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3202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CN204113202U(21)申请号 201420508802.9(22)申请日 2014.09.04E21B 33/127(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72)发明人王宇鹏 何莎莎 李晓芳 李显义孟明辉 赵玉钧 周小刚 黄衍福段马利 乌崧然 杨玉林 罗继承赵博 王小权 曲从锋 宋建郭添鸣 刘欣欣(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代理人董惠石(54) 实用。
2、新型名称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包括有一基管、一自膨胀胶筒及两环组件,所述自膨胀胶筒及环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基管上,且两所述环组件对应相邻于所述基管的两端处,所述环组件包括有一端环及一由橡胶制成的限位环,所述端环固定在所述基管上,所述自膨胀胶筒的端部缩径形成有一外锥面,所述限位环的内周面为一与所述外锥面相配合的内锥面,所述限位环通过所述内锥面对应套设在所述自膨胀胶筒的外锥面上,其中,所述端环相对于所述限位环沿轴向延伸形成一环耳,所述环耳对应压合在所述限位环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膨胀胶筒的两端设置环组件,进而限制自膨胀胶筒在工作时的轴向膨胀。
3、,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3202 UCN 204113202 U1/1页21.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包括有一基管、一自膨胀胶筒及两环组件,所述自膨胀胶筒及环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基管上,且两所述环组件对应相邻于所述基管的两端处,所述环组件包括有一端环及一由橡胶制成的限位环,所述端环固定在所述基管上,所述自膨胀胶筒的端部缩径形成有一外锥面,所述限位环的内周。
4、面为一与所述外锥面相配合的内锥面,所述限位环通过所述内锥面对应套设在所述自膨胀胶筒的外锥面上,其中,所述端环相对于所述限位环沿轴向延伸形成一环耳,所述环耳对应压合在所述限位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在相对应于所述环耳的一端沿周向形成有倒角,所述环耳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与所述倒角相匹配的锥面,所述环耳通过所述锥面对应压合在所述倒角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环通过螺钉与所述基管固定,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自膨胀胶筒粘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由丁基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
5、、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由丁基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制成。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13202 U1/3页3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特别涉及钻井、完井固井、储层改造等工艺措施中的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背景技术0002 自膨胀封隔器是一种井下作业工具,其作用是将全井油气层按层段分隔,以便分层生产或实施必要的技术措施。自膨胀封隔器主要由基管、端环和自膨胀胶筒组成。在目前公开使用的自膨胀封隔器中,当自膨胀胶筒遇油或水膨胀后,其两端的普通端环无法阻止。
6、自膨胀胶筒的轴向膨胀和挤出撕裂,导致自膨胀胶筒的密封能力很难提高。0003 另有一些自膨胀封隔器,是在自膨胀胶筒的两端设置热塑性挡环,在初始具有更快的溶胀性能,随后自膨胀胶筒才慢慢膨胀,尽管在初始热塑性挡环能限制自膨胀胶筒的轴向膨胀,但是在膨胀后期热塑性端环与井壁之间还是存在间隙,无法完全阻止胶筒的轴向膨胀;或者,还有部分自膨胀封隔器,是在自膨胀胶筒的两端设置金属制成的防突装置,但该防突装置制作复杂,不能有效地阻止自膨胀橡胶溶胀后的轴向挤出,其密封性能无法大幅度提高。0004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7、题。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通过在自膨胀胶筒的两端设置环组件,进而限制自膨胀胶筒在工作时的轴向膨胀,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0006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所述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包括有一基管、一自膨胀胶筒及两环组件,所述自膨胀胶筒及环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基管上,且两所述环组件对应相邻于所述基管的两端处,所述环组件包括有一端环及一由橡胶制成的限位环,所述端环固定在所述基管上,所述自膨胀胶筒的端部缩径形成有一外锥面,所述限位环的内周面为一与所述外锥面相配合的内锥面,所述限位环通过所述内锥面对应套设在所述自。
8、膨胀胶筒的外锥面上,其中,所述端环相对于所述限位环沿轴向延伸形成一环耳,所述环耳对应压合在所述限位环上。0007 如上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中,所述限位环在相对应于所述环耳的一端沿周向形成有倒角,所述环耳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与所述倒角相匹配的锥面,所述环耳通过所述锥面对应压合在所述倒角处。0008 如上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中,所述端环通过螺钉与所述基管连接固定,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自膨胀胶筒粘接固定。0009 如上所述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其中,所述限位环由丁基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制成。说 明 书CN 204113202 U2/3页40010 本实用新型提出。
9、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结构实用,操作方便,通过在自膨胀胶筒的端部缩径形成外锥面,并利用环组件中限位环的内锥面套设在外锥面,在遇油、遇水膨胀时,随着自膨胀胶筒的溶胀,其两端的限位环可以随之变形,由于限位环是由橡胶制成,因此有足够的强度包裹住自膨胀胶筒的端部,以保护自膨胀胶筒的端部,阻止自膨胀胶筒溶胀沿轴向挤出,并显著提高自膨胀封隔器与井壁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通过端环的环耳的锥面与限位环的倒角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保护限位环。附图说明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组成结构示意图。0012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0013 1 基管 2 自膨胀胶筒0014 21 外锥面 3 环组件00。
10、15 31 端环 32 限位环0016 321 内锥面 33 螺钉具体 实施方式0017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组成结构示意图。0019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包括有一基管1、一自膨胀胶筒2及两环组件3,所述自膨胀胶筒2及环组件3分别套设在所述基管1上,且两所述环组件3对应相邻于所述基管1的两端处,其中:0020 所述环组件3包括有一端环31及一由橡胶制成的限位环32,所述端环31固定在所述基管1上,所述自膨胀胶筒2的端部缩径形成有一外锥面21,所。
11、述限位环32的内周面为一与所述外锥面21相配合的内锥面321,所述限位环32通过所述内锥面321对应套设在所述自膨胀胶筒的外锥面21上,其中,所述端环31相对于所述限位环32沿轴向延伸形成一环耳311,所述环耳311对应压合在所述限位环32上。通过外锥面21与内锥面321的相互匹配,在自膨胀胶筒2膨胀时,既有利于限位环32随之胀开,又有足够的强度保护自膨胀胶筒2。0021 较佳地,所述限位环32在相对应于所述环耳311的一端沿周向形成有倒角(图中未标示),所述环耳311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与所述倒角相匹配的锥面(图中未标示),所述环耳311通过所述锥面对应压合在所述倒角处。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环耳的。
12、锥面与限位环的倒角相互配合,从而能更好的保护限位环。0022 其中,所述端环31通过螺钉33与所述基管1固定,且所述限位环32与所述自膨胀胶筒2粘接固定,即,各所述限位环32通过胶水等粘接技术固定在所述自膨胀胶筒2两端相应的锥面上,随自膨胀胶筒膨胀移动,起到实时保护自膨胀胶筒端部的功能。另外,优选所述限位环32由丁基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制成,由此,可根据具体工况,具有较佳的耐油、耐水性能。此外,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使端环31与基管1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如间隙配合),以便留有空隙更方便油、水等溶剂渗流到自膨胀胶筒2说 明 书CN 204113202 U3/3页5的端部,加快。
13、膨胀速度。0023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自膨胀胶筒2的端部缩径形成外锥面21,并利用环组件3中限位环32的内锥面321套设在外锥面21上,在自膨胀胶筒2遇油、遇水膨胀时,其两端的限位环32可以随之变形,由于限位环32是由橡胶制成,因此有足够的强度包裹住自膨胀胶筒2的端部,以保护自膨胀胶筒2的端部,阻止自膨胀胶筒2溶胀沿轴向挤出,并显著提高自膨胀封隔器与井壁之间的密封性能。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说 明 书CN 204113202 U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320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