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表面材料的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表面材料(CAPSTOCK)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具有多层结构的抗冲击改性剂。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耐天候老化性、可加工性以及光泽度低的用于表面材料的树脂组合物。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丙烯酸类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天候老化性。利用这种特性,他们作为表面材料用于需要耐天候老化性的材料。例如,美国专利4,198,520公开了通过在表面上使用丙烯酸类树脂作为表面材料,使有较差耐天候老化性的材料如ABS树脂,PVC树脂或类似物制得的模制物表面耐天候老化性得到提高。美国专利5,318,737和WO00/08098公开了通过在丙烯酸类树脂中加入橡胶组分来制备适宜于用作具有良好的耐天候老化性和抗冲击性的表面材料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
丙烯酸类树脂是脆性材料,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抗冲击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另外加入大量橡胶,但是大量橡胶的加入会损坏可加工性和表面硬度。目前还没有在抗冲击性和可加工性上得到很好平衡地表面材料。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上述情况下,提供具有传统丙烯酸类树脂至今不能获得的良好的抗冲击性、耐天候老化性、表面硬度和可加工性的表面材料。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已经开始大规模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耐天候老化性、表面硬度和可加工性的表面材料可以在含有抗冲击改性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共聚合所谓的极性单体和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和/或丙烯酸系共聚物得到。这样本发明得以完成。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
(1)一种用于表面材料的树脂组合物,包括:
重量份数为100到30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抗冲击改性剂,和
重量份数为0到7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其包含50重量%到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0重量%到0重量%的可与之共聚的单体,
其中,抗冲击改性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的总的重量份数为100份,
其中,根据作为聚合物组分的抗冲击改性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的总量计,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和/或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与0.5重量%到40重量%的活性单体进行共聚,以及
其中,所述反应性聚合物的均聚物的SP值为9.8(cal/cm3)1/2或更高。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根据抗冲击改性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的总量计,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和/或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与1重量%到20重量%的活性单体进行共聚。
(3)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活性单体的SP值为10.8(cal/cm3)1/2或更高。
(4)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的抗冲击改性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的重量份数为80到40份和20到60份,两者总的重量份数为100份。
(5)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活性单体是一种或至少两种具有一个腈基、一个环氧基、一个缩水甘油基、一个羟基、一个羧基、一个醛基、一个氨基或一个酰胺基的单体。
(6)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抗冲击改性剂具有双层结构,并且是在交联丙烯酸类橡胶存在条件下由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和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聚合得到。
(7)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抗冲击改性剂具有三层结构,它是在一种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共聚单体和交联单体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存在条件下,聚合丙烯酸烷基酯、可共聚单体和交联单体,然后在所得到的双层聚合物存在条件下聚合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和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得到。
(8)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根据(6)或(7)所述的抗冲击改性剂的交联橡胶部分和外层部分的重量比率是15/85到95/5。
(9)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表面材料是用于聚氯乙烯侧板的表面材料。
(10)挤压成型作为表面材料的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作为基材的聚氯乙烯树脂得到的侧板。
(11)使用多歧管式模头挤压成型作为表面材料的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作为基材的聚氯乙烯树脂得到的侧板。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重量份数”和“重量百分数”分别简写为“份”和“%”。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可以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可与之共聚的单体共聚得到。详细一点说,它可由50%到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到50%的可与之共聚的单体共聚得到。少于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不足以产生提高表面材料模塑耐天候老化性的影响因素,因此它们不是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优选60到98%,更优选75到90%。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的例子包括芳香族乙烯、丙烯酸酯、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类似物。
芳香族乙烯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及类似物
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n-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类似物。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可与之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通过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类似方法得到。在这些聚合方法中,特别优选本体聚合,因为这样得到的聚合物所含杂质少。
具有多层结构的抗冲击改性剂是一种在橡胶状聚合物颗粒存在条件下,乙烯基单体进行一步或至少两步聚合得到的多层聚合物,橡胶状聚合物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类橡胶、二烯橡胶、硅橡胶以及类似物。二烯橡胶的例子包括聚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SBR、NBR以及类似物。在这些橡胶中,优选丙烯酸类橡胶,因为它们不会破坏以它得到的表面材料的耐天候老化性,并且成本低。丙烯酸类橡胶的例子包括丙烯酸正丁酯橡胶、丙烯酸正辛酯橡胶、丙烯酸-2-乙基己酯橡胶及类似物。通常使用这些橡胶的交联橡胶。用于形成交联结构的化合物优选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烯丙酯、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烯丙酯、顺丁烯二酸单烯丙酯、丁二烯、二乙烯基苯或类似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具有多层结构的抗冲击改性剂通常是在15到90%的交联橡胶颗粒存在条件下,85到10%的乙烯基单体进行一步或至少两步聚合得到。交联橡胶颗粒的含量优选25到80%,更优选30到70%。优选这个范围的量是从可加工性和耐天候老化性角度考虑的。交联橡胶颗粒可以在它们的内层包含刚性聚合物作为核。在橡胶聚合物颗粒存在条件下要被聚合的乙烯基单体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及类似物。可以采用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以及溶液聚合中任一个方法进行聚合。在这些方法中,优选乳液聚合,因为它有利于控制聚合物结构。
均聚物的SP值根据The Society of Polymer Science,Japan,2nd Polymer Material Forum,Gist of Lectures,P.167(1993)中所述方程式计算。这个方法中,公知的斯茅(Small)(P.A.Small;J.Appl.Chem.,3,71(1953))计算方法已经被校正,这样SP值近似等于发现值。
本发明的均聚物的SP值为9.8(cal/cm3)1/2或更高的活性单体的例子包括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4-羟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类似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当活性单体用于抗冲击改性剂外层时,它可以均匀地与整个外层共聚,或者外层可以分成若干层,一层与活性单体共聚,另一层不与活性单体共聚。换句话说,共聚可以在利用一个浓度梯度被传导。此处所用的术语“外层”意思是包围交联橡胶的层。另一方面,当上述单体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时,它可以与整个(共)聚合物共聚,或者(共)聚合物可以是要与单体共聚的部分和不与单体共聚的部分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活性单体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和/或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为了获得低光泽度,它在这两者的每一个上的应用都是优选的。假定光泽度变低,因为在这两者上使用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和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的相容性降低,因而降低了抗冲击改性剂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分散性,引起聚沉并不可避免地使表面不规则。不希望相容性过度降低,因为这会破坏抗冲击强度。
当本发明的活性单体含量少于0.5%,改进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从耐天候老化性能角度考虑,超过40%的含量是不优选的。
均聚物的SP值优选为9.8(cal/cm3)1/2或更高,更优选为10.8(cal/cm3)1/2或更高。活性单体含量优选0.5到40%,更优选1到20%。
各种热塑性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ABC树脂以及类似物被用做表面材料的基材。在这些树脂中,从可加工性和耐天候老化性角度考虑优选聚氯乙烯树脂。
侧面片材可以使物料通过一个常用模头如进料头模头或多歧管式模头进行层压挤出加工得到。优选多歧管式模头是因为即使结合使用了具有不同粘度的表面材料和基材,用它也可以得到优良的片材产品,并且能够帮助控制片材的厚度。
在制备本发明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中没有特殊限制。包含交联橡胶颗粒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可以在一步操作中聚合,或者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与抗冲击改性剂混合。例如抗氧化剂、抗光剂、润滑剂、色料以及类似物的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加入。
以下本发明将在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1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200份水和0.5份二辛基琥珀酸钠。用氮气清扫除去反应器内空隙和水中的氧气以后,在搅拌下将混合物加热到70℃。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004份乙二胺四乙酸钠、0.002份7水合硫酸亚铁和1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然后,连续4小时加入7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丁酯、12份丙烯腈和1份过氧化氢叔丁基的混合物。加料开始2小时后,一次性加入0.5份二辛基琥珀酸钠。混合物的连续加入完成之后,再加入0.1份叔丁基过氧化物和0.1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该加料步骤完成50分钟以后,加入0.1份过氧化氢叔丁基。此后10分钟后,加入0.1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加料过程完成后,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保持1小时以完成聚合。由此得到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出来并凝固,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6%。双层抗冲击改性剂的制备:(a)橡胶聚合物的制备
以下所述混合物被加到玻璃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搅拌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到50℃。100份丙烯酸正丁酯、1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0.1份氢过氧化枯烯组成的单体混合物在4小时内加入。在加入单体混合物的同时,在4小时内连续加入2份5%的硬脂酸钾水溶液。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5小时以完成聚合。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7%,发现由此得到的聚合物平均(颗)粒(大小)度为1300。 混合物: 份数
去离子水 180
硬脂酸钾 0.1
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0.2
乙二胺四乙酸钠 0.01
七水合硫酸亚铁 0.005(b)外层的制备
在玻璃反应器中加入70份从(a)获得的交联橡胶聚合物胶乳(作为固含量)、0.08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02份乙二胺四乙酸钠和0.01份七水合硫酸亚铁。50℃时,水相分散系在氮气流中加热搅拌。1小时以后连续加入作为接枝聚合单体组分的2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4份丙烯酸丁酯以及0.05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氢过氧化枯烯。此加料完成后,加入0.01份氢过氧化枯烯。搅拌持续2小时以完成聚合。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8%。由此得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并凝聚,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双层抗冲击改性剂。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在总共为100份的45份所得抗冲击改性剂和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加入0.2份烯烃润滑剂(“ACPE-629A”,Allied Signal Inc.制)和1份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P”,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所得混合物在双螺杆捏炼机中捏炼,然后切粒。用T形模双螺杆挤出机把所得粒子加工成40密耳厚的片材。
根据ASTM D4226-93测定所得样品在23℃时的加德纳抗冲击性能(G.I.,单位:英寸·磅/密耳)。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将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单体混合物的组成变成7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丁酯和1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将制备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的单体混合物的组成变成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份丙烯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抗冲击改性剂。然后切粒,再形成片材。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将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单体混合物的组成变成7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丁酯和12份丙烯酸-2-羟乙基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抗冲击改性剂,然后切粒,最后形成片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4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而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抗冲击改性剂。用与实施例1相同方法对它们进行捏炼造粒,然后形成片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5(a)橡胶聚合物的制备
用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备橡胶聚合物。(b)外层的聚合
在玻璃反应器中装入32份从(a)中获得的交联橡胶聚合物胶乳(作为固含量)、0.17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044份乙二胺四乙酸钠和0.022份七水合硫酸亚铁。50℃时,水相分散系在氮气流中加热搅拌。然后在2.5小时内连续加入作为接枝聚合单体组分的4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丙烯酸丁酯和10份丙烯腈以及0.13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氢过氧化枯烯。此加料完成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此后1小时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搅拌持续2小时以完成聚合。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6%。由此得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并凝聚,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在100份所得的抗冲击改性剂中加入0.2份烯烃润滑剂(“ACPE-629A”,Allied Signal Inc.制)和1份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P”,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但不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把所得混合物在双螺杆捏炼机中捏炼,然后切粒,形成片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所得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实施例1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的组成变成8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5份丙烯酸丁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抗冲击改性剂,然后切粒,形成片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比较实施例1单体AN AN&GMA AN&HA AN ANSP值(cal/m3)12.8 12.8&11.9 12.8&11.5 12.8 12.8用量(%)6.6 6.6&2.3 6.6&2.3 6.6&2.3 10.0 0G.I.(英寸·磅/密耳)0.86 0.84 0.99 0.80 1.24 0.10AN:丙烯腈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HA:丙烯酸-2-羟乙基酯实施例6
使用与实施例2所用相似的抗冲击改性剂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CRYLITE M-30-003”(商品名;CYRO Indutries制)。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45份抗冲击改性剂切粒,然后形成片材。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7
采用实施例6中使用的“ACRYLITE M-30-003”(商品名;CYROIndutries制)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抗冲击改性剂的制备(a)橡胶聚合物的制备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橡胶聚合物。(b)外层的制备
在玻璃反应器中装入60份从(a)中获得的交联橡胶聚合物胶乳(作为固含量)、0.11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026份乙二胺四乙酸钠和0.013份七水合硫酸亚铁。50℃时,水相分散系在氮气流中加热搅拌。然后连续2小时加入作为接枝聚合单体组分的3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7份丙烯腈以及0.07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氢过氧化枯烯。此加料完成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此后1小时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搅拌持续1小时以完成聚合。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7%。由此得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并凝聚,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似,在47.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52.5份所得抗冲击改性剂中加入0.2份烯烃润滑剂(“ACPE-629A”,Allied Signal Inc.制)和1份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P”,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所得混合物在双螺杆捏炼机中捏炼,然后切粒,最后形成片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6中所述的“ACRYLITE M-30-003”(商品名;CYROIndutries制)做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抗冲击改性剂的制备:(a)橡胶聚合物的制备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橡胶聚合物。(b)外层的制备
在玻璃反应器中加入40份从(a)中获得的交联橡胶聚合物胶乳(作为固含量)、0.16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04份乙二胺四乙酸钠和0.02份七水合硫酸亚铁。50℃时,水相分散系在氮气流中加热搅拌。然后连续3小时加入作为接枝聚合单体组分的4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1份丙烯腈以及0.08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氢过氧化枯烯。此加料完成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此后1小时后,加入0.17份氢过氧化枯烯和0.2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搅拌持续1小时以完成聚合。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6%。由此得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并凝聚,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似,在21.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78.7份所得抗冲击改性剂中加入0.2份烯烃润滑剂(“ACPE-629A”,Allied SignalInc.制)和1份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P”,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所得混合物在双螺杆捏炼机中捏炼,然后切粒,最后形成片材。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9
采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将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组成变成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然后切粒,最后形成片材。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对比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6相似的方法,不同的是将抗冲击改性剂的外层组成变成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份丙烯酸丁酯,然后切粒,最后形成片材。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所得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10
三层抗冲击改性剂的制备(a)最内层的制备
在玻璃反应器中加入具有下述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在氮气流中搅拌的同时被加热到80℃。在反应器中一次性加 20%由3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4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组成的混合物作为最内层组分,然后控制聚合45分钟。
混合物: 份数
去离子水 220
硼酸 0.3
碳酸钠 0.03
N-月桂酰基肌氨酸钠 0.09
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0.09
乙二胺四乙酸钠 0.006
七水合硫酸亚铁 0.002
1小时后,连续加入混合物的剩余80%部分。加料结束后,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以完成聚合。在这段时间内,加入0.2份N-月桂酰基肌氨酸钠。在用作最内层的交联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胶乳中的聚合物粒子平均粒度为1600(以波长为546nm的光散射测定),单体到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8%(制得的聚合物量/加入的单体量×100)。(b)橡胶聚合物的制备
将由(a)制得的交联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胶乳在氮气流中保持在80℃。加入0.1份过硫酸钾之后,连续5小时加入由52份丙烯酸正丁酯、13份苯乙烯和1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组成的单体混合溶液。在加料过程中,分3批加入0.1份油酸钾。在单体混合溶液加料完成之后,再加入0.05份过硫酸钾以完成聚合,混合物保持2小时。由此得到的聚合物平均粒度为2300,单体向聚合物的转化率为99%。(c)最外层的制备
在75份保持在80℃的由上述(b)得到的橡胶聚合物胶乳中加入0.02份过硫酸钾,然后连续1小时加入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份丙烯腈的混合溶液。在单体混合溶液加料完成后,加入0.02份过硫酸钾并将所得混合物保持2小时以得到多层接枝共聚物胶乳。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的平均粒度为2530,单体向聚合物转化率为97%。由此得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胶乳被盐析并凝聚,再用已知方法热处理并干燥,从而得到白色粉末状多层接枝共聚物。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的是所得抗冲击改性剂(45份)和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CRYLITE M-30-003”(商品名;CYRO Indutries制)。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它们被切粒,然后形成片材。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估测片材,结果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对比实施例2单体AN AN AN GMA ANSP值(cal/m3)12.8 12.8 12.8 11.9 12.8用量(%)2.3 3.7 8.7 2.3 2.3 0G.I.(英寸·磅/密耳)0.89 1.21 4.62 1.05 1.08 0.59AN:丙烯腈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工业应用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作为表面材料,可以得到具有良好耐天候老化性、抗冲击强度、表面硬度和可加工性的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