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防尘围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音防尘围屏.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93817.7(22)申请日 2014.11.19E04H 17/16(2006.01)(73)专利权人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 33 号专利权人 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 郭延义 丁义平 张亚楠 薛炳泉(54) 实用新型名称隔音防尘围屏(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防尘围屏,包括 :安装于地面由钢管搭成的双排脚手架、连接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顶部和第二排脚手架的顶部的顶脚手架、支撑所述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的斜支架、镀锌钢板、隔音棉和夹心彩钢板。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建。
2、筑工程施工中的噪音、扬尘阻断,相比传统仅仅设置施工围墙,极大地提高隔音防尘效果,有效减小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隔音防尘围屏,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极大地降低了临时措施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52644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8CN 204252644 U1/1 页21.一种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于地面由钢管搭成的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的第一排脚手架靠近施工区域内,第二排脚手架靠近施工区域外,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高于所。
3、述第二排脚手架的高度 ;连接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顶部和第二排脚手架的顶部的顶脚手架 ;支撑所述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的斜支架,所述斜支架靠近施工区域内 ;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上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镀锌钢板通过所述第一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 ;隔音棉,所述隔音棉上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隔音棉通过所述第二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并紧贴所述镀锌钢板的靠近施工区域外的一侧 ;夹心彩钢板,所述夹心彩钢板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方管,所述夹心彩钢板通过所述方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并。
4、接近所述隔音棉的靠近施工区域外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为 6 9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为6.5m。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脚手架的长度为 0.8 1.5m。5.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脚手架的长度为 1m。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的厚度为 45 100mm。7.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的厚度为 50mm。8.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
5、于,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为 0.4 1.0mm。9.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为 0.5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防尘围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的尺寸为40*2.5*1.5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252644 U1/3 页3隔音防尘围屏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音防尘围屏。背景技术0002 目前工程中的噪音、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通常工程都会设置施工围挡,现有的施工围挡一般用砖砌而成,对噪音及飞尘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尤其当施工场地位于居民聚居地时,施工中的产生的噪音及扬尘将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绿色。
6、环保型隔音防尘围屏。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防尘围屏,能够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减少噪音、扬尘对附近环境的影响。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防尘围屏,包括 :0005 安装于地面由钢管搭成的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的第一排脚手架靠近施工区域内,第二排脚手架靠近施工区域外,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高度;0006 连接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顶部和第二排脚手架的顶部的顶脚手架 ;0007 支撑所述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的斜支架,所述斜支架靠近施工区域内 ;0008 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上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镀。
7、锌钢板通过所述第一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 ;0009 隔音棉,所述隔音棉上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隔音棉通过所述第二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并紧贴所述镀锌钢板的靠近施工区域外的一侧 ;0010 夹心彩钢板,所述夹心彩钢板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的各钢管位置设置有方管,所述夹心彩钢板通过所述方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上并接近所述隔音棉的靠近施工区域外的一侧。0011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为 6 9m。0012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第一排脚手架的高度为 6.5m。0013 进一。
8、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顶脚手架的长度为 0.8 1.5m。0014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顶脚手架的长度为 1m。0015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隔音棉的厚度为 45 100mm。0016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隔音棉的厚度为 50mm。0017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为 0.4 1.0mm。0018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为 0.5mm。0019 进一步的,在上述隔音防尘围屏中,所述方管的尺寸为 40*2.5*1.5mm。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说 明 书C。
9、N 204252644 U2/3 页40021 (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显著阻断噪音、扬尘对附近环境的影响 ;0022 (2) 隔音防尘围屏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均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极大地降低了临时措施费。附图说明002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音防尘围屏的结构图 ;0024 图 2 是图 1 的隔音防尘围屏的第二排脚手架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5 图 3 是图 1 的隔音防尘围屏的第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连接处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7 如图 1 。
10、3 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防尘围屏,包括 :0028 安装于地面由钢管 a 搭成的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的第一排脚手架 1 靠近施工区域内 5,第二排脚手架 2 靠近施工区域外 6,所述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 2 的高度 ;0029 连接所述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顶部和第二排脚手架 2 的顶部的顶脚手架 3,由于所述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 2 的高度,所述顶脚手架 3 向施工区域外6 倾斜,方便下雨时顺利排水 ;0030 支撑所述双排脚手架和顶脚手架 3 的斜支架 4,所述斜支架 4 靠近施工区域内 ;0031 镀锌钢板 c,所述镀锌钢板 c 上。
11、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 2 的各钢管 a 位置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镀锌钢板 c 通过所述第一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 2 和顶脚手架3上;0032 隔音棉b,所述隔音棉b上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2的各钢管a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隔音棉 b 通过所述第二穿孔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 2 和顶脚手架 3 上并紧贴所述镀锌钢板 c 的靠近施工区域外 6 的一侧 ;0033 夹心彩钢板e,所述夹心彩钢板e对应所述第二排脚手架2的各钢管a位置设置有方管d,所述夹心彩钢板e通过所述方管d固定于所述第二排脚手架2和顶脚手架3上并接近所述隔音棉 b 的靠近施工区域外 6 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隔音防尘围屏。
12、的隔音、防尘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回收重复利用方便,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0034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高度为 6 9m。较佳的,所述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高度为 6.5m。0035 优选的,所述顶脚手架 3 的长度为 0.8 1.5m,较佳的,所述顶脚手架 3 的长度为1m。0036 优选的,所述隔音棉b的厚度为45100mm,较佳的,所述隔音棉b的厚度为50mm。0037 优选的,所述镀锌钢板c的厚度为0.41.0mm,较佳的,所述镀锌钢板c的厚度为0.5mm。0038 优选的,所述方管 d 的尺寸为 40*2.5*1.5mm。说 明 书CN 2042。
13、52644 U3/3 页50039 如图 1 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排脚手架 2 的高度 H1 为 6.0m,第一排脚手架 1 的高度 H2 为 6.5m,顶脚手架 3 的长度 L1 为 1.0m,第一排脚手架 1 与第二排脚手架2 之间的连接钢管 a 的长度 L2 为 0.8m,第一排脚手架 1 的地面支撑点与斜支架 4 的地面支撑点之间的距离 L3 为 2.5m。0040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噪音、扬尘阻断,相比传统仅仅设置施工围墙,极大地提高隔音防尘效果,有效减小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隔音防尘围屏,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极大地降低了临时措施费。004。
14、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004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说 明 书CN 204252644 U1/3 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52644 U2/3 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52644 U3/3 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5264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