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1658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61658ACN102061658A21申请号201010573294922申请日20101203E01C23/00200601E01C11/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地址200125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3447号72发明人蔡氧徐一峰童毅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0代理人郑立54发明名称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确定新。
2、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下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沥青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的第三纵向拼缝的位置。进一步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至多为两条;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新建路面相邻的车道内且避开轮迹的位置。本发明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拼缝数量,确定合理的拼缝位置,避免了因新老结构拼缝过多且受力位置不利而大量出现的反射裂缝,保障了道路的长期使用寿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61664A1/1页21一。
3、种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所述路面结构包括原有路面结构和新建路面结构,所述原有路面结构至少包括原有沥青面层和原有基层;所述新建路面结构至少包括新建沥青面层和新建基层,所述新建基层由新建上基层和新建下基层组成,该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所述新建上基层与所述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B确定所述新建上基层与所述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C根据所述步骤B确定的所述新建上基层与所述原有基层之间的所述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所述新建下基层与所述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D确定所述新建沥青面层与所述原有沥青面层的第三纵向拼缝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
4、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同一横断面上的数量至多为两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超过两条时,通过扩大所述新建路面的修复范围使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原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减少至两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所述新建路面相邻的车道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相邻车道为行车道时,所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相邻行车道中两侧轮迹之间且距离行车轮迹线应大于或等于30CM。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
5、在于当所述相邻车道为硬路肩时,所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所述硬路肩内且距所述新建路面与所述硬路肩之间的分车道标线外侧的30CM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处于同侧的所述第二纵向拼缝位置与所述第一纵向拼缝位置之间错开至少30CM且所述新建下基层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新建基层上层的横向宽度,从而在所述第二纵向拼缝与所述第一纵向拼缝之间形成台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阶部分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的顶面两侧无高差,并且其骑缝铺设能够防止或延缓基层拼接缝在路面形成反射裂缝的土工材料或聚合物材料。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
6、分是由铣刨机铣刨形成的。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拼缝以及第二纵向拼缝的界面上涂刷可增加拼接面之间粘结力的界面粘结剂或水泥砂浆。权利要求书CN102061658ACN102061664A1/3页3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修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由路面半刚性基层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背景技术0002当路面出现大面积病害,路面结构损坏较严重时,就需要通过大中修来恢复原有路面技术状况。在修复时往往要对已损坏的路面部分进行翻挖,然后铺筑新路面结构,并且要使该新路面结构与原有路面结构进行拼接。然而,。
7、以往的大中修工程,对于半刚性基层道路往往仅局限于对路面结构损坏部分进行翻挖和修复,造成在道路横断面上存在过多的新老结构纵向拼接缝。此外,也未考虑拼接缝位置与轮迹的关系,从而使结构拼接缝会处于重载交通轮迹的作用范围内。对于半刚性基层而言,这样处理很容易造成拼接缝处产生反射裂缝,从而形成新的路面病害,极大影响了路面结构大中修的质量,不利于长期保持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以及节省日后养护费用。0003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现有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
8、的路面修复方法。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面修复方法,所述路面结构包括原有路面结构和新建路面结构,所述原有路面结构包括原有沥青面层和原有基层;所述新建路面结构至少包括新建沥青面层和新建基层,所述新建基层由新建上基层和新建下基层组成,该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A确定所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0007B确定所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0008C根据所述步骤B确定的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所述新建下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0009D确定所述新建沥青面层与所述原有沥青面层的第三纵向拼缝的位置。
9、。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至多为两条;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原车行道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超过两条时,通过挖除夹在待修复路面之间的原有路面结构,扩大待修复范围,将所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同一横断面上的数量减少至两条,使该范围内的新建上基层连成整体。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所述新建路面相邻的车道内;优选地,当相邻车道为行车道时,所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相邻行车道中两侧轮迹之间并且距离行车轮迹线应大于或等于30CM;优选地,当所述相邻车道为硬路肩时,所述说明书CN102061658ACN。
10、102061664A2/3页4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硬路肩内且距所述新建路面与所述硬路肩之间的分车道标线外侧的30CM处。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C中,处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纵向拼缝位置与所述第一纵向拼缝位置之间错开至少30CM且所述新建下基层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新建上基层的横向宽度,从而在所述第二纵向拼缝与所述第二纵向拼缝之间形成台阶;优选地,在所述台阶部分中,所述第一纵向拼缝的顶面两侧无高差,且其骑缝铺设能够防止或延缓基层拼接缝在路面形成反射裂缝的土工材料或聚合物材料;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分是由铣刨机铣刨形成的。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拼缝以及第二纵向拼缝处的拼接面涂刷可增加拼接面之间粘结。
11、力的界面粘结剂或水泥砂浆。0014进一步地,所述新建沥青面层与所述原有沥青面层之间也按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台阶拼接,所述台阶部分是由铣刨机铣刨形成的。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路面修复方法在道路大中修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横断面上新旧基层的纵向拼接缝数量,合理确定基层拼缝位置,避免了因拼接缝过多、受力位置不利而大量出现反射裂缝的几率,有效地保障了道路的使用寿命。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路面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18图2是本发明中待修复路面的结构平面示意图。0019。
12、图3是图2待修复路面经扩大修复范围后的结构平面示意图。0020图4为本发明中确定基层及面层纵向拼缝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路面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的路面结构包括原有路面结构和新建路面结构,原有路面结构包括原有面层和原有半刚性基层,新建路面结构至少包括新建面层和新建基层,新建基层由新建基层上层和新建基层下层组成,该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2A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0023上述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至多为两条。当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超过两条时,通过挖除夹在待修复路。
13、面之间的原有路面结构,挖至拟新建上基层的底面标高处,扩大待修复范围,将第一纵向拼缝在同一横断面上的数量减少至两条,使该范围内的新建上基层成整体。如图2和图3所示,待修复路面上存在着四条第一纵向拼缝10、11、12、13,过多的纵向拼缝对路面结构整体质量存在很大隐患。根据上述的要求和处理方法,通过扩大待修复路面14和15的修复范围,使新建上基层形成一个整体修复范围16,从而形成在同一横断上的两条第一纵向拼缝10和13以及21和13。0024B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说明书CN102061658ACN102061664A3/3页50025上述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新建路面相。
14、邻的路面内。如图4所示,当相邻车道为行车道时,第一纵向拼缝17设置在相邻行车道中两侧轮迹18和19之间并且距离靠近新建路面的轮迹19的不小于30CM处;当相邻车道为硬路肩时,第一纵向拼缝20设置在硬路肩内且距离在新建路面与硬路肩之间的分车道标线22外侧的不小于30CM处。0026C根据步骤B所确定的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基层下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0027处于同一侧的第二纵向拼缝位置与第一纵向拼缝位置应错开30CM以上。如图4中的23与17之间以及24与20之间,新建下基层的横向宽度,即23与24之间的距离,小于新建上基层的横向宽度,即17与20。
15、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新建下基层的第二纵向拼缝与新建基层上层的第一纵向拼缝之间形成台阶25、26。0028在所述台阶部分25和26,新建上基层与所述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拼接缝顶面两侧应无高差,且骑缝铺设能够防止或延缓基层拼接缝在路面形成反射裂缝的土工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另外,所述台阶是由铣刨机铣刨形成的。0029新建下基层和所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的第二和第一纵向拼缝23和24以及17和20处的拼接面上涂刷有界面粘结剂或水泥砂浆,见图4。0030D确定新建沥青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的纵向拼缝的位置。0031在所述新建沥青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之间,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台阶拼接,所述台阶部分是由铣刨机铣刨形成的。003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061658ACN102061664A1/2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61658ACN102061664A2/2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6165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