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3241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3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3587.4

申请日:

1988.05.16

公开号:

CN1033471A

公开日:

1989.06.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申请人青海省茫崖花土沟钻井机动科四川省成都华阳镇龙灯石油职工大学|||地址|||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4/00

主分类号:

E21B44/00

申请人:

吴洪波

发明人:

吴洪波

地址:

青海省茫崖地区花土沟镇钻井公司机动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可用于“转盘钻井”的各种钻机上。本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干钻”事故的发生。设有“最低泵压限定”和“泵压下跌动态”检测;具有延时报警停转和提醒开泵等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可用于“转盘钻井”的各种类型钻机上,它主要由安装在立管上的电接点泵压表(12),安装在司钻操作箱内的延时报警自控电路板总成(9)、控制电磁阀(7)及原钻机的转盘气控制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电接点泵压表(12)具有--手动的“最低泵压限定”调节和自动的“泵压下跌”动态检测两种功能;而电路板(9)则进行--延时报警和转盘自动停止“转动”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原转盘控制气路(5路)中串接入一只电磁阀DF(7)同时在DF(7)之前并联接上一只气动(电)开关K1(6),只要转盘气开关(4)给气时(5路),气动(电)开关K1(6)和电磁阀DF(7)均立即接通、开启,即转盘离合器进气(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打钻时应把选择开关K2置于“钻进”挡,当一旦出现(发生)“干钻”隐患后,延时报警和自控均起作用-电磁阀DF(7)失电,转盘停止“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进行不需要循环泥浆的转盘“特殊作业”时,开关K2应置于“空转”挡位,以切除对转盘的自控,但将同时发出“提醒”声响来,以免开关K2挡位的误选择。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延时电路中继电器(JAG)的“常闭”触点,能够消除钻进中电接点泵压表(12)指针的摆动干扰,即防止自控电路的误动作。

说明书


本项发明装置适用于所有采用“转盘钻井”的钻机上。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干钻”事故的发生。

    在钻井实践中“干钻”事故时有发生,并且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很大的。据统计分析:该事故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所产生,其一是:在钻井过程中泥浆的正常循环遭到了破坏-诸如,地面的泵、闸门、高压管汇以及井下的钻具等发生了刺、漏,形成了所谓的“循环短路”(这在泵压表上反映为:泵压下跌);另外就是:忘记了挂泵(离合器)或泵本身上水不良或池内已无泥浆(不上水)等(这在泵压表上反映为:泵压为零或泵压很低)。

    一般地“干钻”可能导致钻头、部分钻具或井下其它复杂情况、事故的发生。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防止它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来(以F-320钻机气路为例)转盘离合器用的继气器(8)的控制气路(即5路)中,新串入一只电磁阀DF(7);另外在转盘气开关(4)(又叫手柄复位双向调压阀)的“转动”输出(5路)到电磁阀DF(7)之间,经一个新加装的三通(5)接上一只气动(电)开关K1(6)。

    当把气开关(4)的手柄扳向“转动”一侧时,5路得气。气动(电)开关K1(6)将接通,电磁阀DF(7)得电而开启,这样控制气经过DF(7)后使继气器(8)动作。因此,离合器被合上,转盘“转动”。

    当一旦有“干钻”隐患发生时,延时报警及转盘的自动控制电路均起作用。即电磁阀DF(7)将失电关闭-继气器(8)也关闭,转盘就停止其“转动”,同时扬声器Y发出报警声响来。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将由以下的原理分析及其附图等给出。

    控制原理分析:

    一、原钻机的转盘控制:

    1.转盘“转动:

    这时将转盘气开关(4)地手柄扳向“转动”一侧,5路即得气并且推动继气器(8)-转盘离合器进气,转盘工作(转动)。

    2.转盘惯性刹车:

    把气开关(4)的手柄扳向“惯刹”一侧,6路得气,此气直接进入“惯刹”的气囊-转盘被刹住。

    3.当气开关(4)的手柄处在中间的(空挡)位置时,5路、6路均无气,即都不工作。另外,在功能上气开关(4)对5路和6路两者来说是“互锁”的。

    二、加装“干钻”自控装置后的转盘控制,下面我们将分为“正常”钻进和“干钻”自控两种情况来加以分析(把选择开关K2置于“钻进”挡位):

    1.“正常”钻进时:

    此时其前提条件是指没有发生所谓的“干钻”-即循环(主要指泵压)正常的钻进。装置中的电接点泵压表(12)的电接点D与B此时是呈断开状态的(或者是由于泵压表指针(13)的摆动使D与B呈瞬时接通,但因其接通时间是很小于装置的“预定”延时时间的,故可不考虑),这样图2中的B点电压为“零”-由三极管BG1等所组成的延时自控电路是不工作的。

    ①转盘“转动”:当把转盘气开关(4)的手柄扳向“转动”一侧时,5路得气(指电磁阀DF(7)以前的部分),气动(电)开关K1(6)接通。在图2中12V电源(10)的正极经由熔断器RD后,分别到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和通过K1(6),由电阻R5向三极管BG4提供一个基极电流Ib4(注:因为D′与B′是断开的,延时自控不起作用,则三极管BG3等是截止的),故其饱和导通。电磁阀DF(7)得电开启,进而使继气器(8)动作,离合器进气,转盘“转动”。

    ②转盘惯性刹车:这和未装入自控装置前一个样,故不在复述。

    ③当气开关(4)的手柄处在中间(空挡)位置时,同样也因5路、6路无气,转盘和惯刹均不工作。

    2.发生“干钻”隐患时:

    即在“钻进”中(或在刚开始“钻进”时),由于循环不正常将使电接点泵压表(12)的D′、B′两触点接通,如果其“连续”接通时间达到了“预定”延时时间-就会使图2中由电阻R1和R2、电位器W、电容器C1、三极管BG1、稳压二极管D2和续流二极管D1、干簧管继电器JAG(这里使用它的Z的“常闭”触头)等所组成的延时电路起作用,亦即为三极管BG1的饱和导通,并使三极管BG2、BG3(它们与BG1为复合管)也饱和导通。这样BG3管就把原BG4的基极电流(原是由电阻R5提供的)给分流掉了-即使Ib4≈0,BG4管因此而转变为截止状态,电磁阀DF(7)失电关闭,切断了继气器(8)的控制气,离合器放气。转盘受控停止了“转动”。

    另外,在图2中BG1管径由隔离二极管D3后,还与三极管BG6、BG7构成另一组复合管。故在BG1管饱和导通的同时,BG6、BG7两管也都呈饱和导通状态。这就相当于BG7管把模拟声响集成(电路)块CW9561VSS脚与电源(10)的负极接通了。CW9561等声响电路通电工作。从其O/P脚输出模拟声信号,再经由三极管BG8和BG9等组成的互补放大器放大后,去推动扬声器Y发出“干钻”报警声响来-达到了“干钻”(隐患)时的转盘自动控制和声响报警的目的。

    图2中的电阻R6、R7、电容器C2、稳压二极管D4和三极管BG5组成了一个很简单的稳压电源。在BG5管的发射极输出4.5V左右的电压,以供CW9561等报警电路的使用。

    三、当把选择开关K2置于“空转”挡时的转盘控制:

    这里所说的选择开关K2的“空转”挡,实际上是为-某些只需要转盘的“转动”,但是却不需要进行循环泥浆的“特殊作业”而设置的。例如:用转盘卸扣,在循环系统有故障检修时,使用转盘(“转动”)活动钻具等等。由于泵压为零,其电接点D′、B′始终是接通的。因此在进行这些“特殊作业”的时候,若误把选择开关K2置于“钻进”挡的话,则转盘会刚刚“转动”起来(数秒钟),又自动地停止“转动”(因延时报警,自控要起作用)。这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在加钻压打钻和进行“特殊作业”时,应正确地选择K2的挡位。

    为了防止在打钻时误把K2置于“空转”挡(因该挡切除了转盘的自控电路-即不作“干钻”保护了),采用由电阻R8向三极管BG6提供一个基极电流Ib6,这样BG6和BG7(复合)管将会饱和导通,使CW9561等模拟声响电路得电工作,扬声器Y发出声响-请注意:此“空转”挡的声响是用来“提醒”刹把操作人员的,从而避免了K2挡位的误选择。

    为了便于理解控制原理,可参见附表。

    四、电接点泵压表(12)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为了检测出:①泵压为零、泵压很低;②在正常钻进中的泵压下跌太大等隐患来。特别设计了具有:①“最低泵压限定”-手动调定,但最起码值是≥1.5at。即可以根据不同的井深及钻进技术要求来“限(预)定”其“最低”泵压值,以对忘记挂泵、泵上水不良等类似隐患进行监测控制;②“泵压下跌动态”检测-就是自动地限制其下跌值过大,以免造成因循环不良产生井下复杂情况及有关事故(如钻头泥包等)。

    1.结构特点:

    在图4的A-A剖切面的左边是一只和普通压力表结构几乎一样的“表头”,在“表头”的指针(13)的左侧(面对向表盘时),有一个电接点B′-见图6。要求B′-与指针(13)是绝缘的,而指针(13)本身则是一个触点(利用该针的右侧)E′。

    在图4的A-A剖切面的右边就是所谓的“定位电磁铁”总成。它主要由指针兼动铁芯薄片(14)、(有机)玻璃面(15)、静铁芯(16)、线圈(17)、电磁铁的自动晶体管开关(18)、指针(14)的触点D′及F′(19)、扭压弹簧(20)等组成。

    指针(14)-图5所示,是用厚约0.5mm的软铁片做成,其芯轴是空心的(用来穿引出各触点的细接线)。

    2.工作原理:

    在当“定位电磁铁”没有通电时(如:K1未接通或K2在“空转”挡位),指针(14)因受到套在轴上的钮压弹簧(20)的作用,使其离开静铁芯,同时向逆时针方向“回转”。但它具体“回转”到何处为止,是受指针(13)或“最低泵压限定”调节旋钮所阻挡限制的。

    然而在气动(电)开关K1(6)被接通、选择开关K2置于“钻进”挡位时,“定位电磁铁”对其动铁芯指针(14)的“定位”与否,就由触点E′和F′的通[即指针(14)被释放]或断[即指针(14)被吸合“定位”]状态去控制晶体(三极)管BG10的开关来决定。其电原理如图6所示。在图6中E(即触点E′)和F(即触点F′)两点被分别接在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也就是电源的负极)和基极上。

    因此,①在泵压上升时,指针(13)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指针(13)上的E′触点将与指针(14)上的F′触点相碰(接通),它们就把BG10管的基极电流给短路掉了,即Ib10=0,则BG10管变为截止,线圈(17)失电动铁芯指针(14)被释放,并且由指针(13)推(带)动它一起顺转一定的角度。②当泵压下跌时,指针(13)将向“回转”。同时因指针(14)呈释放状态(还未使E′、F′离开之前),它将在扭压弹簧(20)的作用下也产生一个“回转”的趋势。但是却因指针(14)要受到空气的阻尼作用-致使指针(14)在“回转”时要滞后于指针(13)一段时间,故触点E′和F′断开。这时线圈(17)将得电,从而把指针(14)“定位”在刚才的较高泵压值处了(即对“原来”的较高泵压值进行“定位”记忆)。

    ③正因为指针(14)已对“原来”-即刚才在较高泵压值进行了“定位”记忆,当泵压下跌[相对应的是指针(13)的“回转”角度的大小]到一定值时[注:此下跌值的大小由指针(14)上的D′和F′两触点间的距离来(确)限定],触点D′和B′相碰接通-这时当其“连续”接通时间达到了“预定”的延时报警,自控时间(数秒钟,且人为可调的)时装置起作用-即发出声响报警和停止转盘的“转动”。

    元件选择及制作说明:

    一、由于本装置主要是由三极管开关电路及声响放大电路所组成的,因此其元件的选择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1.电阻:所有的电阻其功率选为1/4~1/2W即可以,如金属膜电阻。

    2.三极管:除BG4管外,其余的hFE均应≥100,反向耐压:BVCE0≥40V,穿透电流要尽量的小。大功率管BG4要加一片不小于200平方厘米(厚3~4mm)的散热片。

    3.二极管:D2、D4两管最好采用正品,其余的参考图2中所注型号。

    4.电容器:C1最好采用钽电解电容100μF/10V,而C2可用铝电解电容100μF/10V。

    5.电磁阀:DF(7)选用其工作压力P≥12at,介质为空气,通径3~6mm,电压DC12V。特别要说明的是-此阀在关闭时,其输出则是与“通大气(放气)孔”相通的。

    6.气动(电)开关K1(6):可用汽车刹车灯(如小型油压式的)开关代替。

    7.电源(10):可用“6-Q-140”起动用铅酸电瓶。[若使用“自控装置”的钻机上,已(或将要)同时使用了:防止“单吊环起钻”自控装置等保护器的话,则二者可以共用一只12V的电瓶]。

    8.其它:选择开关K2可用小型(密封式)单双掷钮子开关,熔断器RD为BLX-1型(5~8A熔芯)。

    二、制作说明:

    本自控装置采用“负搭铁”的单线制,电磁阀DF(7)。三通接头(5)、气动(电)开关K1(6)和控制电路板(9)等全部安装于司钻操作箱内。另外把指示灯ZD1、ZD2(12V/0.15A)及选择开关K2等固定在操作箱的“面板”上适当位置。

    电接点泵压表(12)-使用一只接头被安装(焊接)在立管的原安装泵压表附近处(注意:原来所装的泵压表将要继续使用)。而各触点使用一段多(三或四)芯电缆引到操作箱内的电路板(9)上。

    只要各元件的质量能保证,且接线无误,则所装的电路板等不需调试即可给气试运转了。

    附表: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防止“干钻”自动控制装置,可用于“转盘钻井”的各种钻机上。本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干钻”事故的发生。设有“最低泵压限定”和“泵压下跌动态”检测;具有延时报警停转和提醒开泵等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