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1004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8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90667.4

申请日:

2009.09.03

公开号:

CN102003882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21/324申请公布日:201104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7D 11/00申请日:20090903|||公开

IPC分类号:

F27D11/00; F27D19/00; G05D23/19; H01L21/00

主分类号:

F27D11/00

申请人: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泽军; 伍三忠; 龙会跃; 姚琛; 易文杰

地址:

101111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兴光二街6号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闪光退火炉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快速闪光退火炉是半导体行业的工艺设备,该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硅晶片的加热升温方法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硅晶片在加热退火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按照自适应算法模型对每个区的灯管加热实行精确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设计不同的灯管数和灯管功率,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2.计算机通过向16位计数器D8254发送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根据自适应算法,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可以对应不同的计数值,即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这样就可以对加热源功率进行分区控制,满足硅晶片升温和温度均匀性的要求。

说明书

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过硬件设计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通过自适应算法模型对卤素灯管进行功率控制,来提高硅晶片的温度均匀性和快速闪光退火炉的工作效率,满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对半导体工艺设备的飞速发展,快速闪光退火炉是半导体行业的工艺设备,该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从130nm到90nm以下工艺的微缩,每个芯片上集成的逻辑器件也越来越多,作为离子掺杂的离子注入机的工艺步骤也越来越多,掺完杂后需要用快速退火系统快速退火,要求退火效率45~70片/小时,这样就必须提高退火的升温和退温的时间,新型的快速闪光退火炉最大升温速度达250℃/秒,最大退温速度达60℃/秒,高温保持期温度控制精度达±1.5℃,热处理后的电阻均匀性达1.5%,基于这些要求,传统的PID温度调节控制方法已无法实现最新型的快速热处理功能。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背景,采用改变卤素灯管的功率和排列方式,结合温度控制硬件电路的设计,设计温度控制自适应算法模型对多个稳区进行温度调整控制,达到快速退火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硅晶片的加热升温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加热腔体中硅晶片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按照自适应算法模型对每个区的灯管加热实行精确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

三相交流电送给加热灯电源,连到双相可控硅的输入端,同时该三相交流电也送给一块“过零信号检测板”,“过零信号检测板”会将交流电“过零时刻”作为参考点输出一个方波信号,该信号作为“定时/计数板”上的计数器开始计数的起始点,计数器根据计算机送来的计数值来计数,计数计满后,计数器输出一触发脉冲送给炉温控制板,该触发脉冲经炉温控制板隔离和功率放大后,去控制双相可控硅的导通,即为控制加热灯区的供电。

计数器采用1MHZ频率计数,每个计数脉冲为1微秒,计数值最大设计为10000个,对应时间为10000*1微秒=10毫秒,正是50HZ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因此计算机送给计数器的计数值理论上在0~10000之间变化,计算机根据红外快速测温高温计的测量值,补偿值和修正值来输入自适应算法,算出每个灯区需要的计数值,计算机根据算出的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控制卤素钨灯的加热功率,当环境,工艺气体等因数变化时,计算机会快速的算出最新的计数值输出给计数器,达到改变灯管加热功率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每个灯区加热功率的程控调节。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在硬件的支持下,可使温度控制实现全自动计算机程序控制,而且调节响应快速,满足自适应算法的要求;

2.加热源功率可分区控制,为温度均匀性控制提供了硬件基础;

3.采用16位计数器对可控硅导通角进行调节,调节精度高,本专利为1/10000的控制精度,通过参数调节最高可达1/60000的控制精度;

4.控制调节计数器采用D8254计数模块,每块D8254计数模块有三个计数通道,四块D8254就可以控制10个加热灯区,因而控制电路简单,集成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卤素灯管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的硬件控制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参见图1,快速闪光退火炉的灯管布局说明如下:1为控制区1;2为控制区2;3为控制区3;4为控制区4;5为控制区5;6为控制区6;7为控制区7;8为控制区8;9为控制区9;10为控制区10;11为顶部灯管组;12为硅晶片;13为底部灯管组。

硅晶片的加热升温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加热腔体中硅晶片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顶部灯管为水平布局,靠近操作面为加热功率控制区1,依次向内为加热功率控制区2、加热功率控制区3、加热功率控制区4和加热功率控制区5;底部灯管为前后布局,从设备左边开始依次为加热功率控制区6、加热功率控制区7、加热功率控制区8、加热功率控制区9和加热功率控制区10。根据自适应算法和修正系数,以及最外测的散热比最里测的散热好等因素考虑,靠近外测的加热功率控制区如加热功率控制区1、加热功率控制区5、加热功率控制区6和加热功率控制区10设计为两根2KW的灯管并联;加热功率控制区2、加热功率控制区4、加热功率控制区7和加热功率控制区9设计为三根2KW的灯管并联;最里面的加热功率控制区3和加热功率控制区8设计4根1.5KW的灯管并联。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设计不同的灯管数和灯管功率,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

参见图2,控制硬件波形图说明如下:

三相交流电送给加热灯电源,连到可控硅的输入端,同时该三相交流电也送给一块“过零信号检测板”卡,“过零信号检测板”会将交流电“过零时刻”转变为0~5V方波的跳变沿,从“过零信号检测板”输出的0~5V方波信号GAME,去触发“定时/计数板”上的计数器计数,计数器计数值满后,则输出一触发脉冲OUT。该触发脉冲送给炉温控制板,经炉温控制板隔离和功率放大后,去控制双相可控硅的导通,即为控制加热灯区的供电。

从图2可知,可控硅的导通角Φ与“定时/计数板”上计数器上的计数值相关,计数器采用1MHZ频率计数,每个计数脉冲为1微秒,计数值最大设计为10000个,对应时间为10000*1微秒=10毫秒,正是50HZ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因此计算机送给计数器的计数值理论上在0~10000之间变化,在快速退火处理过程中,计算机先给“定时/计数板”上的各计数器设置预计的计数值,即给各加热功率控制区设置预计的加热功率,在加热过程中,用高温计实时检测硅晶片的温度,然后根据设定的温度曲线,对各个计数值进行调节,从而对各个加热功率控制区的功率进行调节,达到精确控制温度和温度均匀性的目的。计算机根据红外快速测温高温计的测量值,补偿值和修正值来输入自适应算法模型,算出每个灯区需要的计数值,计算机根据算出的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控制卤素钨灯的加热功率,当环境、工艺气体等因数变化时,计算机会快速的算出最新的计数值输出给计数器D8254,达到改变灯管加热功率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每个加热功率控制区加热功率的程控调节。

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如果计数值较大时,当计数器计数值满后,则输出的触发脉冲OUT就会比较后,则灯管加热功率就较大,图2所示的波形3和波形4是加热功率较大的情况;同理,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如果计数值较小时,当计数器计数值满后,则输出的触发脉冲OUT也比较前,则灯管加热功率就较小,图2所示的波形5和波形6是加热功率较小的情况。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已对本发明的内容做了详尽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构成对本发明专利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3882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3882ACN102003882A21申请号200910090667422申请日20090903F27D11/00200601F27D19/00200601G05D23/19200601H01L21/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地址101111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兴光二街6号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72发明人金泽军伍三忠龙会跃姚琛易文杰54发明名称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闪光退火炉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快速闪光退火炉是半导。

2、体行业的工艺设备,该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硅晶片的加热升温方法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硅晶片在加热退火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按照自适应算法模型对每个区的灯管加热实行精确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3、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03894A1/1页21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设计不同的灯管数和灯管功率,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2计算机通过向16位计数器D8254发送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根据自适应算法,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可以对应不同的计数值,即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这样就可以对加热源功率进行分区控制,满足硅晶片升温和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权利要求书CN10。

4、2003882ACN102003894A1/3页3快速闪光退火炉中的温度控制程控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通过硬件设计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通过自适应算法模型对卤素灯管进行功率控制,来提高硅晶片的温度均匀性和快速闪光退火炉的工作效率,满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对半导体工艺设备的飞速发展,快速闪光退火炉是半导体行业的工艺设备,该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背景技术0002随着半导体技术从130NM到90NM以下工艺的微缩,每个芯片上集成的逻辑器件也越来越多,作为离子掺杂的离子注入机的工艺步骤也越来越多,掺完杂后需要用快速退火系统快速退火,要求退火效率4570片/小时,这样就必须提高退火的升温和退温的时间,。

5、新型的快速闪光退火炉最大升温速度达250/秒,最大退温速度达60/秒,高温保持期温度控制精度达15,热处理后的电阻均匀性达15,基于这些要求,传统的PID温度调节控制方法已无法实现最新型的快速热处理功能。0003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背景,采用改变卤素灯管的功率和排列方式,结合温度控制硬件电路的设计,设计温度控制自适应算法模型对多个稳区进行温度调整控制,达到快速退火的要求。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5硅晶片的加热升温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

6、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加热腔体中硅晶片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按照自适应算法模型对每个区的灯管加热实行精确调整和控制,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0006三相交流电送给加热灯电源,连到双相可控硅的输入端,同时该三相交流电也送给一块“过零信号检测板”,“过零信号检测板”会将交流电“过零时刻”作为参考点输出一个方波信号,该信号作为“定时/计数板”上的计数器开始计数的起始点,计数器根据计算机送来的计数值来计数,计数计满后,计数器输出一。

7、触发脉冲送给炉温控制板,该触发脉冲经炉温控制板隔离和功率放大后,去控制双相可控硅的导通,即为控制加热灯区的供电。0007计数器采用1MHZ频率计数,每个计数脉冲为1微秒,计数值最大设计为10000个,对应时间为100001微秒10毫秒,正是50HZ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因此计算机送给计数器的计数值理论上在010000之间变化,计算机根据红外快速测温高温计的测量值,补偿值和修正值来输入自适应算法,算出每个灯区需要的计数值,计算机根据算出的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控制卤素钨灯的加热功率,当环境,工艺气体等因数变化时,计算说明书CN102003882ACN102003894A2/3页4机会快速的算。

8、出最新的计数值输出给计数器,达到改变灯管加热功率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每个灯区加热功率的程控调节。0008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00091在硬件的支持下,可使温度控制实现全自动计算机程序控制,而且调节响应快速,满足自适应算法的要求;00102加热源功率可分区控制,为温度均匀性控制提供了硬件基础;00113采用16位计数器对可控硅导通角进行调节,调节精度高,本专利为1/10000的控制精度,通过参数调节最高可达1/60000的控制精度;00124控制调节计数器采用D8254计数模块,每块D8254计数模块有三个计数通道,四块D8254就可以控制10个加热灯区,因而控制电路简单,集成度高。附图说。

9、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卤素灯管布局图0014图2为本发明的硬件控制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0016参见图1,快速闪光退火炉的灯管布局说明如下1为控制区1;2为控制区2;3为控制区3;4为控制区4;5为控制区5;6为控制区6;7为控制区7;8为控制区8;9为控制区9;10为控制区10;11为顶部灯管组;12为硅晶片;13为底部灯管组。0017硅晶片的加热升温采用卤素钨灯辐射加热升温法,共应用了28根15KW和2KW两种规格的卤素灯管,分别设置在炉腔的顶部和底部,各有14根灯管,顶部和底部的灯管成垂直交叉状安放。将28根灯管分成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顶部和底部。

10、各分布5个加热功率控制区,为了保证加热腔体中硅晶片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均匀,每个加热功率区安放不一样的灯管功率和灯管根数,顶部和底部的加热功率控制区的灯管数按对称分布。顶部灯管为水平布局,靠近操作面为加热功率控制区1,依次向内为加热功率控制区2、加热功率控制区3、加热功率控制区4和加热功率控制区5;底部灯管为前后布局,从设备左边开始依次为加热功率控制区6、加热功率控制区7、加热功率控制区8、加热功率控制区9和加热功率控制区10。根据自适应算法和修正系数,以及最外测的散热比最里测的散热好等因素考虑,靠近外测的加热功率控制区如加热功率控制区1、加热功率控制区5、加热功率控制区6和加热功率控制区10。

11、设计为两根2KW的灯管并联;加热功率控制区2、加热功率控制区4、加热功率控制区7和加热功率控制区9设计为三根2KW的灯管并联;最里面的加热功率控制区3和加热功率控制区8设计4根15KW的灯管并联。10个加热功率控制区设计不同的灯管数和灯管功率,以达到使炉腔中的硅晶片快速升温和温度均匀的目的。0018参见图2,控制硬件波形图说明如下0019三相交流电送给加热灯电源,连到可控硅的输入端,同时该三相交流电也送给一块“过零信号检测板”卡,“过零信号检测板”会将交流电“过零时刻”转变为05V方波的跳变沿,从“过零信号检测板”输出的05V方波信号GAME,去触发“定时/计数板”上的计数器计数,计数器计数值。

12、满后,则输出一触发脉冲OUT。该触发脉冲送给炉温控制板,经炉说明书CN102003882ACN102003894A3/3页5温控制板隔离和功率放大后,去控制双相可控硅的导通,即为控制加热灯区的供电。0020从图2可知,可控硅的导通角与“定时/计数板”上计数器上的计数值相关,计数器采用1MHZ频率计数,每个计数脉冲为1微秒,计数值最大设计为10000个,对应时间为100001微秒10毫秒,正是50HZ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因此计算机送给计数器的计数值理论上在010000之间变化,在快速退火处理过程中,计算机先给“定时/计数板”上的各计数器设置预计的计数值,即给各加热功率控制区设置预计的加热功率,在加。

13、热过程中,用高温计实时检测硅晶片的温度,然后根据设定的温度曲线,对各个计数值进行调节,从而对各个加热功率控制区的功率进行调节,达到精确控制温度和温度均匀性的目的。计算机根据红外快速测温高温计的测量值,补偿值和修正值来输入自适应算法模型,算出每个灯区需要的计数值,计算机根据算出的计数值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控制卤素钨灯的加热功率,当环境、工艺气体等因数变化时,计算机会快速的算出最新的计数值输出给计数器D8254,达到改变灯管加热功率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每个加热功率控制区加热功率的程控调节。0021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如果计数值较大时,当计数器计数值满后,则输出的触发脉冲OUT就会比较后,则灯管加热功率就较大,图2所示的波形3和波形4是加热功率较大的情况;同理,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如果计数值较小时,当计数器计数值满后,则输出的触发脉冲OUT也比较前,则灯管加热功率就较小,图2所示的波形5和波形6是加热功率较小的情况。0022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已对本发明的内容做了详尽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构成对本发明专利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说明书CN102003882ACN102003894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3882ACN102003894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0388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炉;窑;烘烤炉;蒸馏炉〔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