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棒球或软式棒球比赛中使用的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接球用具。
背景技术
作为棒球或软式棒球所使用的接球用具,我们知道有棒球手套和接球手的合指手套,或一垒手的手套。一般,棒球和软式棒球所使用的棒球手套和合指手套,除了考虑手的保护功能外,还根据各防守位置的运动特征,考虑便于进行接球动作及传球动作(为了将球传向右手的换手动作)两方而作功能性的设计,例如,在合指手套的情况下,与棒球手套相比,被做成重点放在接球功能上的形状。尤其接球手的合指手套,其结构要求能适合于捕捉到投手投出的投球威力非常强烈的球。
放入接球手的合指手套中的手的各指头,以拇指和其它四指互相相对的状态而分别被套入合指手套内。最适合捕捉球且对于手的冲击较小的部位(惬意部位),处于接近拇指与食指之间根部的部位,若在该位置接球,不会击伤手。
然而,由于例如击球员打出了擦棒球地球在接球手将要接球之前球路急速产生变化,故离开惬意部位而碰到合指手套的情况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球的力量不自然地并以不合理的方向作用在放入合指手套中的手掌和各手指上,成为击伤接球手的手的原因。尤其,打出了擦棒球的球在离开惬意部位、接近拇指侧的位置而碰到合指手套时,往往比在碰到相对侧的四指时还要击伤手。
其原因首先被例举为,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是以多个手指受到球的力量,而拇指是仅以1根手指受到球的力量,被认为,是否还意外地在合指手套内拇指的保持结构成为问题的情况也较多。
在传统的合指手套中,食指与中指,它们的手指整体可分别插入地分别放入按大致手指粗细做成袋状的部分。无名指与小指的2根手指放入一个袋状部分中,其中,仅小指被插入用搭扣带(ストラツパ)形成的环状部分。另外,拇指也被插入用搭扣带形成的环状部分。该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为了便于接球,而向将拇指及小指保持成较大地分开的状态的方向牵拉各自的手指。如此,为向分开方向牵拉手指,搭扣带的一端被缝制、固定在合指手套的内掌皮革(与放入合指手套内的手的手掌和指肚接触的面的皮革)的所谓腹部部分(土手部分)的外缘,从指肚通过内侧转向指背侧、被分成二股的另一端,各自通过在背部皮革(甲革)(与放入合指手套内的手的手背和指背接触的面的皮革)上开通的孔而被连接在背部皮革的外面。对于如此安装后的搭扣带,拇指能以闭合手指的方向适合搭扣带而适当地控制合指手套的闭合动作(接球时)。
然而,用上述那样的搭扣带来保持拇指及小指的结构,虽然对于闭合手指的方向的动作是方便的,但在张开手指的方向,能使手指在环状部分中自由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当将手放在合指手套内时,例如,在打出了擦棒球的球离开惬意部位而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的情况下,虽然手上不会受到直接的冲击,但合指手套要向冲击的方向扭转,所以相对合指手套内的手产生瞬间的错动,在该错动后的状态下,若球的力量再按压合指手套,则拇指上受到方向不合理的力,特别容易击伤指根部分。当小指侧也产生同样状况时,似乎击伤小指,但在击到小指侧的腹部部分的情况下,与其说是1根小指上受到力,不如说是因为除拇指以外的4根手指与手掌或手背靠以手腕为中心的旋转动作(吸收冲击而向缓和的方向旋转动作)而一体活动,故冲击不会集中在一个部位,在手的整体上冲击容易被分散,从而很少击伤手。更少仅击伤小指。
另外,虽然是不对称的使用方法,但即使不将手指插入搭扣带的环状部之中,由于手也放在合指手套中,故特别当合指手套被充分使用而变得柔软时,即使搭扣带不放在原来位置,也很少有不适感,从而,使用者在无意识中,有不将拇指插入环状部分而把合指手套戴在手上来使用之虞。在这种使用状态下,合指手套相对手来说变得特别不稳定,从而不能进行可靠的接球。
由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保持拇指的结构,不限于接球手的合指手套,也可用于棒球手套或一垒手的手套,虽然很少在比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情况还厉害的条件下进行接球。但在所述棒球手套或一垒手的手套中也同样可期望保护拇指指根部分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打出擦棒球的球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的场合那样,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不适合手而容易产生错动的结构,被认为是容易击伤手的特别是拇指的指根部分的原因,希望将其改进。
鉴于如上述那样传统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将其有效解决的结构,从而,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提高在拇指侧的手与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适合性、由此能尽量减少拇指损伤的接球用具。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接球用具,放入拇指的部分,被形成适合拇指粗细而围绕拇指周围整体的袋状。
本发明的另一接球用具,在相当于拇指指根部分的部位的背侧形成拇指贯通孔,且具有适合于拇指从该贯通孔向外伸出的背面侧周围的套子。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接球用具的合指手套,系背部皮革与衬垫部分接合从而在该背部皮革与衬垫部分之间形成可放入手的空间的合指手套,在所述背部皮革的相当于拇指指根部分的部位形成拇指贯通孔,且具有适合于拇指从该贯通孔向外伸出的背面侧周围的套子,此外,在所述背部皮革与衬垫部分之间放入拇指球(母指球)部分的空间,在放入手后的状态下在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分岔处附近沿拇指内侧缘的部位和从手腕沿至拇指指根的拇指球外侧缘的部位,通过背部皮革与衬垫部分接合而划分,拇指球及其背部适合于衬垫部分及背部皮革而被保持。
通过采用如此结构,拇指的大致整体被保持成适合于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状态,与由传统的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保持的情况相比,增强了与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一体感,即使如打出擦棒球的球那样、球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也很少有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相对手产生错动的情况,还可大大减轻作用在拇指指根部分上的方向不合理的力,击伤该部分的现象基本消失。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接球用具一实施形态的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接球用具另一实施形态的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主视图,且还表示将其主要部分予以放大后的局部剖切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接球用具又一实施形态的棒球手套的主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图1是从拇指侧图示表示本发明的作为接球用具一例子的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主视图。其结构特点虽然是放入拇指的部分的结构,但遮住手背的背部皮革10,使用2张皮革12、13来形成放入拇指的袋状部分11。2张皮革12、13,在相当于拇指的背面部分14,缝合成大致直线状,从而立体状形成放入拇指的袋状部分11。袋状部分11的两侧缘15、16,沿拇指的内侧部分及外侧部分缝制。对于除放入拇指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与传统的合指手套相同。
在拇指放入袋状部分11后的状态下,为便于接球,拇指被保持成相对小指侧较大张开的状态,在球进入合指手套内的同时,可闭合拇指。
如上所述,由于袋状部分11可适合于拇指的整个周围,故即使例如打出擦棒球的球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也很少有合指手套相对手产生错动的现象,或者,即使有一些产生错动的现象,该错动也比用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保持拇指的情况小。因此,作用在拇指指根部分的方向不合理的力被大大减轻,击伤该部分的现象基本消失。
另外,由于象搭扣带的环状部分的情况那样,即使不将手指插入其中,手也无需放入合指手套中,拇指被可靠地插入袋状部分11中,故合指手套成为可靠的佩戴状态。
图2是从拇指侧图示表示本发明的作为接球用具另一例子的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主视图。一般合指手套,虽然在放入手后碰到手掌,为缓和接球时的冲击而将遮住手背的背部皮革缝制在较厚做成衬垫状的衬垫部分的背面侧上,在衬垫部分与背部皮革之间空间被形成放入各手指的袋的形态,而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其结构特点是,具有在合指手套内保持拇指的部分。遮住手背的背部皮革20,在拇指的指根侧遮住拇指球的背面侧的背部部分,如将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剖切表示那样,一直遮到拇指的顶端侧的第1关节与指根侧的第2关节的中间左右的位置为止,在该位置形成拇指贯通孔21。即,指头从该拇指贯通孔21向背部皮革20外伸出。
对于从拇指贯通孔21向背部皮革20外伸出的拇指,为遮住其周围,套子22被缝制固定在衬垫部分25上。该套子22,沿拇指的背面侧周围而适合于拇指地被设计。因此,插入套子22内的拇指在套子22内基本无游隙,从而可获得合指手套与手的充分的一体感。
此外,背部皮革20,在手放入合指手套内的状态下,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分岔处附近沿拇指内侧缘的部位23和从手腕沿至拇指指根的拇指球外侧缘的部位24,被缝制在衬垫部分25上,由所述缝制部23、24划分的背部皮革20与衬垫部分25之间的空间适合于作为拇指的指根部分的拇指球及其背部部分而提高合指手套与手的一体感。另外,对于除保持拇指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与传统的合指手套相同。
另外,在图2的实施形态中,背部皮革20从拇指贯通孔21剪下了前头部分,但也可如通常的合指手套那样,有应形成放入拇指的袋状部分的前头部分。此时,也只要形成拇指贯通孔并从背部皮革上安装套子,以使拇指伸向背部皮革外,就可与图2合指手套相同地使用。
在将拇指放入套子22内的状态下,为便于接球,拇指被保持成相对小指侧较大张开的状态,在球进入合指手套内的同时,可闭合拇指。
如上所述,由于套子22可适合于拇指的背面侧周围,故即使例如打出擦棒球的球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也很少有合指手套相对手产生错动的现象,或者,即使有一些产生错动的现象,该错动也比用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保持拇指的情况小。因此,作用在拇指指根部分的方向不合理的力被大大减轻,击伤该部分的现象基本消失。尤其由于还提高了缝制部23、24的拇指球部分周围的适合性,故进一步提高了手与合指手套的一体感,加上套子22的适合性的提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接球功能及拇指指根部分的保护功能。
另外,象搭扣带的环状部分的情况那样,即使不将手指插入其中,手也无需放入合指手套中,拇指被可靠地插入拇指贯通孔21中而由套子22可靠地保持,始终正确地被佩戴。
本发明如上所述,对接球手的合指手套的用途特别有效,但即使是棒球手套的用途也不改变其实用性。图3表示将拇指贯通孔与套子适用于棒球手套时的实施形态,但在棒球手套的情况下,由于与合指手套不同,背部皮革未被缝制在衬垫部分上地形成放入拇指的袋状部分30,故如假想线所示,也可在该背部侧的拇指指根部分开有拇指贯通孔31,在其外侧缝制套子32。该套子32也比较紧贴地适合于拇指从拇指贯通孔31向外伸出的整体来缝制。当然,将适合于放入后的拇指的整个周围的袋状部分形成为棒球手套也是有效的。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接球用具,拇指的大致整体被保持成适合于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状态,与用传统的搭扣带的环状部分保持的情况相比,增强了与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的一体感,即使例如打出擦棒球的球击到拇指侧的腹部部分,也很少有合指手套或棒球手套相对手产生错动的现象,作用在拇指指根部分的方向不合理的力被大大减轻,击伤该部分的现象基本消失。即,提高了保护使用者拇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