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389109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306396.2

申请日:

2007.12.28

公开号:

CN101468740A

公开日:

2009.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03; B65D85/30; B31D5/00; B29C65/00

主分类号:

B65D81/03

申请人:

廖建华

发明人:

廖建华; 廖耀鑫; 简伯欣; 廖耀全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民权路130巷7号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万学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充气装置用于对气柱膜片进行充气,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及多个入气口,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以承放所述气柱膜片;第一热封台座,用以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与气柱相连通;包括充气头的充气模块,伸入二外膜之间的充气通道内的充气头将气体连续地充入各气柱;夹具,其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所述充气头上;所述第一热封台座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的充气通道。本发明能连续地对多个气柱同时进行充气,节省了充气时间,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用于对气柱膜片(2)进行充气,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2a、2b),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20)及多个入气口(2e),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
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
工作平台(6),用以承放所述气柱膜片(2);
第一热封台座(61),用以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并在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2e)与气柱相连通;
包括充气头(71)的充气模块(7),伸入二外膜之间的充气通道(5)内的充气头将气体连续地充入各气柱(20);
夹具(73),其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所述充气头(71)上;
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2)的充气通道(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膜片(2)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的气柱顶端热封线(3a)、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第一热封线(3d)和第二热封线(3e),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5);
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夹具(73)相邻且位于夹具内侧的第二热封台座(62),第二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2)上形成第三热封线(3f)。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膜片(2)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的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在气柱膜片上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3a)、第一热封线(3d)和第二热封线(3e),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5)。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工作平台(6)旁边的卷收轮(81)和输送滚轮(82),卷收轮(81)用以卷收未充气的气柱膜片(2);输送滚轮(82)用以将卷收轮所卷收的未充气的气柱膜片(2)输送至工作平台(6),输送滚轮位于卷收轮(81)和工作平台(6)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裁切座(63),其位于工作平台(6)的最末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模块(7)还包括与充气头(71)相连接的空压机(72),充气头的顶端具有一导斜面(711)。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73)的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作平台,并由能产生打开和关闭的相对运动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气胀轴(731)。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膜片(2)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的第一热封线(3d)、气柱顶端热封线(3a)、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切刀(712),其位于所述充气头(71)的侧边,用于沿第一热封线(3d)切割二外膜(2a、2b)而使二外膜分离。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外膜(2a、2b)之间还设有二内膜(1a、1b),二内膜之间间隔地涂覆有多条耐热材料(1c),所述入气口(2e)位于二内膜之间的耐热材料处,每一入气口(2e)均连接有气体通道(14),气体通道是在二内膜(1a、1b)之间涂覆耐热材料(1c)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且形成在二内膜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柱(20)上还设有热压节点(20a)及环套部(20b),热压节点和环套部都是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的,每一环套部(20b)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20a);物品嵌入由热压节点(20a)形成的空间内,物品被环套部(20b)包覆;
每个气柱上的各环套部相互连通。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口(2e)位于该二外膜(2a、2b)之间,是经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6)上还设有用以侦测该气柱膜片的位移量的感应器(91)和用以拍打气柱的震荡器(92),震荡器面对各气柱。

13、
  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制备气柱膜片(2)
该气柱膜片(2)包括二外膜(2a、2b),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20)及多个入气口(2e),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
步骤二:移动该气柱膜片(2)至工作平台(6)且承放在工作平台上;
步骤三:将充气模块(7)的充气头(71)伸入至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2a、2b)之间;
步骤四:用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2e)与气柱相连通;
步骤五:用夹具(73)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充气头(71)上;
步骤六:用充气头(71)将气体连续地由充气通道(5)充入各气柱;
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2)的充气通道(5)。

14、
  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制备气柱膜片(2)
该气柱膜片(2)包括二外膜(2a、2b),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20)及多个入气口(2e),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
步骤二:移动该气柱膜片(2)至工作平台(6)且承放在工作平台上;
步骤三:用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2e)与气柱相连通;
步骤四:将充气模块(7)的充气头(71)伸入至所述充气通道(5)内;
步骤五:用夹具(73)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充气头(71)上;
步骤六:用充气头(71)将气体连续地由充气通道(5)充入各气柱;
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2)的充气通道(5)。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2)的二外膜(2a、2b),以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3a)、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第一热封台座(61)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第一热封线(3d)和第二热封线(3e),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5);
在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用第二热封台座(62)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而形成第三热封线(3f),以封闭该充气通道(5);所述第二热封台座(62)与所述夹具(73)相邻且位于夹具内侧,第二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2)的二外膜(2a、2b)以形成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在所述步骤四中,第一热封台座(61)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3a)、第一热封线(3d)和第二热封线(3e),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5)。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所述充气模块(7)还包括与充气头(71)相连接的空压机(72),充气头的顶端具有一导斜面(711);
在所述步骤三中,用充气头的导斜面(711)分开二外膜,以使充气头伸入二外膜内。

18、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所述夹具(73)的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作平台,并由能产生打开和关闭的相对运动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气胀轴(731);
在步骤五中,是通过使气胀轴(731)充气膨胀,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充气头(71)的表面。

19、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先在二内膜(1a、1b)之间间隔地涂覆多条耐热材料(1c),再将二内膜置于二外膜(2a、2b)之间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入气口(2e)和气体通道(14);
所述入气口(2e)位于二内膜之间的耐热材料处,每一入气口(2e)均连接有气体通道(14),气体通道是在二内膜(1a、1b)之间涂覆耐热材料(1c)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且形成在二内膜之间。

20、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在气柱(20)上形成热压节点(20a)及环套部(20b),每一环套部(20b)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20a);物品嵌入由热压节点(20a)形成的空间内,物品被环套部(20b)包覆;每个气柱上的各环套部相互连通。

21、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所述入气口(2e)位于该二外膜(2a、2b)之间,是经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

22、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一之后还包括:
将该气柱膜片卷收在卷收轮(81)上,该卷收轮位于工作平台(6)的旁边;
用输送滚轮(82)将卷收在卷收轮(81)上的未充气的气柱膜片输送至工作平台(6),该输送滚轮(82)位于卷收轮(81)和工作平台之间。

23、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2)的二外膜(2a、2b)以形成第一热封线(3d)、气柱顶端热封线(3a)、气柱底端热封线(3b)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3c);
在所述步骤二之后还包括:用位于所述充气头(71)侧边的切刀(712),沿第一热封线(3d)切割二外膜(2a、2b)而使二外膜分离。

24、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还包括:用所述工作平台(6)上的震荡器(92)拍打各气柱(20)而使其均匀充气,震荡器面对气柱。

2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移动已充气的气柱膜片(2)离开工作平台,并用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6)最末端的裁切座(63)裁切气柱;
在移动气柱膜片时,还要用设置在工作平台(6)上的感应器(91)侦测气柱膜片的位移量。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其中,在已充气的气柱膜片(2)离开工作平台后,还包括:将未充气的气柱膜片移动至该工作平台(6)。

说明书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特别是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包装物品时,多会将泡棉填塞于物品与纸箱之间,以利用泡棉或泡沫塑料(即:聚苯乙烯高温发泡形成的一种材料,也称“保丽龙”)的柔软性向物品提供缓冲保护的作用。然而,泡棉与泡沫塑料会造成环保问题,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泡沫塑料并不是相当理想的缓冲材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一种通过热封粘接二片塑料薄膜而制成的气体包装袋,以供物品在晃动时能得到缓冲保护作用。气体包装袋主要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气柱组成,而气柱各自设有独立入气口,充气时必须对每个气柱的入气口进行充气,因此充气过程相当耗时。
请参阅图13,其为美国第5,261,466号专利,即以充气头A1伸入二片膜片A2而进行充气,使气体进入充气通道A3后经由气阀A4而充入气柱A5,使气柱A5充气膨胀。然而,因二片膜片A2未紧密贴附在充气枪A1上,造成充气枪A1所充的气体外泄而无法有效充气,进而使得气柱A5无法均匀充气。
再请参阅图14,其为美国第5,261,466号专利,其以充气头A1伸入二片膜片A2而进行充气,使气体进入气柱A5而充气膨胀,并于充气完成后以热封滚轮A6热封接着二片膜片A2而封闭气柱A5。然而,充气头A1一次仅能对单个气柱A5进行充气,不但充气效率低,且充气时气体易外泄而无法有效充气,造成充气膨胀后的气柱A5无法承受强大撞击。
由此可知,如何改善气体包装袋的充气过程,使气体包装袋可连续充气以节省充气时间,进而降低气体包装袋的充气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连续对空气密封体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连续对空气密封体进行充气的充气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用于对气柱膜片进行充气,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及多个入气口,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以承放所述气柱膜片;第一热封台座,用以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与气柱相连通;包括充气头的充气模块,伸入二外膜之间的充气通道内的充气头将气体连续地充入各气柱;夹具,其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所述充气头上;所述第一热封台座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的充气通道。
所述气柱膜片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的气柱顶端热封线、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所述第一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第一热封线和第二热封线,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夹具相邻且位于夹具内侧的第二热封台座,第二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第三热封线。
所述气柱膜片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的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所述第一热封台座在气柱膜片上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第一热封线和第二热封线,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
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位于工作平台旁边的卷收轮和输送滚轮,卷收轮用以卷收未充气的气柱膜片;输送滚轮用以将卷收轮所卷收的未充气的气柱膜片输送至工作平台,输送滚轮位于卷收轮和工作平台之间。
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裁切座,其位于工作平台的最末端。
所述充气模块还包括与充气头相连接的空压机,充气头的顶端具有一导斜面。
所述夹具的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作平台,并由能产生打开和关闭的相对运动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气胀轴。
所述气柱膜片上具有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的第一热封线、气柱顶端热封线、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切刀,其位于所述充气头的侧边,用于沿第一热封线切割二外膜而使二外膜分离。
在所述二外膜之间还设有二内膜,二内膜之间间隔地涂覆有多条耐热材料,所述入气口位于二内膜之间的耐热材料处,每一入气口均连接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是在二内膜之间涂覆耐热材料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且形成在二内膜之间。
在所述气柱上还设有热压节点及环套部,热压节点和环套部都是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的,每一环套部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物品嵌入由热压节点形成的空间内,物品被环套部包覆;每个气柱上的各环套部相互连通。
所述入气口位于该二外膜之间,是经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
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有用以侦测该气柱膜片的位移量的感应器和用以拍打气柱的震荡器,震荡器面对各气柱。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制备气柱膜片:该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及多个入气口,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步骤二:移动该气柱膜片至工作平台且承放在工作平台上;步骤三:将充气模块的充气头伸入至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之间;步骤四:用第一热封台座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与气柱相连通;步骤五:用夹具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充气头上;步骤六:用充气头将气体连续地由充气通道充入各气柱;所述第一热封台座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的充气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制备气柱膜片:该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及多个入气口,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步骤二:移动该气柱膜片至工作平台且承放在工作平台上;步骤三:用第一热封台座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与气柱相连通;步骤四:将充气模块的充气头伸入至所述充气通道内;步骤五:用夹具压紧所述二外膜而使二外膜贴附在充气头上;步骤六:用充气头将气体连续地由充气通道充入各气柱;所述第一热封台座的位置对应于气柱膜片的充气通道。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以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第一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第一热封线和第二热封线,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在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用第二热封台座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而形成第三热封线,以封闭该充气通道;所述第二热封台座与所述夹具相邻且位于夹具内侧,第二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以形成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在所述步骤四中,第一热封台座沿与工作平台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并在气柱膜片上形成气柱顶端热封线、第一热封线和第二热封线,以构成所述充气通道。
所述充气模块还包括与充气头相连接的空压机,充气头的顶端具有一导斜面;在所述步骤三中,用充气头的导斜面分开二外膜,以使充气头伸入二外膜内。
所述夹具的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作平台,并由能产生打开和关闭的相对运动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气胀轴;在步骤五中,是通过使气胀轴充气膨胀,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充气头的表面。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先在二内膜之间间隔地涂覆多条耐热材料,再将二内膜置于二外膜之间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入气口和气体通道;所述入气口位于二内膜之间的耐热材料处,每一入气口均连接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是在二内膜之间涂覆耐热材料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且形成在二内膜之间。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在气柱上形成热压节点及环套部,每一环套部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物品嵌入由热压节点形成的空间内,物品被环套部包覆;每个气柱上的各环套部相互连通。
所述入气口位于该二外膜之间,是经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
在所述步骤一之后还包括:将该气柱膜片卷收在卷收轮上,该卷收轮位于工作平台的旁边;用输送滚轮将卷收在卷收轮上的未充气的气柱膜片输送至工作平台,该输送滚轮位于卷收轮和工作平台之间。
在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热封粘接所述气柱膜片的二外膜以形成第一热封线、气柱顶端热封线、气柱底端热封线和多条气柱侧边热封线;在所述步骤二之后还包括:用位于所述充气头侧边的切刀,沿第一热封线切割二外膜而使二外膜分离。
所述步骤六还包括: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震荡器拍打各气柱而使其均匀充气,震荡器面对气柱。
在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移动已充气的气柱膜片离开工作平台,并用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最末端的裁切座裁切气柱;在移动气柱膜片时,还要用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感应器侦测气柱膜片的位移量。
在已充气的气柱膜片离开工作平台后,还包括:将未充气的气柱膜片移动至该工作平台。
本发明整合了充气通道的制造流程与气柱充气的流程,在使二外膜经热封粘接而形成多个气柱后,直接用第一热封台座热封粘接二外膜而形成充气通道,同时可连续对多个气柱进行充气以节省充气时间,不仅提高了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效率,而且降低了空气密封体充气时所耗费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2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动作示意图(四);
图2E为本发明气柱膜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夹具夹持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夹具夹持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夹具夹持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夹具夹持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剖面图(一);
图6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剖面图(二);
图6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充气时的剖面图(三);
图7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压充气通道时的示意图(一);
图7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压充气通道时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切刀切割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切刀切割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充气后置入物品的剖面图;
图13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一);
图14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图2A、图2B、图2C、图2D和图2E所示为本发明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用于给气柱膜片2进行充气,其包括:工作平台6、第一热封台座61和第二热封台座62、充气模块7、夹具73、卷收轮81和输送滚轮82等。
在本发明中,先将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1a、1b置于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2b之间,然后热封粘接二内膜和二外膜,以形成图2E所示的热封线3a、3b、3c,和处于二外膜2a、2b之间的能储存气体的多个气柱20,以及多个入气口2e,且在每个气柱20的一端都形成有一个入气口2e,即:每一入气口2e都对应一气柱20,由此制成气柱膜片2。
在本发明中,卷收轮81用以卷收未充气膨胀且未热封形成充气通道5的气柱膜片2,而输送滚轮82用以将卷收轮81所卷收的气柱膜片2输送至工作平台6以进行热封加工和充气。卷收轮81和输送滚轮82位于工作平台6的旁边,且输送滚轮位于卷收轮81和工作平台6之间。
本发明的工作平台6用来承放从输送滚轮82输送来的气柱膜片2,工作平台6上设有用于对气柱膜片2进行热封的第一热封台座61和第二热封台座62。
其中,第一热封台座61位于工作平台6的上端,并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在第一热封台座61的底面设有热封装置(图中未示),如电热管或电热丝,该热封装置在瞬间加热时能产生高温,用于在气柱膜片2上形成热封线3d、3e,该热封装置的形状与热封线3d、3e的形状相对应。工作时,第一热封台座61被电机等驱动装置驱动并垂直下降,当第一热封台座的热封装置压在二外膜上时,热封装置产生的高温使二外膜热熔而相互粘接,从而形成热封线3d、3e。工作完成后,第一热封台座61上升离开气柱膜片。由此在多个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其中,充气通道5经由入气口2e与各气柱20相连通。第一热封台座61的位置对应于充气通道5的位置。
如图1、图2A、图2B所示,所述充气模块7位于工作平台6的上端,其包括具有导斜面711的充气头71和与该充气头相连接的空压机72,该导斜面711位于充气头的顶端,用来分开二外膜2a、2b进而开启充气通道5,以使充气头71伸入充气通道5内并进行充气。此外,充气模块7的空压机72用以提供充气所需的气体。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夹具73位于工作平台6上端的一侧,其动作方向垂直于工作平台,夹具73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能产生打开和关闭的相对运动,夹具73用于上下压紧二外膜2a、2b及位于二外膜间的充气头71,使充气头71位于二外膜2a、2b间的充气通道5内,使充气通道5与外界不相连通。
本发明的第二热封台座62设置在工作平台6上端的一侧并与夹具73相邻,并位于夹具73的内侧。第二热封台座62沿与工作平台6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在第二热封台座62的底面也设有热封装置(图中未示),如电热管或电热丝,用于在气柱膜片2上形成热封线3f,该热封装置的形状与热封线3f的形状相对应。当充气通道5充气结束且充气头71退出充气通道后,第二热封台座62被驱动并垂直下降,当第二热封台座的热封装置压在二外膜上时,会产生高温使二外膜热熔而相互粘接,从而形成热封线3f。工作完成后,第二热封台座62上升离开气柱膜片。由此完全封闭充气通道5。
本发明还包括感应器91和震荡器92,感应器91可以位于工作平台6上的任何位置,用以侦测气柱膜片2的位移量。震荡器92面对各气柱,用以拍打工作平台上的多个气柱20,使各气柱20能均匀充气。
本发明还包括裁切座63,其位于工作平台6的一侧或最末端,当充气膨胀的气柱膜片2离开工作平台6时,裁切座63可在气柱20之间进行裁切,使充气膨胀的气柱20可独立使用。裁切后,下一组未充气的气柱膜片会被输送至工作平台6进行充气。
当对本发明的气柱膜片2进行充气时,先用充气头71的导斜面711分开二外膜2a、2b,并使二外膜向外拉开以使充气头71移动至二外膜2a、2b之间。然后第一热封台座61下降并对二外膜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d、3e,即在多个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待充气通道5完成后,夹具73动作并上下压紧二外膜,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充气头71的表面,此后再将空压机72的气体充入充气通道5,而充气通道5内的气体依序将与充气通道5相连的各入气口2e开启,并沿着气体通道14将气体充入气柱20而使各气柱连续充气膨胀。充气完成后,充气头71向后位移而退出充气通道5,同时使第二热封台座62下降并在二外膜上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f,由此封闭充气通道5,使气柱内的气体不外泄而达到闭气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图3A和图3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中,夹具73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气胀轴731,当气胀轴731注入气体而充气膨胀时,将压紧二外膜2a、2b,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充气头71的表面,待气柱20充气膨胀后,即可将气胀轴731的气体泄掉而松脱二外膜2a、2b,使二外膜2a、2b不再紧密包附于充气头71的表面。
第三实施例
图4、图5A、图5B、图6A、图6B、图6C、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该充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6、第一热封台座61、充气模块7、夹具73、卷收轮81和输送滚轮82等。
所述气柱膜片2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2b、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1a与1b、多个气柱20、多个入气口2e。
二内膜1a、1b介于二外膜之间且置于二外膜内的顶部稍低处,二内膜之间涂覆有多条耐热材料1c,该耐热材料1c是空气流通的通路。
对内膜和外膜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a、3b、3c,及在二外膜2a、2b之间可储存气体的多个气柱20,并以热封手段形成热封点2c,热封点用于粘接外膜2a与内膜1a、外膜2b与内膜1b。因二内膜之间涂覆有耐热材料1c,故二内膜在涂覆有耐热材料处互不粘接,并在二内膜之间的耐热材料处形成多个入气口2e,且每一入气口2e都对应一个气柱20。
在本发明的气柱膜片2中,每一入气口2e均连接有气体通道14,其中气体通道14是在二内膜1a、1b之间涂覆耐热材料1c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且形成在二内膜之间。
二内膜1a、1b之间依序间隔地涂覆有耐热材料1c,例如:以印刷方式打印耐热胶或油墨,经过热封手段,二内膜1a、1b互不粘接而形成入气口2e与气体通道14。
所述工作平台6用以承放气柱膜片2并对其进行热封充气处理。工作平台6上设有第一热封台座61,其用于对二外膜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d、3e,从而在多个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且充气通道5经由入气口2e与各气柱20相连通。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也包括:具有导斜面711的充气模块7、夹具73、卷收轮81和输送滚轮82、感应器91和震荡器92、裁切座63等。
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充气时,先用充气头71的导斜面711分开二外膜2a、2b,使二外膜向外拉开以使充气头71伸入至二外膜2a、2b之间,再用第一热封台座61对二外膜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d、3e,从而在多个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之后,夹具73下降并上下压紧二外膜2a、2b,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充气头71的表面,然后再用空压机72将气体充入充气通道5,使二外膜2a、2b向外撑开,同时经由热封点2c带动二片内膜1a与1b向外撑开,从而开启充气通道5所连接的各入气口2e,使充气通道5内的气体沿着气体通道14充入气柱20而使气柱充气膨胀。
气柱20充气膨胀后,每一气柱20内的气压压迫二内膜1a、1b使其紧密贴压在外膜2a或2b上,以覆盖气体通道14而封闭每一气柱20,使气柱20内的气体不外泄而达成闭气的效果。故当本发明的任一气柱20发生破损时,可避免其它气柱20发生气体外逸,进而能继续提供缓冲吸震的作用。
在上述说明中,气柱20充气膨胀后,二内膜1a、1b也可受气柱20的气体压迫而不侧贴于外膜2a或2b上,而是悬挂在气柱中间,以覆盖气体通道14而封闭每一气柱20,使气柱20内的气体不外泄而达到闭气的效果。故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设置第二热封台座62,因为二内膜可以使各气柱实现闭气。
当气柱膜片2的各气柱20均充气膨胀后,气柱膜片2开始位移而使已充气膨胀的气柱20离开工作平台6,并使未充气膨胀的气柱膜片2继续进入工作平台6,同时用感应器91检测气柱膜片2的位移量,由此能避免气柱膜片2位移过大或不足,可连续对未充气膨胀的气柱20进行充气。使用连续充气可以节省充气时间,进而降低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成本。
以上说明是先将充气头71移动至二外膜2a、2b之间,再用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充气通道5。本发明也可先由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成充气通道5后,再移动充气头71至充气通道5内。
第四实施例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若气柱膜片2上预先未形成有热封线3a,则第一热封台座61可设置为U字型,并对二外膜2a、2b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a、3d、3e,从而在多个气柱20的侧边形成充气通道5。
第五实施例
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显示了切刀切割时的动作示意图。本实施例还包括切刀712,其位于充气头71的侧边,切刀712在切割二外膜2a、2b时的行进方向与充气头71对充气通道5充气的方向相反,也即切刀712切割二外膜2a、2b的方向与气柱膜片2的行进方向相反,充气头71对充气通道5充气的方向与气柱膜片2行进的方向相同。若气柱膜片2预先被热封粘接形成有热封线3d,则当充气时,先由切刀712沿热封线3d切割而使二外膜2a、2b分离,再将充气头71伸入至二外膜2a、2b之间,然后用夹具73压紧二外膜2a、2b,使二外膜紧密包附在充气头71的表面而进行充气。
第六实施例
图11和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柱20上还包括热压节点20a及环套部20b。其中热压节点20a和环套部20b都是通过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的,每一环套部20b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20a。此外,对于相邻的两个气柱20,其中一个气柱上的环套部与另一个气柱上的环套部呈交错排列,且相邻气柱20上所设置的环套部20b之间不相互连通,但同一气柱20上的各环套部20b则相互连通,故当气柱20充气膨胀时,气柱上的每一环套部20b均随着气柱20充气膨胀。充气膨胀后的气柱20经弯折形成容置空间(也可先弯折气柱20再进行充气),可将物品100嵌入容置空间内的由热压节点20a形成的空间内,物品被环套部20b包覆,不仅可避免物品100随着气体包装袋晃动,更可强化对物品100的缓冲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制备气柱膜片2。
先叠合上下二片外膜2a、2b,再将二片上下叠合的内膜1a、1b置于二外膜之间,二内膜之间涂覆有多条耐热材料1c。再用热封手段热封粘接二外膜和二内膜,以形成热封线3a、3b、3c,及在二外膜2a、2b之间的能储存气体的多个气柱20,多个入气口2e,且在每个气柱20的一端都形成一个入气口2e,即:每一入气口2e均对应一气柱20,由此制成气柱膜片2。
因二片内膜1a与1b之间涂覆有耐热材料1c,经由热封后在二内膜1a、1b之间的耐热材料处形成多个入气口2e,且二内膜间涂覆有耐热材料1c处互不粘接。
每一入气口2e均连接有气体通道14,其中气体通道14是在二内膜1a、1b之间涂布耐热材料1c后,经热封粘接二内膜,而形成于二片内膜1a与1b之间。
步骤2:移动气柱膜片2至工作平台6。
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气柱膜片2先卷收在卷收轮81上,再用输送滚轮82将卷收轮81所卷收的气柱膜片2输送至工作平台6。
步骤3:移动充气头71至二外膜2a、2b之间。
待气柱膜片2被输送至工作平台6后,先用充气头71的导斜面711分开二外膜2a、2b以使二外膜向外拉开,使充气头71伸入至二外膜2a、2b之间。
此外,如果气柱膜片2预先热封粘接形成有热封线3d,则需要先用切刀712沿热封线3d进行切割而使二外膜2a、2b的顶端分离,由此使充气头71伸入至二外膜2a、2b之间。
步骤4: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并在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充气通道5通过入气口2e与气柱20相连通。
由第一热封台座61对气柱膜片进行热封粘接,以形成热封线3d、3e,由此在二外膜2a、2b之间且在多个气柱20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5。
若步骤1的气柱膜片2上未预先热封有热封线3a,则第一热封台座61还要在气柱膜片上进行热封以形成热封线3a。
以上说明虽是先移动充气头71至二外膜2a、2b之间,再用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以形成充气通道5。但本发明还可以先通过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以形成充气通道5,再移动充气头71至充气通道5内,
步骤5:用夹具73上下压紧二外膜2a、2b而使二外膜贴附于充气头71上。
步骤6:用充气头71将气体连续地由入气口2e充入各气柱20
利用充气头71将空压机72的气体充入充气通道5,而充气通道5内的气体依序将与充气通道5所连接的各入气口2e开启,并沿着气体通道14充入各气柱20而使气柱充气膨胀。
如果气柱膜片2内设有二内膜1a、1b,则气柱20内的气压会压迫二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2e而封闭气柱20。如果气柱膜片2内未设置二内膜,则可由第二热封台座62在气柱片的二外膜上形成热封线3f,而封闭充气通道5。
此外,充气时也可用震荡器92拍打多个气柱20,使各气柱20能均匀充气。
步骤7:移动已充气的气柱20而离开工作平台6。
当充气膨胀的气柱20离开工作平台6时,同时用感应器91检测气柱膜片2的位移量,由此避免气柱膜片2位移过大或不足,并可用裁切座63在气柱20之间进行裁切,使充气膨胀的气柱20可独立使用。
另,本发明所揭露的方法还包括:移动未充气的气柱20至工作平台6上,再用第一热封台座61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形成充气通道5,再将充气头71位移至充气通道5内。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热封粘接二外膜2a、2b而在气柱20上形成热压节点20a和环套部20b,环套部20b形成在热压节点20a外,每一环套部20b均环绕一个热压节点20a。将气柱膜片2弯折以形成容置空间,当气柱20充气膨胀,物品100可被嵌入容置空间内的由热压节点20a形成的空间内,物品的周围被环套部20b包覆。此外,气柱20上的各环套部20b均相互连通,故当气柱20充气膨胀时,各气柱的每一环套部20b均随着气柱20充气膨胀。
无论气柱膜片2内是否设置有二内膜1a、1b,本发明均可对其进行充气,且在气柱膜片2未设置充气通道5的情况下,可在气柱膜片2上制作充气通道5而连续对多个气柱20进行充气,从而节省充气时间,克服了常见的气体包装袋必须对每个气柱进行充气的缺陷,降低了充气时所耗费的人工成本。若气柱膜片2预先设置有充气通道5,本发明也仍然可以连续对多个气柱20进行充气。此外,本发明使二外膜2a、2b紧密贴附于充气头71的表面而进行充气,不会产生气体外泄从而大大提高了充气效率。且,本发明还可以调整第一热封台座61和第二热封台座62的热封温度,由此可适用于不同材质的二外膜2a、2b和二内膜1a、1b。且,本发明可有效对气柱20充气而不会使气体外泄,不但可承受较强的撞击,还同时解决了任一个气柱破损造成整个气体包装袋泄气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作的任何改动,都属涵盖本发明的范畴。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充气装置用于对气柱膜片进行充气,气柱膜片包括二外膜,二外膜经热封粘接形成多个气柱及多个入气口,入气口位于气柱的一端,每一入气口均对应一个气柱;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以承放所述气柱膜片;第一热封台座,用以热封粘接二外膜并在气柱的一端形成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通过入气口与气柱相连通;包括充气头的充气模块,伸入二外膜之间的充气通道内的充气头将气体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