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多层建筑用的工作平台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为了对建筑进行维修、刷新或更换面层时,使人和材料能临时靠近该建筑物四周表面的平台系统。 靠近一个建筑物四周表面的传统作法是使用从地面往上搭起的脚手架,这是很费时费工的,也可以使用从建筑物内各层伸出的脚手架,但这种脚手架占用居住的楼层空间。
此外可以使用一种悬挂式脚手架,它通过绳索悬挂于楼顶上的高架吊杆上,但这种脚手架的承载能力通常很有限。钢索传动电动机用得很多,承载能力小的机器和提升操作的同步也存在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靠近楼房四周进行操作的平台,它比上述悬挂式脚手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还不易发生上述相关的问题。用本发明的工作平台可以更多地和更方便地作业。悬挂构件少,在提升过程中需要较少的控制点。并且,该系统在楼房表面上使用期间,视觉观感较好。平台高程的控制较为可靠和准确。它是支持于屋顶的悬挂式系统,在楼房的外边,不占用楼层居住空间,在地面层的该楼房四周仍可使用,不影响公众的进出,与地面支撑的脚手架一样。
本发明的另一目地是提供灵活的靠近楼房四周的平台以便适应楼房平面形状的变化和垂直表面的变化。
本发明设想一种供多层建筑四周表面用的工作平台系统,包括:将该系统支承在楼顶或上面一个楼层并且使之伸出楼房四周的装置;至少一个沿楼房四周表面向下的工作平台的悬挂装置;和选择地联接在上述支承装置和上述悬挂装置之间的起重装置。以此增加或减少上述悬挂装置的长度。使工作平台沿着楼房四周表面分段下降或上升。
该支承装置最好是一个悬臂式地固定在楼顶或上面楼层的支持框架,该悬挂装置是一系列细长悬挂构件,该起重装置是螺旋千斤顶或者是液压或气压顶杆。为了工人的安全,在台架或平台的离开楼房四周表面的边上,最好设有围栏装置。
参阅附图,它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围绕楼房四周表面布置的本发明的系统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横剖面图,表示了本系统的一个工作状态;
图3是类似于图2的横剖面图,表示了该系统的下一个工作状态;
图4是类似于图2和图3的横剖面图,表示了该系统的相继的工作状态。
参阅附图,本发明的该最佳实施例的系统包括多个位于并通过支撑结构11固定于楼顶12a上的支持框架10,这些支持框架10相隔一定间隔围绕着楼房12的顶部四周并在楼房女儿墙12b的上方悬臂地伸出于楼房四周,该楼房是具有多个楼层13的多层建筑物,本发明的系统用于楼房四周进行维修,刷新或更换面层用。支持框架10包括一对垂直地相间隔的顶杆或千斤顶支承的平台14和15,顶杆或千斤顶16的较下端连接在下面的平台14上并垂直向上延伸穿过上面的平台15。顶杆或千斤顶16可以是国际专利申请NO,OCT/AV90/00042号中所揭示的由电动机驱动的螺旋千斤顶、它带动其上端的顶框架17,随着千斤顶的伸缩、框架17被提升和下降。顶框架17上悬吊着多根成套的细长悬挂构件,这些悬挂构件是头尾相接成直线状沿楼房四周表面往下延伸的悬挂管件18,并依次构成下面的水平面。这些成直线状的成套悬挂管件18的较下端带有多个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工作平台21,以支持操作者对楼房外表面进行维修,刷新或更换面层等。工作平台21贯通地延伸于成套悬挂管件之间,从而提供了环绕楼房四周表面的连续的平台。
在工作平台上离开楼房四周表面的一边,设有保护操作者安全的栏板22,由平台结构支持着的缓冲块,滑块或滚轴23压在楼房外表面上,并将平台结构与楼房外表面隔开。
千斤顶16由中央控制器控制使其动作一致。它与顶架17一起升到固定在楼顶的支持框架10内,该框架10提供了千斤顶在运转时的通道,例如:对配件和其他另件的放置和撤出等。框架10适合于支撑在和连接到独立的楼房上。如所示的形式,该平台在管件间可跨越大的距离,一些工作台面可由该连续结构来支持。工作平台可相对整个楼房四周做成连续的,也可只限于在某一独立区域做成连续的,-取决于每个楼房表面。此外,这些连续的多层平台也可以在选择的部位做成垂直地交错排列,以适应工作条件或劳力的最佳配置。本系统是灵活的,在平台的连续方式上有很多可选择的方案,它们取决于所需的支持和约束条件。
进入工作平台区,可以通过将人和材料在楼房外边用升降机提升,也可以通过楼顶上的支撑结构11进入。这些楼房外边的升降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进入工作平台区。逐渐调节其高度以适应工作平台水平面的变化。此外,可以利用外部吊车或楼房内部的电梯进入平台区,也可以从窗户或阳台进入平台区。
为了更加稳固和平衡,可在支持框架10的内边与女儿墙12b之间及框架10与女儿墙12b顶部之间分别联接支撑24和24′,同时,带有平衡重的框架25可悬在支持框架的内侧。
当本系统在操作时,平台21可以从地面分段上升或者从楼顶分段下降。
描述本系统的两种可变换的起始位置是较为困难的,现从楼顶往下降的过程进行描述。
足够的成套悬挂管件18被连接到顶架17上,并使含有平台21的平台结构向下延伸。
结合平台水平面的工作平台21和栏板22是先在地面上按选择的分段组装,然后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利用外部起重机升到支持框架10的下边。其中,在平台结构21和支持框架10之间的悬挂管件18充分安全地被联接在一起。
然后,在楼房拐角处,该平台结构被连在一起。
此后,该系统的按阶段上升或下降不再需要用外部的起重机,必要时,只是在本系统的工作期间,使用起重机往工作平台运送材料或从工作平台上运走材料。在拆除本系统时,再次需用外部的起重机。
本系统下面部分的拆除将在地面上进行-乃至在地面以上建造的防护层上进行,以允许人们在楼房底层进出。然后,尚须用外部的起重机拆除系统的其余部分。首先须逐渐地拆除悬挂管件,而后再拆除千斤顶和位于楼顶的框架。
参阅附图2、3和4,在工作平台下降过程中(图2),在下面的千斤顶支撑平台14处,剪力销19或其他配件用来将每个成套悬挂管件18联接到它们各自的支持框架10的结构件上,在平台15处,用剪力销19或其它配件将成套悬挂管件联接到顶框架17上。
用于将荷载从悬挂管件18传递到支持框架10或顶框架17的最好装置,是采用带有2个剪力销的环绕支持托架,每个剪力销是双剪的,在千斤顶支持平台14或15处,荷载自动地和安全地传到悬挂管件18和从悬挂管件18传走。
当卸掉平台15处的剪力销19时,千斤顶16伸出并顶升顶框架17使平台复位(如图3所示)。此后,接上备用的悬挂管件18、它们的下端连接到原有的成套管件18上,在平台15处,它们的上端通过剪力销19联接到顶框架17上。然后脱开在平台14处的悬挂管件之间的剪力销19。千斤顶16缩回以降下成套悬挂管件,平台结构降到下面的位置,如图4所示。重复这一操作程序,就可使工作平台结构逐渐地沿楼房四周表面下降,以便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维修,刷新(新的面层20)或类似作业。
操作程序可以变换一些方式。但在每种情形中,都必须含有使荷载从千斤顶传递到支持框架10的装置。同时,千斤顶伸出及备用的悬挂管件18被加接上,而后,为了使工作平台结构分段下移,荷载反过来从支持框架传回到千斤顶上。上述操作中的分段移动相当于平台14和平台15的间距,而且与工作平台结构所需的分段移动相一致。
下面描述以上操作的一个变换方式,重新考虑改变系统操作位置,操作从设置在平台14上的剪力销19和在该位置中的平台结构着手进行。该平台结构悬挂在屋顶上的支持框架10上,并通过悬挂管件18和顶框架17仍然与千斤顶相连接。正好在平台14的上面,该成套悬挂管件与顶部悬挂管件脱开,千斤顶16此时自由地伸出,以提升顶框架17和顶部悬挂管件,离开下面的其它成套悬挂管件。通过在平台14和平台15之间加接备用的悬挂管件,顶框架被重新接到下面的成套挂管件上。加接正好是在平台15之上和平台14之下。然后千斤顶伸出,足以承担平台结构的成套悬挂管件的重量。悬挂管件上的剪力销在平台14处被卸出,于是千斤顶缩回至顶层。在平台14处,支持剪力销19重新联接到悬挂管件上,然后,在平台14处,千斤顶稍稍缩回,以将荷载传达到支持框架上。
操作过程的各种变换方案各有优缺点,但每种方案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根据本系统的上述描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系统的操作中的优点现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由于控制是在有限而分立的悬挂提升点上,因此,可以相当精确,特别是使用上述国际专利申请中揭示的电动螺旋千斤顶,控制操作的一致性可使这种四周工作平台结构同步提升。在全部操作中,楼房各个面上的平台结构在楼房的拐角处被连接在一起。因此,提供了平台的稳定性。
从以上对本系统的描述可见,本系统很容易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同样地,通过移动千斤顶在楼房顶部的支持框架上的位置,也可以适应于楼房一个垂直表面或几个垂直表面的有限变化。这种移动在楼房维修过程中是需要的,可以借助于使用外部起重机,例如调整拐角接合处的成行列的平台。
此外,除了在两个水平面之间顶升期间,平台结构的重量直接由固定在楼房上的支持框架承受。实际上,本系统在大部分时间是静止的,不需要考虑动荷载,只有在顶升移动期间,才要考虑动荷载和由它引起的起重能力的减少。这时,可通过适当的位置控制和操纵来减少系统上的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