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35943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0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40554.X

申请日:

2015.11.03

公开号:

CN105250768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5110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肖淑辉

发明人:

肖淑辉

地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解放路东段27号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

代理人:

王希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红曲,獐耳细辛,鸭脚木皮,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茵陈蒿,热带灵芝,竹节参和藤三七。本发明中药对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
料药材包括: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红曲,獐耳细辛,
鸭脚木皮,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茵陈蒿,热带灵芝,竹节参和藤三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
份数比如下:花荵10~20份,水芹菜10~20份,龙须草20~30份,铁马鞭10~
20份,花叶子10~20份,红曲20~30份,獐耳细辛15~25份,鸭脚木皮10~
20份,青风藤10~20份,巴茅根25~35份,冬凌草20~30份,茵陈蒿15~25
份,热带灵芝20~30份,竹节参5~15份和藤三七15~2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
量份数比如下:花荵10~15份,水芹菜12~17份,龙须草20~25份,铁马鞭
13~18份,花叶子15~20份,红曲25~30份,獐耳细辛17~22份,鸭脚木皮
15~20份,青风藤10~15份,巴茅根28~33份,冬凌草25~30份,茵陈蒿18~
23份,热带灵芝20~25份,竹节参8~13份和藤三七17~22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
量份数比如下:花荵14份,水芹菜13份,龙须草24份,铁马鞭14份,花叶子
18份,红曲26份,獐耳细辛21份,鸭脚木皮16份,青风藤14份,巴茅根29份,
冬凌草28份,茵陈蒿20份,热带灵芝24份,竹节参9份和藤三七22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
量份数比如下:花荵10份,水芹菜16份,龙须草22份,铁马鞭17份,花叶子
16份,红曲28份,獐耳细辛18份,鸭脚木皮18份,青风藤10份,巴茅根32份,
冬凌草25份,茵陈蒿22份,热带灵芝23份,竹节参12份和藤三七20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
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
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
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
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和鸭脚木皮按所述
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
提取2~4次,每次回流提取2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
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
度为1.05~1.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
100~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和茵陈蒿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小时~72小时,采用
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时相对
密度为1.25~1.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
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
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小时~3小时,分别过滤,
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膏体,
于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
倍的水溶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
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
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钾0.1~0.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01~0.05%。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
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
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
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
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的剂型为糖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和鸭脚木皮按所述
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
提取2~4次,每次回流提取2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
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
度为1.05~1.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
100~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和茵陈蒿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小时~72小时,采用
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时相对
密度为1.25~1.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
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
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小时~3小时,分别过滤,
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膏体,
于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
倍的水溶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
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
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钾0.1~0.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01~0.05%。

说明书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
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
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急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起病较急,有恶寒甚至寒战,发烧(38~40℃),
脉搏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剧,下坠,腰酸。大量血性、脓性
或水样白带,并有臭味。产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2)体征:病人下腹部压
痛。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
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化验则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白细胞增多。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或性
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2)轻度感染的内膜仅有
充血、水肿、多形核白细胞及圆形细胞浸润。感染严重则发生化脓、广泛坏
死,并可累及其下的肌层而成急性子宫肌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①盆腔区域疼痛: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
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②白带增多: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
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③月经过多:经期仍
规则,但经量倍增,流血期亦显著延长。仅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
起贫血,可能由于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不规则出血者不多见,有时偶
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④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
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
痉挛性收缩所致。(2)体征:①轻度炎症病人,双合诊可无异常情况发现,
故临床常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人中作病理组织检查,发现11%为子宫内膜炎。②若有子宫积脓,则子宫呈
球状增大,柔软,甚至可在耻骨联合上方中线处扪到肿块,压痛。如分泌物
能间断地通过颈管排出,窥器检查时可见到血性脓液,奇臭。常有急性阴道
炎并存。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
并不随之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
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存在同此机理。(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卵
巢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可以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3)避孕器可以引起慢性子
宫内膜炎。(4)分娩或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
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5)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
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粘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
发生。在临床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与阴道炎往往并存。(6)子宫粘膜下肌瘤、
粘膜息肉也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7)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
能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内的菌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
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
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
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红曲,
獐耳细辛,鸭脚木皮,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茵陈蒿,热带灵芝,竹节
参和藤三七。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花荵10~20份,水芹菜10~
20份,龙须草20~30份,铁马鞭10~20份,花叶子10~20份,红曲20~30份,
獐耳细辛15~25份,鸭脚木皮10~20份,青风藤10~20份,巴茅根25~35份,
冬凌草20~30份,茵陈蒿15~25份,热带灵芝20~30份,竹节参5~15份和藤
三七15~2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花荵10~15份,水芹
菜12~17份,龙须草20~25份,铁马鞭13~18份,花叶子15~20份,红曲25~
30份,獐耳细辛17~22份,鸭脚木皮15~20份,青风藤10~15份,巴茅根28~
33份,冬凌草25~30份,茵陈蒿18~23份,热带灵芝20~25份,竹节参8~13
份和藤三七17~2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花荵14份,水芹菜
13份,龙须草24份,铁马鞭14份,花叶子18份,红曲26份,獐耳细辛21份,
鸭脚木皮16份,青风藤14份,巴茅根29份,冬凌草28份,茵陈蒿20份,热带
灵芝24份,竹节参9份和藤三七2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花荵10份,水芹菜
16份,龙须草22份,铁马鞭17份,花叶子16份,红曲28份,獐耳细辛18份,
鸭脚木皮18份,青风藤10份,巴茅根32份,冬凌草25份,茵陈蒿22份,热带
灵芝23份,竹节参12份和藤三七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
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
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
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和鸭脚木皮按所述
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
取2~4次,每次回流提取2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
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
1.05~1.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
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和茵陈蒿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小时~72小时,采用渗
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
为1.25~1.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
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小时~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膏体,于
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
倍的水溶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
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
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钾0.1~0.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01~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
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
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红曲,獐耳细辛,鸭脚木皮,青
风藤,巴茅根,冬凌草,茵陈蒿,热带灵芝,竹节参和藤三七。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花荵:【别名】电灯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花荵科植物丝花花荵的
根与根茎。【性味】苦;平。【归经】肺;心;肝;脾;胃经。【功能主治】
化痰;安神;止血。主咳嗽痰多;癫痫;失眠;咯血;衄曲;吐血;便血;
月经过多。【摘录】《中华本草》

水芹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辐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
动物矿物名:OenantheBenghalensisBenth.EtHook.F。【性味】味辛;
微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透疹;平肝安神。主麻疹初期;肝阳上讥;
失眠多梦。【摘录】《中华本草》

龙须草:【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
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灯心草(《安徽药材》),水通草、秧草根(《云南中草药》)。【来源】
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的全草。9~10月间,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性味】
淡,寒。【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泄热安神。治小便赤涩,热淋,肾炎水肿,
头昏,齿痛,鼻衄,咽痛,心烦失眠,消渴,梦遗。【摘录】《中药大辞典》

铁马鞭:【别名】落花生、三叶藤、野花生、金钱藤、野花草、假山豆、
夜牵牛、土黄芪。【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铁马鞭的带根全草。【性
味】苦;辛;性平。【归经】脾;心经。【功能主治】益气安神;活血止痛;
利尿消肿;解毒散。主虚发热;失眠;痧症腹痛;风湿痹痛;水肿;瘰疬;
痈疽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花叶子:【别名】斑叶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硬叶兜兰的
全草。【性味】苦;凉。【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透疹;
清心安神。主麻疹;肺炎;心烦失眠。【摘录】《中华本草》

红曲:【别名】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来源】药
材基源: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拉丁植
物动物矿物名:MonascuspurpureusWent。【性味】甘;温;无毒。【归经】
肝;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主饮食积滞;脘
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摘录】《中华本草》

獐耳细辛:【别名】幼肺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秘茛科植物獐耳
细辛的根茎。【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杀虫止痒。主
筋骨酸痛;癣疮。【摘录】《中华本草》

鸭脚木皮:【别名】西加皮、鸭脚皮、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小
叶鸭脚木、汉桃树、七叶莲、江木母、脚母树、鸭麻瓜、鸭母有。【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茎皮。【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
伤;无名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打;骨折。【摘录】《中华本草》

青风藤:【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茎。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
晒干。【性味】苦、辛,平。【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
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摘录】《中国药
典》

巴茅根:【别名】野苇子、红紫。【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荻
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sacchariflorus(Maxim)Benth
etHookf。【性味】味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活血。主干血痨;潮热;
产妇失血口渴;牙痛。【摘录】《中华本草》

冬凌草:【别名】山香草、破血丹、雪花草、野藿香、六月令、山荏、
冰凌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的全草。【性味】味苦;
甘;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
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茵陈蒿:【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
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来源】药材基源:为
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
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微寒。【归经】
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
疮瘙痒。【摘录】《中华本草》

热带灵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热带灵芝的子实体。拉
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tropicum(Jungh.)Bres。【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抗肿瘤。主冠心病;肿瘤。【摘录】《中华本草》

竹节参:【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竹
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
明七、野三七、鸡头七、野田七、、蜈蚣七、七叶子、大竹根七。【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归
经】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补虚强壮;止咳祛痰;散瘀止血;消肿
止痛。主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虚劳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倒经;崩漏;外伤出血;症瘕;瘀血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跌打损伤;风湿
关节痛;痈肿;痔疮;毒蛇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藤三七:【别名】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
落葵科植物落葵薯藤上的干燥瘤块状珠芽。【性味】微苦;性温。【功能主
治】补肾强腰;散瘀消肿。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跌打损伤;骨折。【摘
录】《中华本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花荵10~20份,水芹菜10~
20份,龙须草20~30份,热带灵芝20~30份铁马鞭10~20份,花叶子10~20
份,红曲20~30份,獐耳细辛15~25份,鸭脚木皮10~20份,青风藤10~20
份,巴茅根25~35份,冬凌草20~30份,茵陈蒿15~25份,热带灵芝20~30
份,竹节参5~15份和藤三七15~2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花荵10~15份,水芹
菜12~17份,龙须草20~25份,铁马鞭13~18份,花叶子15~20份,红曲25~
30份,獐耳细辛17~22份,鸭脚木皮15~20份,青风藤10~15份,巴茅根28~
33份,冬凌草25~30份,茵陈蒿18~23份,热带灵芝20~25份,竹节参8~13
份和藤三七17~2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花荵14份,水芹菜
13份,龙须草24份,铁马鞭14份,花叶子18份,红曲26份,獐耳细辛21份,
鸭脚木皮16份,青风藤14份,巴茅根29份,冬凌草28份,茵陈蒿20份,热带
灵芝24份,竹节参9份和藤三七2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花荵10份,水芹菜
16份,龙须草22份,铁马鞭17份,花叶子16份,红曲28份,獐耳细辛18份,
鸭脚木皮18份,青风藤10份,巴茅根32份,冬凌草25份,茵陈蒿22份,热带
灵芝23份,竹节参12份和藤三七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
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
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
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和鸭脚木皮按所述
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
取2~4次,每次回流提取2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
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
1.05~1.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
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和茵陈蒿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小时~72小时,采用渗
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
为1.25~1.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
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小时~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膏体,于
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
倍的水溶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
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
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钾0.1~0.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01~0.05%。

实施例1:颗粒剂

取花荵100g,水芹菜160g,龙须草220g,铁马鞭170g,花叶子160g,
红曲280g,獐耳细辛180g,鸭脚木皮180g,青风藤100g,巴茅根320g,冬
凌草250g,茵陈蒿220g,热带灵芝230g,竹节参120g和藤三七20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
为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
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
0.08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0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
的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倍的蔗糖粉和0.1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2:糖浆剂

取花荵140g,水芹菜130g,龙须草240g,铁马鞭140g,花叶子180g,
红曲260g,獐耳细辛210g,鸭脚木皮160g,青风藤140g,巴茅根290g,冬
凌草280g,茵陈蒿200g,热带灵芝240g,竹节参90g和藤三七22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和鸭脚木皮按所述
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
每次回流提取3小时,合并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
取液于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药液,将浓缩后
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和茵陈蒿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55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
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6的膏体,
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
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醇浓
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
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的膏体,于65℃减压真空干燥,得
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
的水溶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
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
蔗糖40%、山梨酸钾0.02%。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6g,进行急性毒
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
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98g生药/ml,最
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9.9生药/kg),对
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
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
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39.9生药/kg,
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9.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8.0g生药/
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3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
小鼠(平均体重以28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00
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颗粒剂对小鼠按14.24、20.66和
40.87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
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
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
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
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120例病例均为2011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患
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人,年龄25~56岁,
病程3个月~1年5个月。对照组60人,年龄24~55岁,病程4个月~1
年7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
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突然下腹疼痛,或经常下腹隐痛及坠胀感。2、腰骶
部疼痛,白带增多色黄有味。3、发热,体温38~40℃,脉搏增快至120~
140/min。4、子宫颈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外溢。5、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
压痛。6、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7、实验室检查:白
细胞升高,中粒细胞超过0.80,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中医辩证分型:阴虚夹瘀型:带下色赤,小腹疼痛,可伴五心烦热,或
盗汗,或夜间疼痛,或小腹烦热,或疼痛固定不移,或月经愆期量少夹血块
等,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或沉涩。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每次0.4g,每日3次;口服金鸡胶囊(广西灵
峰药业),每次5片,每日3次;一周一个疗程,连用四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20g。一周为1
疗程,连续用四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月经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消失,B超
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消失,患者子宫内膜适当增厚。有效:
月经恢复较好,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转好。无效:临
床症状无变化及其恶化。

治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60
42
16
2
58(96.7%)
对照组
60
30
22
8
52(86.7%)

通过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治愈患者起效时间比较:

组别
n
用药1周
用药2周
用药3周
用药4周
治疗组
42
7(11.7%)
22(36.7%)
34(56.7%)
42(70%)
对照组
30
4(6.7%)
13(21.7%)
22(36.7%)
30(50%)

通过表2可知,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不但疗效更好,见效也更快。

两组复发率比较:选取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病例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
进行复发率调查,统计结果为:对照组有4人复发,复发率为13.3%(4/30);
治疗组有0人复发,复发率为0%(0/4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具体病例:吴某,女性,38岁,半年前在其他医院确诊为慢性子宫内膜
炎,治疗效果不理想,转至我院求诊。经妇科检查,再次确诊为慢性子宫内
膜炎,然后根据中医症型,带下色赤,小腹疼痛,伴五心烦热,盗汗,小腹
烦热,月经愆期量少夹血块等,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少苔,脉
沉涩,中医分型为阴虚夹瘀型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颗粒
剂,每日3次,每次20g,治疗3周,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
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花荵,水芹菜,龙须草,铁马鞭,花叶子,红曲,獐耳细辛,鸭脚木皮,青风藤,巴茅根,冬凌草,茵陈蒿,热带灵芝,竹节参和藤三七。本发明中药对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