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4110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8096.9

申请日:

1988.11.30

公开号:

CN1034769A

公开日:

1989.08.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14; D04H13/00; E04C2/16

主分类号:

D04H3/14; D04H13/00; E04C2/16

申请人:

荻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矢吹增男

地址:

日本岡山县

优先权:

1987.11.30 JP 303997/87; 1987.11.30 JP 303998/8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王彦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由许多根经纬纱线条相结合形成的无纺织物,以及由纱线条与薄膜状物体相组合形成的无纺织物以及它们的制造装置。为了得到经纬纱线条之间以及纱线条与薄膜状物体之间结合强度、机械强度、耐久性均优异的无纺织物,采用了复合层构造的纱线条,此纱线条是由熔点不同的两种合成树脂制成。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中具有:一对纱线支持构件、挂纱装置、重叠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加压接合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无纺织物是,将由熔点高的合成树脂作为基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作为表层的熔点不同的2种以上的合成树脂做成的纱线条分别按经、纬方向多根大致平行地排列,并至少使上述的纱线条交叉叠合二层,在前述的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热压接合,使经、纬纱线条在交叉部结合为一体而形成的。
2: 一种片状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无纺织物是,将由熔点高的合成树脂作为基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为表层的熔点不同的2种以上合成树脂做成的纱线条在一个方向上多根大致平行排列,同样使其至少在一个面上与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物体重叠,在前述的纱线条的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加压接合,上述的纱线条和上述的薄膜状物体相对粘合为一体而形成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是在由熔点比较高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基层的一个面或二个面上,层叠比其熔点低的合成树脂而制成的多层薄膜,经切割后所得到多层结构的带状的纱线条,该无纺织物是由这种纱线条做成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是由以熔点较高的合成树脂作为芯,在它的表面覆盖上比它熔点低的合成树脂,从而得到复合单丝,上述的无纺织物是用此种单丝纱线条制成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的带状纱线条作为经纬方向上某一方向的纱线条,用上述的复合单丝作为另一方向上的纱线条而制成的无纺织物。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物体是单向拉伸的薄膜做成的,其拉伸方向同一个方向的纱线条相交叉地与该纱线条重叠后形成上述的无纺织物。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物体是,在由熔点比较高的合成树脂做成的基层上,至少在其一个面上将比其熔点低的合成树脂层叠后而形成的单向拉伸的多层薄膜,前述的表层树脂一侧和前述的纱线条对接,使其熔融粘着而形成上述的无纺织物。
8: 一种无纺织物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部分: 纱线支持构件:隔开一定间隔地在两侧并列安装着一对纱线支持部件,它们大致平行地支持着在它们之间横挂的纱线条,并连续地输送; 挂纱装置: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是由熔点不同的2种以上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其中高熔点的合成树脂作基层,低熔点的合成树脂作表层,将此纱线条作为纬纱连续的供给,并蛇行状地将此纱线条横挂在上述一对纱线支持构件之间; 重叠装置,在上述纱线支持构件上横挂的纬纱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连续地供给作为经纱的上述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或者供给代替经纱的合成树脂的薄膜状物体,并使它们和上述纬纱成交叉方向重叠; 加热装置:将前述的重叠的纬纱纱线条和经纱纱线条(或薄膜状 物体)在前述的表层树脂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加热; 加压接合装置:在前述的加热状态下,对上述纬纱与经纱(或薄膜状物体)从上下两个方向加压接合,使之结合; 此外,上述一对纱线支持构件延伸至上述加热装置,以及加压接合装置的位置为止。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即主要是将多根纱线条成经、纬方向排列,使其交叉,并在交叉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网状无纺织物;或者将在经、纬至少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根纱线条和合成树脂制成的薄膜状物体重叠在一起结合成的片状的无纺织物;以及它们的制造装置。

    由经、纬方向的纱线条结合而形成的网状无纺织物,例如作为纸、合成树脂薄膜、纤维层叠物以及其它片状物的增强层,广泛地用于地板瓷砖的衬垫增强层和其它建筑用的增强材料、过滤网及其他各个领域。

    以往的这种无纺织物,例如特开昭58-104255号公报所表示的那样,一般是将通常的复丝等纱线条用作经纱或纬纱,分别把很多根纱线条平行排列,并使其至少交叉2层,在经纱层和纬纱层上的纱线条之间的交点上用粘结性树脂等粘接剂粘接而成的。

    然而,在上述的无纺织物的制造中,如上述公报上所表示的那样,左右往复地横挂在一对纱线支持构件上输送的纬纱,在粘合剂里浸渍以后,将它和经纱合在一起加热干燥,或者是纬纱和经纱合在一起后在粘合剂里浸渍,然后加热干燥。在这种浸渍工序之后,由于纬纱从纱线支持构件上脱离,会产生松弛、歪斜或破洞等问题。即使从纱线支承装置上脱离后由皮带将经、纬纱线条在上下两个方向保持住的情况下,上述的松弛也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如前述那样制造出来地无纺织物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由于采用粘接剂,纱线条之间的结合强度不够充分,容易产生剥离等。

    于是采用了用热可塑性树脂作为原料的单丝或带状纱线条来作为经、纬纱线条,经热压接合使经、纬纱线条高效率地熔融粘合为一体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的纱线条仅是由一种合成树脂做成的,因此可能出现在热压接合时由于软化或熔融而造成的伸长效果不好、强度降低、由于收缩变形而产生破洞等现象。

    另外,因为上述的无纺织物是由经、纬纱线条形成的网状物,其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用合成树脂制成的薄膜状物体来代替上述经、纬中一个方向的纱线条成分。这种薄膜状的物体和上述的纱线条一起组合成片状的无纺织物,即使在上述的纱线条和薄膜状的物体经热压接合粘为一体的情况下,因为上述的薄膜状物体及纱线条都只是由一种合成树脂做成的东西,所以它们受热受压时由于软化、熔融,其伸长的效果和强度降低,并产生收缩变形。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经、纬纱线条结合形成的网状无纺织物,其经、纬纱线条之间用热压的方法以产生确实的牢固的结合,而且能保持其纱线条自身的强度,其耐剥离强度和耐久性均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至少在经、纬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纱线条和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的物体结合成的片状的无纺织物,上述的纱线条和上述薄膜状的物体的结合采用热压接合法以获得确实的牢固的结合,而且能充分地保持原有纱线条自身的强度,其耐剥离强度和耐久性均优。

    再有,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在无纺织物上不产生破洞,确实能高效率地制造上述的无纺织物的装置。

    本发明作为由经、纬纱线条的结合而产生的无纺织物,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采用了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纱线条。其中,以熔点高的合成树脂作为基层材料,以熔点低的合成树脂作为表层形成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再将上述纱线条按经纬方向分别多根平行排列,并至少使其交叉两层,在上述的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材料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压接合,使经、纬纱线条结合成为一体。

    在这种无纺织物中,经、纬纱线条上比基层材料树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表层之间由于热压接合而软化熔融,在纱线条之间的交叉部确实而牢固地结合为一体,不容易产生剥离,而且,由于前述的热压接合是在上述的表层树脂的融点以上、基层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基层树脂不会软化和熔融,所以其拉伸强度等机械特性不受破坏,仍然具有原来的强度,而能保持这种无纺织物的使用上所必要的强度。

    还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纱线条和薄膜状的物体组合而成的片状无纺织物,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将上述的比基层材料熔点低的树脂作为表层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在一个方向上大致平行地排列多根,同时至少一个面和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物体重叠在一起,在上述的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材料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压接合,把上述的纱线条和薄膜状的物体粘合成为一体。

    在这种无纺织物中,同样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纱线条,当比基层树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表层软化熔融后,可与薄膜状物体相接的一侧确实而牢固地结合为一体,不会容易地剥离,而且上述的热压接合是在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纱线条的基层树脂没有被软化熔融,所以其拉伸强度等特性不受破坏,仍具有原先一样的强度,所以纱线条能起到良好的而且确实的增强作用,可以防止薄膜状物体的伸长和破裂,能保持具有防雨布效能的无纺织物所必要且充分的强度。

    作为上述的薄膜状的物体,使用单轴拉伸的薄膜,其伸长方向与纱线条的方向相交叉的情况下,由于薄膜状物体在伸长方向上的伸长效果以及与其交叉方向上纱线条的增强效果,拉伸强度及抗撕裂强度可以分别得到确保。

    特别是上述的薄膜状的物体,是用相对说来熔点较高的合成树脂制的基层的至少一个面上,由比它熔点低的合成树脂层叠后形成的单轴伸长多层薄膜。将上述表层树脂的一侧与前述的纱线条相对接的时候,通过前述的热压接合,薄膜状物体的表层树脂和前述的纱线条的表层树脂双方熔融粘合,进一步提高了的结合强度。

    如上面所述的,作为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可以使用多层结构的带状纱线条或者复合单丝纱线条这二者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将它们一起使用,特别是仅用前述的带状纱线条时,可以减少无纺织物的厚度。在使用复合单丝纱线条时,可以在不降低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加大纱线条之间的间隔。

    还有,为了制造上述的无纺织物,本发明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部分:纱线支持构件,该构件相隔一定距离地在两侧并排设有一对纱线支持构件,把它们之间横挂的大致平行的纱线条由它们支持着连续地进行输送;挂纱装置,该装置将上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作为纬纱连续地供给,蛇形状(来回往复状)地将纱线横挂在所述的一对纱线支持构件之间;重叠装置,该装置向上述的纱线支持构件上横挂的纬纱的上面和(或者)下面连续供给作为经纱的上述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或代替经纱的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状物体,并把它和上述纬纱按交叉方向相互重叠;加热装置,该装置在前述的表层树脂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将上述的相互重叠在一起的纬纱和经纱(或薄膜状物体)加热;加压接合装置,该装置将处于加热状态下的上述的纬纱和经纱(或薄膜状物体)从上下两方加压使其结合;此外,上述的一对纱线条支持构件一直延伸到上述加热装置和加压接合装置的位置为止。

    用这种制造装置,把比基层树脂熔点低的树脂作为表层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作为纬纱,在一对纱线支持构件上以大致平行的蛇行状进行横挂并输送,将它与在其上面和(或者)下面的作为经纱的纱线条(或薄膜状物体)以交叉方向合在一起,此后,将这纬纱和经纱(或薄膜状物体)以纱线条表层树脂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熔点以下的温度加热,仅使上述的表层树脂软化并熔融,在此加热状态下,从上下两个方向加压,可使纱线条之间或者纱线条和薄膜状物体之间可靠地结合起来而不对纱线条的基层树脂的特性产生影响,可以高效率地制造上述的无纺织物。

    特别是,由于支持并输送作为纬纱条的一纱线支持构件一直延伸到加热装置和加压接合装置为止,所以在此输送途中不会使纬纱产生松弛和歪斜或者破洞,能制造出上述的无纺织物。

    如上所述,由经、纬向纱线条的结合产生的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由于经、纬向纱线条的表层的树脂之间熔化粘着,可非常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优秀的耐剥离强度,而且不会有基层树脂的软化、熔融的现象,不会损失基层树脂所具有的抗拉强度等特性,因而具有原来一样的强度。这种无纺织物非常经得起使用,有良好的耐久性。

    因此,这种无纺织物非常适用于用作纸、合成树脂薄膜等各种片状物的增强层,建筑材料中的增强材料,以及将它单独使用时的网状材料,这种无纺织物也能非常合适地用于其它各种领域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由薄膜状物体和纱线条的组合而制成的无纺织物中,由于表层树脂的熔化粘着,作为增强层的纱线条和薄膜状物体可靠地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优良的耐剥离强度。不会因基层树脂软化、熔融、而破坏抗拉强度等特性,因此具有同原先一样的强度,使纱线条能良好而确实地起到增强作用,可防止薄膜状物体的伸长和破损,用作无纺织物非常经得起使用。

    因此,这种无纺织物不但能用作纸、合成树脂薄膜等各种片状物体的增强层和各种建筑用材料的增强材料,而且在网状的物体无法使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其利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各种场合。

    还有,如使用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不会给纱线条的基层树脂带来不良的影响,可以高效率地制造上述的无纺织物,尤其是支持并输送作为纬纱纱线条的一对纱线支持构件可不使纱线条脱离地保持着,直到进行前述的加热及加压接合为止,因此,在热压接合使其结合之前,作为纬纱的纱线条不会松弛,能够可靠地制造前述的没有纱线条歪斜和破洞的品质优良的无纺织物。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第一图为表示由经、纬方向纱线条的结合而形成本发明无纺织物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第二图为第一图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第三图和第四图为表示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是制造第一图中的无纺织物时的侧面图和平面图。

    第五图至第七图分别为表示由经、纬方向纱线条的结合而形成的无纺织物的其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第八图为表示由纱线条和薄膜状物体组合而成的本发明无纺织物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第九图为上述无纺织物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第十图为表示其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第十一图和第十二图为表示在制造图八中的无纺织物时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概略的侧面图和平面图。

    第十三图至第十五图分别为表示由纱线条和薄膜状物体组合而成的无纺织物的其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

    第一图和第二图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它是由经、纬方向的纱线条结合而制成的无纺织物,作为经、纬向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和(Y2)是由熔点不同的两种合成树脂(A)(B)形成的带状的纱线条。上述的带状纱线条是由相对说来熔点较高的合成树脂A做成基层,由相对说来熔点比较低的合成树脂B在基层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上做为表层,层叠后形成的多层薄膜,并按所需幅宽切割,所得到多层结构的扁平的纱线条,通常,上述的多层薄膜是在切割之前进行单向拉伸,或者是在切割后进行单向拉伸。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用作纬纱的很多根平行排列的纱线条(Y1)形成的纱层的上下两面上,排列着很多根用作经纱的纱线条(Y2),将纱线条(Y2)与纱线条(Y1)重叠,并以表层树脂(B)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A)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热压接合,经、纬方向的纱线条(Y1)(Y2)之间在交叉部结合成为一体。

    第三图和第四图表示制造第一图那样的无纺织物的制造装置,其构成如下:

    该装置具有一对纱线支持构件(10a)(10b),该构件以一定的间隔在左右两侧并排设置,并且向纱线的输送方向伸展,这种纱线支持构件(10a)(10b)实际上具有相同构造,在全长的主要部分具有螺旋状的螺纹,或者是螺旋弹簧及其它同效的螺旋导向结构,在上述的两者之间被横挂的用作纬纱的纱线条大略平行地被支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支持构件(10a)(10b)的回转可以将纬纱连续地输送。特别是在本发明的装置中,两个纱线支持构件(10a)(10b)的设置是延伸到后面要说到的加热装置及加压粘接装置为止。

    (20)为挂纱装置,该装置是将由筒管等供给的上述多层带状纱线条等形成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作为纬纱连续地供给,并将其在上述的一对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之间蛇形状(左右往复状)地横挂的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是:安装有中空导向臂(22),该导向臂从处于两侧的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之间大致中央位置的中空轴(21)沿半径方向延伸;同时,以适当的驱动手段驱动上述的中空轴(21)在中心进行回转运动。为此,纬纱从上述的中空轴(21)起经导向臂(22)的顶端开口部向外导出,在上述的两侧的纱线支持构件(10a)(10b)的周围缠绕,以所需的间隔蛇行状地横挂在两支持构件上并被输送。还有,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导向臂(22)的数目为一根,但前述的导向臂(22)的数目是可以增加的,由此可以供给多根的纬纱。

    (30)为重叠装置,该装置是将从装置的上下方经过导向罗拉(31)(31)连续供给的纱线条(Y2)作为经纱,相对于上述的横挂在支持构件(10a)(10b)上送出来的作为纬纱的纱线条以交叉方向重合的装置,它由一对整经用的沟槽罗拉(32)(32)组成,由此,可使前述的经纱平行并按所需间隔排列,再和纬纱重叠。

    (40)为加热装置,该装置是将上述的重叠在一起输送过来的经、纬纱线条(Y1)、(Y2)加热的装备有加热器等部件的加热装置,特别是,它的构成能使它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具有复合层构造的纱线条(Y1)(Y2)的表层树脂(B)的熔点以上,在基层树脂(A)的融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调整并加热。所以由它加热的纵、横两种纱线条(Y1)(Y2)的表层树脂(B)软化熔融,而比它熔点高的基层树脂(A)不会软化熔融。

    (50)为加压接合装置,该装置是由装配在上述的加热装置的后续位置上的几个罗拉(51)、(52)、(53)等组成的加压装置,它能使在上述的温度范围内处于被加热状态的经、纬纱线条,从上下两方受到加压接合,通过该加压接合,经、纬纱线条(Y1)(Y2)在它们的交叉部,在上述的加热面软化熔融的表层树脂(B)(B)之间,由于熔融粘着而结合为一体。

    前述的加热装置(40)以及加压接合装置(50),位于延伸至该装置位置而设置的两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之间,可使在两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上横挂的、用作纬纱的纱线条(Y1),大至在上述热压接合的同时或压接之后,从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上脱离。

    因此,在上述生产装置中,如果采用经、纬向的纱线条(Y1)(Y2),特别是采用上述的多层带状的纱线条进行制造时,作为纬纱的带状的纱线条(Y1)由挂纱装置(20)的回转把其蛇形状地挂在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上,其表层向上和向下按所需要的间隔以平行排列的状态输送。与此同时,从制造装置的上方及下方供给的用作经纱的带状纱线条(Y2)由重叠装置(30)在前述纱线条(Y1)的上、下面上以交叉方向平行地排列并与纱线条(Y1)重叠。此后,由加热装置(40)在前述的表层树脂(B)的熔点以上基层树脂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加热,只有表层树脂(B)软化熔融,在此种状态下由加压接合装置加压,经、纬纱线条(Y1)、(Y2)在它们交叉部表层树脂(B)(B)之间熔融粘为一体,如图1(第2图)所示,即可得到一层纬纱线条(Y1)层和它的上、下面的经纱纱线条(Y2)层形成的三层结构的无纺织物。

    以上所述的用作经、纬纱线条(Y1)(Y2)的带状纱线条的幅宽、厚度以及纱线条之间的排列间隔等,可以根据用途任意的设定。例如:纱线条(Y1)(Y1)或者(Y2)(Y2)之间的间隔变大,则网眼的开口程度变大。另外,如图所示,经纱纱线条(Y2)(Y2)除在上下方向相互不同的位置排列外,也能够在上下对应的位置排列和上下一部分相互重叠的排列,后者就构成为非网状的了。还有,在制造上述的无纺织物时,多根经纱纱线条(Y2)可有一部分与前述带状纱线条的幅宽不同,还可以有一部分采用异色纱线条。

    还有,上述的经纱纱线条(Y2)并不限于使用如图所示那样的三层结构的带状纱线条,它的中间是基层树脂,两面表层是比基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B),而且也可以采用两层结构的带状纱线条,它仅在与纱线条(Y1)对接的一侧采用比基层树脂熔点低的合成树脂,但宽度一变狭,则带状纱线条产生扭转,前述的表层树脂就会出现与纬纱对接不起来的部分,所以希望采用图示那样的3层构造的带状纱线条。

    第5图所示为,作为经、纬向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Y2)由熔点不同的2种合成树脂(A)(B)做成的复合单丝取代了前述带状纱线条,该复合单丝是以熔点比较高的合成树脂(A)作为基芯,用比它熔点低的合成树脂(B)覆盖在表面而制成的,图中表示用这种纱线条由前述的制造装置同样地进行制造的情况。在此实例中,也是在纬纱纱线条(Y1)平行地排列的同时,它的上下方分别将很多的经纱纱线条(Y2)平行地与纬纱相互交叉排列,加热温度在前述的表层树脂(B)的熔点以上,基芯树脂(A)的熔点以下,使表层树脂(B)软化熔融,通过加压接合使经纬纱线(Y1)(Y2)在它们的交叉处由前述的表层树脂(B)(B)熔化接合在一起。

    在此实例中,纱线条(Y1)(Y2)的粗细以及纱线条相互之间的间隔等可以根据用途适当的确定,而且,作为经纱的纱线条(Y2)可以有一部分纱线条与它们相互间的间隔和直径粗细以及颜色等不同。

    再有,根据本发明,在纬纱纱线条(Y1)采用上述复合单丝的情况下,作为经纱的上、下方的纱线条(Y2)(Y2)双方可以采用上述的带状纱线条(第6图)或者上下方的一方用带状纱线条,另一方用复合单丝(第7图),与上述同样地可以在交叉处由表层树脂(B)结合为一体。与此相反,在纬纱纱线条(Y1)采用上述的带状纱线条时,经纱的上、下方的纱线条(Y2)(Y2)双方可以采用上述的复合单丝,或者上下方的一方用带状纱线条,另一方采用复合单丝。

    再有,经纱纱线条(Y2)也可以混用上述的带状纱线条和复合单丝。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例中每个都是表示了一层纬纱纱条(Y1)层和它的上、下方的经纱纱线条(Y2)(Y2)层形成的三层构造,但是本发明可以实行一层纬纱纱线条(Y1)层和它的上下方中一方的经纱纱线条(Y2)层组成的二层构造。

    第8图及第9图表示由纱线条和薄膜状物体组合的无纺织物。作为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是由两种不同熔点的合成树脂(A)(B)制成的复合单丝,其中熔点较高的合成树脂(A)作基芯,熔点较低的合成树脂(B)覆盖在其表面。上述合成树脂制作的薄膜(2)是在长度方向拉伸过的,所谓单向拉伸薄膜。以上二图表示了由复合长丝和拉伸薄膜制成的片状无纺织物。

    在此实例中,前述复合单丝形成的纱线条(Y1)在纬向上多根平行地排列,与此同时,在它们的上、下面上,上述的单向拉伸薄膜状物体(2)(2)在它们的拉伸方向上也就是长度方向上分别与前述的纱线条(Y1)相交叉,重叠在一起,将它在前述纱线条的表层树脂(B)的熔点以上,基层材料树脂(A)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热压接合,使前述的纱线条(Y1)与前述薄膜状物体(2)(2)粘合为一体。特别是,不使上、下薄膜状物体(2)(2)之间熔化粘合,则与纱线条(Y1)层构成三层结构。

    此实例中的无纺织物,在薄膜状物体(2)的拉伸方向上,由于薄膜状物体本身延伸的结果,具有适当的拉伸强度,在与此相交叉的方向上,由于纱线条(Y1)的增强作用,确保了拉伸及抗撕裂强度。

    第10图所表示的实例是:上述薄膜状物体(2)(2)是,在由熔点较高的合成树脂(A)构成的基层上至少有一面层叠了熔点较低的合成树脂(B),经单向拉伸后形成的多层薄膜,用这种多层薄膜作为上述薄膜状物体,将其表层树脂(B)一侧与前述纱线条(Y1)重叠粘合在一起。此时,与前述同样,在上述表层树脂(B)的熔点之上,基层树脂(A)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热压接合,使薄膜状物体(2)(2)的表层树脂(B)和纱线条(Y1)的表层树脂(B)双方软化熔融粘合为一体,因此粘合强度更高,而且如同图所示,上、下薄膜状物体(2)(2)之间全面地粘接结合。

    上述的无纺织物,如与第三图相同的第11图和第12图所示,它所采用的生产装置与第3图及第4图所说明的无纺织物生产装置相同,特别是它可以供给代替经纱的薄膜状物体(2)来进行制造。下面说明它的生产过程,但因该装置的构造与上述无纺织物生产装置大体上相同,故略去它的详细说明。

    首先,由筒管等供给的、作为纬纱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从挂纱装置(20)的中空轴(21)经在它半径方向延伸的中空导纱臂(22)的顶端开口部向外部引出,通过这个挂纱装置(20)的回转,将纱线条(Y1)缠绕在左右两侧并列的一对纱线支持构件(10a)(10b)的周围,如第12图所示的那样,以所需要的间隔来回往复地横挂在上面。纱线支持构件(10a)(10b)向输送方向延伸,而且具有螺旋导向机构,它将在纱线支持构件之间横挂的纱线条(Y1)以大致平行地被支持的状态通过纱线支持构件(10a)(10b)的回转进行连续地输送。

    另外,取代经纱的薄膜状物体(2)(2),与经纱同样地由导向罗拉(31)(31)从装置的上方以及下方在长度方向连续地供给,由重叠装置(30)的罗拉(32′)(32′)使其和上述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上横挂并输送的纱线条(Y1)方向交叉地重叠在一起送出。该罗拉(32′)(32′)没有必要制成经纱重叠时使用的那样的,为了整经而带有沟槽的罗拉。

    而且,上述以重叠在一起的状态输送的纱线条(Y1)和上、下的薄膜状物体(2)被加热装置(40)加热。此加热装置(40)可以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的表层树脂(B)熔点以上以及基层树脂(A)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调节并加热,因此,被加热的纱线条(Y2)的表层树脂(B)软化熔融,熔点较高的基层树脂(A)不软化熔融。

    此后,由在加热装置(40)的后续位置上设置的多个罗拉(51)、(52)、(53)所组成的加压接合装置对处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刚刚被加热过的状态中的纱线条(Y1)和薄膜状物体(2)从上下两方加压接合,中间层的纱线条(Y1)和薄膜状物体(2)因上述的加热被软化熔融了的表层树脂(B)粘接为一体,制成上述的无纺织物。举例来说,薄膜状物体(2)的表层比基层树脂(A)的熔点高,则可得到第8图那样的无纺织物。另外,薄膜状物体(2)表层与表层树脂(B)的熔点相同时,则可得到第10图那样的无纺织物。

    在上面叙述中,纱线支持构件(10a)(10b)如果延伸至上述的加压装置(50)的位置,则可以使横挂在两纱线支持构件(10a)(10b)上的纬纱纱线条(Y1),不产生松弛等现象地和薄膜状物体(2)(2)粘接起来。

    第13图所表示的实施例,是在上述薄膜状物体(2)(2)的上下任意一面,例如省略上面,将薄膜状物体(2)与大致平行排列的纱线条(Y1)的一侧面重叠,如上述那样粘合为一体。

    还有,第14图以及第15图所示为,用与纬纱纱线条(Y1)同样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2)作为经纱来使用,以取代上述上、下薄膜状物体(2)(2)的任意一面,相对于前述纱线条(Y1)以相交叉的方向排列并与之重叠,与上述一样地粘合为一体的情况。特别是第15图所示为纬纱纱线条(Y1)以及经纱纱线条(Y2)两者都采用比基层树脂熔点低的树脂(B)作为表层的复合扁平的纱线条等复合结构的带状纱线条的情况,纱线条(Y2)依靠表层树脂(B)与纱线条(Y1)和薄膜(2)相接合。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经、纬纱线条(Y1)(Y2)的增强效果,使之成为纵横两个方向的拉伸强度都很高的无纺织物,能够防止薄膜状物体的破裂,特别是能够使用未经拉伸的薄膜来作为薄膜状物体。

    上述的带状纱线条在第8图(第9图)、第10图以及第13图等实施例中也都可以同样地使用,而且也可以与上述的复合单丝纱线条组合使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纱线条(Y1)以及纱线条(Y2)的单丝纱线条和带状纱线条的直径、宽度、厚度以及纱线条与纱线条之间排列的间隙,还有薄膜状物体(2)的厚度等都可以根据用途任意设定,对于经纱的纱线条来说,可以部分地改变间隔、种类和颜色。通常,经、纬纱线条(Y2)(Y2)在使用单丝纱线条时,粗细程度可达到2000旦尼尔左右,用带状纱线条时,特别适用于厚度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的。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层结构的纱线条(Y1)(Y2)的基层所用的合成树脂(A),可以举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己烯醇、聚丙烯腈、聚偏二氯乙烯、聚酰胺、聚酯,以及属于这些系列的共聚物等热可塑树脂。

    作为表层的低熔点合成树脂(B)是,在与上述基层的合成树脂(A)组合中比基层树脂(A)熔点低,而且在其热压接合温度范围内,不会因上述的基层树脂(A)的延伸,而失去拉伸强度等特性的热可塑性树脂,可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共聚物,己烯-丙烯酸共聚物等。

    另外,作为合成树脂制薄膜状物体(2),除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单向拉伸合成树脂薄膜和多层薄膜之外,还可以使用由其它合成树脂制成的各种薄膜状物体,例如有许多小孔的多孔薄膜,或者是通过轧纹整理或者用切割器割成纤维条状后拉伸形成网状的薄膜以及通过异形挤压加工形成的网状薄膜等用合成树脂作为材料的薄膜状的无纺织物等。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纺织物及其制造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由许多根经纬纱线条相结合形成的无纺织物,以及由纱线条与薄膜状物体相组合形成的无纺织物以及它们的制造装置。为了得到经纬纱线条之间以及纱线条与薄膜状物体之间结合强度、机械强度、耐久性均优异的无纺织物,采用了复合层构造的纱线条,此纱线条是由熔点不同的两种合成树脂制成。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中具有:一对纱线支持构件、挂纱装置、重叠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加压接合装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