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构件的构筑方法,特别是一种构筑纳骨箱的施工方法。 早期的纳骨箱,如图1所示,是用万能角钢或板状材料组构而成,其缺点是存放空间无法灵活改变,并且,因其为开放式容纳,由于纳骨坛上盖不密封,所以会散发出尸骨的臭气,极不卫生。
近年来,已有密闭式设计,如图2所示,共纳骨箱多为许多矩形长条水泥板01拼构而成,加以水泥固结,形成多个容纳室02,纳骨坛放入之后再用装饰板03将容纳室02封闭。这种结构已使用很久,但其存在缺点如下:
1.板材接缝处容易形成缝隙,纳骨坛的气味能向外泄露。
2.仅用水泥作局部固结,较不坚固,地震时易于震垮。
3.极易风化,使用年限不长。
4.壁面粗糙,构成后必须进行“镘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费力费时。
5.多层组合不易平整,容易变形损坏。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构筑方法,其目的与效果是:
1.一次成形完全密封,气味不外泄。
2.结构坚固,不受地震影响,使用年限长。
3.不需修饰加工,造形高雅。
为说明本发明构筑方法的特征和目的,下面举一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早期开放式纳骨箱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近期纳骨箱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本发明有多个凹槽结构体的构筑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构筑的单层纳骨箱示意图。
本发明的构筑方法所构成的纳骨箱,如图3所示,纳骨箱10的主要结构包括一个基座20、数个盖板30以及直接设于其座20上分层一次成形的多个凹槽结构单元40组成的多个容纳室50,其中每一个容纳室50的表面均为一次成形的光滑表面,没有“气孔”,不必再进行“镘光”加工,不易风化,而且在容纳室50地外缘还以一次成形的方式设置有花冈岩框体60,以增添高雅的美感。
为构筑成上述纳骨箱10的结构,其构筑方法的特征主要在于构筑多个凹槽结构单元40,参见图4及图5,本发明的构筑步骤如下:
1.首先制成多个冂型模板,冂型模板41的两个折角处为一斜面切角411,在其两侧板前部开有相对应的通孔412,该冂型模板41的外侧面为一光滑平整的表面;
2.将上述多个冂型模板41的开口向外,整齐排列于基座20之上,在每两相邻冂型模板41之间以结合元件70(螺丝及螺帽)穿过通孔412而固定连结,再在每两相邻冂型模板41的间隙中,各竖立一花冈岩条61于通孔412之后(即在结合元件70之后),以及一抵靠于花冈岩条61之前的挡柱80,并使花冈岩条61与冂型模板41的高度平齐,而挡柱80则凸出于冂型模板41的顶面之上;花冈岩条61背面可制成凹槽63(或凸块),以增强其与混凝土结合的附着力;
3.再于每一冂型模板41之上设一顶面光滑平整的上板90,藉助设于上板90底部的导框91外侧嵌插于冂型模板41之内,以使上板90的外缘与冂型模板41外侧面平齐;再于上板90上方的前缘,横向设置一花冈岩条60(岩条背面也设有凹槽或凸块),并使其正面抵靠于挡柱80,以达到花冈岩条61与60平齐的状态;
4.在各冂型模板41间形成的充填空间100内,设置钢筋101,并将混凝土浇灌其中;
5.待混凝土凝固后,先拆下结合元件70,取下挡柱80,再直接从容纳室50内同时抽出冂型模板41与上板90,由于冂型模板41和上板90的外表为光滑面,对混凝土表面的吸附力较小,因而可得到表面光滑美丽的容纳室50,不必再进行镘光加工,而且在其前缘一次完成由花冈岩修饰的框体60,如图5所示,从而简单快速地制成一层坚固美观的纳骨箱10。当制成第一层之后,可依相同构筑法再加第二层、第三层,直至所需的层数,如图3所示。
上述本发明的纳骨箱构筑施工法,改进了纳骨箱的结构及其制作程序,能简单快速地制作一种坚固美观,且极富实用价值的纳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