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榨植物毛油消泡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植物毛油泡沫的方法,属于食用油精制加工的范畴。
在我国农村,由于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以户为单位的油籽产量不大,故以小型榨油机如95型类榨油机为主的榨油厂较为普及。油籽经烘焙、捣碎,压榨出的植物毛油,其表面往往浮有厚厚一层油泡沫,并夹带有大量的杂质。能否消除该油泡层直接关系到油品的质量。过去虽广泛采用直接搅拌毛油的方法,却始终未能解决消尽泡沫的问题。采用过滤毛油的方式虽也能部分消泡,但过滤孔易堵塞、清洗工序反而复杂,难以推广。目前也有人采用加入食用消泡剂消泡的,此法虽有效,但消泡剂组分会影响成品油品质,如经该法处理后所得的成品油仅存放一月后口感就变差,出现涩口现象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植物毛油泡沫的方法,它操作简便,能保证成品油质量。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浮于植物毛油表面、并夹带有大量杂质的泡沫层直接从毛油中分离、取出,并放入一容器内,再往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其加水量可按待处理油泡沫重量的2%-100%计),然后在搅拌地条件下加热,使容器内容物升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当油泡基本消散时,停止搅拌和加热,让其自然沉淀或倒入原毛油中、与毛油一同静置沉淀,最后除去沉积于油脂下部的沉淀油脚即可。本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油泡沫夹带着许多属亲水性的杂质,如磷脂、蛋白质、粘液、色素等胶质,它们与水结合(水合)后会相互吸附、絮凝而自然下沉(也能吸附其它杂质下沉);加热能降低油泡表面张力,也利于胶质吸水后膨胀凝集,而保持沸腾状态,既促进了胶质与水的结合,又使多余水分尽量蒸发掉,从而降低油脂含水量,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防止加热温度过高,避免油脂焦化而影响油品质量;搅拌操作,能破坏胶质特别是磷脂分子(因磷脂也是一种乳化剂)与油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提高胶质分子与水分子的结合机会,便于胶质水化,聚凝等,由此可见,上述加水、加热及搅拌能有效消泡,去杂质,搅拌停止后,若将处理物倒回原毛油中,上述生成的絮凝小粒或团块还能吸咐悬浮于毛油中的杂质,促进杂质聚凝沉淀,
正如上述,本发明与现行农村中采用的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发明能消尽机榨植物毛油中的泡沫,而且是在几乎不增加设备投资情况下实现的;其次,操作过程中的沸腾状态及基本消泡状态都便于目测和控制,故而操作简单可行,利于推广;再有,采用本发明所得的成品油品质优良,纯清呈黄色,芳香浓郁,且保存3-5年不变味、不变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经95型榨油机榨出的菜籽毛油倒入缸内,并把浮于毛油表层且含杂质的油泡沫约3.0kg取出,放入一铝锅内,再往铝锅内放入0.3kg热水,然后将铝锅置于炉上加热,边加热边用小铝瓢搅拌,最后锅内呈沸腾状态,沸腾中继续搅拌6-7分钟,油泡就基本(95%以上)消散,此时停止加热和搅拌,将铝锅内处理物倒回原缸毛油中,用棒类稍加搅拌,即呈无泡沫状态,然后静要沉淀2小时左右,油脂与油脚完全分层,除去下层油脚,便得到纯清、芳香的优质成品油。
实施例2、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步骤,仅在3.0kg的油泡中加入0.6kg的自来水,加热沸腾约10分钟,便基本消去泡沫,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方式相同,同样能消泡、去杂质,得到纯清优质成品油。
实施例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步骤,仅在3.0kg的油泡中加入2.7kg的水,沸腾搅拌15分钟便消泡,最终同样也能得到优质成品油。
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步骤,仅是在3.0kg油泡中加入0.1kg热水,也能消尽油泡,得到优质成品油。
在上述实施例中,[1]加入的水量大小,环境温度、油籽质量的影响,其加入水量按油泡重量的2%-100%范围计算均可;如果最初加入的水量不足,可在加热搅拌过程中补充水调节;不过加入水量的最佳范围应为待处理油泡重量的8%-15%;[2]无论加入的水是自来水还是热水,均不影响其结果;[3]锅内的油泡在加热搅拌下消散,将其静置沉淀,待油脂与沉淀物分层后,只将其上层油脂倒入原毛油中也行;[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将先加水后加热的方式改为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加水方式,即油泡先加热到一定温度(摄氏40-90度)后才加入水,其最终消泡去杂质的效果一样;[5]本发明采用静置自然沉淀方式,其沉淀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