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3725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52041.3

申请日:

2015.10.08

公开号:

CN105192141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51008|||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文亮; 衡永志; 陈久柱

地址:

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诸佛庵西路39号(大别山绿色商城)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代理人:

沈尚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贮青→杀青→堆放闷黄→揉捻→解块→初烘→堆积闷黄→复滚。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黄大茶具有梗壮叶肥,大枝大杆,叶片成条,枝叶相连,形似钓鱼钩,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香气焦香浓郁,滋味浓厚甜润,叶底黄中显褐。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大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采摘标准:一芽四五叶,长度为10~13厘米;采摘时间:春茶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
(2)鲜叶贮青
采回的鲜叶摊放2~3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
(3)杀青
将贮青后的青叶投入到滚筒杀青机里,进行杀青处理,先将滚筒杀青机温度设置为300~350℃,进出料时间调整为85~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时即可投叶;
(4)堆放闷黄:杀青叶经输送带送到闷黄槽,闷黄时间控制在55-65min;
(5)揉捻:采用组合式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高度为离桶口2.8-3.2cm,投叶量30~40公斤;揉捻压力和时间:在揉捻过程中,采取轻、重、轻原则,首先轻压2~5分钟,其次重压20~35分钟,最后轻压2~5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80-90%,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
(6)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即可;
(7)初烘: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75-185℃,进出叶时间为85~10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2-58%,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45-155℃,进出叶时间为85~10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2-38%即可;
(8)堆积闷黄:初烘后的茶叶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堆放厚度98-102cm,摊放时间10小时以上;
(9)复滚: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200-300℃,进出叶时间为85~100S,茶叶含水率为5-7%,手捻茶叶成粉未状,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 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滚筒出口冒出青烟、待摊凉后装箱。

说明书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黄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黄茶起源于明朝,黄茶是从绿茶加工演变而来,属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作为一个茶类,是世界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根据茶叶加工中化学反应变化进行分类的。因为黄茶是一种后发酵茶,他能在闷黄过程中,在湿热条件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糖类和氨基酸含量起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黄茶香气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真正的黄茶在色香味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黄茶的加工工艺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采用手工工艺进行加工,这样既不卫生,且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单机加工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茶加工自动连续化闷黄工艺过程,此方法加工的黄大茶具有营养丰富,梗壮叶肥,大枝大杆,叶片成条,枝叶相连形似钓鱼钩,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香气焦香浓郁,滋味浓厚甜润,叶底黄中显褐。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大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采摘标准:一芽四五叶,长度为10~13厘米;采摘时间:春茶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
(2)鲜叶贮青
采回的鲜叶摊放2~3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
(3)杀青
将贮青后的青叶投入到滚筒杀青机里,进行杀青处理,先将滚筒杀青机温度设置为300~350℃,进出料时间调整为85~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时即可投叶;
(4)堆放闷黄:杀青叶经输送带送到闷黄槽,闷黄时间控制在55-65min;
(5)揉捻:采用组合式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高度为离桶口2.8-3.2cm,投叶量30~40公斤;揉捻压力和时间:在揉捻过程中,采取轻、重、轻原则,首先轻压2~5分钟,其次重压20~35分钟,最后轻压2~5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80-90%,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
(6)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即可;
(7)初烘: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75-185℃,进出叶时间为85~10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2-58%。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45-155℃,进出叶时间为85~10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2-38%即可。
(8)堆积闷黄:初烘后的茶叶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堆放厚度98-102cm,摊放时间10小时以上;
(9)复滚: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200-300℃,进出叶时间为85~100S,茶叶含水率为5-7%,手捻茶叶成粉未状,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滚筒出口冒出青烟、待摊凉后装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将多种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套流水线作业生产线,实现了清洁化、连续化的生产目的,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特点,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黄大茶具有梗壮叶肥,大枝大杆,叶片成条, 枝叶相连形似钓鱼钩,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香气焦香浓郁,滋味浓厚甜润,叶底黄中显褐。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大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品质。具体特点如下:
1、将各种茶叶加工机械组装成连续生产线,实现了黄大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规模化的生产工艺。
2、改变了黄茶闷黄只能人工进行,不能使用机械闷黄,不能生产连续化的格局,
3、改变了黄茶拉老火只能人工进行,不能使用机械烘干的生产格局,
具体实施方式
配套机械:全部为电加热,具体设备为:
6CST-80连续杀青滚筒一台,6CWS-60网带输送带三台,6CWS-60网带冷却输送带一台,6CR-55型揉捻机一组=,6CJK-50解块机一台,6CST-80连续滚筒炒干二台。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采摘标准:一芽四五叶,长度为10~13厘米;采摘时间:春茶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
(2)鲜叶贮青
采回的鲜叶摊放2~3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
(3)杀青
将贮青后的青叶投入到滚筒杀青机里,进行杀青处理,先将滚筒杀青机温度设置为300℃,进出料时间调整为90S,待进口温度达120℃时即可投叶;
(4)堆放闷黄:杀青叶经输送带送到闷黄槽,闷黄时间控制在60min;采用此步骤使堆放后芽叶达到柔软性好,便于揉捻,同时起到茶叶体内物质进一步转换,对提高霍山黄大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5)揉捻:采用组合式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在48转/分钟,投叶高度为离桶口3cm,投叶量35公斤;揉捻压力和时间:在揉捻过程中,采 取轻、重、轻原则,首先轻压5分钟,其次重压30分钟,最后轻压5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80-90%,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
(6)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即可;
(7)初烘(毛火):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80℃,进出叶时间为9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5%。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进出叶时间为90S,待温度显示达到要求,开启输送带投叶,初烘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5%即可。
(8)堆积闷黄:初烘后的茶叶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堆放厚度100cm,摊放时间10小时以上;采用此步骤使茶叶水分均匀分布,以便进一步干燥,提高香气滋味。
(9)复滚(拉老火):采用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250℃,进出叶时间为90S,茶叶含水率为6%,手捻茶叶成粉未状,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滚筒出口冒出青烟、待摊凉后装箱。
本工艺加工的黄大茶与现有技术加工的黄大茶对比结果如下:

项目现有技术加工的黄大茶本发明工艺的黄大茶条形色泽油润,色泽油润,香气焦香高长焦香浓郁汤色深黄显褐深黄显褐口感滋味浓厚滋味浓厚甜润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贮青杀青堆放闷黄揉捻解块初烘堆积闷黄复滚。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黄大茶具有梗壮叶肥,大枝大杆,叶片成条,枝叶相连,形似钓鱼钩,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香气焦香浓郁,滋味浓厚甜润,叶底黄中显褐。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大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