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183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30CN203741830U(21)申请号 201420044340.X(22)申请日 2014.01.24E02D 5/58(2006.01)E02D 27/14(2006.01)(73)专利权人刘献刚地址 330025 江西省南昌市小兰经济开发区富山东大道1211号(72)发明人刘献刚 付豫楹 熊小林(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包括混凝土桩体,所述混凝土桩体具有顶端和底端;还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桩体的顶端;所述混凝土桩体内设。
2、有钢筋笼和预应力筋,其中,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筋笼靠近所述混凝土桩体底端的一端上,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所述承载结构实现对混凝土桩体的压缩。(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1830 UCN 203741830 U1/1页21.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包括混凝土桩体,所述混凝土桩体具有顶端和底端;还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桩体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桩体内设有钢筋笼。
3、和预应力筋,其中,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筋笼靠近所述混凝土桩体的所述底端的一端上,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所述承载结构实现对所述混凝土桩体的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为若干根,且沿所述混凝土桩体轴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上附着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混凝土桩体进行物理隔离,从而使得所述承载结构达到龄期后所述预应力筋能够被拉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内部设有薄钢管和钢筋网,所述薄。
4、钢管与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钢筋网固定定位连接,其中,所述预应力筋设于所述薄钢管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为钢丝束、钢绞线或钢锚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为承台,所述承台包括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垫层;所述承载结构上设有用于将所述预应力筋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上的固定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为底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41830 U1/2页3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桩体,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背景技术0002 我国。
5、建筑工程桩基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使用木桩作为住所、木桥基础。19世纪20年代出现铸铁、钢板桩和钢管桩基础。上世纪初才出现厂制和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就地灌注混凝土桩则在上世纪2030年代一些高层建筑的基础中使用。0003 近几年来,建筑桩基发展很快,一些新的桩型和施工工艺得到了推广运用,其共同特点是提高承载力,降低造价。其中包括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压灌混凝土桩、挤扩支盘桩、大直径筒桩和预应力竹节管桩等等。0004 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桩基技术的特点为:抗压灌注桩注重竖向抗压承载力,当需要满足竖向抗拔(抗浮)要求时,必须大量增加钢材用量,然而大量增加钢材只能局部。
6、有效地增加抗拉强度增强抗拔或抗浮性能,由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差,当桩体依然承受较大拉力(浮力)时很容易出现桩身开裂或钢筋绣蚀破坏。当遇到抗拔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现有技术通常会采用增加抗拔桩或抗拔锚杆,而这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造价和延长了施工的周期。因此,有需要发明出一种新型的桩体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桩体无法同时具有较高抗压性、抗拔性和抗裂性的要求,从而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抗压性、抗拔性和抗裂性的现场灌注抗压抗拔抗裂综合作用桩。0006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包括混凝土桩体,所述混凝土桩体具有顶端和底端;还。
7、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桩体的顶端;所述混凝土桩体内设有钢筋笼和预应力筋,其中,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筋笼靠近所述混凝土桩体底端的一端上,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所述承载结构实现对混凝土桩体的压缩。0007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预应力筋为若干根,且沿所述混凝土桩体轴向均匀布置。0008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预应力筋上附着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混凝土桩体进行物理隔离,从而使得承载结构达到龄期后所述预应力筋能够被拉张。0009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承载结构内部设有薄钢管和钢筋网,所述薄。
8、钢管与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钢筋网固定定位连接,其中,所述预应力筋设于所述薄钢管内部。0010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预应力筋为钢丝束、钢绞线或钢锚索。0011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承载结构为承台,所述承台包括混凝土底板和混说 明 书CN 203741830 U2/2页4凝土垫层;所述承载结构上设有用于将预应力筋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上的固定部件。0012 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承载结构为底板。0013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0014 1.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混凝土综合作用桩通过现场灌注的方式进行综合作用桩的浇柱成桩,可以大大增加桩体在土壤内部的抗浮性能,另外,在混凝土。
9、达到设计龄期后,通过锚拉底座采用拉张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拉张,可以在不增加钢筋使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综合作用桩的抗拉抗裂性,能够大大节约具有高抗拉抗裂性综合作用桩的制造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这种综合作用桩可以在原有较好抗压性能和同时具备较好的抗浮性能和抗拉抗裂性能。附图说明001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综合作用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实施例10018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所述综合作用桩包括混凝土桩体1,所述混凝土桩体1具有顶。
10、端和底端;还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桩体1的顶端;所述混凝土桩体1内设有钢筋笼8和预应力筋2,其中,所述预应力筋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筋笼8靠近所述混凝土桩体1底端的一端上,所述预应力筋2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2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所述承载结构实现对混凝土桩体1的压缩。0019 所述地下空间建筑结构,所述预应力筋为若干根,且沿所述混凝土桩体轴向均匀布置。0020 所述预应力筋上附着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所述预应力筋2与所述混凝土桩体1进行物理隔离,从而使得承载结构达到龄期后所述预应力筋2能够被拉张。0021 所述承载结构内部设有薄钢管5和钢筋网(此处未标出),所。
11、述薄钢管5与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钢筋网固定定位连接,其中,所述预应力筋2设于所述薄钢管5内部。0022 所述预应力筋2为钢丝束、钢绞线或钢锚索。0023 所述承载结构为承台,所述承台包括混凝土底板3和混凝土垫层4;所述承载结构上设有用于将预应力筋2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上的固定部件6,所述固定部件为预埋铁盒7。002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说 明 书CN 203741830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4183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