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铁路钢轨紧固在钢枕上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铁路钢轨紧固在钢轨上的装置,钢轨,可能与隔板一起,被放置在钢枕的顶部上,一分离的夹固定在钢枕上的至少一个孔中,一弹簧件借助上述夹压紧在钢轨上,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从钢枕向下延伸的构件,其用作钢枕的侧向固定装置。
铁路枕木及相关的钢轨紧固装置的作用是使钢轨保持适当的间距和适当的位置,并将列车负载产生的垂向力和由运输及热应变引起的水平力导向铁路路基。
枕木及其零件是铁路轨道的构件,其功能是使钢轨相互间以精确限定的距离保持在位,并将运输引起的垂向、纵向和侧向力传递到路基,也将钢轨热运动产生的纵向和侧向力传递到路基上。
铁路枕木所用材料是木材、混凝土及钢。关于各种材料构思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相同的、最具体的要求,只是在技术执行过程中出现差别。这些差别又对制造成本和运营经济性产生影响。
与木材和混凝土枕木相比较,钢枕的优点在于具有长且相等的使用寿命;特别与混凝土相比重量轻;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冷性;在钢轨地方向上可很好地受到轨道的支承;易于转换制造;易于批量生产;当正确设计时价格低廉,适于高的轴负载,以及显著的环境优点。
研究表明,使用钢枕,道碴每公里可节省大约600m3,钢枕轻得必要时可以人工搬运;而且它们在炼钢中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
铁路钢枕通常由钢热轧或冷轧或U形,其中U形的底部构成枕盖。现已公知的枕型是Thussen AG生产的UIC28,SW82,澳大利亚BHP公司制造的M及W系列,以及日本公司Nippon Steel及美国OmarkIndustries制造的钢枕。在所有上述钢枕中,在铁路路基中的侧向固定都是通过向下弯曲钢枕端部实现的,这是一种繁重的操作步骤,也要求钢枕加长20-30cm。
目前,铁路钢轨是通过下式方式固定在钢枕上的:将一分离的底板焊接在枕盖上(Thussen AG),使用螺栓接头(Nippon Steel)或在枕盖上形成离隙(reliefs)和孔,然后使夹紧簧穿过孔(Omark)。焊接结构在耐疲劳性方面是不利的,螺栓接头是一种成本高的技术方案,而且枕盖的热加工也是一种成本高的操作步骤、
例如,有关钢枕的专利有1912年的US1021006,1920年的US1343262,1878年AU78/34778及1993年的FI89291。
所有上述的发明目标在于同一功能:将钢轨紧固在铁路枕木上并将各种方向上的力传递到路基上,而且它们具有不同的技术执行过程。
US1021006涉及按下述方式制成的钢枕:用单一板坯弯成箱形构件并将其在钢轨的点上放置在钢枕下以保证钢枕的侧向固定。
在US1343262的结构中,将钢枕端部向上弯曲以形成钢轨的侧向支承件。钢轨通过一杆从一侧夹紧在该支承件上,该杆用一锁紧销或螺钉夹紧,杆的另一端支承在基础上。
AU78/34778涉及一种枕木结构,它具有环状两端,及在其间的一接合件。包括绝缘板的钢轨设置在杯状端部的凹部中。用分离的锁紧销装置夹紧弹簧。
芬兰专利FI89291描述了一种结构,其中,借助弹簧固定夹在钢轨处将一分离的隔板紧固在钢枕下面。
尽管上述芬兰专利对现有技术有所改进,但是由于补充的侧向固定装置,也自然有额外的成本和在紧固阶段中的附加操作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和简化这种装置。为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夹的向下延伸部构成所述的侧向固定装置。
现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
图1作为轨道的横剖图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中紧固件的操作,
图2表示沿图1中A-A线的本发明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及该装置在钢枕上的装配,
图3是装置的总体侧视和顶视图。
图1作为轨道的横剖图表示在本发明装置中紧固件的操作。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一钢枕1、一固定夹4、一隔板7、一钢轨3、一绝缘装置6及一夹紧簧5。
图2表示沿图1中A-A线的本发明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及该装置在一钢枕中的装配。
在如图1和2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中,钢轨3和隔板7装在钢枕1的顶部上。固定夹4穿过钢枕1上的孔。隔板7放置在固定夹4之间,钢轨3支承在该隔板上。绝缘装置6放置在钢轨3和固定夹4之间,钢轨3由夹紧簧5固定就位。
本发明的构思是设计固定夹4的向下延伸部4a以同时构成钢轨3的一个侧向固定装置。
因此,设在钢轨3两侧的固定夹4在钢枕1之下构成4根侧向固定棒4a,如图2所示。
这种结构的固定夹4使其向下延伸部4a在钢轨3的点上相邻放置,因而每个延伸部将承受基本单向的力,紧固件的延伸爪在钢轨3的点上支承在填实的道碴上,构成防止侧移的有效杆对,如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简单结构。按照本发明的钢枕1的固定夹4,4a用作钢轨3的侧向支承、夹紧簧5的紧固件,以及同时用作防止钢枕1相对于路基侧向运动的杆。
按照本发明的装置适用于任何钢枕,而与其制造方法或有关铁道规格无关。固定夹也可以设计适于与各种夹紧簧一起使用。例如,固定夹是由扁钢制成的。