2上,依次类推将管体4接起。将余料装进下料口9,余料在管体4内的下料管11滑入余料回收池10。下料管11的外表面与管体4的内表面贴合设置,下料管11遇到混凝土余料堵塞时通过观察口12将这一问题处理,挡板13通过螺丝与管体4固定。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范性说明而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局部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视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多用回收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建筑多用回收装置,包括多根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滚珠。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的内表面周向设有凸台,所述管体内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管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观察口,所述管体的观察口上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管道运送的方式将余料回收,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余料回收后可二次利用,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将下料管拆除,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