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踏板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通常采用单摆式内燃机,一体具有变速机的内燃机装置,其基端由连杆支承在车体上,其上下摇摆自如的后端支承着后轮,在该后轮与车体之间装有缓冲器。
另外,作为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有与支承于后端的后轮一起摇摆自如地支承着与内燃机分体的传动箱(特公平1-39397号公报)的例子。
该公报中记载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以内燃机的曲轴后方的输出轴为中心摇摆自如地支承有传动箱,内燃机延伸设置直至左右的底板之间。
在前者即搭载着单摆式内燃机的两轮摩托车中,由于缓冲器下的重量大,故高速行走性有限。
由于内燃机整体相对车体摇摆,故必须确保内燃机装置周围的空间足够大,以互不干扰,难于进行有效的部件配置。
在后者的公报记载的例子中,由于支承后轮的传动箱以曲轴后方的输出轴为中心摇摆,故前后轮距大。
内燃机延伸设置直至左右底板部之间,不能确保大的底板空间,同时,在左右底板部之间难于得到配置辅机等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使与内燃机分体的后轮支承部件摇摆自如,从而提高高速行走性,可高效地配置部件,同时可确保大的底板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地,本发明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具有低踏板,内燃机在所述底板的后方,配置于座位下方,通过与所述内燃机相独立地摇摆的支承部件支承后轮。
由于通过与所述内燃机相独立地摇摆的支承部件支承后轮,故摇摆部分的重量小,可提高高速行走性,同时,由于摇摆部分小,周围不需确保大的空间,即可高效率地配置部件。
并且,由于内燃机配置在底板的后方,故可确保大的底板空间,同时,底板部可设置辅机等的配设空间。
本发明第二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本发明第一方案所述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带式自动变速机,并与所述内燃机的曲轴同轴地被枢轴支承着。
由于支承后轮的支承部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轴地枢轴支承着,故可缩短前后轮距,同时,可在内燃机前方容易地确保适当的配设空间和底板空间。
本发明第三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本发明第一方案所述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中,使所述内燃机的作动缸前倾,在其前方设置辅机等或物品的配设空间。
通过使作动缸前倾,可将其上方的座位设低,确保宽松的点火位置。
可在内燃机的前方设置辅机等或物品的配设空间,可进行高效的部件配置。
本发明第四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本发明第一方案所述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中,在驾驶员用座位的后方,比所述驾驶员用座位高地设置乘员用座位,在该乘员用座位的下方配置安全帽收放箱,沿该安全帽收放箱的下面配置空气滤清器。
由于在驾驶员用座位的后方,比所述驾驶员用座位高地设置乘员用座位,在其下方配置安全帽收放箱,同时,沿其下面配置空气滤清器,故可高效地利用空间配置大型安全帽收放箱及空气滤清器。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局部省略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线剖断时示意性显示的剖面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6是又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1的整体侧面图示于图1,局部省略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
车体架中,左右一对主管3、3自头管2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形成前侧倾斜部3a、3a,其下端向后方弯曲形成中央水平部3b、3b,向斜上方弯曲若干形成后侧倾斜部3c、3c,然后弯曲成水平形成后侧水平部3d、3d。
左右一对下降管4、4自头管2的下部左右扩展地向下方延伸形成前侧垂直部4a、4a,其中央水平部4b、4b在所述主管3、3的中央水平部3b、3b的下方与其大致平行地延伸,其后端向上方弯曲形成后侧倾斜部4c、4c,,其上端分别与主管3、3的中央水平部3b、3b的后端连接。
在主管3和下降管4之间装有3根左右的连接管5。
头管2支承转向轴11,自转向轴11向上方左右展开地形成有车把12、12,前叉13自转向轴11向下方延伸,前轮14轴支承于其下端。
主管3的中央水平部3b和后侧倾斜部3c上突设有支承架3e、3f,下降管4的中央水平部4b的后端突设有支承架4e,同时,自后侧倾斜部4c的下部向后方突设有长的支承架4f。
内燃机20悬架在以上的左右各4个支承架3e、3f、4e、4f上。
内燃机20为四冲程二汽缸内燃机,使曲轴箱21位于下降管4的后侧倾斜部4c的后方,在前倾的作动缸22插入左右的后侧倾斜部4c、4c之间及主管3的中央水平部3b、3b之间的状态下,突设于所需部位的安装架等经支承轴6、7、8、9分别支承在所述支承架3e、3f、4e、4f上,这样,内燃机20被悬架于车体架上。
带式自动变速机30前部枢接于该内燃机20的曲轴箱21并向后方延伸。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曲轴箱21内的指向左右水平方向的曲轴23的右端嵌装有AC发电机27的外转子27a,罩盒24覆盖其侧方,AC发电机27的内定子27b支承在该罩盒24上。
经轴承25旋转轴26向右突设于该罩盒24的与曲轴23同轴的开口部,带式自动变速机30的右侧变速机箱31的前端部31a嵌装于该突设部(见图3)。
右侧变速机箱31自前端部31a沿曲轴箱21的后面,经向内侧旋入的连接部31b,向后方伸出叉部31c。
另一方面,曲轴23的左端贯通曲轴箱21向左方突出,具有离心变速机构的主动轮33设在该突出部。
曲轴23贯通的曲轴箱21的外侧面的周围固定、安装有环状支承部件28,左侧变速机箱32的前端部32a通过轴承29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环状支承部件28上。
左侧变速机箱32具有自前端部32a沿曲轴箱21的后面旋入的连接部32b和向后方延伸的叉部32c。
沿曲轴箱21的后面旋入的左右连接部31b、32b相互接触、连接,使左右变速机箱31、32形成一体,左右叉部31c、32c以曲轴23为中心上下摇摆自如地被支承。
左侧变速机箱32的叉部32c的后部形成工作室,旋转自如地支承有从动轴34,从动轮35经离心离合器37支承于该从动轴34上。
V型皮带36架设于该从动轮35和所述主动轮33之间,构成带式自动变速机构。
在叉部32c的后部的工作室内,从动轴34的右端的小齿轮38和中间轴39的大齿轮40啮合,中间轴39的小齿轮41和车轴42的大齿轮43啮合,构成减速机构。
车轴42架设于左右叉部31c、32c之间,在叉部31c、32c之间,后轮44被支承在车轴42上。
因此,支承带式变速机30的左右变速机箱31、32以曲轴23为中心,与后轮44一起上下摇摆自如地枢轴支承叉部31c、32c。
而且,后缓冲器45装在左侧变速机箱32的后端和主管3的后端之间。
自左右作动缸22、22分别向上方延伸的吸气管51、51与化油器52、52连接,该化油器52、52左右并列配设于向后方弯曲的曲轴箱21的上面,化油器52、52连接在配设于其后方的空气滤清器53上。
空气滤清器53配置在左右主管3、3的后侧倾斜部3c、3c之间或之下,其上方,在后侧水平部3d、3d之间架设、支承有安全帽收放箱54。
空气滤清器53其上面形成沿安全帽收放箱54的前侧下面弯曲的形状,两者嵌合,高效利用空间,配置大型、占空大的安全帽收放箱54和空气滤清器53。
自作动缸22、22分别向下方延伸的排气管55、55旋入到曲轴箱2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结合为一根,自车体右侧面出来并立起,连接在支承于后轮44右侧的消音器56上。
另外,主支架59起落自如地安装于曲轴箱21的下端。
油箱57包围在上侧主管3、3的中央水平部3b、3b及下降管4、4的中央水平部4b、4b等4根管子中,架设、支承于作动缸22、22的前方。
散热器58架设于下降管4、4的前侧垂直部4a、4a之间。
头管2的前方由前罩61包覆,支架护罩62覆盖其左右下方两侧,槽状的底板隧道罩63自上方覆盖主管3、3的前侧倾斜部3a、3a及中央水平部3b、3b,底罩64、64自外侧覆盖下降管4、4的中央水平部4b、4b,其中,底罩64、64具有自左右下端缘向左右侧延伸的底台64a、64a(见图4)。
底板隧道罩63的后侧上部开口很大,呈U字形,使作动缸22及化油器52等面临该开口,连接于底板隧道罩63的后端缘的后罩65自侧方覆盖主管3、3的后侧倾斜部3c、3c及后侧水平部3d、3d。
驾驶员用座位66前端枢轴支承,并开闭自如地覆盖底板隧道罩63后侧上部的U字形开口,乘员用座位67后端枢轴支承,开闭自如地覆盖后罩63(65)的上部开口。
因此,驾驶员用座位66自上方覆盖作动缸22及化油器52等,乘员用座位67自上方覆盖安全帽收放箱54的开口。
架设于车体架上的内燃机20由于使作动缸22前倾,故可使覆盖其上方的驾驶员用座位66配置地较低,可确保宽松的点火位置。
乘员用座位67由于设置在驾驶员用座位66的后方并比其高的位置,故将安全帽收放箱54配置在其下方,同时沿其下面配置空气滤清器53,因此,可高效地利用空间配置大型的安全帽收放箱54及空气滤清器53。
由于内燃机20位于底台64a、64a的脚踏部64b、64b的后方,故可不于涉内燃机而确保底板空间。
可在内燃机20前方确保大的空间,可配置油箱57等大型辅机等。
与架设于车体架上的内燃机20相独立,带式变速机30在后端支承后轮44,并被摇摆自如地支承着,故由于该不与内燃机形成一体的部分相应地后缓冲器45支承的摇摆部分被大幅度轻量化,可提高作为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1的高速行走性。
目前,最高速为140km/h前后,可将其提高为最高速160km/h左右。
支承后轮44的变速机箱31、32和曲轴23同轴枢轴支承于曲轴箱21,故可缩短轴距,同时,可容易在内燃机20的前方确保适当的配设空间和底板空间。
图5显示车体后部的结构不同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70的实施例。
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本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70在后罩71的后部形成有安全帽收放箱72,盖部件73开闭自如地封闭该安全帽收放箱72的向后的开口。
该安全帽收放箱72和驾驶员用座位66之间开闭自如地设有乘员用座位74,油箱75配设于该乘员用座位74的下方。
沿油箱75的前侧下面配置有空气滤清器53。
乘员用座位74比驾驶员用座位66比所述驾驶员用座位高地配置,故其下方可充分确保配置油箱75的空间,同时,安全帽收放箱72也可以设在油箱75的后方。
由于内燃机20前方的空间是空的,故可用于物品收放箱或辅机等的配置。
参照图6说明又一实施例的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80。
本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80搭载的内燃机81与曲轴箱一体地设有变速机82,与内燃机81独立、与变速机82分体的后叉83后端支承后轮84,摇摆自如地被支承着。
车体架上,自头管85的上部伸出的左右一对主管86、86形成与所述主管2大致相同的形状,由前侧倾斜部86a、中央水平部86b、后侧倾斜部86c和后侧水平部86d构成,自头管85下部延伸的左右一对下降管87、87由前侧倾斜部87a、中央水平部87b、后侧倾斜部87c构成,但与所述下降管4不同,中央水平部87b向后方很长地延长,其后端向斜上方弯曲的后侧倾斜部87c与主管86的后侧水平部86d连接。
内燃机81搭载于上下主管86、下降管87的中央水平部86b、87b的后半部,油箱85搭载于前半部,油箱98的左右侧方形成底板部99。
因此,内燃机81位于底板部99的后方。
驾驶员用座位88开闭自如地覆盖内燃机81的上方。
在驾驶员用座位88的后方比所述驾驶员用座位高地配置有乘员用座位89,其下方设有安全帽收放箱90,在安全帽收放箱90和作动缸之间配设有空气滤清器91和化油器92。
在内燃机81的曲轴箱的后方设置的变速机82的变速箱后端安装有托架95,后叉83的前端利用枢轴连接于该托架95上,后轮84轴支承于上下摆动的后叉83的后端。
在该后叉83的中央稍后的部位和主管86的后侧水平部86d之间装有后缓冲器97。
由于通过与内燃机81独立而摇摆的后叉83支承后轮84,故摇摆部分大幅度轻量化,可提高高速行走性。
另外,由于摇摆部分小,周围无需确保很大的空间,故可实现高效的部件配置。
并且,由于将内燃机81配置于底板部99的后方,故可确保底板空间,同时,可在底板部99设置油箱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