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浅层超稠油油藏开采、 中等深 度的超稠油油藏开采和浅层特稠油油藏开采的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
对于浅层超稠油油藏, 除了需要降低原油粘度, 增加稠油的流动性之外, 由于油层 埋藏浅, 地层压力低, 原油在油层中流动的驱动力小, 所以还需要补充地层能量, 才能实现 经济有效开发。 同时, 在浅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 还存在注汽压力高, 易压裂地层, 地 层被压裂后, 蒸汽沿裂缝窜流, 造成蒸汽大量浪费, 并且蒸汽在油层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超覆 作用, 不能使油层整体得到动用, 以及生产过程中油层产量低等问题。 目前就浅层超稠油油 藏而言, 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有 : ①降低原油粘度的蒸汽吞吐技术 ( 刘志军 解永霞, 特稠 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实践及认识, 内江科技 ) ; ②提高浅薄层稠油泄流面积的水平井开采 技术 ( 刘富, 彭顺龙, 浅层特、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年第 2 卷 第 3 期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井注汽压力, 和提高产量 ; ④降低对油粘度和补充地层 能量的氮气辅助热采技术 ( 王启尧, 吴芝华, 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 验,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19 卷第 6 期 )。虽然这些技术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 上述技术都只能满足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其中一个要求, 不能很好地、 全面的解决 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问题, 因此本领域内仍然需要一种新型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工 艺技术, 同时实现降低原油粘度、 补充地层能量、 降低注汽压力、 防止蒸汽超覆、 增加泄流面 积的目的。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注汽压力, 防止开地层, 提高蒸汽比容, 扩大加热体 积和热焓利用率, 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油井产量的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
本发明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下注汽管柱 : 管柱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 柱, 上接注采一体化泵, 泵上为油管, 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 该管柱的特点为 : 一是采 用均匀配汽阀, 实现了水平井长井段的均匀注汽, 二是采用注采一体化泵, 实现了注汽采油 一趟管柱, 减少了作业工作量和热量损失, 三是由于井浅, 可直接采用油管注汽, 减小了生 产成本 ;
b. 注降粘剂 : 先用油溶性降粘剂冲满油管, 然后关闭套管阀门, 继续向井筒注入 油溶性降粘剂 ; 注油溶性降粘剂时, 计算油管容积, 先用油溶性降粘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 出, 防止井筒液体进入油层后污染油层、 稀释油溶性降粘剂、 以及浪费热能。然后关闭套管 阀门, 继续注入完油溶性降粘剂 ;
c. 注蒸汽 : 通过油套环空注入蒸汽, 蒸汽注入有利于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以及增加原油生产过程中的驱动能量 ;
d. 焖井 : 注完蒸汽焖井 2-7 天 ; 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 应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 ;
e. 放喷 : 当井口压力降落 0.5MPa/ 天时, 油井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 防止因放喷 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 畅喷至 3t/d 液量时转抽, 在放喷阶段每 8h 测量一次产 液含砂量, 确定合理的油嘴 ;
f. 启抽 : 待畅喷至 3t/d 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
b 步骤所 述 的油溶性降 粘剂注 入量为 15-25 吨, c 步 骤 所述的 蒸 汽注入 量 为 1500-2500 吨。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 进行下一周期的注蒸和生产。
本发明的实验情况如下 :
(1) 水平井长井段 : 泄油面积大, 1 口水平井的控制储量相当于 4 口直井, 而且水平 井的周期产油量是直井的 7.1 倍, 水平井的油汽比是直井的 1.3 倍。
(2) 现场应用效果表明, 油溶性降粘剂降低注汽压力 1 ~ 2MPa, 提高蒸汽驱替效率 20%以上。
(3) 通过室内岩心驱替验验, 蒸汽 +5%油溶性降粘剂驱提高驱替效率 14.6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本发明融合了常规的热复合化学体系、 蒸 汽以及水平井提高热采效果的优势, 既体现化学剂和蒸汽在热采中的驱油作用, 又体现了 水平井泄油面积大的特点。
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 中等深度的超稠油油藏的开采和浅 层特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式开采。通过油溶性降粘剂技术, 降低注汽压力, 防止开地层, 提 高蒸汽比容, 扩大加热体积和热焓利用率 ; 综上所述, 本发明具有降低注汽压力、 防止开地 层, 提高蒸汽比容, 扩大加热体积和热焓利用率, 降低原油粘度, 提高油井产量的积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 1 :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下注汽管柱 : 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 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 柱, 上接注采一体化泵, 泵上为外径 Φ88.9mm 油管, 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b. 注高效降粘剂 : 计算油管容积, 先用降粘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 然后关闭套 管阀门, 再向井筒注入 15 吨油溶性降粘剂 ;
c. 注蒸汽 : 向油井注入 2500 吨蒸汽, 蒸汽由油管注入, 在注汽过程中注意记录注 汽压力变化, 以便及时根据压力调整注汽参数 ;
d. 焖井 :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 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 量及井口压力, 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 焖井时间一般在 2 天, 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 0.5MPa 为油井放喷时间 ;
e. 放喷 : 用油嘴控制放喷, 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 畅喷 至 3t/d 液量时转抽, 要求在放喷阶段每 8h 测量一次产液含砂量, 确定合理的油嘴。
f. 启抽 :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 进行下一周期的注蒸和生产。
实施例 2 :
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下注汽管柱 : 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 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 柱, 上接注采一体化泵, 泵上为外径 Φ88.9mm 油管, 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b. 注高效降粘剂 : 计算油管容积, 先用降粘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 然后关闭套 管阀门, 再向井筒注入 25 吨油溶性降粘剂 ;
c. 注蒸汽 : 向油井注入 1500 吨蒸汽, 蒸汽由油管注入, 在注汽过程中注意记录注 汽压力变化, 以便及时根据压力调整注汽参数 ;
d. 焖井 :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 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 量及井口压力, 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 焖井时间一般在 7 天, 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 0.5MPa 为油井放喷时间 ;
e. 放喷 : 用油嘴控制放喷, 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 畅喷 至 3t/d 液量时转抽, 要求在放喷阶段每 8h 测量一次产液含砂量, 确定合理的油嘴。
f. 启抽 :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 进行下一周期的注蒸和生产。
实施例 3 :
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下注汽管柱 : 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 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 柱, 上接注采一体化泵, 泵上为外径 Φ88.9mm 油管, 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b. 注高效降粘剂 : 计算油管容积, 先用降粘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 然后关闭套 管阀门, 再向井筒注入 20 吨油溶性降粘剂 ;
c. 注蒸汽 : 向油井注入 2000 吨蒸汽, 蒸汽由油管注入, 在注汽过程中注意记录注 汽压力变化, 以便及时根据压力调整注汽参数 ;
d. 焖井 :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 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 量及井口压力, 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 焖井时间一般在 5 天, 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 为油井放喷时间 ;
e. 放喷 : 用油嘴控制放喷, 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 畅喷 至 3t/d 液量时转抽, 要求在放喷阶段每 8h 测量一次产液含砂量, 确定合理的油嘴。
f. 启抽 :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 进行下一周期的注蒸和生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