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388331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96482.7

申请日:

2008.09.10

公开号:

CN101352800A

公开日:

2009.01.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23P 15/00合同备案号:2010320001071让与人: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受让人:镇江同舟螺旋桨有限公司发明名称: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申请日:20080910公开日:20090128授权公告日:20091111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008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3P15/00; C21D1/28; C23C8/50

主分类号:

B23P15/00

申请人:

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永道; 舒永东; 武彬华; 唐良芬; 邵 威; 常晓雷

地址:

21110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江宁科学园宝鼎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忠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首先:采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然后对配油套坯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形成配油套坯;并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进行完全奥氏体化正火;再对正火后的配油套坯精车外圆和内孔,在内孔留有的磨削加工余量;在配油套坯上钻通油孔;精铣内孔中的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后按照产品设计尺寸精磨内孔,形成半成品;再将精磨内孔后的半成品采用盐浴氮化法进行内孔氮化处理;最后将内孔氮化处理后的半成品去毛倒棱,形成表面硬度至少为HV1500,氮化层深0.2~0.3mm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包括铸造、车、铣、磨削、钻孔、退火、氮化处理,其特征在于:
a)采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
b)对配油套坯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形成配油套坯;
c)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进行完全奥氏体化正火;
d)对正火后的配油套坯精车外圆和内孔,在内孔留有的磨削加工余量;在配油套坯上钻通油孔;精铣内孔中的环形油槽和油封槽;
e)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后按照产品设计尺寸精磨内孔,形成半成品;
f)将精磨内孔后的半成品采用盐浴氮化法进行内孔氮化处理;
e)将内孔氮化处理后的半成品去毛倒棱,形成表面硬度至少为HV1500,氮化层深0.2~0.3mm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配油套坯完全奥氏体化正火的温度为910~930℃,正火时间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580~620℃,退火时间4~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半成品内孔氮化处理的预热温度300~400℃,预热时间1小时,盐浴氮化温度560~580℃,盐浴氮化时间10小时,盐浴氮化后进行水冷和清洗,清洗采用80℃温水冲洗,然后再去毛倒棱,形成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说明书

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调螺旋桨(CPP)配油器中的配油套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可调螺旋桨(CPP)是目前船舶动力装置中的比较先进一种结构,配油器是可调螺旋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配油套是配油器的关键零件,它是球墨铸铁材料QT500-7,它的制造难度很大,特别是内孔配合部位,不仅要求耐磨(表面硬度在HV1500以上,层深0.2~0.3mm),而且对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非常高(ISO 6级以上)。目前,配油套生产工艺是:先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然后对配油套毛坯进行粗加工,予留足加工余量的前提下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形成配油套坯,在进行退火处理后进行氮化处理,在氮化处理的过程中,球墨铸铁(QT500-7)形成配油套坯会随着氮化层深的增加氮化变形也逐渐变大,为了保证配油器的工艺尺寸,氮化处理后必须进行磨削加工,这种磨削加工不仅会导致产品的氮化层深降低,耐磨效果下降,而且还会残留机加工应力,这种机加工应力会影响到零件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很难兼顾产品对氮化层深和尺寸精度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配油套生产工艺存在的氮化处理后必须进行磨削加工,这种磨削加工不仅会导致产品的氮化层深降低,耐磨效果下降,而且还会残留机加工应力,影响到零件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包括铸造、车、铣、磨削、钻孔、退火、氮化处理,其特征在于:
a)采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
b)对配油套坯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形成配油套坯;
c)对加工后地配油套坯进行完全奥氏体化正火;
d)对正火后的配油套坯精车外圆和内孔,在内孔留有的磨削加工余量;在配油套坯上钻通油孔;精铣内孔中的环形油槽和油封槽;
e)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后按照产品设计尺寸精磨内孔,形成半成品;
f)将精磨内孔后的半成品采用盐浴氮化法进行内孔氮化处理;
e)将内孔氮化处理后的半成品去毛倒棱,形成表面硬度至少为HV1500,氮化层深0.2~0.3mm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在本发明中:配油套坯完全奥氏体化正火的温度为910~930℃,正火时间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580~620℃,退火时间4~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在本发明中:半成品内孔氮化处理的预热温度300~400℃,预热时间1小时,盐浴氮化温度560~580℃,盐浴氮化时间10小时,盐浴氮化后进行水冷和清洗,清洗采用80℃温水冲洗,然后再去毛倒棱,形成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精加工之前进行预加工,然后进行完全奥氏体正火,以减少机加工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精加工变形,将氮化变形量控制在规定的工艺误差范围内;由于将精加工工艺放在氮化处理前,氮化后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磨削加工,这样氮化层深能充分利用,能同时满足表面硬度在HV1500以上,氮化层深0.2~0.3mm,尺寸和形位公差ISO 6级以上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产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油套体,2、环形油槽,3、油孔,4、油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的配油套可见,在配油套体1的内孔中设有两道环形油槽2,两道环形油槽2上都设有油孔3,配油套体1的内孔中还设有两道油封槽4。由于配油套体1的内孔与旋转的艉轴配合,因此内孔的表面硬度至少为HV1500,氮化层深0.2~0.3mm,形位公差ISO 6级以上。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配油套的加工工艺如下:
a)采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
b)对配油套坯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2和油封槽4,形成配油套坯;
c)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进行完全奥氏体化正火,正火的温度为910~930℃,正火时间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d)对正火后的配油套坯根据设计尺寸精车外圆和内孔,在内孔留有0.5mm的磨削加工余量;在配油套坯上钻通油孔3;精铣内孔中的环形油槽2和油封槽3;
e)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后,退火的温度为600℃,退火时间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按照产品设计尺寸精磨内孔,形成半成品;
f)将精磨内孔后的半成品采用盐浴氮化法进行内孔氮化处理,氮化处理的预热温度300~400℃,预热时间1小时,盐浴氮化温度560~580℃,盐浴氮化时间10小时,盐浴氮化后进行水冷和清洗,清洗采用80℃温水冲洗;
e)将内孔氮化处理后的半成品去毛倒棱,并通过技术检验,形成表面硬度至少为HV1500,氮化层深0.2~0.3mm的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

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可调螺旋桨配油器中配油套的加工工艺,首先:采用树脂砂球墨铸铁QT500-7铸造配油套毛坯;然后对配油套坯粗车外圆、内孔和内孔中的粗铣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形成配油套坯;并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进行完全奥氏体化正火;再对正火后的配油套坯精车外圆和内孔,在内孔留有的磨削加工余量;在配油套坯上钻通油孔;精铣内孔中的环形油槽和油封槽;对加工后的配油套坯去应力退火后按照产品设计尺寸精磨内孔,形成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