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88460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6302.9

申请日:

2008.11.14

公开号:

CN101435485A

公开日:

2009.05.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H 1/06申请日:20081114授权公告日:20120208终止日期:201411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H1/06; F16D1/06; G03G21/00

主分类号:

F16H1/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理光

发明人:

杉山惠介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7.11.14 JP 2007-29578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蓉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图像色偏移,在转印带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图样,检测该图样,进行回转位相控制,该方法为人们所公知。该方法虽然能使得回转不匀的位相一致,但对于振幅不同场合,不能补正。使用渐开线花键联轴器的高精度回转手段为人们所公知,但成本贵。在本发明中,从驱动源经减速机构,联轴器到作为被驱动体的感光体之间,回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减速机构部及联轴器部。各自变化周期相同,因此,通过偏移π组装连接,使得位相互相相反,变化互相抵消,成为小的变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回转传递装置,由互相同轴配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联轴器,被驱动回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在从一致状态相对偏移π角度位置,连接上述两者。

2.
  一种回转传递装置,由互相同轴配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联轴器,被驱动回转体构成,所述回转传递装置多个排列配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回转传递装置,使得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在从一致状态相对偏移π角度位置,连接上述两者,由此合成得到一转变化,将得到上述一转变化时振幅最大的回转传递装置设为基准回转传递装置,使得其他回转传递装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以使得由此合成的一转变化的振幅与上述基准回转传递装置的上述合成振幅一致的位相,分别连接该回转传递装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和联轴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合成振幅一致的各回转传递装置,通过实行回转位相控制,使得相互位相一致。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轴以及设在该轴上的止转件连接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配置为同轴,一体成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由树脂一体成形,成为一转变化的位相记号的标记也一起成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标记一起,成形模的型腔号也一起成形。

8.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作为驱动装置一部分。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感光体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显影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转印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多个感光体,形成多色图像。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回转位相控制手段,求取多个感光体的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位相,调整感光体驱动源的回转停止位置,使得各感光体的振动成份的位相一致。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多个显影装置,形成多色图像。

说明书

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兼有上述功能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应形成图像位置偏移及色偏移成份进行补正的结构,尤其涉及能降低因像载置体(以下称为感光体鼓)的回转变化为起因产生的形成图像的位置偏移及色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要求伴随彩色化的高画质化及高速化。作为实现高画质且高速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且实现制品化,该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黑色(K),品红色(M),青色(C),黄色(Y)各色分别具有成像部,通过各成像部形成色调剂像,通过将色调剂像转印到环状像载置体(以下称为转印带),或载置在转印带上的转印纸上,形成彩色图像。另一方面,成像部从寿命或更换容易性角度考虑,需要设为处理卡盒,构成能相对装置主体装卸。作为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回转驱动传递手段,提出通过联轴器连接回转驱动轴及被回转体轴的方法。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在各成像部形成的色调剂像顺序转印在转印带或载置在转印带上的转印纸上,通过叠合形成彩色图像。叠合各色图像时,各色形成的图像偏移引起图像质量低下。例如,在色背景上形成图像时,图像轮廓局部与色背景交叠,或色脱落。即使在无色背景上形成色文字图像等时,文字端部出现虹状,因色偏移导致图像质量低下。
作为色偏移的主要原因,存在以感光体鼓或转印带的驱动辊等回转体的回转周期变化的变化成份。以感光体鼓的回转周期产生的变化成份,设置在感光体鼓轴上的驱动传递系统的传递误差(齿轮偏心,齿累积间距误差引起的传递误差),为使得感光体鼓能从驱动传递系统装卸而设置的联轴器引起的传递误差(因轴倾斜,轴心偏移引起)是主要原因。
[位相一致技术]
叠合各色图像时,各色形成图像偏移,例如,黑色(K)和品红色(M)二色,感光体鼓等回转体的回转变化有关的振动成份的振幅和位相不同,各自回转变化的振幅差产生二色相对位置偏移,成为色偏移。解决这种相对位置偏移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专利文献1中,在转印带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图样,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求取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位相,实行回转位相控制,使得各色的振动成份的位相一致,抑制相对位置偏移。
但是,各色成像部涉及的驱动传递零件各自具有误差,作为回转体的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振幅因色而不同。在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补正各色的回转位相,使得各色位相一致。若各色振幅相等,则通过使得回转位相一致,解消因相对位置偏移引起的色偏移,但各色振幅互不相同,因此,即使使得回转位相一致,各色间的振幅残差作为色偏移残存。
[联轴器]
作为能同时满足多个回转体的回转精度以及回转体之间的位置精度的要求的回转驱动方法,提出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驱动系统向成像装置内回转体的回转传递中使用联轴器的方法。
作为用于得到高精度回转的回转驱动传递手段,使用渐开线花键联轴器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使用渐开线花键联轴器,能抑制联轴器部的回转变化,但齿轮(减速机构要素)及联轴器自身的回转变化不能抑制而残存。因此,需要提高成本实现零件的高精度化。
图20是表示以往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的概略构成立体图。
在该图中,符号1表示感光体,2表示感光体轴,3表示感光体侧联轴器,4表示驱动侧联轴器,5表示感光体驱动轴,6表示感光体驱动电机。
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由感光体轴2支承,感光体轴2一端成为被传递回转的感光体侧联轴器3。在这种构成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例如,由DC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构成感光体驱动电机6,从感光体驱动电机6的输入通过感光体驱动轴5传递到驱动侧联轴器4,通过结合驱动侧联轴器4和感光体侧联轴器3,感光体1回转。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着用于分别独立传递驱动感光体及显影装置等的联轴器结构。在专利文献3中,以扭曲的三角棱柱形状的联轴器传递驱动感光体。同样,不能抑制齿轮(减速机构要素)及联轴器自身的回转变化而残存。因此,需要提高成本实现零件的高精度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6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94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76030号公报
若实行专利文献1提出的回转位相控制,则色偏移量仅仅成为各色的振幅差,上述各色间的振幅残差作为色偏移残存。为了减少该各色间的振幅残差,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可以考虑使得回转传递手段(联轴器)的构成机械要素的尺寸精度高精度化,或者使得感光体的回转角速度控制的运算精度高精度化,不管哪种方法都不能避免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不依靠上述那样的高精度化,通过抑制各色间的位置偏移量降低色偏移。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通过与回转位相控制组合,降低在仅仅回转位相控制中不能去除的各色间的振幅残差引起的色偏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回转传递装置,由互相同轴配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联轴器,被驱动回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在从一致状态相对偏移π角度位置,连接上述两者。
(2)一种回转传递装置,由互相同轴配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联轴器,被驱动回转体构成,所述回转传递装置多个排列配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回转传递装置,使得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在从一致状态相对偏移π角度位置,连接上述两者,由此合成得到一转变化,将得到上述一转变化时振幅最大的回转传递装置设为基准回转传递装置,使得其他回转传递装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和上述联轴器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以使得由此合成的一转变化的振幅与上述基准回转传递装置的上述合成振幅一致的位相,分别连接该回转传递装置的驱动侧机构要素和联轴器。
(3)在上述(2)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合成振幅一致的各回转传递装置,通过实行回转位相控制,使得相互位相一致。
(4)在上述(1)-(3)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使用轴以及设在该轴上的止转件连接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
(5)在上述(1)-(3)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配置为同轴,一体成形。
(6)在上述(5)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侧机构要素和上述联轴器由树脂一体成形,成为一转变化的位相记号的标记也一起成形。
(7)在上述(6)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标记一起,成形模的型腔号也一起成形。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1)-(7)任一个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作为驱动装置一部分。
(9)在上述(8)所述的回转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感光体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0)在上述(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显影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1)在上述(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传递装置用于转印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
(12)在上述(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搭载多个感光体,形成多色图像。
(13)在上述(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回转位相控制手段,求取多个感光体的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位相,调整感光体驱动源的回转停止位置,使得各感光体的振动成份的位相一致。
(14)在上述(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搭载多个显影装置,形成多色图像。
按照本发明,使得同轴配置的齿轮和联轴器具有的各自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π,因此,能使得合成的一转变化为最小。尤其,当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驱动场合,能抑制图像的位置偏移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部主要构成图。
图2用于说明与黑色和品红色二色有关的回转变化。
图3用于说明与黑色和品红色二色有关的回转变化。
图4用于说明与黑色和品红色二色有关的回转变化。
图5表示感光体鼓,感光体驱动电机及感光体回转驱动传递装置。
图6表示本发明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一例。
图7表示本发明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另一例。
图8表示因减速齿轮及联轴器引起的回转变化。
图9表示因减速齿轮及联轴器引起的回转变化。
图10表示因减速齿轮及联轴器引起的回转变化。
图11用于说明使得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振幅一致的步骤。
图12用于说明使得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振幅一致的步骤。
图13用于说明使得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振幅一致的步骤。
图14用于说明使得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振幅一致的步骤。
图15表示树脂成型品场合的位相一致记号。
图16表示树脂成型品另一实施例。
图17是感光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18是显影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20表示以往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的概略构成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部主要构成图。
在该图中,符号110表示感光体鼓,111表示显影辊,120表示激光曝光单元,130表示中间转印带,231表示一次转印辊,140表示二次转印辊,150表示定影辊,160表示处理卡盒。
作为适用本发明的装置一例,例举电子照相方式的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关于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四色,分别设有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沿上述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外周,分别配置充电单元,显影辊111Y,111C,111M,111K,一次转印辊131Y,131C,131M,131K,清洁单元,消电单元等的成像要素。在充电单元的沿感光体鼓回转方向下游侧设有光写入部,从激光曝光单元120通过光写入用的激光进行光写入。
激光曝光单元120例如对从设在各色的激光二极管(LD)射出的激光波形进行整形,通过多面镜沿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的轴向(主扫描方向)照射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激光LBY,LBC,LBM,LBK。在图1例中,按各色可装卸地设有处理卡盒160Y,160C,160M,160K。各色处理卡盒160Y,160C,160M,160K分别设有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以及沿该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外周配置的没有图示的充电单元,显影辊111Y,111C,111M,111K,清洁单元,消电单元中至少一个,将上述各部件与其驱动机构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构成。
中间转印带130架设在驱动辊130a及从动辊130b之间,该中间转印带130分别与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相接。通过一次转印辊131Y,131C,131M,131K将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0上。二次转印辊14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30的与从动辊130b对向的位置,运送转印纸通过中间转印带130和二次转印辊140之间的夹持部。通过二次转印辊140将中间转印带13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上。沿着转印纸运送方向,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30和二次转印辊140之间的夹持部的下游侧,设有使得转印纸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转印纸上的定影辊150。
在设有上述那样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先从激光曝光单元120向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照射激光,在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表层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与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接近的显影辊111Y,111C,111M,111K,将色调剂分别运送到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上,形成色调剂显像。中间转印带130与各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接触,上述分别形成在感光体鼓110Y,110C,110M,110K上的各色显像按Y,C,M,K顺序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30上。运送转印纸,使其与上述成像时间一致,通过二次转印辊140将上述中间转印带130的色调剂像转印到上述转印纸上,在定影装置150,通过熔融压接,将图像定影在转印纸上。通过四色成像能得到彩色图像,但也可以仅仅单色或双色形成图像(下面,概括说明各色感光体鼓场合,省略表示色的Y,C,M,K)。
[回转位相控制]
图2-图4用于说明与黑色和品红色二色有关的回转变化。在各图中,(a)表示二色各自的回转变化,(b)表示二色回转变化的差分(振幅残差)。
说明通过回转位相控制抑制因相对位置偏移引起的色偏移的方法。例如,以黑色(K)和品红色(M)二色为例,感光体鼓等回转体的回转变化如图2所示。该图2(a)粗线表示的波形是黑色(K)的回转变化波形,细线表示的波形是品红色(M)的回转变化波形。如该图所示,黑色(K)和品红色(M)的振动成份的振幅及位相分别不同,因此,如图2(b)所示,二色间的振幅残差产生二色相对位置偏移,其结果,成为色偏移,表现在图像上。于是,如图3(a)所示,进行位相调整,使得黑色(K)和品红色(M)的回转变化波形的位相一致,则如图3(b)所示,各色间的振幅残差成为最小,因此,色偏移也能抑制为最小。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黑色(K)和品红色(M)的回转变化波形的位相相对偏移π时,则如图4(b)所示,各色间的振幅残差成为最大,色偏移也成为最大。
于是,作为如图3所示进行位相调整使得各色回转变化波形位相一致的具体方法,先在转印带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图样,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求取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位相。接着,通过调整驱动源的回转停止位置,使得各色的振动成份位相一致,在四色彩色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如该图所示,进行回转位相控制,使得四色全部回转变化位相一致。
但是,此时,构成各色成像部的驱动传递零件各自具有误差,作为回转体的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振幅各色不一致。因此,通过上述回转位相控制,解消因相对位置偏移引起的色偏移,但各色间的振幅差引起的色偏移残存。
[回转传递装置]
图5表示感光体鼓,感光体驱动电机及感光体回转驱动传递装置。
在该图中,符号501表示作为被驱动回转体的感光体鼓,502表示感光体轴,503表示感光体侧联轴器,504表示感光体驱动电机,505表示感光体驱动电机轴齿轮,506表示作为驱动侧机构要素的感光体驱动齿轮,507表示感光体驱动轴,508表示驱动侧联轴器,509,510表示轴承,511,512表示轴承。
感光体侧联轴器503及驱动侧联轴器508有时一起简称为联轴器。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表示感光体鼓的回转传递装置一例。感光体鼓501由轴承511,512支承,回转自如,所述轴承嵌合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中(没有图示),在感光体轴502一端设有用于传递回转的感光体侧联轴器503。由例如DC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构成感光体驱动电机504,通过该感光体驱动电机504输入的回转传递到配置在感光体轴上的与感光体驱动电机轴齿轮505啮合的感光体驱动齿轮506。感光体驱动齿轮506的感光体驱动轴507由轴承509,510支承,回转自如,所述轴承嵌合在主体框架中(没有图示),在感光体驱动轴一端设有用于传递回转的驱动侧联轴器508。通过使得驱动侧联轴器508和感光体侧联轴器503啮合,将感光体驱动电机504的回转传递到感光体鼓501。
通过使用这种构成的驱动传递装置,零件数少,能抑制传递误差,实现感光体鼓的高精度回转。
如上所述,关于向感光体驱动电机504的输入信号,根据转印带上位置偏移检测用图样数据,求取回转变化的振动成份的位相,接着,实行调整驱动源的回转停止位置的回转位相控制,使得各色的振动成份位相一致。在该控制中,在图5的控制部513进行运算,将运算结果信号给与感光体驱动电机504。
图6表示本发明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一例。
在该图中,符号601表示联轴器,602表示回转轴,603表示系止部件,604,606表示推力部件,605表示减速齿轮。
联轴器601通过系止部件603在回转轴轴向被限制,通过推力部件604,承受回转轴轴向的力,相对回转轴602固定。同样,减速齿轮605通过系止部件603在回转轴轴向被限制,通过推力部件606,承受回转轴轴向的力,相对回转轴602与联轴器601固定在同轴上。
在图5及图6中,表示齿轮传递的例子作为减速机构,但是,即使使用带·皮带轮构成的减速机构,原理相同。于是,在本发明中,包含齿轮及带轮,称为驱动侧机构要素。
图7表示本发明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另一例。
该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使得作为回转驱动传递部件的联轴器及减速齿轮成型为一体,联轴器和齿轮构成为同轴。使其一体化能减少零件数,降低成本,且能抑制多部件引起尺寸公差积累,排除组装误差,抑制被驱动回转体的回转变化,实现高质量图像。
减速齿轮也可以使用同步带轮。联轴器,减速齿轮,同步带轮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或注射成型等公知方法制作。
在此,驱动齿轮及联轴器作为零件单体具有齿形误差,同轴度等几何公差,内外径等尺寸公差,回转一周的周期变化存在。因此,若在用于感光体等的被驱动回转体的驱动传递机构中使用减速齿轮及联轴器,则上述零件单体具有的每一转的周期变化累积为感光体等被驱动回转体的一转变化。于是,通过提高减速齿轮及联轴器等零件单体的精度,能抑制感光体等每一转的周期变化,但不能避免成本上升。
于是,考虑减速齿轮及联轴器的回转传递结构,驱动齿轮及联轴器配置为同轴,以相同回转速度回转,各自的周期变化被合成。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8-图10表示因驱动齿轮及联轴器引起的回转变化。在各图中,(a)表示各单体的回转变化,(b)表示合成的回转变化。
在图8(a)中,粗线表示的波形是驱动齿轮单体具有的回转变化,细线表示的波形是驱动侧联轴器单体具有的回转变化。在各图中,驱动齿轮简记为“齿轮”,驱动侧联轴器简记为“联轴器”。
因此,若将驱动齿轮和联轴器配置在同轴上,以相同回转速度回转,则成为如图8(b)所示那样的合成波,表示回转传递机构的一转变化。于是,如图9(a)所示,若使得驱动齿轮的回转变化波形与联轴器的回转变化波形位相一致,则如图9(b)所示,合成波的振幅成为最大,与此相反,如图10(a)所示,若使得驱动齿轮的回转变化波形与联轴器的回转变化波形位相相对偏移π时,则如图10(b)所示,合成波的振幅成为最小。
因此,若预先调查驱动齿轮的回转变化波形与联轴器的回转变化波形,组装减速齿轮和联轴器,使得其回转变化波形位相相对偏移π,则如图10(b)所示,能使得作为回转传递装置的回转变化(合成波)的振幅抑制到最小限度。为了调查驱动齿轮和联轴器的一转变化,当通过切削加工制作驱动齿轮和联轴器场合,测定各自的一转变化。通过树脂成型制作场合,由相同的型腔及芯材构成的模具所制作出来的零件的一转变化偏差小,可以仅仅测定型腔及芯材的一转变化。
实际组装,在上述图6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当相对回转轴组装驱动齿轮和联轴器时,可以使得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π。例如,测定驱动齿轮和联轴器各自的一转变化时,在变化波形振幅最大处(极大值)预先标上标记,将该标记作为记号,组装两者,使得驱动齿轮和联轴器的回转变化位相相对偏移π,则能简单地实现。
在上述图7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通过一体成型使得驱动齿轮和联轴器一体成形,分别测定驱动齿轮部分的回转变化和联轴器部分的回转变化。然后,可以调整型腔(成形模),使得驱动齿轮和联轴器的一转变化位相相对偏移π,进行成型。
通过将上述那样的驱动传递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传递装置,能使得单色(或复数色的各色)的被驱动回转体的一转变化的振幅为最小,能将各色间的位置偏移量即色偏移抑制在最小限度。
设有由驱动齿轮和联轴器构成的多个回转传递装置场合,先对于驱动齿轮的一转变化振幅和联轴器的一转变化振幅的差为最大的回转传递装置A,使得上述位相偏移π,使得被驱动回转体的一转变化的振幅为最小。接着,对于其他回转传递装置,决定联轴器一转变化相对减速齿轮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量,使得与回转传递装置A的合成波的振幅相等。在此,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波振幅一致,因此,作为装置整体,若实行回转位相控制,使得位相一致,则能使得色偏移量为最小。
图11-图14用于说明使得多个回转传递装置的合成振幅一致的步骤。
例如,振幅差比较大的回转传递装置A(图11)和振幅差比较小的回转传递装置B(图12)场合,先对于振幅差比较大的回转传递装置A,使得减速齿轮和联轴器的一转变化位相偏移π(图13),对于振幅差比较小的回转传递装置B,决定位相偏移量,使得合成波的振幅与图13的合成波振幅一致(图14,在该例中,位相偏移量为105°)。
在上述图6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相对回转轴组装减速齿轮和联轴器时可以使得以决定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在上述图7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可以调整型腔,使得减速齿轮和联轴器以决定的一转变化的位相偏移,进行成型。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多色的被驱动回转体,能使得一转变化的振幅差为最小,即,能使得色偏移量为最小。
图15表示树脂成型品场合的位相一致记号。
在该图中,符号A是用于位相一致的记号。
通过预先使得在树脂成型齿轮(或联轴器)上成为一转变化的位相标记的记号A一起成型,能简单地使得位相一致。在该图中,是设定三角形标记的一个顶点成为特定的位相位置的例子。
在上述图6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成为组装时的标记,在上述图7所示的回转驱动传递装置中,可以作为型腔的位相调整的标记使用。
图16表示树脂成型品另一实施例。
在该图中,符号B是用于位相一致的记号和型腔号。
在树脂成型齿轮(或联轴器)上成为一转变化的位相标记,再加上成型型腔号。在该图例中,表示在三角形标记中成型型腔号为“1”的状态。通过以减速齿轮的型腔和联轴器的型腔选择各自的一转变化振幅的差为最小的组合进行组装,则能进一步提高效果。
图17是感光体单元的立体图。
在该图中,符号171表示从动侧联轴器。
该图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驱动传递方法用于感光体驱动的一例,感光体单元能相对装置主体沿轴向装卸,在该感光体单元上设有从动侧联轴器171。感光体由于直接载置像,回转变化的影响易体现在图像上,通过设置本发明的回转传递装置,能抑制感光体的回转变化,能抑制色不匀(带状浓度不匀)或位置偏移,多色场合,能抑制色偏移。
图18是显影单元的立体图。
在该图中,符号181表示从动侧联轴器。
该图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驱动传递方法用于显影驱动的一例,显影单元能相对装置主体沿轴向装卸,在该显影单元上设有从动侧联轴器181。显影辊驱动力矩比较大,易发生回转变化,通过设置本发明的回转传递装置,能抑制显影辊的回转变化,能抑制在感光体上显影的色调剂量偏差,能抑制色不匀(带状浓度不匀)。
图19是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在该图中,符号191表示从动侧联轴器。
该图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驱动传递方法用于中间转印驱动的一例,中间转印单元能相对装置主体沿轴向装卸,在该中间转印单元上设有从动侧联轴器191。中间转印带由于直接载置像,回转变化的影响易体现在图像上,通过设置本发明的回转传递装置,能抑制中间转印带的回转变化,能抑制色不匀(带状浓度不匀)或位置偏移,多色场合,能抑制色偏移。
在串列型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中,各色转印图像的时间不同,因此,驱动机构独立驱动。如串列型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那样,在设有多个图像形成手段的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构成成像要素作为上述那样的能装卸的单元,则能根据可装卸的成像单元的各部分的随着长时间运行的劣化或显影剂消耗等,按各色进行替换,因此,能以低成本维持。

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回转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图像色偏移,在转印带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图样,检测该图样,进行回转位相控制,该方法为人们所公知。该方法虽然能使得回转不匀的位相一致,但对于振幅不同场合,不能补正。使用渐开线花键联轴器的高精度回转手段为人们所公知,但成本贵。在本发明中,从驱动源经减速机构,联轴器到作为被驱动体的感光体之间,回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减速机构部及联轴器部。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