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44080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3515.4

申请日:

2004.08.06

公开号:

CN1586141A

公开日:

2005.03.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G 17/00申请日:20040806授权公告日:200805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7/00

主分类号:

A01G17/00

申请人:

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学孟; 庞瑞华; 王凌健; 何燕红; 董举文; 楼文阜; 陈权

地址:

201801上海市嘉定区马陆育绿路1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红栌的离体培养,建立起红栌的快速繁殖体系,其步骤依序为:材料选择、洗净、初代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其中材料选择为红栌,采集半木质化新枝条为外值体,将茎段与顶芽去除叶片;所述初代接种系将外植体剪成3-4cm长度,消毒后切成1cm大小带1-2个腋芽或顶芽的植物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平放或斜插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散射光下培养7天左右,再放在培养架上光照培养;所述增殖培养系待诱导出的不定芽长至1.5-3cm,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所述生根培养系将增殖培养所得的2cm以上的有效苗切割下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本发明组培苗的成活率达90%。

权利要求书

1.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通过对红栌的离体培养,建立起红栌的快速繁殖体系,其步骤依序为:材料选择、洗净、初代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其中材料选择为红栌,采集半木质化新枝条为外值体,将茎段与顶芽去除叶片;所述初代接种系将冲洗干净的外植体剪成3--4cm长度,消毒后切成1cm大小带1--2个腋芽或顶芽的植物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平放或斜插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散射光下培养7天左右,再放在培养架上光照培养;所述增殖培养系待诱导出的不定芽长至1.5--3cm,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值培养;所述生根培养系将增殖培养所得的2cm以上的有效苗切割下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基本培养基,培养25天后统计生根率;所述移栽系当小苗的根长至1-2cm并有2-4条侧根时,即可炼苗移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条件为初代培养基与增殖培养基均加入2.5%蔗糖和0.6%琼脂,生根培养基加入2.0%蔗糖和0.6%琼脂,pH5.8,培养室温度为24±1℃,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4小时/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外植体洗净方法是用软毛刷在0.5%洗洁精溶液中仔细刷去表面灰尘,流水冲洗1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接种中的消毒方法是用75%酒精消毒30秒,无菌水淋洗4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15分钟,无菌水淋洗5-6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接种中的诱导培养基1/2MS6-BA(0.1-0.5)mg/L。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中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栌分化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6-BA(0.2-0.5)mg/L+NAA(0.01-0.06)mg/L。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中红栌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3)mg/L+IBA(0.5-1.0)mg/L。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中的基质成分为泥土∶泥炭土∶沙∶珍珠岩=4∶3∶3∶1,盖农用薄膜保湿至50%-70%,培养10d左右后,逐渐揭开薄膜,红栌即可萌发新根,成活率达90%。

说明书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苗木的培养技术,尤其是一种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栌(Cotinus coggyi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形美观大方,叶片大而鲜艳,具有独特的彩叶树性状。生长季中,叶色各有不同:初春时全部叶片为鲜嫩的红色;春夏之交,叶色红而艳丽;盛夏时节树冠下部叶片渐渐变为绿色,顶稍还是深红色;入秋之后整株叶色变为深红色。喜光也耐半荫;耐寒、耐干旱贫瘠和碱性土壤,但是不耐水湿,低洼积水处易烂根死亡。以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之沙质壤土生长最好;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砍伐后易形成次生林。抗空气污染,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苗木技术,具有繁殖系数高、便于经营、缩短育种周期、改善和提高苗木质量等优点。苗木的组培快繁方法主要涉及温度、湿度、光照、基质的的成份、及其透气性能和瓶苗的木质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为红栌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本发明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是通过对红栌的离体培养,建立起红栌的快速繁殖体系,其步骤依序为进行材料选择、洗净、初代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其中材料选择为红栌,采集半木质化新枝条为外值体,将茎段与顶芽去除叶片;所述初代接种系将冲洗干净的外植体剪成3--4cm长度,消毒后切成1cm大小带1--2个腋芽或顶芽的植物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平放或斜插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散射光下培养7天左右,再放在培养架上光照培养;所述增殖培养系待诱导出的不定芽长至1.5--3cm,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值培养;所述生根培养系将增殖培养所得的2cm以上的有效苗切割下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基本培养基,培养25天后统计生根率;所述移栽系当小苗的根长至1-2cm并有2-4条侧根时,即可炼苗移栽。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成活率达90%,为红栌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这一优良彩叶树种更快地应用到城市及公园绿化.也推广至荒山、厂矿绿化美化、净化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红栌。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处理
于晴朗上午,采集半木质化新枝条为外值体带回实验室,将茎段与顶芽去除叶片,用软毛刷在0.5%洗洁精溶液中仔细刷去表面灰尘,流水冲洗1小时,备用。
1.2.2  初代接种
将冲洗干净的外植体材料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剪成3--4cm长度,放在三角瓶内,用75%酒精消毒30秒,无菌水淋洗4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15分钟,无菌水淋洗5-6次。然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切成1cm大小带1--2个腋芽或顶芽的植物材料,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平放或斜插在诱导培养基1/2MS6-BA(0.1-0.5)mg/L上。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散射光下培养7天左右,再放在培养架上光照培养。
1.2.3  增殖培养
待诱导出的不定芽长至1.5--3cm,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值培养。增殖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浓度的激素配比。
1.2.4  生根培养
将增殖培养所得的2cm以上地有效苗切割下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基本培养基,以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为对照,培养25天后统计生根率。
1.2.5  培养条件
初代培养基与增殖培养基均加入2.5%蔗糖和0.6%琼脂,生根培界基加入2.0%蔗糖和0.6%琼脂,pH5.8。培养室温度为24±1℃,光照强度为1500-20001x,光照时间14小时/天。
1.2.6  移栽
当小苗的根长至1-2cm并有2-4条侧根时,即可炼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诱导结果
将灭菌的材料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15d左右芽点开始萌动并生长,腋芽及顶芽有新的绿点出现,30d左右茎段在培养基上的腋芽长成2-3片叶的不定芽,节间短、叶色绿、且健壮。
2.2  芽的增殖与生长情况
将上述无菌芽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继代繁殖过程3-4周次,经试验观察,最初转入增殖时,嫩茎增加的倍数较低,形成丛生芽的数量少,经过2-3次继代,增殖率会提高。为探索红栌最佳分化培养基,进行了试验,分化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6-BA(0.2-0.5)mg/L+NAA(0.01-0.06)mg/L。
2.3  生根培养
芽分化增殖2-3cm高时,采用NAA、IBA不同浓度生长素进行生根试验,以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为对照,红栌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3)mg/L+IBA(0.5-1.0)mg/L。
2.4  移栽
生根苗高3-4cm,根长至1-2cm并有2-4条侧根时,移栽到装有已灭菌基质的育苗杯中,基质成分为泥土∶泥炭土∶沙∶珍珠岩=4∶3∶3∶1,盖农用薄膜保湿至50%-70%,培养10d左右后,逐渐揭开薄膜,红栌即可萌发新根,成活率达90%。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栌的组培快繁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红栌的离体培养,建立起红栌的快速繁殖体系,其步骤依序为:材料选择、洗净、初代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其中材料选择为红栌,采集半木质化新枝条为外值体,将茎段与顶芽去除叶片;所述初代接种系将外植体剪成34cm长度,消毒后切成1cm大小带12个腋芽或顶芽的植物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平放或斜插在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外植体,散射光下培养7天左右,再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