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密封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弹性密封件,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弹性密封件。 背景技术
现有军工规格的电子产品会有防水、 防尘等需求。 一般来说, 电子产品通常会通过 各种线缆来连接相关的外部电子装置或各种接口 ( 例如 : 电力接口或网络线接口 )。 在一些 特殊的场合或情况下, 这些线缆可能会穿过电子产品的壳体, 而在壳体的壁体上留出空隙, 而造成无法达成防水功效。
图 1 所示为先前技术中具有防水设计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 1。壳体 1 具有一设置孔 10, 在设置孔 10 中安装有一防水橡胶 101。在这个例子中, 防水橡胶 101 具 有一出线孔 1011。线缆 102 穿过出线孔 1011 而连接一连接头 103。亦即, 线缆 102 在穿出 壳体 1 的设置孔 10 时, 周围会包覆防水橡胶 101,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然而, 上述设计必须先由线缆厂穿好后再交货。 如此就需要预先订货, 亦增加了厂 商的制作程序, 进而延长备料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密封件,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密封件, 其卡合于壳体并包覆线缆。弹性密封件包括本体与 两个第一突出部。本体具有穿孔与狭缝。狭缝形成于本体的第一表面且连通至穿孔, 使得 线缆经由狭缝进出穿孔。两个第一突出部自本体的第二表面突出, 且两个第一突出部的间 距小于壳体的厚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 线缆可利用狭缝自由地进出穿孔, 由此则不需要由线缆厂预 先组装, 可缩短备料时间。并且在线缆进入穿孔后, 利用弹性密封件本身的弹性回复力, 狭 缝可恢复原状以密封线缆, 达到防水的效果。另外, 当弹性密封件卡合于壳体时, 由于其两 个第一突出部的间距小于壳体的厚度, 因此弹性密封件本身即有定位的功能。由此可减少 零件数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 1 所示为先前技术中具有防水设计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 2A 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 2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 3A 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示意 图。图 3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 4A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第 一示意图。
图 4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 的第二示意图。
图 5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完成组装 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2A 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 20 可组装于各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装置中, 而 弹性密封件 20 可用来包覆一线缆。在线缆穿过电子装置的壳体后, 利用弹性密封件 20, 电 子装置可达成防水的功效。
在本实施例中, 弹性密封件 20 可为任何具有弹性且变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材料。 例如是成本低廉且弹性好的橡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 20 包括本体 21 与两个第一突出部 22。本体 21 具 有第一表面 211、 第二表面 212、 狭缝 2111 以及穿孔 214。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表面 211 可为 本体 21 的上表面, 第二表面 212 可为本体 21 的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 穿孔 214 可位于本体 21 的中心轴处, 并且贯穿整个本体 21 的前后 表面, 以使得线缆可穿越弹性密封件 20 而进出电子装置的壳体。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 何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 穿孔 214 亦可设置于本体 21 的其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 狭缝 2111 形成于第一表面 211。在图 2A 中, 狭缝 2111 形成于第一 表面 211 的中心对称轴处, 并且向下连通至穿孔 214。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 狭缝 2111 的形状大致可成一 Y 型。如此可方便线缆从其口径较大 的顶端进出。并且, 由于狭缝 2111 的底端, 即与穿孔 214 的连通处口径很小, 在线缆经由此 狭缝 2111 进入穿孔 214 后, 狭缝 2111 可对线缆起到一个密封作用。从而可确保防水效果。 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一突出部 22 分别自第二表面 212 突出。在图 2A 中, 两个第 一突出部 22 可分别自第二表面 212 的前后侧延伸而出。此后, 当将弹性密封件 20 组装至 电子装置的壳体后, 可利用这两个第一突出部 22 来达到定位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一突出部 22 可与本体 21 一体成型。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 任何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 亦可采用其它方式来组装第一突出部 22 与本体 21。
图 2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 30 包括本体 31、 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以及两个第二 突出部 33。其中本体 31 具有第一表面 311、 第二表面 312、 第三表面 313、 狭缝 3111 以及穿 孔 314。第二表面 312 与第三表面 313 可相对而设。
在本实施例中, 穿孔 314 可位于本体 31 的中心轴处, 并且贯穿整个本体 31 的前后 表面, 以使得线缆可穿越弹性密封件 30 而进出电子装置的壳体。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
何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 穿孔 314 亦可设置于本体 31 的其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 狭缝 3111 形成于第一表面 311。在图 2B 中, 第一表面 311 可为本 体 31 的上表面。并且, 狭缝 3111 形成于第一表面 311 的中心对称轴处, 并且向下连通至穿 孔 314。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 狭缝 3111 的形状大致可成一 Y 型。如此可方便线缆从其口径较大 的顶端进出。并且, 由于狭缝 3111 的底端, 即与穿孔 314 的连通处口径很小, 在线缆经由此 狭缝 3111 进入穿孔 314 后, 狭缝 3111 可对线缆起到一个密封作用。从而可确保防水效果。 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分别自第二表面 312 突出。在图 2B 中, 第二表 面 312 可为本体 31 的右表面。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可分别自第二表面 312 的前后侧延伸而 出。此后, 当将弹性密封件 30 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后, 可利用这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来达 到定位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可与本体 31 一体成型。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 任何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 亦可采用其它方式来组装第一突出部 32 与本体 31。
相应地, 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二突出部 33 可分别自第三表面 313 突出。在图 2B 中, 第三表面 313 可为本体 31 的左表面。两个第二突出部 33 可分别自第三表面 313 的前 后侧延伸而出。并且, 可与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成左右对称。在本实施例中, 两个第二突出 部 33、 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以及本体 31 可为一体成型。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图 3A 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示 意图。请参照图 3A。
在本实施例中, 壳体 41 可具有一凹槽 411, 以容置弹性密封件 20 的本体 21。
在本实施例中, 凹槽 411 的高度 H2 可等于弹性密封件 20 的本体 21 的高度 H1。另 外, 凹槽 411 的宽度 W2 可等于弹性密封件 20 的本体 21 的宽度 W1。由此, 当弹性密封件 20 组装于壳体 41 时, 本体 21 可卡合于凹槽 411 内。
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壳体 41 还具有相对而设的第四表面 412 与第五表面 413。例 如, 第四表面 412 与第五表面 413 可分别为壳体 41 的前、 后表面。其中第四表面 412 与第 五表面 413 之间的距离即为壳体 41 的厚度。并且, 此距离大于弹性密封件 20 的两个第一 突出部 22 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两个第一突出部 22 突出于本体 21 的下侧表面, 因此当将弹性 密封件 20 的本体 21 卡合于凹槽 411 中时, 利用弹性密封件 20 本身所具有的弹性, 可分别 向外撑开两个第一突出部 22, 使其分别贴合在凹槽 411 前后侧的第四表面 412 和第五表面 413 上。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图 3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示意 图。图 4A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第一示 意图。图 4B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第二 示意图。图 5 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完成组装后 的示意图。 有关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如何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相关 说明, 敬请一并参照图 3B、 图 4A、 图 4B 以及图 5。
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电子装置 4 包括壳体 41 与盖体 42, 壳体 41 例如可为下壳体。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 30 可卡合于电子装置 4 的壳体 41。
在本实施例中, 壳体 41 可具有一凹槽 411, 以容置上述弹性密封件 30 的本体 31。
在本实施例中, 凹槽 411 的高度 H2 可等于弹性密封件 30 的本体 31 的高度 H3。另 外, 凹槽 411 的宽度 W2 可等于弹性密封件 30 的本体 31 的宽度 W3。由此, 当弹性密封件 30 组装于壳体 41 时, 本体 31 可卡合于凹槽 411 内。
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壳体 41 还具有相对而设的第四表面 412 与第五表面 413。例 如, 第四表面 412 与第五表面 413 可分别为壳体 41 的前、 后表面。其中第四表面 412 与第 五表面 413 之间的距离即为壳体 41 的厚度。并且, 此距离大于弹性密封件 30 的两个第一 突出部 32 之间的距离, 亦大于两个第二突出部 33 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与两个第二突出部 33 分别突出于本体 31 左右侧的表面, 因此当将弹性密封件 30 的本体 31 卡合于凹槽 411 中时, 利用弹性密封件 30 本身所具有的弹性, 可分别向外撑开两个第一突出部 32 与两个第二突出部 33, 使其分别贴 合在凹槽 411 左右侧的第四表面 412 和第五表面 413 上, 如图 4B。此时, 弹性密封件 30 的 本体 31 的上表面, 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表面 311 与壳体 41 的上表面可位于同一个水平高 度。 在本实施例中, 当弹性密封件 30 设置于凹槽 411 之后, 如图 4B, 则可将线缆 600 放 入弹性密封件 30。具体操作说明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 欲置入线缆 600 时, 可利用弹性密封件 30 本身所具有的弹性, 将弹 性密封件 30 第一表面 311 的狭缝 3111 撑开, 以使线缆 600 经由狭缝 3111 进入弹性密封件 30 的穿孔 314 中。其中穿孔 314 的直径可等于或小于线缆 600 的直径。由此可使线缆 600 紧密包覆于弹性密封件 30 中。
继而, 在本实施例中, 可将盖体 42 连接至壳体 41, 以完成电子装置 4 的组装。此 时, 线缆 600 便是通过弹性密封件 30 而穿入电子装置 4 的内部, 且能达到防水的功效。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密封件, 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回复力, 在线缆自 狭缝进入穿孔之后, 狭缝恢复原状。 此外, 分别突出于本体两个相对表面的第一突出部和第 二突出部可紧密贴合于壳体的两侧表面, 从而可达到定位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习此技 艺者,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