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3238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8661.3

申请日:

1997.09.25

公开号:

CN1175650A

公开日:

1998.03.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1.23|||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鲁立平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16

主分类号:

E02D29/16

申请人:

鲁立平;

发明人:

鲁立平

地址:

518028广东省深圳市华新村27栋5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郭寅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主要步骤是:首先设置整体布模及附加布模,即置胶槽布模和预留洞布模,附加布模贴缝在整体布模上,整体布模用固定装置固定,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和遇水膨胀胶泥,在后浇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或采用水化反应胶从注胶孔向预留注胶洞内高压灌胶。本发明通过解决后浇带侧模的支撑问题,进而通过胶封防渗消除新旧混凝土接缝及接缝两侧的表层空穴,获得了可靠的防渗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其特征在于:用高强度低弹纤维布作 布模体(3),其长度与后浇带长度相同,宽度与后浇带高度相同,其上部卷孔 中插入插杆(26)并用拉杆(24)将插杆(26)与后浇带上部钢筋和顶封方木(29)一 起卡紧,布模体(3)下部卷孔放入装有砂粒或塑料颗粒的砂粒袋(4),用外挡筋 (30)和内挡筋(31)紧贴压于整体布模(5)下端,用压板(27)和拉杆(28)固定, 然后制作一个直径与置胶槽截面相同的砂袋(8),内装砂粒(9)或塑粒颗粒,将 砂袋(8)按置胶槽设定位置铺设在整体布模上并用砂袋固定布(7)将砂袋(8)贴 缝在整体布模上,最后采用膨胀胶止水法(34),即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和遇 水膨胀胶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其特征在于:上 述的置胶槽布模可用预留洞布模代替,即在整体布模后,制作一个砂袋(12), 内装砂粒或塑料颗粒,用砂袋固定布(13)将其贴缝在整体布模上,先浇混凝土 浇注完后,预留洞布模使先浇混凝土后浇带侧立面处出现预留洞的半洞,在浇 注后浇混凝土前,用焊接钢丝网(16)将预留洞半洞封闭并绑入注胶管(17),形 成沿后浇带通长且带有注胶管(17)的预留注胶洞(18),然后采用预留洞灌胶法 (33),即采用水化反应胶从注胶孔向预留注胶洞(18)内高压灌胶,可把洞内可 能出现的渗水驱出使胶体充满预留洞,立止渗水继续延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其特征在于: 可采用顶封防渗法(32),即在后浇混凝土时,可在顶封方木(28)旁再加一条顶 封方木,作为混凝土接缝另一侧的侧模,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后浇带,后浇 混凝土比先浇混凝土低一个可见高度,然后用胶将接缝密封,并用混凝土将封 缝胶埋护。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其特征在于: 可采用喷胶止水法(36),即在先浇混凝土浇注完后,采用有机硅高渗透胶向先 浇混凝土的侧立面喷胶,将其表层混凝土微孔封闭,在后浇混凝土前再次向先 浇混凝土表面喷胶,使其填充后浇混凝土在混凝土接缝处的微隙并将接缝处的 介面微孔封闭。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其特征在于:预 留注胶洞(18)的设置还可使用气袋法,即先在先浇混凝土侧立面形成半洞,在 后浇混凝土施工前将已充气的条形橡胶气袋压入半洞内,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采用放气、充气的办法将气袋从已浇混凝土中抽出及设定在要浇混凝土的位置, 分段逐步操作即在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中形成一个蚕豆状预留洞。

说明书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渗水方法,特别是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

    背景技术中,尽管地下室施工中制定有周密的防渗水措施,但众多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后仍程度不同地存在渗水问题,直接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国内外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主要有:①后浇混凝土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注,其作用是消除或减小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宽度,增加渗水阻力;②将新旧混凝土的垂直接缝改为曲折线,通过延长渗水长度来增加渗水阻力;③在横跨新旧混凝土接缝设置钢板或高分子材料止水带,使渗水必须通过止水带上、下面才能渗入到止水带上部,增加了渗水阻力。④在后浇混凝土前,沿后浇带长度方向在先浇混凝土表面粘贴遇水膨胀胶泥,夹在新旧混凝土接缝中的胶泥,遇水体积膨胀而将渗水通道(新旧混凝土接缝)卡死,达到阻渗的目的。实验证明,只要先浇混凝土的侧模可靠,即先浇混凝土侧立面密实光滑,上述四种防水措施的任意一种就能防止渗水发生,但是,众多的后浇带甚至同时兼用上述四种防水措施的几种或全部均不能解决地下水的渗入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先浇混凝土侧立面处均直接采用竖向排筋支挡,而没有采用模板支承。所以,要想获得可靠的防渗效果,就必须解决后浇带侧模的支承问题,进而通过胶封防渗消除新旧混凝土接缝及接缝两侧混凝土表层的空穴。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彻底解决地下室后浇带渗水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用高强度低弹纤维布作布模体3,其长度与后浇带长度相同,宽度与后浇带高度相同,将布上、下部边缘分别卷成洞状,其上部卷孔中插入插杆26并用拉杆24将插杆26与后浇带上部钢筋和预封方木29一起卡紧,布模体3下部卷孔放入装有砂粒或塑料颗粒的砂粒袋4,用外挡筋30和内挡筋31紧贴压于整体布模5下端,并用压板27和拉杆28固定,然后开始置胶槽布模,即先制作一个直径与置胶槽截面相同地砂袋8,内装砂粒9或塑粒颗粒,将砂袋8按置胶槽设定位置铺设在整体布模上并用砂袋固定布7将砂袋8贴缝在整体布模上,最后采用膨胀胶止水法34,即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和遇水膨胀胶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上述所述的置胶槽布模可用预留洞布模代替,即在整体布模后,制作一个砂袋12,内装砂粒或塑料颗粒,用砂袋固定布13将其贴缝在整体布模上,先浇混凝土浇注完后,预留洞布模使先浇混凝土后浇带侧立面处出现预留洞的半洞,在浇注后浇混凝土前,用焊接钢丝网16将预留洞半洞封闭并绑入注胶管17,形成沿后浇带通长且带有注胶管17的预留注胶洞18,然后采用预留洞灌胶法33,即采用水化反应胶从注胶孔向预留注胶洞18内高压灌胶,可把洞内可能出现的渗水驱出使胶体充满预留洞,立止渗水继续延续。

    本发明还可采用顶封防渗法32,即在后浇混凝土时,可在顶封方木28旁再加一条顶封方木,作为混凝土接缝另一侧的侧模,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比先浇混凝土低一个可见高度,然后用胶将接缝密封,并用混凝土将封缝胶埋护。

    本发明还可采用喷胶止水法36,即在先浇混凝土浇注完后,采用有机硅高渗透胶向先浇混凝土的侧立面喷胶,将其表层混凝土微孔封闭,在后浇混凝土前再次向先浇混凝土表面喷胶,使其填充后浇混凝土在混凝土接缝处的微隙并将接缝处的介面微孔封闭。

    本发明的预留注胶洞18的设置还可使用气袋法,即先在先浇混凝土侧立面形成半洞,在后浇混凝土施工前将已充气的条形橡胶气袋压入半洞内,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用放气、充气的办法将气袋从已浇混凝土中抽出及设定在要浇混凝土的位置,分段逐步操作即在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中形成一个蚕豆状预留洞。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整体布模示意图。

    图2是置胶槽布模示意图。

    图3是预留注胶洞布模半洞示意图。

    图4是预留注胶洞成洞示意图。

    图5是整体布模支撑系统图。

    图6是后浇带胶封防渗法剖面图。  

    图7是图1的左视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上部卷孔,2-穿杆缝,3-布模体,4-砂粒袋,5-整体布模,6-缝合接头,7-砂袋固定布,8-砂袋,9-砂粒,10-后浇微膨胀混凝土,11-缝合接头,12-砂袋,13-砂袋固定布,14-穿布预埋铁丝,15-绑网预埋铁丝,16-焊接钢丝网,17-注胶管,18-预留注胶洞,19-先浇抗渗混凝土,20-上部下层筋,21-上部上层筋,22-下部下层筋,23-下部上层筋,24-拉杆A,25-不绑扎钢筋,26-插杆,27-压板,28-拉杆B,29-顶封方木,30-外挡筋,31-内挡筋,32-顶封防渗法,33-预留洞(垂直洞)灌胶法,34-膨胀胶止水法,35-预留洞(水平洞)灌胶法,36-喷胶止水法,37-预留洞(竖向洞)灌胶法。

    下面依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先制作整体布模,布模体3选用高强低弹纤维布,长度与后浇带长度相同,宽度与后浇带高度相同,用布上部边缘卷成上部卷孔1,用来固定布模上部,下部边缘卷成下部卷孔,放入置有砂粒或塑料颗粒的砂粒袋4,用来固定布模下部。参见图7,这是图1的左视图,2为穿杆缝。图5是整体布模支撑系统图,将两根下部钢筋22上移做成布模外侧挡筋,并将此筋与垂交的下部钢筋23每隔一定距离点焊,把已制好的整体布模5的下部砂粒袋4沿挡筋平行放置,将另外两根挡筋31紧贴砂粒袋4压于整体布模5上,并用压板27和拉杆28固定。布模的上部用插杆26支撑,用事先在整体布模上绑好的拉线将布模提起,从后浇带的一头起,将插杆26插入布模上部卷孔,然后用拉杆28与后浇带上部钢筋20与顶封方木29一起卡紧。顶封方木29沿后浇带设置,后浇混凝土时,拉杆28已拆除,故在顶封方木旁再加一条顶封方木,作为混凝土接缝另一侧的侧模。在上部钢筋绑扎时,为了设置顶封方木及固定布模操作方便,将顶封方木旁后浇带内侧的一根紧邻钢筋25先不绑扎,布模支撑后,浇注先浇泥凝土,当混凝土硬化到可以拆模时,立即进行拆模工作,用工具将下部拉杆28及压板27撬开取出,并将上部拉杆28及插杆26取出,将整体布模撕落抽出,将上部不绑扎钢筋25的位置调好后绑扎,最后浇注后浇混凝土。参见图2,这是置胶槽布模示意图,整体布模后,制作一个直径与置胶槽截面相适应的布袋8,内装砂粒9或塑料颗粒,将此袋按置胶槽设定位置铺设在整体布模5上,并用砂袋固定布7固定在整体布模上,6是缝合接头。参见图3、图4,图3为预留注胶洞布模半洞示意图,图4是为预留注胶洞成洞示意图,整体布模后,制作一砂袋12并用固定布13固定,然后缝合,11是缝合接头,穿布预埋铁丝14,先浇混凝土浇注完后,在整体布模上缝附的预留洞布模,使先浇混凝土后浇带侧立面处出现预留洞的半洞,在后浇混凝土前,用焊接钢丝网16将预留洞封闭并绑入注胶管17,形成沿后浇带通长且带有注胶管的预留注胶洞18。预留注胶洞的设置还可使用气袋法,参照预留注胶洞布模半洞方法,在先浇混凝土侧面形成半洞,半洞须具有较大的深度,以避免后浇混凝土过度挤压气袋,并且上下顶应尽量与混凝土接缝垂直,将已充气的条形橡胶气袋压入半洞内,即可进行后浇混凝土的施工,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用放气、充气的方法,将气袋从已浇混凝土中抽出及设定在要浇混凝土的位置,如此分段逐步进行,即在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中形成一个蚕豆状预留洞。参见图6,这是后浇带胶封防渗法剖面图,其中后浇混凝土10与先浇混凝土19均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32为顶封防渗法,即设置顶封方木为侧模,在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用胶将接缝密封,并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将封缝胶埋护,以延长封胶的老化期。封口胶由三层组成,下层为封口胶,中层为下层封口胶的固定胶,上层为中层胶的封闭胶。三层封口胶必须在体收缩全部完成后才能灌注上层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使上层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充分结合,并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在浇注后浇带混凝土时,须使后浇混凝土比先浇混凝土低一个可见高度,使封口胶封在真缝位置并左右延伸一个宽度,以达到理想的胶封效果。在后浇混凝土时,也可在接缝处设接缝板条。图中33、35、37均表示预留洞灌胶法,33为与缝垂直的垂直洞,35为平行洞的水平洞,37为平行洞中的竖向洞,垂直洞灌胶效果优于平行洞,它不受胶体收缩影响,可选用高强度非膨胀胶。预留洞灌胶法是为后浇混凝土施工后发生渗水而采取的方法,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后,若无渗水发生,可不灌胶,若发生渗水,可依次从注胶孔向预留洞内高压灌胶,由于胶体具有一定的粘度与内聚力,能把渗水驱出而使胶体充满预留洞,灌胶所使用的水化反应胶能立止渗水延续。34为膨胀止胶水法,即采用遇水膨胀胶泥,在后胶带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在后浇混凝土浇注后,膨胀胶的表面与混凝土中的水发生反应膨胀将接缝堵死,胶体长期保持不变,当地下水沿接缝上升至膨胀胶处时,胶体继续发生反应将渗水截止。施工时必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而不能在侧模拆除后即嵌放胶泥,防止施工用水浸蚀而使胶体失效,确保胶泥在混凝土浇注前不能遇水。36为喷胶止水法,即先在先浇混凝土的侧立面喷有机硅高渗透胶,它能与水和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而产生凝胶,将先浇混凝土侧立面表层微孔封闭,在后浇混凝土前向先浇混凝土表面喷胶,喷胶控制在不向下流滴为限,由于首先喷胶已使先浇混凝土表面微孔全部封闭,所以次次喷胶全部留在先浇混凝土表面。后浇混凝土浇注时,由于胶体的粘度很小,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会在新旧混凝土连面处形成胶层。后浇混凝土浇注后,胶体与后浇混凝土表面的水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产生凝胶,凝胶首先填充混凝土接缝处的微缝,然后向后浇混凝土深部渗透,把后浇混凝土在混凝土接缝处的介面微孔封闭。这样,喷胶既将混凝土接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微孔封闭,又将渗水的维一可能通道——接缝封闭,达到止水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由于采用了布模支承,解决了后浇带侧模的支承问题,无论后浇带尺寸有多大,都能在先浇混凝图的后浇带处设置平滑可靠的侧模,使先浇混凝土在后浇带处的侧面光滑密实,后浇混凝土能充分填实后浇带,这就为获得可靠的地下室防渗效果打下基础。

    2、由于采用了新的后浇带胶封防渗法,消除了新旧混凝土接缝及接缝两侧混凝土表层的空穴,使可能发生渗水的通道被有效地封闭,达到可靠的防渗效果。

    3、预留注胶洞设置中采用的气袋法,在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中形成一个蚕豆状预留洞,这种预留洞尺寸较大,可灌材料范围广,对重要的工程特别适应。

    4、置胶槽布模能在先浇混凝土的后浇带侧面建立光滑平整的置胶槽,将膨胀胶泥可靠地压入置胶槽内,杜绝了后浇混凝土包裹膨胀胶泥的发生,跟传统的胶泥粘贴法截然不同。

    5、顶封防渗法采取后浇混凝土两次施工,不仅胶体密封效果更好,而且操作简单,把可能发生渗水时的复杂处理变为正常的混凝土施工。

    6、喷胶止水法既将混凝土接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微孔封闭,又将渗水的维一可能通道——接缝封闭,能非常有效的封闭新旧混凝土间的接缝。

    7、预留洞注浆法将发生混凝土接缝渗漏水时十分复杂的处理变为简单的注胶,如同往瓶内倒浆一样方便,这在国内外是没有先例的。

    8、本发明的方法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可靠,但工程造价反而比现行防水措施低,是目前国内外最佳的后浇带防渗水方法。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一种地下室后浇带布模胶封防渗法,主要步骤是:首先设置整体布模及附加布模,即置胶槽布模和预留洞布模,附加布模贴缝在整体布模上,整体布模用固定装置固定,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和遇水膨胀胶泥,在后浇混凝土浇注前将胶泥压入置胶槽,或采用水化反应胶从注胶孔向预留注胶洞内高压灌胶。本发明通过解决后浇带侧模的支撑问题,进而通过胶封防渗消除新旧混凝土接缝及接缝两侧的表层空穴,获得了可靠的防渗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