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4679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4622.7

申请日:

2003.09.17

公开号:

CN1596574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3.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C1/00

主分类号:

A01C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桂琛; 文青杰; 周国英; 马世震; 陈志国

地址:

810001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学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和引种栽培技术。本发明通过对种子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使高原野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率达90%以上;通过人工育苗途径,可根据种苗数量和季节需要,有效地提供优质种苗;通过在一定海拔的适宜早耕地或适宜荒地直播和移栽的途径,可快速恢复高原野生植物的资源量,并有效地保证了高原野生植物的药材品质和药效成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首先对大黄植物种子进行处理,即将大黄植物种子在高原室温下保存10-100天;或将大黄植物种子在播种前采用10-25℃的温水浸种5-48小时;或将大黄植物种子在播种前采用2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48小时;(2)将经上述处理的大黄植物种子进行直播或引种移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直播是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播种量为0.5-5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引种移栽包括下述步骤:a、对经上述处理的大黄植物种子进行人工育苗;b、将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移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人工育苗是在春季或秋季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水浇大田或适宜旱耕地,播种量为1-10公斤/亩。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人工育苗是在温室条件下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苗床或育苗盘,播种量为1-8公斤/亩。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种苗移栽是在春季或秋季,将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为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说明书

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野生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尤其是一种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两种高原珍稀野生植物引种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着种类丰富和独特的中藏药材资源,高原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拥有独特的药性及药效。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及中藏药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中藏药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长期的过量采挖,其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致使这些植物资源日渐枯竭,现有野生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对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青藏高原中藏药材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而建立和完善高原中藏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地道地产中藏药材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藏药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草药材引种栽培与种植技术作为我国中医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类型和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已建立了若干专业化的引种栽培基地。而青藏高原的藏药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高原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在种苗繁育以及引种栽培技术等关键环节仍缺少成熟的技术,致使高原独特的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大黄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重要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应用已有久远历史,也是青海省最具优势的中藏药材之一,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Balf)和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青藏高原极其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也是常见的藏药植物种类之一,藏药名为“君扎”。青海省是大黄(原植物即为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的主产区,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以“西宁大黄”著称。研究表明,大黄主要化学成分和活性物质有:含蒽醌衍生物(包括番泻甙、大黄酸甙、游离蒽醌等蒽醌类化合物)及鞣质、有机酸等。其主要成分蒽醌(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以及双恩酮类(番泻苷等)等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具有攻下导滞,泻活解毒、祛瘀止血等功能。大黄主要药理特性有:泻下作用;利尿、保肝、降血脂作用;改善肾功能、降尿素氮;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温作用;止血、活血作用;抗肿瘤及增加免疫功能;恢复胰腺功能作用;改善糖、脂代谢障碍;抑制过氧化脂类等。大黄主要临床应用在: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由此可见,大黄开发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规模化种植高原野生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首先对大黄植物种子进行处理,即将大黄植物种子在高原室温下保存10-100天;或将大黄植物种子在播种前采用10-25℃的温水浸种5-48小时;或将大黄植物种子在播种前采用2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48小时;(2)将经处理的大黄植物种子进行直播或引种移栽。
所述步骤(2)的直播是将经上述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播种量为0.5-5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
所述步骤(2)的引种移栽包括下述步骤:a、对经处理的大黄植物种子进行人工育苗;b、将人工育苗所得大黄植物种苗移栽。
所述步骤(a)的人工育苗是在春季或秋季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水浇大田或适宜旱耕地,播种量为1-10公斤/亩。
所述步骤(a)的人工育苗是在温室条件下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苗床或育苗盘,播种量为1-8公斤/亩。
所述步骤(b)的种苗移栽是在春季或秋季,将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为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①本发明通过对高原野生大黄植物种子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和种子的存活时间,并有效缩短了植物的种苗的出苗时间。以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种子为例,其种子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萌发率达90%以上。
②通过人工育苗途径,可根据种苗数量和季节需要,有效地提供优质种苗,同时控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规模化种植奠定可靠的基础。
③通过在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地育苗移栽的途径,可快速恢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的资源量,并有效地保证了高原植物的药材品质和药效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野生植物或经人工栽培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在温度为-10-20℃干燥保存,放置10-100天;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播种量为0.5-5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
实施例2: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地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10-25℃的温水浸种5-48小时;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播种量为0.5-5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
实施例3: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2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48小时;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播种量为0.5-5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
实施例4;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野生植物或经人工栽培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在温度为-10-20℃干燥保存,放置10天-100天;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进行人工育苗,播种量为1-10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实施例5: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10-25℃的温水浸种5-48小时;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进行人工育苗,播种量为1-10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实施例6: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2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48小时;②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穴播或撒播的方式直接播种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适宜荒地进行人工育苗,播种量为1-10公斤/亩,播种深度为0.5-3.0厘米;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实施例7: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野生植物或经人工栽培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在温度为-10-20℃干燥保存,放置10天-100天;②在温室条件下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苗床或育苗盘,播种量为1-8公斤/亩;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实施例8: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10-25℃的温水浸种5-48小时;②在温室条件下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苗床或育苗盘,播种量为1-8公斤/亩;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实施例9:一种高原野生植物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工艺:①将秋季收集的唐古特大黄种子阴干,播种前采用2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48小时;②在温室条件下将上述经过处理的种子以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于苗床或育苗盘,播种量为1-8公斤/亩;③在春季或秋季将上述人工育苗所得植物种苗(一般根长为5-25厘米,叶数为2-5片)移栽于海拔1800-4500米的原产水浇大田、适宜旱耕地或原产适宜荒地,移栽方式:行距为40-80厘米,株距为40-70厘米,移栽深度为顶芽距地表0-4厘米。
高原野生掌叶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与唐古特大黄的引种栽培技术相同。

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植物的引种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和引种栽培技术。本发明通过对种子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使高原野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率达90以上;通过人工育苗途径,可根据种苗数量和季节需要,有效地提供优质种苗;通过在一定海拔的适宜早耕地或适宜荒地直播和移栽的途径,可快速恢复高原野生植物的资源量,并有效地保证了高原野生植物的药材品质和药效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