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4324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4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5270.0

申请日:

2014.08.18

公开号:

CN104117005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4申请日:201408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4; A61P29/00; A61P25/00; A61K9/20(2006.01)N; A61K9/48(2006.01)N; A61K9/08(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4

申请人:

青岛百慧智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瑞丽; 王春元; 崔亮亮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博士创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代理人:

刘尔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材为: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15-35份、宽叶荨麻10-30份、滑石10-25份、漆姑草15-30份、白豆蔻10-35份、通草15-30份、箐跌打10-35份、黄连15-35份、伸筋藤10-25份、知母15-35份、玄参15-35份、囊距翠雀15-30份、丹皮15-35份、金银花15-30份、芡实10-30份、藿香15-30份、厚朴10-35份、硇砂15-30份、西瓜翠衣10-35份、荷叶15-30份、瑞连草10-35份、青蒿10-25份、球序鹅掌柴15-30份、冬瓜皮10-35份、凤尾贯众15-30份、石菖蒲10-35份、蝤蛴15-30份、红萆薢10-35份、白薇15-30份、荃皮10-35份、刻裂紫堇10-35份、戟叶石苇15-30份、铺地黍10-35份、麦撇花藤10-25份和簕欓10-3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17-35份、宽叶荨麻15-30份、滑石15-25份、漆姑草17-30份、白豆蔻15-35份、通草15-25份、箐跌打17-35份、黄连17-35份、伸筋藤15-25份、知母17-35份、玄参17-35份、囊距翠雀15-25份、丹皮17-35份、金银花15-25份、芡实15-30份、藿香17-30份、厚朴10-30份、硇砂17-30份、西瓜翠衣15-35份、荷叶17-30份、瑞连草15-30份、青蒿15-25份、球序鹅掌柴17-30份、冬瓜皮15-35份、凤尾贯众17-30份、石菖蒲10-30份、蝤蛴17-30份、红萆薢15-35份、白薇17-30份、荃皮15-30份、刻裂紫堇15-30份、戟叶石苇17-30份、铺地黍15-35份、麦撇花藤15-25份和簕欓15-3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20份、宽叶荨麻17份、滑石18份、漆姑草19份、白豆蔻30份、通草20份、箐跌打19份、黄连25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18份、囊距翠雀20份、丹皮30份、金银花25份、芡实17份、藿香25份、厚朴25份、硇砂18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17份、青蒿20份、球序鹅掌柴1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18份、蝤蛴22份、红萆薢17份、白薇19份、荃皮25份、刻裂紫堇17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19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30份、宽叶荨麻22份、滑石19份、漆姑草22份、白豆蔻25份、通草20份、箐跌打30份、黄连19份、伸筋藤22份、知母20份、玄参22份、囊距翠雀17份、丹皮25份、金银花20份、芡实28份、藿香25份、厚朴17份、硇砂20份、西瓜翠衣19份、荷叶22份、瑞连草27份、青蒿18份、球序鹅掌柴22份、冬瓜皮19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28份、蝤蛴22份、红萆薢25份、白薇19份、荃皮20份、刻裂紫堇22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20份、麦撇花藤25份和簕欓28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22份、宽叶荨麻28份、滑石19份、漆姑草26份、白豆蔻19份、通草25份、箐跌打30份、黄连32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32份、囊距翠雀18份、丹皮30份、金银花22份、芡实28份、藿香26份、厚朴25份、硇砂22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27份、青蒿26份、球序鹅掌柴2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7份、石菖蒲25份、蝤蛴22份、红萆薢30份、白薇26份、荃皮28份、刻裂紫堇26份、戟叶石苇22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27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9.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贴剂、栓剂、硬膏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基本病因主要是: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传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热射病者检查可发现高钾、高钙,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增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
中医学认为,热射病属于“厥证”范畴。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喁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
《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热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一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发厥。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一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自隋唐以降,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宋《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热射病的病因病机为:
1、体质因素此为厥证的病因之一。体质指人的素质而言,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平素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阳旺阴亏,或脾虚有痰等,陡遇巨大精神刺激,遂致气血逆乱,发为厥证。
2、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在通常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清窍失灵而发生昏仆致厥。
3、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其性炎热属阳,内侵人体,传变迅速,传人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正如《景岳全书·厥逆》所说:“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
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由于情志、饮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阳明而致暑厥。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
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又有虚实的区别。大凡气盛有余者,情志突变,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知人事,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知人事,四肢不温,发为厥之虚证。
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为证候特征。厥之轻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感到头昏乏力,倦怠口干,并无其他明显后遗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半日远至一日”,乃致死亡。
本病的特点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急骤发病,突然昏倒,移时苏醒。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期症状。发作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于气、血、痰、食、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应的不同病史及临床证候表现。症状:发于暑热夏季,面红身热,突然昏仆,甚至谵妄,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方药:清开灵注射液、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白虎加人参汤。
现代医学治疗热射病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1、体外降温: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西医治疗热射病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一种见效快、毒副作用低、疗效好的药物对症治疗热射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种原料药材为: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黄芩15-35份、宽叶荨麻10-30份、滑石10-25份、漆姑草15-30份、白豆蔻10-35份、通草15-30份、箐跌打10-35份、黄连15-35份、伸筋藤10-25份、知母15-35份、玄参15-35份、囊距翠雀15-30份、丹皮15-35份、金银花15-30份、芡实10-30份、藿香15-30份、厚朴10-35份、硇砂15-30份、西瓜翠衣10-35份、荷叶15-30份、瑞连草10-35份、青蒿10-25份、球序鹅掌柴15-30份、冬瓜皮10-35份、凤尾贯众15-30份、石菖蒲10-35份、蝤蛴15-30份、红萆薢10-35份、白薇15-30份、荃皮10-35份、刻裂紫堇10-35份、戟叶石苇15-30份、铺地黍10-35份、麦撇花藤10-25份和簕欓10-35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黄芩17-35份、宽叶荨麻15-30份、滑石15-25份、漆姑草17-30份、白豆蔻15-35份、通草15-25份、箐跌打17-35份、黄连17-35份、伸筋藤15-25份、知母17-35份、玄参17-35份、囊距翠雀15-25份、丹皮17-35份、金银花15-25份、芡实15-30份、藿香17-30份、厚朴10-30份、硇砂17-30份、西瓜翠衣15-35份、荷叶17-30份、瑞连草15-30份、青蒿15-25份、球序鹅掌柴17-30份、冬瓜皮15-35份、凤尾贯众17-30份、石菖蒲10-30份、蝤蛴17-30份、红萆薢15-35份、白薇17-30份、荃皮15-30份、刻裂紫堇15-30份、戟叶石苇17-30份、铺地黍15-35份、麦撇花藤15-25份和簕欓1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20份、宽叶荨麻17份、滑石18份、漆姑草19份、白豆蔻30份、通草20份、箐跌打19份、黄连25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18份、囊距翠雀20份、丹皮30份、金银花25份、芡实17份、藿香25份、厚朴25份、硇砂18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17份、青蒿20份、球序鹅掌柴1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18份、蝤蛴22份、红萆薢17份、白薇19份、荃皮25份、刻裂紫堇17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19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30份、宽叶荨麻22份、滑石19份、漆姑草22份、白豆蔻25份、通草20份、箐跌打30份、黄连19份、伸筋藤22份、知母20份、玄参22份、囊距翠雀17份、丹皮25份、金银花20份、芡实28份、藿香25份、厚朴17份、硇砂20份、西瓜翠衣19份、荷叶22份、瑞连草27份、青蒿18份、球序鹅掌柴22份、冬瓜皮19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28份、蝤蛴22份、红萆薢25份、白薇19份、荃皮20份、刻裂紫堇22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20份、麦撇花藤25份和簕欓28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22份、宽叶荨麻28份、滑石19份、漆姑草26份、白豆蔻19份、通草25份、箐跌打30份、黄连32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32份、囊距翠雀18份、丹皮30份、金银花22份、芡实28份、藿香26份、厚朴25份、硇砂22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27份、青蒿26份、球序鹅掌柴2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7份、石菖蒲25份、蝤蛴22份、红萆薢30份、白薇26份、荃皮28份、刻裂紫堇26份、戟叶石苇22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27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剂型,所述剂型优选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贴剂、栓剂、硬膏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其中,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特性如下: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
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功用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白豆蔻: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功用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
通草:苦,性寒;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功用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经闭乳少,湿热痹痛。该品能利水消肿,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黄连:(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长于泻心胃之火,兼有止呕消痞之功,可用于治疗心火旺所致之心烦不眠,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有泻热除烦,滋阴润燥、 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躁,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等症状;其苦寒质润,性沉降,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善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热盛伤津;也用于治疗消渴症;痰热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等症状。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证。
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牡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所以,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金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新城疫、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此外金银花还有利胆保肝、抗氧化、降血脂、中枢兴奋等作用。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李时珍曰:“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厚朴: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厚朴及其挥发油味苦能刺激味觉,反射性的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肠蠕动加快,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厚朴煎剂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西瓜翠衣:甘,凉,无毒;入脾、胃二经。《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
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本草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白带,脱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损伤瘀血。
青蒿: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功用: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有解暑,截虐之功。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归肺经,脾经,小肠经。《滇南本草》:“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清热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本品性凉,有清热解暑的作用,用于治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别录》记载其:"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白薇:《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一般用于清虚热者居多,常与青蒿、银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热咳嗽,可与前胡、枇杷叶等同用。《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宽叶荨麻:性味:苦、辛,温。有小毒。主治:祛风定惊,消食通便。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
漆姑草:性味:苦辛,凉。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②《湖南药物志》:"酸甘。"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①陶弘景:"疗漆疮。"②《滇南本草》:"治面寒疼。新瓦焙干为末,热烧酒服。"③《植物名实图考》:"利小便。治小儿乳积。"④《国药的药理学》:"绞取其汁,治恶疮、秃疮及漆疮,又疗龋齿。"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痈肿、疮毒;口含治虫牙;塞鼻治鼻匿。"⑥《四川中药志》:"提脓拔毒;治瘰疬结核。"
箐跌打:性味:味甘;苦;性平。主治:续筋接骨;散瘀消肿。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伸筋藤: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舒筋活络,杀虫。外敷跌打筋断,风湿骨痛;内服舒筋活络。"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治风湿筋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囊距翠雀:性味:性寒,味苦涩。主治: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经:归脾、肾经。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硇砂:性味:咸;苦辛;温。归经:肝;脾;胃;肺经。主治:消积软坚;破瘀散结;化腐生肌;祛痰;利尿。主症瘕痃癖;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目翳;息肉;疣赘;疗疮;瘰疬;痈肿;恶疮。
瑞连草:性味: 味苦;酸;性凉。主治:清热解毒。主痈肿;湿疹。
球序鹅掌柴:性味:味微苦;辛;性平。主治:祛风活络;散瘀止痛;消症利水。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肝硬化腹水。
凤尾贯众:性味:平;辛;微苦;涩;寒。归经:肝经。主治:凉血止血。主便血;鼻衄;妇女崩漏。
蝤蛴:性味:辛,平。主治:通经络,化瘀血。主治痨伤血瘀,闭经,腰脊疼痛,跌打瘀积,疼痛。
荃皮:性味:《陕西中草药》:"苦涩,温。"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生肌,收敛。治跌打损伤,瘀血内滞,骨折,刀伤。"
红萆薢:性味:①《四川中药志》:"苦,平,无毒。"②《云南中草药选》:"甘淡,平。"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胃、肾三经。"主治:①《四川中药志》:"祛风湿,分清浊,利关节,解疮毒。治风湿痛,腰膝痹痛。小便淋浊及梅毒恶疮。"②《云南中草药选》:"祛风除湿,通淋,利水,消炎,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疮疖。"
刻裂紫堇:性味:苦、涩,寒。有毒。主治:解毒杀虫。主治疮毒,癞痢头,顽癣,毒蛇咬伤。
戟叶石苇:性味:性平,味苦甘。主治:利水通淋,清泄肺热。治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尿道结石,肺热咳嗽,咯血,支气管哮喘,咽喉炎等症。
铺地黍:性味:微甘苦,平。主治:清热平肝,利湿解毒。治淋浊,湿热带下。
麦撇花藤: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凉。"主治:调经活血,祛风除湿。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祛风。治蛇伤,五痨七伤。"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调经活血,止血,止痛,定心,除湿。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虚,宫缩痛。心慌心悸,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酷痹痛,外伤出血。"簕欓:性味:苦、辛,微温。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根: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果:胃痛,腹痛。叶: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乳腺炎,疖肿。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黄芩15-35份、宽叶荨麻10-30份、滑石10-25份、漆姑草15-30份、白豆蔻10-35份、通草15-30份、箐跌打10-35份、黄连15-35份、伸筋藤10-25份、知母15-35份、玄参15-35份、囊距翠雀15-30份、丹皮15-35份、金银花15-30份、芡实10-30份、藿香15-30份、厚朴10-35份、硇砂15-30份、西瓜翠衣10-35份、荷叶15-30份、瑞连草10-35份、青蒿10-25份、球序鹅掌柴15-30份、冬瓜皮10-35份、凤尾贯众15-30份、石菖蒲10-35份、蝤蛴15-30份、红萆薢10-35份、白薇15-30份、荃皮10-35份、刻裂紫堇10-35份、戟叶石苇15-30份、铺地黍10-35份、麦撇花藤10-25份和簕欓10-35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黄芩17-35份、宽叶荨麻15-30份、滑石15-25份、漆姑草17-30份、白豆蔻15-35份、通草15-25份、箐跌打17-35份、黄连17-35份、伸筋藤15-25份、知母17-35份、玄参17-35份、囊距翠雀15-25份、丹皮17-35份、金银花15-25份、芡实15-30份、藿香17-30份、厚朴10-30份、硇砂17-30份、西瓜翠衣15-35份、荷叶17-30份、瑞连草15-30份、青蒿15-25份、球序鹅掌柴17-30份、冬瓜皮15-35份、凤尾贯众17-30份、石菖蒲10-30份、蝤蛴17-30份、红萆薢15-35份、白薇17-30份、荃皮15-30份、刻裂紫堇15-30份、戟叶石苇17-30份、铺地黍15-35份、麦撇花藤15-25份和簕欓1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20份、宽叶荨麻17份、滑石18份、漆姑草19份、白豆蔻30份、通草20份、箐跌打19份、黄连25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18份、囊距翠雀20份、丹皮30份、金银花25份、芡实17份、藿香25份、厚朴25份、硇砂18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17份、青蒿20份、球序鹅掌柴1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18份、蝤蛴22份、红萆薢17份、白薇19份、荃皮25份、刻裂紫堇17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19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30份、宽叶荨麻22份、滑石19份、漆姑草22份、白豆蔻25份、通草20份、箐跌打30份、黄连19份、伸筋藤22份、知母20份、玄参22份、囊距翠雀17份、丹皮25份、金银花20份、芡实28份、藿香25份、厚朴17份、硇砂20份、西瓜翠衣19份、荷叶22份、瑞连草27份、青蒿18份、球序鹅掌柴22份、冬瓜皮19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28份、蝤蛴22份、红萆薢25份、白薇19份、荃皮20份、刻裂紫堇22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20份、麦撇花藤25份和簕欓28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22份、宽叶荨麻28份、滑石19份、漆姑草26份、白豆蔻19份、通草25份、箐跌打30份、黄连32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32份、囊距翠雀18份、丹皮30份、金银花22份、芡实28份、藿香26份、厚朴25份、硇砂22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27份、青蒿26份、球序鹅掌柴2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7份、石菖蒲25份、蝤蛴22份、红萆薢30份、白薇26份、荃皮28份、刻裂紫堇26份、戟叶石苇22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27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剂型,所述剂型优选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贴剂、栓剂、硬膏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片剂
本发明口服药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黄芩2000g、宽叶荨麻1700g、滑石1800g、漆姑草1900g、白豆蔻3000g、通草2000g、箐跌打1900g、黄连2500g、伸筋藤2000g、知母3000g、玄参1800g、囊距翠雀2000g、丹皮3000g、金银花2500g、芡实1700g、藿香2500g、厚朴2500g、硇砂1800g、西瓜翠衣3000g、荷叶2500g、瑞连草1700g、青蒿2000g、球序鹅掌柴1800g、冬瓜皮3000g、凤尾贯众2500g、石菖蒲1800g、蝤蛴2200g、红萆薢1700g、白薇1900g、荃皮2500g、刻裂紫堇1700g、戟叶石苇1900g、铺地黍3000g、麦撇花藤2200g和簕欓1900g;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药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黄芩3000g、宽叶荨麻2200g、滑石1900g、漆姑草2200g、白豆蔻2500g、通草2000g、箐跌打3000g、黄连1900g、伸筋藤2200g、知母2000g、玄参2200g、囊距翠雀1700g、丹皮2500g、金银花2000g、芡实2800g、藿香2500g、厚朴1700g、硇砂2000g、西瓜翠衣1900g、荷叶2200g、瑞连草2700g、青蒿1800g、球序鹅掌柴2200g、冬瓜皮1900g、凤尾贯众2500g、石菖蒲2800g、蝤蛴2200g、红萆薢2500g、白薇1900g、荃皮2000g、刻裂紫堇2200g、戟叶石苇1900g、铺地黍2000g、麦撇花藤2500g和簕欓2800g;
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口服液
本发明口服药口服液的制作过程为:取黄芩2200g、宽叶荨麻2800g、滑石1900g、漆姑草2600g、白豆蔻1900g、通草2500g、箐跌打3000g、黄连3200g、伸筋藤2000g、知母3000g、玄参3200g、囊距翠雀1800g、丹皮3000g、金银花2200g、芡实2800g、藿香2600g、厚朴2500g、硇砂2200g、西瓜翠衣3000g、荷叶2500g、瑞连草2700g、青蒿2600g、球序鹅掌柴2800g、冬瓜皮3000g、凤尾贯众2700g、石菖蒲2500g、蝤蛴2200g、红萆薢3000g、白薇2600g、荃皮2800g、刻裂紫堇2600g、戟叶石苇2200g、铺地黍3000g、麦撇花藤2200g和簕欓2700g;
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
 
长期毒性实验:
分别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实施例3制备的口服液对小鼠均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急性毒性实验:
应用NIH小鼠8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施例组1、实施例组2、实施例组3),实验前禁食12小时;分别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组1制备的片剂、实施例组2制备的胶囊剂和实施例组3制备的口服液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片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治疗:
病例选择:取来源于本院患热射病300例,男199例,女101例;年龄36~68岁;将300例患热射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中药治疗组和中成药对照组,其中,中药治疗组174例,男112例,女62例;中成药对照组126例,男87例,女39例。
300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中药治疗组:1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8例患者,分别为:片剂治疗组、胶囊剂治疗组和口服液治疗组;其中,174例中男性112例中,急骤高热的32例,肛温常在41℃以上的21例,皮肤干燥的19例,热而无汗的24例,意识障碍的10例,肝肾功能异常的6例;女性62例中,急骤高热的17例,肛温常在41℃以上的15例,皮肤干燥的9例,热而无汗的7例,意识障碍的8例,肝肾功能异常的6例,平均年龄54岁;
中成药对照组:126例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急骤高热的42例,肛温常在41℃以上的30例,皮肤干燥的29例,热而无汗的16例,意识障碍的5例,肝肾功能异常的4例,平均年龄55岁。
诊断标准: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中:
片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每日3次,一次4片,每60天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每日3次,一次2粒,每60天为一个疗程;
口服液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口服液,每日3次,30ml/次,每60天为一个疗程。
中成药对照组:服用羚羊角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 ml,每60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消失;
(2)显效: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减轻50%以上;
(3)有效: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减轻50%;
(4)无效: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热射病,相对于中成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热射病,相对于中成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两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痊愈和显效率(%)片剂治疗组58202412275.8%胶囊剂治疗组58212214174.1%口服液治疗组58222013372.4%中成药治疗组1262726284542%

表3 四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痊愈和显效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例数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第4个疗程片剂治疗组448(18.2%)10(22.7%)12(27.3%)14(31.8%)胶囊剂治疗组439(20.9%)10(23.3%)11(25.6%)13(30.2%)口服液治疗组427(16.7%)11(26.2%)12(28.6%)12(28.6%)中成药治疗组530(0%)3(5.7%)14(26.4%)36(67.9%)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同时对治疗组痊愈和显效人数的129例以及中成药治疗组痊愈和显效的53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治疗组129例中痊愈63例中复发1例,显效66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3.8%;中成药治疗组痊愈和显效人数的53例,痊愈的27例患者中,复发16例,显效的26例患者中,复发18人,复发率64.1%;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痊愈或显效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典型病例:刘某,男性,59岁,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治疗2个月有效,继续服药2个月显效,随访1年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005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7005A21申请号201410405270022申请日20140818A61K36/9064200601A61P29/00200601A61P25/00200601A61K9/20200601A61K9/48200601A61K9/0820060171申请人青岛百慧智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博士创业园72发明人张瑞丽王春元崔亮亮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代理人刘尔才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

2、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材为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005ACN104117005A1/3页21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1535份、宽叶荨麻1030份、滑石1025份、漆姑草。

4、1530份、白豆蔻1035份、通草1530份、箐跌打1035份、黄连1535份、伸筋藤1025份、知母1535份、玄参1535份、囊距翠雀1530份、丹皮1535份、金银花1530份、芡实1030份、藿香1530份、厚朴1035份、硇砂1530份、西瓜翠衣1035份、荷叶1530份、瑞连草1035份、青蒿1025份、球序鹅掌柴1530份、冬瓜皮1035份、凤尾贯众1530份、石菖蒲1035份、蝤蛴1530份、红萆薢1035份、白薇1530份、荃皮1035份、刻裂紫堇1035份、戟叶石苇1530份、铺地黍1035份、麦撇花藤1025份和簕欓10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

5、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1735份、宽叶荨麻1530份、滑石1525份、漆姑草1730份、白豆蔻1535份、通草1525份、箐跌打1735份、黄连1735份、伸筋藤1525份、知母1735份、玄参1735份、囊距翠雀1525份、丹皮1735份、金银花1525份、芡实1530份、藿香1730份、厚朴1030份、硇砂1730份、西瓜翠衣1535份、荷叶1730份、瑞连草1530份、青蒿1525份、球序鹅掌柴1730份、冬瓜皮1535份、凤尾贯众1730份、石菖蒲1030份、蝤蛴1730份、红萆薢1535份、白薇1730份、荃皮1530份、刻裂紫堇1530份、戟叶石。

6、苇1730份、铺地黍1535份、麦撇花藤1525份和簕欓1530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20份、宽叶荨麻17份、滑石18份、漆姑草19份、白豆蔻30份、通草20份、箐跌打19份、黄连25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18份、囊距翠雀20份、丹皮30份、金银花25份、芡实17份、藿香25份、厚朴25份、硇砂18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17份、青蒿20份、球序鹅掌柴1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18份、蝤蛴22份、红萆薢17份、白薇19份、荃皮25份、刻裂紫堇17份、戟叶石苇19份。

7、、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19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30份、宽叶荨麻22份、滑石19份、漆姑草22份、白豆蔻25份、通草20份、箐跌打30份、黄连19份、伸筋藤22份、知母20份、玄参22份、囊距翠雀17份、丹皮25份、金银花20份、芡实28份、藿香25份、厚朴17份、硇砂20份、西瓜翠衣19份、荷叶22份、瑞连草27份、青蒿18份、球序鹅掌柴22份、冬瓜皮19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28份、蝤蛴22份、红萆薢25份、白薇19份、荃皮20份、刻裂紫堇22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20份、麦撇花藤。

8、25份和簕欓28份。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芩22份、宽叶荨麻28份、滑石19份、漆姑草26份、白豆蔻19份、通草25份、箐跌打30份、黄连32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32份、囊距翠雀18份、丹皮30份、金银花22份、芡实28份、藿香26份、厚朴25份、硇砂22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27份、青蒿26份、球序鹅掌柴2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7权利要求书CN104117005A2/3页3份、石菖蒲25份、蝤蛴22份、红萆薢30份、白薇26份、荃皮28份、刻裂紫堇26份、戟叶石苇22份、铺。

9、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27份。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

10、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

11、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

12、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

13、32的膏体,备用;权利要求书CN104117005A3/3页4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

14、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贴剂、栓剂、硬膏剂、凝胶剂或喷雾剂。权。

15、利要求书CN104117005A1/16页5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03背景技术0004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

16、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0005基本病因主要是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传透气不良的衣服等。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

17、者。0006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0007热射病者检查可发现高钾、高钙,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增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0008中医学认为,热射病属于“厥证”范畴。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

18、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喁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0009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说明书CN104117005A2/16页6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0010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

19、,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热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一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发厥。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一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自隋唐以降,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

20、,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宋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0011热射病的病因病机为1、体质因素此为厥证的病因之一。体质指人的素质而言,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平素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阳旺阴亏,或脾虚有痰等,陡遇巨大精神刺激,遂致气血逆乱,发为厥证。00122、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在通常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

21、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清窍失灵而发生昏仆致厥。00133、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其性炎热属阳,内侵人体,传变迅速,传人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正如景岳全书厥逆所说“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0014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

22、。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由于情志、饮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阳明而致暑厥。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0015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又有虚实的区别。大凡气盛有余者,情志突变,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知人事,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或大量出。

23、血者,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知人事,四肢不温,发为厥之虚证。0016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为证候特征。厥之轻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感到头昏乏力,倦怠口干,并无其他明显后遗说明书CN104117005A3/16页7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半日远至一日”,乃致死亡。0017本病的特点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急骤发病,突然昏倒,移时苏醒。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期症状。发作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于气、血、痰、食。

24、、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应的不同病史及临床证候表现。症状发于暑热夏季,面红身热,突然昏仆,甚至谵妄,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方药清开灵注射液、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白虎加人参汤。0018现代医学治疗热射病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1、体外降温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

25、防体温过低。0019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00203、药物降温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00214、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

26、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0022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西医治疗热射病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一种见效快、毒副作用低、疗效好的药物对症治疗热射病。0023发明内容002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的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0025为解决上。

27、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种原料药材为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0026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黄芩1535份、宽叶荨麻1030份、滑石1025份、漆姑草1530份、白豆蔻1035份、通草1530份、箐跌打说明书CN104117005A4/16页81035份、黄连1535份、伸筋藤1025份。

28、、知母1535份、玄参1535份、囊距翠雀1530份、丹皮1535份、金银花1530份、芡实1030份、藿香1530份、厚朴1035份、硇砂1530份、西瓜翠衣1035份、荷叶1530份、瑞连草1035份、青蒿1025份、球序鹅掌柴1530份、冬瓜皮1035份、凤尾贯众1530份、石菖蒲1035份、蝤蛴1530份、红萆薢1035份、白薇1530份、荃皮1035份、刻裂紫堇1035份、戟叶石苇1530份、铺地黍1035份、麦撇花藤1025份和簕欓1035份。0027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黄芩1735份、宽叶荨麻1530份、滑石1525份、漆姑草1730份、白豆蔻1。

29、535份、通草1525份、箐跌打1735份、黄连1735份、伸筋藤1525份、知母1735份、玄参1735份、囊距翠雀1525份、丹皮1735份、金银花1525份、芡实1530份、藿香1730份、厚朴1030份、硇砂1730份、西瓜翠衣1535份、荷叶1730份、瑞连草1530份、青蒿1525份、球序鹅掌柴1730份、冬瓜皮1535份、凤尾贯众1730份、石菖蒲1030份、蝤蛴1730份、红萆薢1535份、白薇1730份、荃皮1530份、刻裂紫堇1530份、戟叶石苇1730份、铺地黍1535份、麦撇花藤1525份和簕欓1530份。0028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

30、芩20份、宽叶荨麻17份、滑石18份、漆姑草19份、白豆蔻30份、通草20份、箐跌打19份、黄连25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玄参18份、囊距翠雀20份、丹皮30份、金银花25份、芡实17份、藿香25份、厚朴25份、硇砂18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17份、青蒿20份、球序鹅掌柴1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18份、蝤蛴22份、红萆薢17份、白薇19份、荃皮25份、刻裂紫堇17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19份。0029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30份、宽叶荨麻22份、滑石19份、漆姑草22份、白豆蔻25份。

31、、通草20份、箐跌打30份、黄连19份、伸筋藤22份、知母20份、玄参22份、囊距翠雀17份、丹皮25份、金银花20份、芡实28份、藿香25份、厚朴17份、硇砂20份、西瓜翠衣19份、荷叶22份、瑞连草27份、青蒿18份、球序鹅掌柴22份、冬瓜皮19份、凤尾贯众25份、石菖蒲28份、蝤蛴22份、红萆薢25份、白薇19份、荃皮20份、刻裂紫堇22份、戟叶石苇19份、铺地黍20份、麦撇花藤25份和簕欓28份。0030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黄芩22份、宽叶荨麻28份、滑石19份、漆姑草26份、白豆蔻19份、通草25份、箐跌打30份、黄连32份、伸筋藤20份、知母30份。

32、、玄参32份、囊距翠雀18份、丹皮30份、金银花22份、芡实28份、藿香26份、厚朴25份、硇砂22份、西瓜翠衣30份、荷叶25份、瑞连草27份、青蒿26份、球序鹅掌柴28份、冬瓜皮30份、凤尾贯众27份、石菖蒲25份、蝤蛴22份、红萆薢30份、白薇26份、荃皮28份、刻裂紫堇26份、戟叶石苇22份、铺地黍30份、麦撇花藤22份和簕欓27份。003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

33、,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说明书CN104117005A5/16页9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003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

34、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和球序鹅掌柴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第二步、将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按所述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

35、,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

36、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003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第二步,将除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第三步、将。

37、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657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说明书CN104117005A6/16页10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103;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10002;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度为100110;第六步、再将第五。

38、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制剂的口服液成品。003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制剂的剂型,所述剂型优选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贴剂、栓剂、硬膏剂、凝胶剂或喷雾剂。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暑益气,开窍醒神的功效,在治疗热射病方面,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治疗疗程短、药效直达病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制作工。

39、艺简便,成本低廉,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0036具体实施方式0037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其中,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黄芩、宽叶荨麻、滑石、漆姑草、白豆蔻、通草、箐跌打、黄连、伸筋藤、知母、玄参、囊距翠雀、丹皮、金银花、芡实、藿香、厚朴、硇砂、西瓜翠衣、荷叶、瑞连草、青蒿、球序鹅掌柴、冬瓜皮、凤尾贯众、石菖蒲、蝤蛴、红萆薢、白薇、荃皮、刻裂紫堇、戟叶石苇、铺地黍、麦撇花藤和簕欓。0038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特性如下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

40、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0039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

41、之要药。”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功用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0040白豆蔻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功用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

42、厚朴、枳壳等同用。说明书CN104117005A107/16页11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0041通草苦,性寒;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功用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经闭乳少,湿热痹痛。该品能利水消肿,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能上清心。

43、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黄连(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长于泻心胃之火,兼有止呕消痞之功,可用于治疗心火旺所致之心烦不眠,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

44、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0042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有泻热除烦,滋阴润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躁,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等症状;其苦寒质润,性沉降,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善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热盛伤津;也用于治疗消渴症;痰热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等症状。0043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

45、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证。0044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

46、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牡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0045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说明书CN104117005A118/16页12胀满下疾、温。

47、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所以,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金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新城疫、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48、此外金银花还有利胆保肝、抗氧化、降血脂、中枢兴奋等作用。0046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李时珍曰“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0047厚朴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厚朴及其挥发油味苦能刺激味觉,反射性的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肠蠕动加快,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厚朴煎剂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49、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0048西瓜翠衣甘,凉,无毒;入脾、胃二经。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0049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本草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白带,脱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损伤瘀血。0050青蒿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功用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