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丝包芯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金属丝包芯线,尤其是涉及用作炼钢添加剂的稀土金属丝包芯线。背景技术
稀土金属对于改善钢的性能具有明显的有益作用。近年来,通常以在上铸钢锭模中吊挂稀土金属棒或通过向连铸中间包或结晶器中喂入稀土金属丝的方式将稀土金属加于钢水中。上述工艺要求所用的稀土金属丝或棒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以保证所述的稀土金属丝或棒在制造、运输、吊挂或喂丝过程中不断裂。虽然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专利号94108075.7、98121625.0)可以提供塑性和韧性优良的稀土金属丝和棒,但由于制备所述稀土金属丝、棒的全部工艺环节不可能实现绝对的控制,以致所生产出的个别产品中还有缺陷,从而导致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断裂现象。
另外,所用的稀土金属丝的截面直径越小,则越有利于提高喂丝速度和有利于所加入的稀土金属在钢水中均匀分布,以及提高稀土金属的收得率,从而减少了结晶器水口结瘤事故。
此外,在连铸中间包中喂稀土金属丝时,由于稀土和夹杂物的分布状况和夹杂物的球化效果均优于在结晶器中喂入稀土金属丝,因此连铸中间包喂稀土金属丝已成为新的技术方向。
然而过细的稀土金属丝在喂入钢水时因受热变软而不能喂入或不能喂至指定的深度。
因此需要一种绝对不会断裂的及在直径截面很小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有效喂入的稀土金属丝。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断裂地,能在任何截面直径的情况下均能顺利喂入的稀土金属丝。
通过提供一种稀土金属丝包芯线实现了本发明,所述的稀土金属丝包芯线由稀土金属丝的芯及包覆在该稀土金属丝的外表面上的金属包覆层构成。
所述的金属包覆层为钢包覆层;
所述的金属包覆层为铝包覆层;
所述的钢包覆层为低碳或超低碳钢包覆层;
所述的钢包覆层为含碳≤0.05%的钢包覆层;
所述的钢包覆层为含碳≤0.1%的钢包覆层;
所述的钢包覆层的厚度为0.5-0.1mm;
所述的钢包覆层的厚度为0.4-0.2mm;
所述的钢包覆层的厚度为0.35-0.25mm;
所述的铝包覆层的厚度为0.6-0.1mm;
所述的铝包覆层的厚度为0.5-0.2mm;
所述的铝包覆层的厚度为0.4-0.2mm;
所述的稀土金属丝的芯的截面直径为φ1.0-5.5mm。
本发明对被用作芯的稀土金属丝的成份无特殊规定,一般只要该成份符合GB/T4153-93的规定即可,所述的稀土金属丝包括单一稀土金属丝和稀土合金丝。
根据炼钢工艺要求可采用铝或钢包覆层,优先选用钢包覆层,尤其是低碳或超低碳钢包覆层,以使成品钢的成份尽可能少地被所述钢包覆层中的碳所干扰。
本发明的稀土金属丝包芯线在制备、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绝无断裂,甚至已断裂的稀土金属丝通过将其包在金属包覆层中而得以正常使用。金属包覆层的厚度和材质要与被处理的钢水量、钢水温度、喂丝速度相匹配,推荐用薄钢带包覆的包芯线,因为它既可以顺利地插入钢水中,还不会因软化而上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发明的稀土金属包芯线是这样制备的:将含碳0.03%,含硫0.035%,含磷0.03%的,厚度为0.35mm的超低碳钢带经裁剪后,用通用包线机将其包在φ2.0mm的稀土金属丝上,从而制得一种稀土金属丝钢包芯线。通过喂丝机将其喂入中间包的钢水中,未发现该包芯线因软化而上浮。经成品检验可知,通过包芯线喂入的方式所加的稀土金属已均匀地分布在钢中。实施例2将市售的厚0.35mm的铝带材经裁剪后,用通用包线机将其包在φ2.0mm的稀土金属丝上,从而制得一种稀土金属丝铝包芯线。通过喂丝机将其喂入连铸中间包的钢水中,未发现该包芯线因软化而上浮。经成品检验可知,通过铝包芯线喂入的方式所加的稀土金属已均匀地分布在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