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42701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5763.1

申请日:

2009.10.22

公开号:

CN101694161A

公开日:

2010.04.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D 7/00公开日:201004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7/00申请日:20091022|||公开

IPC分类号:

E21D7/00; E21D5/11

主分类号:

E21D7/00

申请人: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第四十九工程处

发明人:

赵京虎; 范聚朝; 徐树岐; 杨星林; 靳丽娟; 赵静

地址:

056003 河北省邯郸市建设大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代理人:

薛建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主要有:1、采用光面爆破控制技术,2、软岩地层支护工艺,3、马头门顶板离层的加固处理,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马头门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净断面尺寸为5.8m×5.6m。采用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降低了施工难度,较好的释放围岩压力,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作业安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控制技术,其特征是:加密周边眼,周边眼的眼距控制在290×290mm-310×310mm,为降低对围岩的破坏,周边眼隔眼装药,同时在拱部每隔5m安设一组围岩变形观测仪,每天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支护方式,所采取的有效支护方式为围岩的安全支护方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其特征是: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工艺,所述的先柔支护工艺为首先采用锚网索喷一次支护,增加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锚杆和锚索生根在牢固可靠的砂岩层,所述的后刚支护工艺为在完成先柔支护工艺后采用钢筋砼永久支护,并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压力缓冲层, 待现浇砼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壁后注浆技术,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加固,确保砼和顶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的马头门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马头门的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马头门的净断面尺寸为5.8m×5.6m,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和钢筋砼联合支护,锚杆采用φ22mm×2500mm螺纹钢制作,间排距700mm×700mm,网片采用φ6mm钢筋制作,规格1000mm×2000mm,网格100mm×100mm,锚索采用φ17.8mm×6300mm的钢绞线制作,锚索排距2.5m、间距2m,喷砼标号C20,厚度150mm,钢筋采用φ20mm螺纹钢,间排距250mm×250mm,现浇砼标号C50,厚度550mm,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

说明书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井筒马头门的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的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煤层的开采深度在不断的增加,深立井逐渐增多,且一次施工超千米的立井技术已经成熟,随之而来的深层地压、高温、高瓦斯等形成了一系列不利因素。在深立井施工过程中深层动压、静压已经得到了部分释放,应力平衡已被破坏,应力分部情况已发生变化,在马头门施工中地压进一步向马头门周围集中,极易形成应力集中圈,给马头门的设计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深立井施工过程中深层动压、静压已经得到了部分释放,应力平衡已被破坏,应力分部情况已发生变化,在马头门施工中地压进一步向马头门周围集中,极易形成应力集中圈的问题,提供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

    本发明所采用地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控制技术,其特征是:加密周边眼,周边眼的眼距控制在290mm×290mm-310mm×310mm,为降低对围岩的破坏,周边眼隔眼装药,同时在拱部每隔5m安设一组围岩变形观测仪,每天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支护方式,所采取的有效支护方式为围岩的安全支护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本发明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工艺,所述的先柔支护工艺为首先采用锚网索喷一次支护,增加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锚杆和锚索生根在牢固可靠的砂岩层,所述的后刚支护工艺为在完成先柔支护工艺后采用钢筋砼永久支护,并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压力缓冲层,待现浇砼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壁后注浆技术,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加固,确保砼和顶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所述的马头门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马头门的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马头门的净断面尺寸为5.8m×5.6m,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和钢筋砼联合支护,锚杆采用φ22mm×2500mm螺纹钢制作,间排距700mm×700mm,网片采用φ6mm钢筋制作,规格1000mm×2000mm,网格100mm×100mm,锚索采用φ17.8mm×6300mm的钢绞线制作,锚索排距2.5m、间距2m,喷砼标号C20,厚度150mm,钢筋采用φ20mm螺纹钢,间排距250mm×250mm,现浇砼标号C50,厚度550mm,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

    本发明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光面爆破控制技术,加密周边眼,眼距控制在290mm×290mm-310mm×310mm,周边眼隔眼装药,减少装药量,降低对围岩的破坏。同时在拱部每隔5m安设一组围岩变形观测仪,每天对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支护方式。

    2、软岩地层支护工艺

    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工艺,首先采用锚网索喷一次支护,增加锚杆和锚索的长度,使其生根在牢固可靠的砂岩层;然后采用钢筋砼永久支护,并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压力缓冲层。

    3、马头门顶板离层的加固处理

    待现浇砼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壁后注浆技术,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加固,确保砼和顶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

    4、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的马头门设计

    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马头门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净断面尺寸为5.8m×5.6m,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和钢筋砼联合支护,锚杆采用φ22mm×2500mm螺纹钢制作,间排距700mm×700mm;网片采用φ6mm钢筋制作,规格1000mm×2000mm,网格100mm×100mm;锚索采用φ17.8mm×6300mm的钢绞线制作,锚索排距2.5m、间距2m;喷砼标号C20,厚度150mm;钢筋采用φ20mm螺纹钢,间排距250mm×250mm;现浇砼标号C50,厚度550mm;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降低了施工难度,较好的释放围岩压力,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作业安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修复成本。采用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马头门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同时缩短建设周期,提前投产见收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此技术在口孜东煤矿中成功应用,国投新集口孜东煤矿中央回风井井深1015m,马头门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净断面尺寸为5.8m×5.6m,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和钢筋砼联合支护,锚杆采用φ22mm×2500螺纹钢制作,间排距700mm×700mm;网片采用φ6mm钢筋制作,规格1000mm×2000mm,网格100mm×100mm;锚索采用φ17.8mm×6300mm的钢绞线制作,锚索排距2.5m、间距2m;喷砼标号C20,厚度150mm;钢筋采用φ20mm螺纹钢,间排距250mm×250mm;现浇砼标号C50,厚度550mm;在喷砼和现浇砼间铺设厚50mm的泡沫板。地质概况:该马头门顶板为煤层和岩层组成的复合性顶板,顶板完整性差,极易发生离层现象。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主要有:1、采用光面爆破控制技术,2、软岩地层支护工艺,3、马头门顶板离层的加固处理,当风井井深达1000m时,马头门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净断面尺寸为5.8m5.6m。采用不稳定地层大型马头门施工技术,降低了施工难度,较好的释放围岩压力,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善了作业安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