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4634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4839.1

申请日:

2003.10.15

公开号:

CN1607254A

公开日:

2005.04.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04; C12N1/20; A61K35/74; A61P35/00

主分类号:

C12P1/04; C12N1/20; A61K35/74; A61P35/00

申请人:

张敏;

发明人:

张敏; 刘晓涛

地址:

11000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北大街83巷4号楼3单元2楼1号(3-2-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亚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申国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A)菌液制备;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B)生物红硒的制备;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1)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0ml~l00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4~5%的亚硒酸钠溶液lml~10ml,在24℃~40℃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2)经浓缩处理可得到(20mg~50mg)/ml(以Na2SeO3 5H2O计)的红色菌硒。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A)菌液制备;
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
(B)生物红硒的制备;
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1)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0ml~100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4~5%的亚硒酸钠溶液1ml~10ml,在24℃~40℃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
2)经浓缩处理可得到(20mg~50mg)/ml(以Na2SeO35H2O计)的红色菌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项菌液制备中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含有:0.1%磷酸氢二钾K2HPO4 3H2O。

说明书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硒元素是瑞典化学家Bezeliu1817年发现并予以命名。1957年Schwarz和Foltz首先证明硒是动物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80年代我国医学家最早应用补硒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大量的工作证实硒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缺硒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疾病、肝脏和胰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克山病等。
硒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生化效应与其浓度密切相关,在硒的抗癌作用中需要较高浓度,硒化物毒性使得有效作用浓度范围极窄。从而使硒的利用受到较大局限,致力开发高效、低毒的硒源是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很高药理活性,又不具有硒的毒性,能治疗多种疾病,安全有效的生物红硒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依如下方式实现:
在哺乳动物体内硒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硒酶和硒蛋白(Selenoproteins)实现。体内的硒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Se-Cys)与蛋白组成。金属硫蛋白的排列CYS-X-CYS,半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令人惊奇的是半胱氨酸的位置以及近旁的丝氨酸和碱性氨基酸位置,从微生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全无改变的保存下来。这种相似性提示:由微生物产出菌硒地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要优于其他人工合成的硒化合物。
通过大量自然选择及纯培养,分离得到可以利用化学能的噬纤维菌(噬胞)属(Cytophaga)的短杆菌,对硒元素具有特殊选择吸收、利用能力,称为嗜硒的ZM短杆菌。对硒承受力为耐受硒量较大的酵母菌的两千倍以上。
嗜硒的ZM短杆菌,菌体长1~2μm,运动方式滑动,菌落平薄有光泽,边缘不整齐,半透明,格兰氏染色阴性,对抗菌素敏感性差别很大,无抑菌作用,能分解琼脂及利用纤维素。吸收硒后菌体变红、缩小,视为变异的菌种。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可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A)菌液制备;
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
(B)生物红硒的制备;
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1)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0ml~100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4~5%的亚硒酸钠溶液1ml~10ml,在24℃~40℃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
2)经浓缩处理可得到(20mg~50mg)/ml(以Na2SeO35H2O计)的红色菌硒。
所述A项菌液制备中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含有:0.1%磷酸氢二钾K2HPO4 3H2O。
生物硒作为主药用于抗肿瘤的剂量,具有很高的药理活性,而不具有硒的毒性。该药在配以某些生命成份调整多种酶活性,改变肌体内环境,用生物化学或植物化学方法制成复方制剂,口服给药,用于多种癌症治疗、并将在预防及保健事业发挥重要作用。该药可显著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力,调节精神,消除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对癌细胞作用:逆转为正常细胞,阻断复发转移,加速其凋亡。
美国科学院FNB提出成人硒的需要量为50~200μg/d,硒摄入量超过0.1~0.2mg/kg/d始有中毒现象。硒抗癌作用需要较高硒浓度,才能充分发挥疗效。市售硒制剂用于癌症预防和治疗剂量(以Se计):
硒酵母片       200μg/d,900~1200μg/d(0.9~1.2mg/d)
硒卡拉胶       4000μg/d(4mg/d)
生物红硒       2000~2500μg/d(2~2.5mg/d)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物红硒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可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A)菌液制备;
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
(B)硒的制备;
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1)于1%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4%的亚硒酸钠溶液1ml,在24℃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
2)经浓缩处理可得到20mg/ml(以Na2SeO3 5H2O计)的红色菌硒。
所述A项菌液制备中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含有:0.1%磷酸氢二钾K2HPO4 3H2O。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其特点是: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A)菌液制备;
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
(B)生物红硒的制备;
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1)于1~2%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00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5%的亚硒酸钠溶液10ml,在40℃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
2)经浓缩处理可得到50mg/ml(以Na2SeO3 5H2O计)的红色菌硒。
所述A项菌液制备中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含有:0.1%磷酸氢二钾K2HPO4 3H2O。
以生物硒作为主药制成的复方制剂(长寿饮)治疗肿瘤的疗效:
(1)单独使用:手术患者(包括淋巴转移1/2),如及时给药(手术后一、二月内)可阻断转移、复发,可达痊愈(五年以上生存)。无手术机会晚期患者,用药2~3月,可见肿瘤不同程度稳定、缩小、消失。带瘤生存或部分治愈(三年以上生存者不鲜见)。
(2)联合用药: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可减轻对骨髓粒系的毒性反应,肾毒性,胃肠反应等,增加肌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提高疗效。
本品为广谱抗癌药,未发现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生物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红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A)菌液制备;将嗜硒ZM菌接种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备用。(B)生物红硒的制备;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1)于15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0mll000ml中,分别加入上述菌液、45的亚硒酸钠溶液lml10ml,在2440环境下培养,发酵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ZM菌滑动;2)经浓缩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