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45200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3362.3

申请日:

2003.11.17

公开号:

CN1543965A

公开日:

2004.11.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57; A61K9/20; A61P1/16; A61P31/12;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1/57; A61K9/20; A61P1/16; A61P31/12; A61P35/00

申请人:

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发明人:

成彦武; 王龙虎

地址:

100055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248号机械大厦12层华邈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葫芦素滴丸和一种制备该滴丸的方法,该滴丸包含葫芦素和PEG4000、PEG6000。所说的方法是将葫芦素粉成细粉,基质PEG4000、PEG6000置80℃-85℃水浴中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保持温度在75℃,以18-22d/min的速度滴入液体石蜡中(0℃-5℃),保持滴距4-8cm,将成型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体石蜡,干燥,即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葫芦素药物滴丸,其特征在于该滴丸是由葫芦素、PEG4000和PEG6000所制成 的滴丸。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滴丸的丸重为28~40mg。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滴丸,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滴丸中包含的葫芦素 的量为组合物总重量的0.3%,包含的PEG4000的含量为滴丸总重量的7
4: 8%,包含 的PEG6000的含量为滴丸总重量的24.9%。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滴丸是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制备 的: 将葫芦素粉成细粉,基质PEG4000、PEG6000置80-85℃水浴中加热熔融后,加入 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75℃,以18-22d/min的速度滴入温度 维持在0-5℃的液体石蜡中,保持滴距4-8cm,将成型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体石蜡, 干燥,即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滴丸,其中所说的滴速为20d/min,滴距为6em。
6: 如前面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滴丸是口服,一次1~6丸不等, 一日三次或遵医嘱。
7: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滴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葫芦素粉成细粉,基质 PEG4000、PEG6000置于80-85℃水浴中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将混 合物的温度保持在75℃,以一定的速度滴入温度维持在0-5℃的液体石蜡中,保持4-8cm 的滴距,将成型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体石蜡,干燥,即得。
8: 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葫芦素细粉与熔融的PEG4000、PEG6000 的混合物是以18-22d/min的速度滴入液体石蜡中的。
9: 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葫芦素细粉与熔融的PEG4000、PEG6000 的混合物是以20d/min的速度滴入液体石蜡中的。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滴距为6cm。

说明书


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能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肝癌等疾病的葫芦素药物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疾病也随之而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例如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等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患肝病的人愈来愈多,其危害性也日益突出,有效防治肝炎等疾病已成为医药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葫芦素滴丸是以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柄提取精制得到的葫芦素,药理研究表明,具有保肝、抗肝炎作用;细胞毒性和抗肿瘤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等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对肝炎等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葫芦素的临床疗效,医药工作者对其制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以葫芦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品多为片剂。但片剂崩解时间长、起效慢,所以需要提供一种能迅速起效且使用方便、耐受性好的制剂来解决上述问题。滴丸作为一种新型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所制成的药物制剂不仅起效快,服用方便,而且工艺简单,值得推广。我们对现有剂型进行了改革,以利于更好地发挥葫芦素地疗效,并使其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一)剂型选择依据

    目前,以葫芦素为主要原料制成多为片剂,主要是用于肝炎等疾病的治疗。片剂虽然使用比较方便但不能达到迅速起效的作用,所以需要提供一种能迅速起效耐受性好的制剂来解决上述问题,滴丸作为一种新型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所制成的药物制剂不仅起效快,服用方便,而且工艺简单,值得推广。

    滴丸剂可以含服,不仅方便了用药,药物也可以通过口腔粘膜直接吸收,提高疗效。

    滴丸剂可以含服,不仅方便了用药,药物也可以通过口腔粘膜直接吸收,提高疗效。

    (二)质量标准制定

    除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滴丸剂项下所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等项目外,制定了药物滴丸的薄层色谱鉴别。同时新增了HPLC测定样品中葫芦素B的含量。

    (三)初步稳定性研究

    从2003年5月开始留样观察,并按临床用质量标准和卫生学标准检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质量稳定。

    (四)药效学研究

    葫芦素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近年来应用葫芦素治疗肝炎等疾病的药理研究:(1)葫芦素有保肝、抗炎作用:取大鼠70只分成三组,为别为对照组、肝损伤组、葫芦素组进行试验,皮下葫芦素B0.2mg/kg,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下降,肝小叶中央坏死区大部分修复,肝细胞浆疏松、空泡变性和脂肪变性明显减少,肝糖元蓄积增多,肝组织炎症反应较对照减轻。大鼠35只分成两组,为别为肝硬变对照组、葫芦素组进行试验,给试验肝硬变大鼠长疗程(6周),皮下注射葫芦素B0.2mg/kg,能明显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防治肝脂肪变性以及肝硬变的形成和发展。给大鼠注射葫芦素B0.1mg/kg和0.2mg/kg,两剂量组肝脏内凋亡细胞数和Fal及Fas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LPS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葫芦素B可通过抑制Fas和FasL表达,从而抗肝细胞凋亡,产生保肝作用。以上试验均说明葫芦素B有良好的保肝和抗肝炎作用。(2)细胞毒性和抗肿瘤作用:葫芦素B在0.65ug/ml浓度下,可使体外培养HeLa细胞出现细胞壁破坏,在1.25ug/ml浓度以上时,可使HeLa细胞出现细胞自溶。表明葫芦素B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葫芦素B对280肉瘤和艾氏腹水癌也呈现强的细胞毒性。按抗肿瘤药物常规筛选法进行试验,结果葫芦素B(0.5mg/kg,ip,qd×10)对带瘤小鼠肉瘤3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葫芦素片合并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44例,治后一年生存率47.7%(21/44),中位生存期12个月,平均生存期12.5±7.54月,比同期单用同一化疗方案对照组一年生存率9%(4/44),中位生存期5月,平均生存期6.1±7.12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葫芦素组尚有8例存活,而后者仅2例。(3)提高免疫功能:选用小鼠(im,qd×5)观察葫芦素B对多种免疫反应的影响,发现大剂量(0.8mg/kg)可使碳廓清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率均显著提高,中等剂量(0.4mg/kg)则明显增加溶血素的含量,而较小剂量即可使空斑形成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0.2mg/kg)以及T细胞数量(0.1mg/kg)显著增加。表明,葫芦素B对小鼠免疫反应有明显增强作用,但主要用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有较强的作用。(4)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小鼠20只,用荧光素法研究葫芦素BE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结果,葫芦素BE对正常动物和荷瘤动物均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表明葫芦素BE对循环有促进作用。

    (五)急性毒性研究试验

    葫芦素B给小鼠一次灌胃给药,其LD50为14.0±3.0(mg/kg)。葫芦素B、葫芦素BE分别给小鼠一次皮下给药,其LD50分别为1.0±0.07(mg/kg)、6.6±1.0(mg/kg)。

    (六)长期毒性研究试验

    选取大鼠,每天灌胃给药葫芦素BE,剂量为2mg/kg(按体重计算相当于临床服用剂量的100倍),药物用淀粉糊配成,生理对照组口服淀粉糊。全部动物同一条件下饲养,连续2个月,结果对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增长,生长发育没有什么影响。两组动物生理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学观察,对心脏有轻微影响。对肝、肾、脾、肺、肾上腺、胃、十二指肠、大脑、小脑、睾丸、附睾、卵巢等主要脏器组织无明显影响。

    (七)制备工艺研究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用各种方法制备滴丸,考察了各种赋形剂如明胶、PEG等对崩解的影响,考察了冷凝剂对成型的影响,最后选定用PEG4000、PEG6000作为赋形剂,用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发现采用PEG4000、PEG6000就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经考察,最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最优选的制备方法):

    将PEG4000、PEG6000至于80-85℃的水浴中加热至熔融,加入葫芦素药物药粉,混合均匀,将其温度维持在75℃,滴嘴与液面保持4-8cm,优选6cm的距离,水与液体石蜡的距离保持28-32cm,优选30cm,以18-22d/min的速度,优选20d/min的速度将该混合物滴入到液体石蜡中(0-5℃),干燥,即得。

    其中使用的滴丸机的滴嘴内径为2-3mm,优选2.5mm。制得的滴丸的丸重在28~40mg之间,每丸中的药物含量为组合物总重量的0.3%,滴丸中的PEG4000的含量为滴丸总重量的74.8%。滴丸中的PEG6000的含量为滴丸总重量的24.9%。

    用本法制得的滴丸圆整光滑,丸重差异小,并且崩解时间短,起效快。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

    图1是葫芦滴丸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

    实施例1

    配方

        葫芦素       0.10g

        PEG4000      24.85g

        PEG6000      8.25g

        制成         1000粒

    [制法]将葫芦素粉成细粉,备用。基质PEG4000、PEG6000置80-85℃水浴中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75℃,以18-22d/min的速度滴入温度维持在0-5℃的液体石蜡中,保持滴距4-8cm,将成型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体石蜡,干燥,即得。

    每丸含葫芦素0.1mg。口服,一次1~6丸,一日3次或遵医嘱。该制剂能解毒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盛所致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

    实施例2

    配方

        葫芦素       0.08g

        PEG4000      24.87g

        PEG6000      8.25g

        制成         1000粒

    制法同上。 

    实施例3

    配方

        葫芦素       0.12g

        PEG4000      24.83g

        PEG6000       8.25g

        制成          1000粒

    制法同上。 

    实施例4

    配方

        葫芦素        0.10g

        PEG4000       22g

        PEG6000       11g

        制成          1000粒

    制法同上。

    实施例5

    配方

        葫芦素        0.12g

        PEG4000       23g

        PEG6000       10g

        制成          1000粒

    制法同上。

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素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葫芦素滴丸和一种制备该滴丸的方法,该滴丸包含葫芦素和PEG4000、PEG6000。所说的方法是将葫芦素粉成细粉,基质PEG4000、PEG6000置8085水浴中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保持温度在75,以1822d/min的速度滴入液体石蜡中(05),保持滴距48cm,将成型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体石蜡,干燥,即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