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具体涉及到能把光通信用的矩形或圆形插头用作对方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
特开平11-283690号公报中记载有阴侧的光连接器。这是在方筒形体的内部空间形成有嵌合孔部而能插入对方光连接器(阳侧光连接器)所具备的形成了光路终端的突出部的结构。在此筒形体的后端部上安装着对向插入此筒体嵌合孔部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光学元件。与此相反,实开平4-109706号公报中则记载有阳侧的光连接器,它具备有开闭上述突出部前侧的快门。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曾于特愿平11-114147号提出过这样的阴形光连接器,它在安装光学元件地底座上装有可开闭的盖,而由此底座与盖夹持着设于底座上预定位置处的对方光连接器。这种光连接件由于构造成易实现薄型与小型化,因而能良好地适用于便携式或固定式的电气设备,例如MD、CD、DVD、STB(BS调谐器与CS调谐器等)所谓的数字音频设备。
但在取底座与盖夹持对方光连接器的结构的上述光连接器中,当把对方的光连接器设定于底座上或从其上取出时,在对对方光连接器进行撬动时,撬动力会传递到盖上,已发现在某些情形下这会损坏盖。特别是在规格适用于MD、CD、DVD、STB(BS调谐器与CS调谐器等)这类数字音频设备的薄型以至小型的光连接器中,业已得知上述破坏的可能性会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状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插拔对方连接器时进行撬动,此撬动力也不会传递到盖而不必担心将其损坏的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在不使用时能采取防尘措施的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只需变更盖的设计就能变动其外观的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利用漏泄光产生照明效果的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是在备有供形成光路终端的对方光连接器的突出部插拔用的嵌合孔部的主体部中,安装着与插入上述嵌合孔部的上述突出部相对的光学元件,同时上述主体部具有筒形壁而此筒形壁的内部空间则形成为上述嵌合孔部,在此主体部中安装有能开闭的用于开闭上述嵌合孔部的前端处具有的插拔口的盖。
上述光连接器在打开盖将对方光连接器的突出部插入主体部的嵌合孔部后,由此突出部形成的光路端和安装于主体部中的光学元件相对而在其间形成光路。此外,由于主体部具有筒形壁而此筒形壁的内部空间形成为所述的嵌合孔部,因而在相对于此嵌合孔部插入或拔出对方光连接器时,即使撬动对方光连接器,此撬动力也不会传递到盖上。
上述盖具有: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外侧嵌脱的覆罩壁部,和设于此覆罩壁部前端能相对于上述插拔口的前侧进退的盖主部,而上述覆罩壁部的后端部则最好能可转动地安装于设在上述主体部后端部中的横轴上。
这样,在盖闭上时,盖的覆罩部就能将主体部覆罩隐蔽,因而只需变更此盖的设计就可改变光连接器的外观。因此,即使是在要求有不同设计的光连接器时,只要将主体部形状与盖的设计共同地变动即可。此外,在闭上盖时,由于盖的主部从主体部的插拔口前侧突出,就可防止尘埃等从此插拔口进入内部。
在上述横轴的前侧最好于主体部侧和盖侧上分别设有突起,这些突起分别嵌合于在两端有长孔的连杆的此各个长孔中,并在上述盖取最大张开角度时,所述主体部或盖上所设突起便能配合到上述连杆具有的各长孔的孔缘之上。
上述主体部与盖也可采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材料形成的结构。这样就能从透明或半透明主体部或盖部漏出的光发挥照明效果。为此,例如还能凸现地看到盖上所附文字与图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具有下述效果:即使在插拔对方光连接器时进行了撬动,这种撬动也不会导致盖的损坏等;在不使用时可进行充分地防尘;此外,容易变更设计和实现虚价;再有,利用漏光可发挥照明效果;还易于了解盖的开闭状态。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光连接器的示意性分解斜视图。
图2是上述光连接器在将其盖已闭合状态下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上述光连接器在将其盖已打开状态下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发挥照明效果时的上述光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5是此光连接器的盖在开启状态下时的示意性纵剖面图。
图6是此光连接器在结合上对方光连接器的状态下其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如下:
P:光学元件;10:主体部;15:筒形壁;17:嵌合孔部;17a:插拔口;18、34:突起;30:盖;31:覆罩壁部;32:盖的主部;50:连杆;51:长孔;100:对方光连接器;130:对方光连接器突出部。
本发明的若干具体特征以及本发明所起的作用可据下述实施形式获得理解。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光连接器的示意性分解斜视图;图2是此光连接器在其盖已闭合状态下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此光连接器在其盖已打开状态下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发挥照明效果时的上述光连接器的正视图;图5是此光连接器的盖在开启状态下时的示意性纵剖面图;图6是此光连接器在结合上对方光连接器的状态下其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所述光连接器具有合成树脂成形体组成的主体部10、合成树脂成形体组成的盖30、跨连此主体部10与盖30并连接配备成可相对于它们摆动的连杆50。这种光连接器可以将图6所示矩形插头用作对方光连接器。
如图6所示,对方光连接器100具有:正面观察呈多边形的主体部110、从此主体部110突出的正面观察呈多边形的外筒部120、从此外筒部120突出的正面观察呈圆形的突出部130。再由突出部130形成光路终端。另在外筒部120的上面与下面分别形成了侧视呈圆弧状的配合凸部141、141。
下面说明主体部10、盖30与连杆50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主体部10后端部的左右两处有凹座11,此凹座11一侧的壁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图2与图3中以虚线所示的横轴12。主体部10的后端部上有安装部13,安装部13上安装着图6所示的光学元件P。如图6所示,图例中的矩形光学元件P是同安装部13的承受面13a和与安装部13相关联的压板14夹持而安装于主体部10的后端部中。此外如图1所示,在压板14的左右侧面设有突起14a,通过将此突起14a压入到上述安装部13侧所设的凹座之中,可把压板14保持于安装部13之中。光学元件P的安装结构不限于图例所示,例如光学元件P也可用粘合剂接合于主体部的后端部上。
上述主体部10中有筒形壁15和包围此筒形壁15的四棱柱的外壁16,筒形壁15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用于插入对方光连接器100的突出部130的嵌合孔部17。此嵌合孔部17用来将对方光连接器100的突出部130所形成的光路终端相对于安装部13中所安装的光学元件P在位置上相对合。在主体部10的前端部左右两处设有横向突出用作支轴的突起18。主体部10的外壁16的上下则设有配合凹部19。此配合凹部19即对方光连接器100方面的配合凸部141、141的配合部。
盖30具有:能相对于主体部10外侧嵌脱的覆罩壁部31;设于此覆罩壁部31的前端能相对于所述插拔口17的前侧进退的盖主部32。设于覆罩壁部31的后端部中的左右孔部33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主体部10的横轴12之上。此外,覆罩壁部31中设有在上述孔部33更前侧的左右处的突起34。
如图1所示,连杆50的两端具有沿其长向的长孔51、52。再如图2与图3所示,连杆50一端的长孔51中嵌入盖体10这一方的突起18,连杆50另一端的长孔51中则嵌入盖30方的突起34。连杆50跨连着主体部10与盖30而配备于它们的左右。
这样,安装于主体部10上的盖30便可以主体部10这一方的横轴12为中心而上下开闭。当盖30闭合上时,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盖30的盖主部32在相对于主体部10这一方的嵌合孔部17的前端开口形成的插拔口17a的前侧突出配备的同时,此盖30的覆罩壁部31便覆盖住主体部10的上面与左右侧面。因此,可防止尘垢等进入嵌合孔部17。
另一方面,盖30的最大张开角度则受到连杆50与主体部10这一方的突起18以及盖30一方的突起34的制约。这就是说,当盖30以主体部10一方的横轴12为中心张开到最大角度时,如图3或图5中实线所示,体10侧或盖30侧两方的突起18、34由于锁合到设在上述横侧12更前面的连杆50的各个长孔51、52的孔缘上,使得盖30不会张开到在此以上的角度。
在以上说明的光连接器中,如图3与图5的实线所示把盖30张开到最大角度时,当如图6所示,将对方光连接器100的外筒部120插入主体部10中后,外筒部120由于主体部10的外壁16而保持成不会产生大的鞍形(ぐらっき),同时,形成了对方光连接器100的光路终端的突出部130便插入主体部10一方的嵌合孔部17,与光学元件P对位而形成光路,此时,外筒部120的上、下配合凸部141、141便嵌合到主体部10一方上、下的配合凹部19、19中。从而对方光连接器100能不动地设定于主体部10中,而且能防止其因疏忽而脱离主体部10。另外,外筒部120上、下的配合凸部141、141在嵌入主体部10一方配合凹部19、19中时适当的触感会传递到手中,也便于使用。
主体部10具有筒形壁15和外壁16,对方光连接器100的突出部130插入筒形壁15的内部空间形成的嵌合孔部17之中,还由于在外壁16的内侧插入有对方光连接器100的相对应部120,因而相对于对方光连接器100进行插入或拔出时,即使撬动了对方光连接点100,此撬动力也不会传递给盖30。于是,即使对方光连接器100被撬动,也绝不会发生损坏盖30的事件;而在不使用时,嵌合孔部便能由关闭的盖30防尘。
再有,在将盖30闭合上时,主体部10即为盖30的覆罩壁部31从外部覆罩住而被隐蔽,当变更盖30的设计时,可以改变光连接器的外观。例如图中所示,若使盖30的覆罩壁部31与盖主部32的相连设置部分取圆形,则当盖30闭合上时,便可赋予光连接器以圆形的外观。另外,图中虽未这样地示明,若是使盖30的覆罩壁部31与盖主部32的连接设置部分取方形,则当盖30闭合上时,就会使光连接器具有方形外观。因此,对于要求有不同设计的光连接器时,只需使盖30的设计与主体部10的形状共同地变更即可。
在上述光连接器中,也可将主体部10与盖3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材料制成。这样,从透明或半透明的主体部10或盖30漏出的光可以发挥照明效果。因此,例如图4所示,若在盖30的盖主部31预定的区域A中形成文字与图形或花纹等的表现形式,通过漏出的光能起到使这类表现形式呈浮凸状的照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